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网聚•网络旺年】寻着年俗的根脉,让中华民族文化更自信

来源:齐鲁网

2018-02-11 10:52

发表于山东

年.jpg

编者按:年俗,是一种历史记忆,也是一种乡里人文。有人说每年的“年味儿”淡了,其实是人们对“年俗”缺少了一点“敬仰”之情。为深入挖掘各地原汁原味的过年习俗,重现最富真情的年俗世界,齐鲁时评在春节期间推出年俗专刊,邀请各地的社会评论员,以深入乡村,融入城市的真切感受,谈一谈年俗的原典世界,看一看年俗的新变化、新发展。

“网络旺年”系列文章之三:寻着年俗的根脉,让中华民族文化更自信

作者:刘天放

为过年,就有了年俗。就像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欢度属于自己的节日一样,发源于黄河文明的春节,同样独具特色且有着自己独具魅力的年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虽然历经战争、迁徙、灾害等阻碍和破坏,但春节这一古老的节日还是保持年至今,而年俗也就成了随之而来的一道独特风景。更值得高兴的是,中国的年俗随着岁月的流逝,不断与时俱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不断展现着自身的魅力。

然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但春节中的年俗大致趋同。例如,春季期间,人们拜年、包饺子、贴春联、挂彩等、给压岁钱、点灯笼、赶庙会、放鞭炮等,这些年俗中的核心部分在中华大地乃至世界各地有华人的地方,都年年熠熠生辉。只要是中国人,就会通过年俗找到自己的同胞,进而获得身份的认同。

年俗透出的,是人们在一年的辛勤劳作后阖家团圆,共享快乐,和睦融洽,期待来年的温馨、幸福、期盼,也是尊老爱幼、互送温暖、关怀备至后获得的惬意。这些积极向上的年俗被所有中国人认同、延续、传承,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生命力。拜年,体现的即是中国人长幼有分,相互尊重;给孩子压岁钱,体现的是老一辈对年轻一代的关爱;给长辈送礼,展现的是尊老的好风气;吃饺子,延续的是吉祥、团圆、和睦。而春节前的大扫除,则是讲究卫生,健康自信,积极有为。

然,年俗也需要与时俱进。众所周知,燃放烟花爆竹一直是年俗的典型代表。然而,随着国人文明程度的提升,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少放甚至不放烟花爆竹,且这一行为正成为共识。生活在城市乃至乡村的人都会感到,近些年除夕夜的鞭炮声正在变小,取而代之的是更文明、环保的年俗,这不禁令人感到欣慰。

年俗.jpg

如祭祀先人,这是国人的一个传统,但一直以来,祭祀中烧纸过多,以至于每年春节期间,由此引发的火灾不断,给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伤害。甚至在有些地方,封建思想也开始泛滥,认为烧纸越多,越能体现出后人对先人的尊重。对此,不少人已经开始意识到其危害性。因此,凡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年俗都应该得到传承,而任何不利于文明、环保或带有封建残余观念的旧年俗,都必须加以抵制和摒弃。

许有人会说,如今的年俗变少了,其实这只是看到了表面。仅以“春运”为例,每年春运期间,在车站、机场、码头川流不息的人群,那急着往家里赶的庞大回乡群体,不就是又一大年俗吗?还有,如今是网络时代,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由此产生了不少新年俗。网上拜年,如微信、短信、电话拜年等,传递出的同样是浓浓的亲情、友情、真情。

俗,也是“乡愁”,它犹如一种磁力,吸引着人们,无论离家多远,总要归来。年俗,还像是一个指挥棒,调动着人们把握好自己的行为,按照正确的方式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偏离正确轨道。年俗,还是一个提醒钟,警示着我们,无论在哪里,都要保持中国人对自己的身份认同,不至于使我们迷失方向,失去自我,让自己的心灵漂泊……

便是在国外,无论是在任何国家或地区,海外华侨或海外同胞,都在欢度春节,且保留了很多年俗。而在港澳台或其世界上其他很多地方,起源于祖国大陆的年俗,甚至比本土保留传承的还要好。这充分说明,年俗富有强大的魅力和生命力,把中国人紧紧地联系和团结在一起。年俗带来的,不仅是表面上的各种风俗,更是其内在的坚定信仰。

此,年俗是中国人世代坚守的一道永恒风景。透过年俗,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的根脉,认清自己的身份,寻到自己来时的轨迹,开辟出要向什么方向继续前行的道路,这将使我们永远不会忘本。

的,年俗,让我们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更自信,让我们前进的步伐更有力、更坚定。如果把年俗不更新、传承、发扬,就一定能凝心聚力,激励我们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继续前行。那就让我们把积极、健康、向上的年俗传承下去,过一个温馨愉快的新春佳节吧!

来源:齐鲁网

地评线

作者:刘天放

阅读量:36.0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14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