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 沂南杜家庄村:地窖里的老手艺

来源:闪电新闻

2018-01-23 17:32

发表于山东

在临沂市沂南县苏村镇杜家庄村老百姓靠编织垸子走上了致富路,但是在这个村家家户户编垸子却是呆在一个特别的地方,今天就让我们的记者带您去看一看。

记者曹靖说:“都说杜家庄村是草编专业村,但是在村里走了很久,我们却没发现一个编筐的人,看来想找到他们真得需要一个向导。”

掀开草毡子,从一次仅容一人通过的洞口进入,便到了地窖里,里面果真别有一番洞天,十几平米的地方围坐着七八个编筐人,53岁的杜以强正熟练地用手牵住柔韧的杞柳条来回穿梭扎边,他告诉我们,十七八岁的时候,他就学会了编筐。

沂南县苏村镇杜家庄村村民杜以强说:“这活我干了三十五六年了,就觉得扔了很可惜,上去年纪的出去干活厂子不招收了,闲着就编点,填补家用,农忙时候就做农活,闲着的时候就编这个圆子。”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柳编进入辉煌期,杜家庄村有了“家家有地窖,人人会柳编”的盛况。大家围坐在一起边编筐边唠嗑,热热闹闹,很是自在。

沂南县苏村镇杜家庄村村民杜以强说:“在这个地窖里一是因为暖和,二是因为这个条子需要潮气,有潮味条子就好使,在上边的话被风一吹条子就干了,没法做。”

沂南县苏村镇杜家庄村村民杜以峰说:“老少爷们坐这里一边拉着呱、一边玩着,既收入了钱还有地方欢乐着。”

大家伙你一言我一语,边编筐边聊起过去村里家家户户靠编筐为生的日子。

沂南县苏村镇杜家庄村村民杜以峰说:“那时候连摩托车都没有骑着自行车赶逢集,主要去沂水、莒县骑着自行车,那时候没有摩托车,去了摆摊,在集上吆喝,吆喝了人就来买,那些年用的也多,村里编的也多,那时候一个逢集就卖一百多个。”

杜以峰告诉我们,随着社会的发展,如今村里还从事这门手艺的并不多了,全村像这样的地窖还有七八个。

沂南县苏村镇杜家庄村村民杜以峰说:“现在年轻人没有学的了,都出去打工了,没干的了,光剩俺这些出不去门的了,在这个弄点这个挣点,还能挣上点,一个冬天也能挣个三千两千的。现在就一个好处,市场打开了,不用自己出去卖了。”

雪白的柳条在杜以峰的手中上下摆动,每打一条横线,他都要使劲勒紧,不留一点缝隙。

沂南县苏村镇杜家庄村村民杜以峰说:“把绳子拉紧,撑紧把绳子在里面,绳子整齐了结实,条子越紧,编出来的越紧越结实,拿着就像铁的一样,编结实了盛水都不漏。”

看着大家伙编的起劲,我们记者也跟着上前体验了一把。

记者曹靖说:“刚才我跟大爷学了两招,编了几下筐,咱这个编筐看上去很简单,但是我刚才编了这几根,就试着手有点疼,现在有点红。大爷,你编筐手上也有茧吧。”

沂南县苏村镇杜家庄村村民杜以强说:“干了这些年都磨出茧来了,茧子很厚。” 

尽管年事已高,尽管手上都磨出了一个个老茧,尽管柳编制品利润也不容乐观,但是杜家庄村的柳编老手艺人始终不愿放弃自己坚守了一辈子的手艺活,他们说最大的愿望就是有个喜欢柳编的人,将这门传统手艺传承下去,让杜家庄村柳编恢复昔日的荣光。

琅琊融媒记者张建 曹靖 沂南台尹梓豪

 

 


来源:闪电新闻
文章为创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临沂新闻

阅读量:31.2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16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