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再看北川|“再造一个新北川”的勇士 援川前写下身份标识

来源:齐鲁网

2018-05-14 16:24

发表于山东


齐鲁网5月14日讯 2008年“5.12”特大汶川地震,北川成为最严重的灾区之一,也成为唯一一个异地重建的县城。“再造一个新北川”的任务交给了山东,近4万民援建者在相距1500多公里外的土地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北川奇迹”。他们,是真正的“勇士”。

fgFHGHGDF.jpg

王智永,原援川办计划组组长,现山东省发展投资控股集团董事会秘书。听他讲述10年前的故事。

“很多兄弟们、姊妹们 在送我们这些援川干部到前线的时候,反复说的一句话就是‘你们在前方尽忠,我们在家尽孝’。”王智永说。

DVGFCGVF.jpg

第一次去调研是6月8号,当时18个人在飞机上、对于北川一无所知,甚至连地图都很难找到。“在飞机上有的悄悄地写下了内心的话、写下了自己一些身份的标识,在我们里面也号称18个勇士。”

fBBBg.jpg

援建任务一经下达,援川办的队伍在短时间内正式成立。在余震不断的北川,援川小组走进了封着城的老县城。“可能是封城以后第一波非医疗抢险人员和非解放军战士,进入到北川的老县城。”王智永清晰地记着当时的情景:“非常沉重、非常压抑、整个县城一片死寂、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消毒水肃杀的味道、而且还有一些隐隐的腐臭味道、到处都是断垣残壁!”

fGHg.jpg

面对满目疮痍,援川办更加坚定了恢复重建的决心,在当地干部群众的帮助下,队伍搜集到了第一手资料,很快起草了恢复重建的方案,并立即投入施工建设。

fgFDF000001.jpg

选址地方叫板凳桥,那时候只有一片油菜花地,一片烂泥塘,草到齐腰的地方,很难进去。援建队伍成为了拓荒者。北川气候湿热,湿疹的疼痛和蚊虫叮咬让很多人整晚整晚地睡不着觉。

他至今都记得被湿疹折磨得苦不堪言的老李,那是他们的司机。“(因为湿疹)痒得受不了,就到厨房里边拿一把盐洒到这个创口上来止痒,当时这种病痛是很难忍的。”

fgFDF.jpg

雨季多,赶工期,地质条件差,成为项目施工当中遇到的最大问题。但队伍已经形成默契:只要赶上天好,就多干一点,很多人都是撇家舍业。

fgFDF00000B1.jpg

王智永介绍道:“像我们乡镇村组的张须义,在期间他家人老人去世,简单处理完丧事以后立刻返回了前线,戴着黑纱戴着孝。四川领导同志非常感动,眼含热泪说‘你这是戴孝出征’。”

fgFGFDF.jpg

3万多民工程建设者把根扎在北川,在帐篷、板房里一住就是两三年。援建队伍跑遍了所有的乡镇,在不可预料的余震和塌方中,不断锤炼“我们安排了369个项目,总的形成工作量是123个亿。从设计施工到最后验收交付,我们大量的项目都是交钥匙工程,(我们用了)两年半到三年的时间,完成了很多世界上不可能完成的一些事情。”

fgFJDF.jpg

fFGgFDF.jpg

既充满羌族风情,又满足现代化生活要求的基础设施,在北川拔地而起,从最初在一张白纸上画的图,逐渐变成了现实。山东人民和北川人民一起走过风雨,也建立起了割舍不断的情谊。

fgFDFGFF.jpg

王智永去巴拿恰 很多不认识的人看到他的证件,主动打招呼、问好,这让王智永感动不已。“我觉得这是对我们援建者的最高的荣誉和奖赏。”

fgFJHJHDF.JPG

“山东的兄弟真好真好/黑黝黝的脸庞/挂着孩子的微笑……”唱起这首北川人民创作的《山东兄弟》王智永感慨到 :“我们到北川我们不叫出差旅游,我们就叫回家!”

近4万名援建者,千百个援建的日夜,北川的新生里有他们的身影,而无论在山东,还是在四川,他们永远是真正的“勇士”。

(闪电新闻记者 钱云飞 孔冠军 白少光 吴婉聪 韩莹 李平 编辑 刘桂秋)

秒懂.jpg

来源:齐鲁网

闪电视频

阅读量:75.5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44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