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发布丨2017年山东市场主体总量突破800万户 居全国第三

来源:山东发布

2018-03-01 01:57

发表于山东

权威发布

2017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大力实施小微企业“双升战略”,积极完善企业信用监管体系,着力打造营商环境“高地”,市场主体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助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发挥了积极作用。今天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邀请省工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田治颖介绍2017年全省市场主体发展情况以及工商部门下一步的打算,并回答记者提问。



  2017年山东商事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市场主体持续繁荣发展


(一)市场主体总量突破800万户,居全国第三。到去年底,全省实有市场主体806.8万户,列广东、江苏之后,同比增长13.6%,比全国平均增幅高了0.9个百分点;实有注册资本(金)16.6万亿元,同比增长34.7%。年内,全省新登记市场主体149.6万户,同比增长4.5%,扭转了2016年的下降态势(降幅7.1%),注册资本(金)3.4万亿元,同比增长25.3%。从数量上看,市场主体总量由2013年商事制度改革前的412.6万户,发展到2017年的806.8万户,净增加近400万户(394.2万户),增长95.5%;实有注册资本(金)以年均净增加近3万亿元的速度,由2013年的5万亿元,发展到16.6万亿元,增长2.3倍。年内新登记市场主体和注册资本(金)数额与2013年相比分别增加80.7万户和2.9万亿元,分别增长1.2倍和5倍。


(二)企业总量突破200万户,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到2017年底,全省实有企业225.9万户,继广东、江苏之后第三个超过200万户。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8.4%,比全国平均增幅高了1.5个百分点,占市场主体总量的28%,提高1.1个百分点;实有企业注册资本(金)15.7万亿元,同比增长35.9%。与2013年相比,2017年实有企业数量净增加135.3万户,增长1.5倍,日均登记企业1348.2户,比2013年的397.3户,每天多登记950.9户,增长2.4倍。年内,实有私营企业突破200万户,为209.7万户,占企业总量的92.8%,注册资本(金)11.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9%和39.2%,私营企业成为全省企业快速发展的绝对主力。


企业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公司制企业发展迅速。到年底为191.2万户,同比增长23.5%,比各类企业平均增幅高了5.1个百分点,占企业总量的84.7%,提高3.6个百分点;其中股份有限法人公司7235户,同比增长23.9%。二是新设小微企业活跃度较高。全省大力推动小微企业“双升战略”,引导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据调查,2014年至2016年全省新设小微企业活跃度平均为79.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8个百分点。三是企业品牌意识明显增强。2017年全省新增商标申请28.4万件,新核准注册14.1万件,同比增长54.2%和29.5%,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申请量同比增长206.8%。到年底,全省有效注册商标72.3万件,同比增长22.1%,工商总局认定的驰名商标711件;地理标志商标542件,居全国首位。


(三)第二产业增幅居首,新兴现代服务业持续健康发展。2017年,新登记第二产业企业11.5万户,同比增长23.6%,增幅居三次产业之首,占新登记企业的23.8%,比去年同期提高了5.6个百分点。在新登记企业总量下降的情况下,制造业新登记企业户数同比增长5.7%。新登记建筑业企业和电力、热力、燃气、水等公用事业企业同比增长59.4%和37.4%,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


第三产业发展方面,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娱乐业新登记企业户数同比增长49.1%、32.9%、32.6%和27.8%,而传统的居民服务业、批发零售业新登记企业户数同比下降24.0%和22.2%,房地产投资仍较为活跃,新登记房地产企业户数同比增长50.8%。


总体来看,2017年,我省制造业企业呈现回暖趋势,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特征的“四新”经济增长迅速,新登记“四新”企业数量同比增长了37.2%,新兴现代服务业成为投资热点,行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果显现。


(四)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持续活跃,国有集体、外商投资企业平稳有序。截至去年底,全省实有民营经济市场主体790.7万户,占市场主体的98%,注册资本(金)12万亿元,同比增长13.9%和37.2%,其中私营企业209.7万户、个体工商户561.8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19.2万户,同比增长19.9%、12%和10%,个体工商户数量仅次于广东,居全国第二位,农民专业合作社继续保持全国首位。全年全省个体私营企业累计安置从业人员2719.2万人,同比增长14.6%,约占全省就业人员总数的40.9%,提高5.1个百分点。


国有集体性质企业继续做大做强,彰显经济引领和骨干作用。2017年,全省新登记国有集体性质企业6944户,注册资本(金)4049.4亿元,同比分别下降9%和增长46.4%,户均注册资本(金)5831.5万元,同比增长60.8%,是新登记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金)的10.5倍。到年底,全省实有国有集体性质企业13.2万户,注册资本(金)3.5万亿元,同比增长0.9%和30.6%;其中国有企业户数、注册资金同比下降3.8%和53.5%,国有独资有限公司户数、注册资本(金)同比增长10.1%和39.4%。


2017年,全省新登记外商投资企业2525户,投资总额558.1亿美元、注册资本369.3亿美元、外方认缴资本258.7亿美元,同比增长7.7%、80.1%、85.7%和55.9%;户均注册资本1462.6万美元,同比增长72.5%。到年底,全省实有外商投资企业3万户,投资总额3042.2亿美元,注册资本1819.8亿美元,外方认缴资本1380.8亿美元,同比增长3.5%、20.8%、23.3%和19.8%。我省利用外资规模显著增加。


(五)企业简易注销登记改革全面实施,超50万“僵尸”主体退出市场竞争。2017年,全省注吊销市场主体55.6万户,同比增长7.2%,占新登记市场主体总量的37.1%。企业退出节奏明显加快,全年注吊销企业14.1万户,同比增长34.1%,占新登记企业总量的29.0%,提高8.5个百分点。个体工商户是注吊销市场主体的主要部分,注吊销41.2万户,占注吊销市场主体总量的74.2%。我省市场主体退出机制日趋完善。


(六)企业信用监管体系持续完善,推动市场经济有序运行。2017年,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山东)全面建成,日均访问量300万人次,日均查询量27万人次。11月,省政府印发了《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山东)涉企信息归集应用管理办法(试行)》,年底省级层面参与归集部门46个、覆盖率96%,市级部门515个、覆盖率84%,归集涉企信息1020万条。全省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双随机、一公开”制度框架基本建成,2017年首次实现了“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和跨部门联合抽查。全省有29万户企业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有77户企业首次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对3615名失信被执行人予以任职限制,对1548名全国和省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推荐人选信用状况进行了审核。“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局面初步形成,信用约束力明显增强,企业的经营行为被置于阳光监督之下,倒逼企业诚信自律、守法经营,这必将极大地推进我省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和市场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工商部门下一步将继续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促进全省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


一是,全力推进“放管服”改革,营造市场主体准入、退出便利化环境,深入释放创业创新动能。加快“证照分离”改革,巩固扩大“多证合一”改革成果,进一步推进工商登记便利化,着力推进企业名称自主申报制度,探索建立名称争议快速解决程序,深入推进全程电子化登记和电子营业执照跨区域跨部门跨领域应用工作,加强窗口标准化建设,推进市场主体简易注销登记制度改革,探索建立强制出清制度,完善市场主体退出制度。


二是,深化实施三大战略,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助推市场主体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小微企业“双升战略”、商标品牌战略和广告拉动战略,通过进一步拓展创新小微企业名录平台的整合应用和非公党建工作,深化商标注册便利化改革、地理标志商标扶贫兴农富民和品牌国际化工程,有序组织实施《山东省广告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等举措,全力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建设。


三是,完善监管体制机制,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上有新力度,促进市场主体健康有序发展。深入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现抽查检查事项全覆盖,抽查结果公示率100%的目标,不断完善企业信息公示制度,健全年报常态化工作机制,持续开展长期停业未经营企业专项清理工作,优化公示系统应用和管理,健全信用约束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积极协调推进联合惩戒信息化、职能化。同时,加强对不正当竞争、传销、流通领域商品质量、商标、广告等重点领域的市场监管工作,加大消费维权力度,在推进放心消费环境建设上有新突破。

(山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

来源:山东发布

山东发布

阅读量:19.1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14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