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穿新衣 巨野109岁老人为曾外孙做虎头鞋帽

来源:闪电新闻

2018-02-07 14:24

发表于山东

小时候每逢过年,无论日子再穷困,也要为孩子们缝制一双新鞋过年,黑白分明的千层底,数不清的麻线头,小孩子穿上它,总会感到无比温暖、舒适,而且过年的幸福感也油然而生。一双新布鞋不仅饱含了妈妈满满的爱,而且是对孩子新年的祝福和美好心愿。

刚进腊月,家住内蒙古乌兰浩特市的张亚西就收到了从故乡山东巨野县田庄镇乡下寄来的包裹,里面是漂亮的虎头鞋和虎头帽,这是一千多公里外的曾祖母,为刚刚出生的曾外孙一针一线亲手缝制的。为了缝制这些虎头鞋和虎头帽,这位109岁高龄的老人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外孙女谈起姥姥都是满满的爱。

2017年春,宋仇氏从女儿口中得知自己的外孙女怀孕的喜讯,从那时起,老人就开始张罗,让女儿找出针线花布,她要让曾孙在出生后的第一个春节就穿上她亲手缝制的虎头鞋和虎头帽。老人说,虎头鞋和虎头帽是辟邪的,而且寓意美好,最适合小孩子穿。

109岁的宋仇氏精神矍铄,思维清晰,不但耳不聋眼不花,而且还能穿针引线做绣花鞋。每到午后的闲暇时光,老人就会坐在一台唱戏机前看戏,小小的唱戏机,近两米的距离,老人竟然也能听得见、看得清。

 宋仇氏告诉记者,不戴眼镜能行,也不戴眼镜,也不花眼,插花认小针也认上了。

宋仇氏年轻时吃了不少苦。老人回忆,在她年轻的时候,人的思想比较封建,自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20岁时嫁过来的。当年刚刚嫁进门的宋仇氏,就包揽了家里家外的大小事务。

回忆起当年的生活宋仇氏说:割麦子,那些劳力说,哎哟,你咋割那么快,俺咋割不那么快?那也不休息,多长的地也不直腰就到头啦!

回想起当年生活困难时期,宋仇氏的女儿宋玉萍告诉记者,自己小时候基本没买过衣服和鞋,全都是母亲一针一线缝制的。母亲的手非常巧,孩子们要什么样的衣服都能做出来。要什么样式的鞋,妈妈也能做出来。在自己的记忆里,小的时候,妈妈的手从来都没有闲过,只要一停下来就是纳鞋底。当初给孩子们做布鞋、缝衣服,后来又给孙子孙女绣花做鞋,如今又给重孙子、重孙女做,这些鞋和帽都是老人家一针一线亲手缝制的,寄托了老人对晚辈们沉甸甸的爱。

宋仇氏的女儿 宋玉萍说:”我妈一直做这个布鞋,在我小的时候,我母亲就做这个鞋,白天去干农活,晚上加班再去缝这个鞋底,一直到现在一百多岁啦,没撂这个活,我的孩子,还有我哥家的,孩子的孩子,她都做着这个鞋,一直到现在纳鞋底,插这个花鞋,缝帽子,一直没撂。

看着自己做的这些鞋 宋仇氏说:“全是我自己做的,自己学,自己做了这个做那个,做了这双做那双,做的小了就再做大点,俺外甥、外甥女,自己的闺女、儿都穿。以前没卖的。

生活中的宋仇氏尽管年事已高,但像穿针引线,缠线绕绳这样的针线活,老人至今仍拿得起放得下。宋仇氏告诉记者,老年人要想长寿,除了儿孙们照顾的好之外,一定要心态平和,不论什么事都要想得开。

如今,宋仇氏老人一家共有60余口人,五世同堂,生活幸福。但让老人最挂念的仍是小辈们的吃穿冷暖。虽相隔千里,却割不断这浓浓的祖孙情。

在我们鲁西南地区广大农村,人们一直遵循着祖辈传下来的一个习俗,无论外嫁的女儿还是过门的儿媳自怀孕开始,家里人就开始动针引线,为将要出生的小宝宝准备各种穿戴用品,花衣、花帽、花鞋、花肚兜、花围嘴、花褥、花被……既是实用品又是艺术品,更是倾注了祖辈和父辈满满的希望和祝福......

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会手工做幼儿用品的人已为数不多,并且商场内,各式各样的鞋子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很多人已不再给刚出生的婴儿缝制鞋帽,而是选择到市场购买。在年纪稍大点人的记忆里,自己小时候穿的鞋大都是妈妈手工做的,别看简单的一双布鞋,做起来可是费时费力。在巨野县城的一隅,细心的人们仍能找到记忆中妈妈做的手工布鞋的影子。

今年66岁的林凤兰是为数不多,大家公认的、手工布鞋做的最漂亮的。据林凤兰介绍,她做手工布鞋的手艺是从母亲那里学来的,到现在已经做了40多年。

林凤兰告诉记者,自己的母亲做的手工布鞋花样繁多,不仅精巧细致,而且结实耐穿,舒服跟脚。自己没有完全学会母亲的布鞋手艺,但却继承了母亲的热心肠。如今外孙子已经长大,很少穿手工布鞋了,她就开始给亲戚朋友们的小孩缝制手工童鞋,有时做的多了,也会拿到市场上销售,很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

记者在林凤兰家里,见到挂在墙上的布兜内,装着样式各异和大小不一的鞋样,床上堆满了五颜六色的碎布条。打鞋样、打浆糊、打褙子、剪鞋样、纳鞋底.....年复一年重复着这些繁杂辛苦的过程。正是对传统老手艺发自内心的热爱和坚守,让手工布鞋深深融入林凤兰的生活,无法割舍。

林凤兰告诉记者,做这个鞋必须有样,有样能比着做,大号有大号的样,小号有小号的样,单鞋有单鞋的样,棉鞋有棉鞋的样,帮有帮的样,底有底的样,大的配大的样,小的配小的样,必须得有这个样才能做成,这是从上一代就传下来的鞋样子。以前这些碎布很少,很稀罕,以前我们都买不着布,得有布票,有限制的卖给一点,都没有,现在我就利用这些碎布,俭省节约,能做点小鞋。

做一双手工布鞋需要近二十道工序,费时费力。为了让孩子们喜欢,她还把棉鞋做成小兔子或小老虎的模样。一双手工童鞋从裁剪到缝制,像林凤兰这样经验丰富的人也要耗费将近两天的时间才能完成。

林凤兰告诉记者,拉这个鞋底必须把这个线拉紧,拉不紧的话,这个底子会变型,穿上会有疙瘩,这是13号的,拉这一只底子需要二百针左右,一双就需要四百针左右。

不论是纳鞋底,还是缝鞋面,在繁琐的制作过程中,每一步都要精益求精。只有这样做出来的鞋,穿在脚上才会舒服耐穿、透气跟脚。如今,林凤兰能够做出很多样式的手工童鞋,这些童鞋有的送给了亲戚邻居,有的则被拿到集市上销售。但不论怎样,都是老人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每一双鞋里都有老人对孩子们暖暖的关爱。

现在手工制作的布鞋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农村里的年轻妇女基本上也不再学习布鞋的制作手艺了,手工制作布鞋的技艺也面临失传。承载着妈妈幸福与温暖的千层底布鞋,也许真的成为一种儿时记忆了。

也许你还记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感人情怀。五颜六色、形式各异的手工布鞋,对于70、80以及部分90后出生的人来说并不陌生,它承载着妈妈的爱,穿在脚上,暖在心里。记忆中的许多事情都随着时光的推移而渐行渐远,而各式各样的、舒服耐穿的手工布鞋已成为许多人一辈子温暖的记忆。特别是每到过年的时候,穿着妈妈做的纯手工布鞋,独自行走在家乡的田野中,呼吸着泥土的芬芳,追寻着流逝的岁月。我们希望,无论社会如何进步和发展,这种承载着几代人家乡情结的手工布鞋能作为一种民俗工艺继续传承下去,成为我们固有的一种文化符号。

 

来源:闪电新闻
文章为创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巨野电视台

阅读量:44.0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5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