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为何能成功?看完张瑞敏的这8个故事或许你能找到答案

来源:齐鲁网

2018-04-02 06:43

发表于山东

齐鲁网4月2日讯 他们是优秀企业家,在深入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坚守实体经济、聚力高质量发展、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工程建设……山东企业家怎么看,又准备怎么干?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齐鲁网、闪电新闻客户端记者走进企业,面对面对话企业家,并推出“弘扬企业家精神 聚力高质量发展”系列报道。

微信图片_20180331124211.jpg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带领海尔创新创业33年,始终围绕的是“人的价值第一”这条主线。从提出“高质量的产品是高质量的人干出来的”到如今的“人人都是创客”,张瑞敏始终认为员工价值是企业第一位的,通过人单合一模式,海尔变成创业平台,每个人都拥有创业机会,从成就企业家个人到成就一群企业家。

33年,商业江湖上有着海尔、有着张瑞敏的很多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闪电新闻客户端特为您盘点梳理了8个故事,以飨读者。

 

1、【十三条规定】53张请调报告是咋回事

海尔集团的前身是青岛电冰箱总厂。图为1984年青岛电冰箱总厂十三条管理规定.JPG

1984年,张瑞敏来到濒临倒闭青岛电冰箱厂。那个时候厂里只有600人,在张瑞敏来之前,厂长已经走了三个。工厂负债累累好几个月发不出工资。工厂里臭气熏天,只有一条烂泥路,每逢下雨天,“必须要用绳子把鞋绑起来,不然就被烂泥拖走了”。 工人们上班打着瞌睡,想来就来、想走便走,旷工之严重,甚至到了“10点钟时随便在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的地步。

张瑞敏到任后,迎接他的是53张请调报告。为了整顿生产秩序,他推出了13条规章制度——青岛电冰箱总厂劳动纪律管理规定。其中第十条规定“不准在车间随地大小便”。很多今天的人看到这些规定都会觉得好笑,觉得不可思议。但当时恰恰是这些规定,让厂里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规定贴出后,有一个人大摇大摆扛走了一箱原料,第二天张瑞敏就贴出布告开除此人。制度的有利执行,让车间里随地大小便的人没有了,生产环境有了改善,抽烟喝酒的人没有了,迟到早退的人也少了很多,工厂有了工作气氛和干劲。

2、【感动德国专家的拼搏精神】同样去学习为何差距这么大

创业初期,海尔从德国利勃海尔引进了一条冰箱生产线,海尔团队到德国利勃海尔参加培训,当时培训的企业共有三家,分别来自青岛、杭州和武汉。另外两家企业的人到了德国后,觉得技术学习很简单,认为没有必要进行十几天的培训,于是便到处游玩。张瑞敏和团队的人,每天学习到凌晨一两点,周六日也不休息,拉着德国的老师问问题,一定要把知识吃透。德国人看到后赞叹,青岛来的中国人和其他人不一样。

许多年后,当年去参加培训两家公司,一家已经消失了,一家则被海尔兼并了。这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要做就要做到最好的精神今天依然在海尔身上闪亮。

3、【砸冰箱】76台冰箱换来诚信根基

1985年的一天,张瑞敏的一位朋友要买一台冰箱,结果挑了很多台都有毛病,最后勉强拉走一台。朋友走后,张瑞敏派人把库房里的400多台冰箱全部检查了一遍,发现共有76台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张瑞敏说:“我要是允许把这76台冰箱卖了,就等于允许你们明天再生产760台这样的冰箱。”他宣布,这些冰箱要全部砸掉,谁干的谁来砸,并抡起大锤亲手砸了第一锤!很多职工砸冰箱时流下了眼泪。.jpg张瑞敏经常讲,不管有多么好的设备,多么好的资产,都不可能增值,唯一可以增值的就是人。如果把人的素质提高了,企业就可以增值。

海尔从德国利勃海尔引进先进生产设备,所有的人都认为只要设备来了,生产肯定会很好,产品也会很好。

1985年,张瑞敏收到一封用户来信,信里说厂里电冰箱的质量有问题。张瑞敏立马带人检查了仓库,发现仓库里400多台冰箱竟然有76台不合格。当时跟干部商量如何处置,有人说,冰箱只是外部划伤,便宜点儿卖给工人。

那时候,一块钱能买十斤白菜,一斤多花生油,六两猪肉。一台冰箱两千多元,是一个工人三年多的工资。就算这样,冰箱依然供不应求,抢都抢不上,“纸糊的冰箱都有人买”。张瑞敏却在全体员工大会上宣布,要把这76台不合格的冰箱全部砸掉,而且要生产冰箱的人亲自砸。

张瑞敏说:“过去大家没有质量意识,所以出了这起质量事故。这是我的责任。这次我的工资全部扣掉,一分不拿。今后再出现质量问题就是你们的责任,谁出质量问题就扣谁的工资”。

张瑞敏清楚,并不是把冰箱砸掉了质量马上就好了,但通过这个事情更重要的是提高员工质量意识,传递一种理念,那就是所有的有缺陷的产品都不能出厂。

1988年12月,海尔获中国电冰箱史上的第一枚质量金牌,从此奠定了海尔冰箱在中国电冰箱行业的领军地位。

4、【“要做就做第一”精神】:十几个人住一个房间,上厕所都要打着伞

80年代,海尔的目标就是国内把冰箱做到第一,其他都要服从于这个目标。北京最有名的四大商场,谁能够进去就能够占据优势地位,那就要进!

去北京出差,但火车票资源紧张,需要一路站着到北京;没有钱住好宾馆,就住便宜的招待所,十几个人住一个房间,上厕所都要打着伞。这些在今天看来很苦的事儿,但对于张瑞敏和海尔人而言,只要能够实现目标,这些都不算苦。

为了进驻西单商场,张瑞敏多次邀请商场人员来看产品,对方根本不来。反复邀请,做各种努力,最后好不容易请到西单商场冰箱组组长,他到了宾馆看到十几个人住的简陋的房间,冰箱放在中间唯一的空地,他被这一种创业精神感动了,决定要引进海尔冰箱。

1987年春末,北京西单商场举办了“琴岛—利勃海尔”电冰箱展销会,高品质的冰箱吸引众多消费者排队购买。

5、【用户至上的理念】张瑞敏说最希望用户给的颁奖词的是……

在2017年首届“人单合一模式国际论坛”的人单合一勋章颁奖典礼上,张瑞敏所言,“如果有一天用户为海尔颁奖,我希望他们在颁奖词只说一句话,那就是:海尔!我离不开你!”感动了所有人。

这是海尔一脉相承的用户思维,不管是过去单纯的产品,还是如今的美好生活解决方案,海尔所有的产品都是为了更好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1996年,张瑞敏在四川成都开经销商会的时候和售后人员座谈。其中一个售后人员开会的时候提出有的用户反馈洗衣机用的过程中容易堵。售后人员上门看了以后发现并不是洗衣机堵,是因为他用洗衣机洗地瓜,所以把排水口堵了。当时现场的人都在当玩笑听,认为这并不是海尔产品的问题。

但张瑞敏提出,既然用户用洗衣机来洗地瓜,就不要认为这是个玩笑,他有这个使用需求,他一个人洗地瓜,肯定一群人有这个需求,为什么不能开发一个可以洗地瓜的洗衣机呢?后来海尔就研发了可以洗地瓜的洗衣机。开发当年就卖了十几万台,累计200多万台。

2016年,海尔兼并美国GEA。在交割仪式上有几百名高管和张瑞敏见面,当时有一个高管问张瑞敏,“你兼并我们了,打算怎么领导我们?”张瑞敏和在场的高管说:“你们应该把定位搞清楚,我是你的股东,但不是你的领导和上级,你的领导和我的领导是同一个人,就是用户。”

海尔通过沙拉式文化融合,将海尔创业之初延续的用户思维输入到了GEA,并购后第一年,GEA达到过去十年最好的业绩,收入增幅远超行业,利润实现两位数增长。

6、【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只有“找高手下棋”,棋艺才能够提升

上个世纪90年代末,正值中国加入WTO的前夕。海尔已经成为中国家电品牌的领军者。但张瑞敏认为当时海尔的员工素质无法满足国际化的要求。必须要走出去,只有“找高手下棋”,棋艺才能够提升。

当时,中国很多企业在国家的号召下,纷纷走出去,但很快就转回国内做定牌。只有海尔坚持创牌,而且“先难后易”选择从竞争更激励的欧美国家入手。

张瑞敏决定投资3000万美元,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州建立海尔美国工业园,生产家电。一石激起千层浪,社会对此议论纷纷,有人认为海尔是在盲目扩张,有人明确持批评态度。甚至还有杂志以《提醒张瑞敏》为题,为海尔在美国建厂的前景担忧。

海尔在美国的本土化,依然没有派驻高管,而是聘用当地的美国人来经营,并通过让美国高管认同海尔文化,再通过他的言传身教影响整个美国海尔人。

如今,海尔已经连续九年蝉联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自主家电品牌出口量目前仅占到海外整体市场份额的2.46%,而这当中的82%来自海尔。

7、【奉献精神】以身作则,坚持“员工第一”

张瑞敏坚信“上下同欲者胜”,树立了海尔“人的价值第一”“员工第一”的理念。

在海尔发展情况有所好转,能够为员工分发福利的时候,工人希望能有一个烧煤的煤气。公司就拿一批冰箱换回来煤气证,每一批换的不多。当时张瑞敏定了一条规定,打三班的先发,发完他们之后给换两班的,换两班的完了之后给常规班的,最后是管理人员,到最后是他自己。

分房的时候,也是先给大家分,领导就算房子再紧张,也是先给工人。当时一个生产线上的老工人分完房之后,在院子扫院子。张瑞敏问他为什么要扫院子?他说从来没想到普通工人也能够分到房子,无以报答就天天早上扫院子。

正是张瑞敏以身作则,将员工价值放在首位,海尔形成了上下同欲的创新创业精神,成功实现了一次次的战略转型。

8、【学习精神】每年读的书超过一百本,一上车都会看书

张首席个人形象照.jpg

 “和你们伟大的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的一样,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我上中学时看契诃夫的小说《套中人》,现在感触很深,许多企业就如同套中人,想的是千万别出乱;每个员工成了套中人,没有市场的敏锐感。”这是 2017年1月,张瑞敏与俄罗斯联邦储蓄银行赫尔曼.戈夫交谈时的情景。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张瑞敏讲述自己年轻时恰遇特殊时期,书很少。在那样的条件下,他也会各处借阅各种类型的书,一本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被他当成教科书来读。如今,张瑞敏依然保持阅读习惯,一有闲暇就会读书,熟悉张瑞敏的一位司机说,他只要一上车就会看书。张瑞敏现在每年读的书超过一百本,从诸子百家到全球最新最前沿的成果。

张瑞敏的办公室有一个巨大的书库,藏书多到需要专业的图书管理员来打理。与很多企业家书架只是摆设不同,张瑞敏书库里的很多书籍都有他做的标注。


   相关阅读.jpg

快收藏!海尔集团和张瑞敏的这些镜头你绝对没见过

闪电评论:以社会价值为导向 弘扬企业家精神

73秒丨张瑞敏:企业家精神是让每个人有机会成为自己的CEO

18秒丨当被问到哪天最疲惫时,海尔张瑞敏的回答是这样的……

82秒丨探索模式,张瑞敏说海尔付出最大的代价是……

张瑞敏:不断颠覆 砸组织比砸冰箱更要艰难


 


来源:齐鲁网

鲁股日报

阅读量:130.1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1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