听新闻

朱彦夫: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坚强“战士”

来源:闪电新闻

2017-04-16 20:23

发表于山东

微信图片_20170416182257.jpg

齐鲁网淄博4月16日讯(记者孙凯旋 王良)春日沂源,桃花点缀的张家泉村,周围山峰松林如帽,几百亩良田上,果树春芽待发。春去秋来,这里将会是一片果实累累。谁也不会想到,这些都是一位没手没脚的伤残军人领着村里的老老少少干出来的。

1956年的冬天,本可在荣军院休养的特级伤残军人朱彦夫,回到了家乡,带着乡亲们开山造田、植树种果,打井架电。那一年,朱彦夫只有23岁。

1957年,在村支部成员举荐的情况下,朱彦夫当选了村支书。接下来的日子里,朱彦夫拄着拐棍,拖着假肢,跑遍了张家泉的沟沟坎坎,挨家挨户了解老百姓的情况。

微信图片_20170416182302.jpg

在张家泉,赶牛沟、腊条沟、舍地沟三条大沟又把土地分得七零八落,有的地块只有巴掌大,种几棵高粱就满了。尤其是赶牛沟,1000多米长,两边是大岭。于是,1964年,朱彦夫带着村民,将祖祖辈辈荒着的“赶牛沟”,建成了平展展的耕地。这一年,张家泉就增产粮食5万多斤。庄稼人第一次吃上了白面馒头和小米面煎饼。多年没娶进一个媳妇的小山村,一年就进来了10个。

随后,朱彦夫又带着乡亲们挖井。经过一个冬天的苦干,张家泉村第一眼大口井终于竣工了。朱家峪、涝窝、前井3口吃水井先后竣工;龙王庙、老泉头、池家峪3眼大口井也相继落成;再后来,朱彦夫还带着乡亲们把1000多米的高架水渠修到了山上,让干旱多年的山地变成了水浇田。直到今天,遇到干旱的年头,这里的水依然能派上用场。

水有了、地有了、粮食有了,朱彦夫又想方设法让大伙儿收入多点,他号召成立了副业社,铁匠社、木工社、米皮社、馍馍社等;还带着大家在山上种起了苹果树、花椒树。村里面貌翻天覆地,张家泉村在县里第一个有了拖拉机;人均收入实现了全镇第一;第一个通了电……

朱彦夫行动不便,经常在家里办公,只要是公社或者县上来人,他就在家里招待,钱都来自朱彦夫的伤残金。担任村支书25年,朱彦夫从没拿过村集体好处,更没吃过群众一顿饭。张家泉村惟一吃着“国库粮”的朱彦夫一家,却成了全村欠债最多的户。朱彦夫的旧伤不断发炎,加上长期劳累,又患上了心脏病、肝病、胃病、脑血管病,经常需要住院。张家泉村离县城40多公里,离最近的医院也有10多公里。虽然可以向县里要车,可是每次看病,他都让几个女婿和儿子用自行车接送。

因为身体原因,早些年朱彦夫就已搬到了城里,可是心里却还是放不下着张家泉的老老小小。“我经常去看看老书记。他就会从日记本里抽出一张纸条给我,上面写着致富信息、项目建议什么的。都80多了,也不在村里住了,还是惦记着。”4月15日,采访中,张家泉村现任村支书刘文合说。

来源:闪电新闻

淄博新闻

作者:孙凯旋 王良

阅读量:16.9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10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