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淄博周村:通过做大“蛋糕” 让贫困人口享受红利

来源:闪电新闻

2018-02-10 14:30

发表于山东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攻城拔寨的关键期,深度贫困人口脱贫成为“最难啃的骨头”。淄博市周村区探索出“精准扶贫+孝善养老+邻里互助”的扶贫模式,为贫困户兜底。春节前,山东人民广播电台记者专门来到了淄博市周村区南闫村贫困户马以成家里,看看脱贫效果究竟怎么样。

初春时节,空气里还弥漫着寒冷的味道。上午九点,在周村区南闫村的幼儿园里,村会计正在给13户贫困户发放光伏发电今年一季度的分红。

微信图片_20180210132148.png

钱分了一半,贫困户马以成才赶到,接过会计递来的300元钱,老马把钱捏的紧紧的,脸上却笑开了花。他告诉记者,别看只有300块钱,一个月的馒头钱有了着落。

微信图片_20180210132153.png

老马的家,就在马路旁,两层临街楼房,一共8大间,怎么看都不像贫困户。

微信图片_20180210132158.jpg

看到了记者的疑惑,老马笑呵呵地把记者领进了家。记者看到,老马的老伴段纯美正躺在靠窗的床上看着电视,家里装饰简单、家具破旧,和外观完全不一样。

微信图片_20180210132206.png

原来,老马以前在村里开过小饭店,挣了些钱就计划着盖楼房开酒楼,结果2007年房子刚完工,老马和老伴,一个心梗,一个脑出血,先后住进了医院,经过抢救,老马恢复了知觉丧失了劳动能力,老伴却成了二级伤残瘫在了床上,生活不能自理。

微信图片_20180210132210.png

一场大病不仅打乱了老马一家的计划,还让一家人背上了沉重的负债,原本送到烹饪学校学习厨师的女儿也只能干起了纺纱。老马告诉记者,现在他的双手不是很灵活,虽然手艺还在,但是切个土豆丝都费劲。

老马的困难,村书记鲍峰一直看在眼里,既然产业扶贫扶不起来,村里就把老马一家列为了重度贫困户,通过扶贫政策兜起了底。

微信图片_20180210131641.jpg

鲍峰说,2018年,村里筹集了一万块钱的孝善扶贫奖励,专门用在这些因病致贫的老年人身上。在周村区扶贫办的帮助下,村里的光伏发电扶贫项目,运作很好,已经给贫困户发了一年多的分红,每个月一口人100元。区里探索的富民生产贷也得到了贫困户和企业的欢迎,每年下来,每个贫苦人口也能分到1000元。

在周村区和村里的帮扶下,上大学的儿子每年能够获得4000多元的助学贷款,老俩口能领到6000多元的低保和扶贫金,荒废的楼房也对外出租获得了几千元的租金收入。

过去,南闫村集体收入不到7万元,鲍峰当选后,首先盯准了村旁的热电厂,做起了气和电的文章。这两年,南闫村接手了热电厂的废气废热利用,先后开办了热电站和浴池,通过收取供暖费和租金,村集体收入一下子多了三四十万,不但改善了村里的基础设施,更为改善贫困户生计提供了保障。

采访中,周村区扶贫办副主任沈新波告诉记者,眼下,脱贫攻坚已经进入攻坚期,最大的难题就是托好底。

微信图片_20180210131632.jpg

沈新波说,目前,因病致残导致的贫困人口就占到贫困户的90%。这些年,针对特困人口,周村区逐渐形成了“精准扶贫+孝善养老+邻里互助”的扶贫模式,发挥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兜底政府只能提供基本保障,关键是要增加集体收入,通过做大蛋糕让贫困人口享受到红利。下一步,周村区还是要通过扶持贫困村因地制宜上一些产业项目,来做大村集体收入,并在技术培训、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帮助。

十年来,因病致贫压弯了老马的腰,而如今党的好政策又让他的腰板挺了起来,在他那张乐观的脸上,记者看到了一家人的新希望。他说,他的好日子来自党和政府的帮助,说一千道一万还是共产党好,习近平总书记领导全国人民,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记者手记:乐观的底气来自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十年前,因病致贫的马以成一家被命运摔在了地上,但采访中记者却真切感受到了老马的乐观。老马正如海明威笔下的渔夫,十多年来一直在与命运这条马林鱼战斗着,他不屈服的底气,来自党和当地政府的好政策,来自村集体的支持帮助,更来自当下这个美好的新时代,也正是这些撑起的保护伞,不但庇护着像老马这样的贫困群体,更让他们看到了希望,也对新时代有了新盼头。

来源:闪电新闻

淄博新闻

作者:闪电新闻记者 赵国伟

阅读量:36.1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25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