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城记丨伤痕也是一种美!威海锔匠瓷器上玩转金刚钻

来源:齐鲁网

2018-04-13 10:18

发表于山东

拾城记标语900.jpg

齐鲁网4月13日讯  瓷器坚硬耐磨,可持久使用,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器物。然而,瓷器易碎。破碎的瓷器留着无用,弃之可惜。于是工匠们开始琢磨如何修补破碎的瓷器。锔瓷的手艺随即出现。

1.jpg

在民间,锔瓷匠人又被称为“锢炉匠”“锢炉子”“小炉匠”。早年间,手艺人挑着扁担走街串巷,人们听见小铜锣叮叮当当的声响就知道是“锔锅、锔碗、锔大缸”的来了,赶忙拿着家里的破损的器物来修补。

2.jpg

今年46岁的耿海胜是一名锔匠,也是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锔艺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传统锔艺这个行当,在解放之前是非常发达的。解放以后随着工业的发展传统锔艺慢慢没落了。这套工具箱就是以前老辈锔匠一全箱的全套的工具箱。工具箱里主要放一些金刚钻、还有一些锔钉、锤等”。

3.jpg

每一个锔匠都必须拥有一把金刚钻,工艺的难点就在金刚钻的钻头上。“你看这铅头是钻石的这种,天然钻石,它的硬度是很大的,地球上最硬的物质就是金刚石。因为这个瓷器密度是非常非常大的,只有这个天然钻石,硬度才能钻动这个瓷器。”

4.jpg

锔瓷,因为有着“起死回生”的妙用,在中国瓷文化中,占有了一席之地。然而,简单修复,那是匠活,修复了并赋予了新的价值,才是艺术。“现在有些个器物通过我们修理。恢复它的使用价值,还有些艺术价值在里面。因为在修复的时候还有匠人的思想和温度”,耿海胜说。

5.jpg

上世纪90年代做了几年大老板后遭遇生意失败,迫于生计,他重拾跟随父亲学习的锔瓷手艺。耿海胜说,现在除了威海,周边城市也经常会有人拿着瓷器找他修复。“我今后还是想自己多淘些东西,去独立创作一些艺术作品。”在他看来,伤痕也很美。每一只破损的物件到了手上,老耿都要仔细地琢磨一番。如何给这些获得新生的器物赋予新的意义,则是更深的学问。

6.jpg

“锔”,其表为修复艺术,其内乃圆容人生。

器物修复的过程,也是跟器物对话的过程——认真审视岁月的伤痕,用心酝酿未来的心声。


闪电新闻 李宁 李晓龙(实习) 配音:薛猛 

李宁内文尾.jpg


2d1313e65e07f4e0319856d1bd62daf7.jpg



来源:齐鲁网

拾城记

作者:李宁 李晓龙(实习) 配音:薛猛

阅读量:1248.0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50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