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科学号”驶向南海① | 山东台记者带你探索大洋千米深处奥秘

来源:闪电新闻

2017-07-25 10:01

发表于山东

编者按:

你知道海底1000米以下有哪些神秘物种吗?在黑暗中生活的动物有眼睛吗?带着这些即将探索的疑问和好玩有趣的试验装置,我国综合性能最先进的科考船“科学号”出发了!23日,山东广播电视台融媒体资讯中心的记者一行跟随“科学号”出海,用镜头记录曼妙有趣的科考之旅。

“科学号”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是中国最先进的海洋科学综合考察船之一,具备全球航行能力,23日中午11时,“科学号”从厦门港起航,准备进行为期10天的科学考察。

DSC_8383.JPG呀!经过昼夜兼程的航行,我们跟随“科学号”科考船来到了作业海域。蔚蓝色的大海和天边的云说明海况良好。

DSC_8005.JPG出港前一夜,“科学号”静静的停泊在厦门现代港

这次考察的主要是执行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热带西太平洋关键区域海洋系统物质能量交换”南海综合考察航次的任务,山东台记者有幸成为这次科考队的一员,我们通过镜头来记录这次科考。

DSC_8365.JPG白衣服是首席科学家孙松,蓝衣服是我和我的同事。

DSC_8078.JPG此次出行,“科学号”主要搭载着“探索”号水下自治式机器人和“发现”号无人潜水器。孙松是南海综合考察航次的首席科学家,也是我们这次航行的随船科考队员之一,58岁的他十分时尚,出差时会随身携带着蓝牙音响和电纸书。据孙松介绍,这次考察,将进一步验证我国自主研制的“探索”号水下自治式机器人的性能,并与“发现”号无人潜水器开展协同作业。同时,“发现”号无人潜水器将搭载我国自主研制的拉曼光谱探测仪进行可靠性验证,并精准投放深海着陆器,可为科考队员带来精准位置的海洋物理、化学参数,拍摄海底生物的活动影像。

DSC_8097.JPG24日一早,科考队员首先将“探索”号调试好并放入海里。

“探索”号水下自治式机器人像一条大黄鱼,长约3.5米,宽和高约1.5米,可以自由在深海游动,最大下潜深度4500米。“探索”号被放入水中后,开始按照预设程序自主下潜。可以对深海地形进行声学扫描,和对海底冷泉区进行光学拍照。

DSC_8134.JPG这是“探索”号回传回来的海底地形扫描图

DSC_8178.JPG光学剖面仪也即将下水

DSC_8196.JPG在“科学号”的另一边,科考队员正在对“发现”号进行紧张的调试工作。“科学”号无人潜水器将会对水下环境进行高清拍摄,在科学号的前方有两个机械臂,可以对水下目标进行取样。

DSC_8270.JPG下午时分,一只小鸟停歇在“科学号”上,小鸟或许是累了,正落在我们旁边。我迅速举起相机拍下这张画面,后边这位是我同事,在镜头中看来,二者是那么的和谐。甚至我现在在敲键盘写稿子的时候,也是轻轻的,生怕吓跑了这只小鸟。

DSC_8371.JPG“发现”号正在做准备工作,他将会携带部分物品下潜到千米深的海底。据随船的中国科学技术馆的朋友说,这只饭盒是应小朋友委托带来的,当下潜到数千米深的海底时,饭盒会等比缩小。记者趁机调皮一回,在饭盒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一同来见证这个奇妙的时刻。

DSC_8408.JPG在船上,随手一拍便是风景。傍晚十分,夕阳下的海边和一艘船完美同框,犹如童话梦境。(特别提醒:毫无PS。) 

DSC_8417.JPG随船的科考队员们都比较腼腆,想抓拍一张正面照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在甲板做完设备的调试工作后,一位科考队员被逮个正着,是不是很帅?

DSC_8413.JPG

夕阳落下后,工作人员将开始把“发现”号无人潜水器投入海下。此时,开饭的广播响起,开饭啦!

IMG_20170724_171338.jpg科考队员们的晚餐是什么呢?肉包子、每人一块西瓜和一瓶雪碧。饱餐后,精神状态满血复活,继续投入工作。

DSC_8426.JPG

等等!先和夕阳来张合影,这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夕阳。

DSC_8454.JPG19时,“发现”号被吊起,准备入水。当然,在他的下方搭载着我们签名的“饭盒”。

DSC_8463.JPG19时20分,此时“发现”号无人潜水器已经在水下开展了他的工作。孙松介绍说,“这是我国首次自主研发的系列海洋探测设备在同一个平台上开展协同作业,为科考队员综合分析提供立体、系统的信息和数据。”

DSC_8457.JPG

不知到“发现”这次下潜能带来什么的神秘的影像,让我们一起期待它的上浮。

下一期《跟着“科学号”驶向南海》系列报道,记者将会为你揭秘更多有趣的科考趣闻和南海美丽的风景。

闪电新闻记者 刘玉良 田进 王炜 刘岩

来源:闪电新闻

闪电热点

阅读量:46.4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27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