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红嫂”张淑贞对话90后青年党员 传承红色家风

来源:琅琊新闻网

2018-06-25 16:41

发表于山东

 导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今年“七一”是党的97岁生日,仰望鲜红的党旗,我们难抑澎湃的激情;展望光辉的征程,我们感悟如山的使命。为献礼“七一”建党,我们征集了90高龄老党员和90后年轻党员对话故事,跨越70年,喜看祖国变化。

 家风,在浸透着岁月风尘的家书里,在熟悉的茶米油盐酱醋茶里。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人的家。家风正,则民风淳党风正国风清。

 本期《90对话90》,我们邀请到“百岁红嫂”张淑贞和90后青年党员杨冰清,听他们聊家风忆历史,讲述红嫂爱党拥军的感人故事……

张淑贞给志愿者回忆入党往事

【党的初印象】1939年,我们家就有五个党员

百岁沂蒙红嫂张淑贞,是“沂蒙母亲”王换于的儿媳,沂蒙新红嫂于爱梅的母亲。抗日战争时期,张淑贞和婆婆一起创办了战时托儿所,抚养了一大批革命后代,其中就有徐向前的女儿小何,罗荣垣的儿子罗东进等等,早在1939年3月,张淑贞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光党龄就已经接近80岁。

“1938年12月,我的婆婆王换于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婆婆的影响下,我的公公,我的丈夫、我丈夫的弟弟以及我本人,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是1939年3月加入的中国共产党。1939年,共产党的力量相对薄弱,数量还不是很多的时候,我们家就有5个共产党员。”

面对鬼子“谁敢救一个八路,全家就得被活埋”的叫嚣,张淑贞毅然决然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婆婆王换于的带领下,张淑贞积极发动组织群众参军参战,做军鞋、缝军衣、烙煎饼等支援前线。她还负责13个村庄的抗日宣传发动工作,带领全家创办了战时托儿所。每次战斗结束,张淑贞和婆婆都会冒着危险奔向战场,搜救八路军伤员。“那时候,早就不心思死活了。只想着,作为一名党员,为了革命往前跑就行了。”

1995年出生的杨冰清,生长于新时代的沂蒙地区,耳濡目染的红嫂文化和革命精神,让她从小就立志于奉献她人。进入大学,就加入了青年志愿者联合部,一直尽自己所能为助人为乐。2015年,20周岁的她如愿以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作为一名党员,我就能更好地以身作则,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奉献。”毕业后,杨冰清回到家乡临沂市沂南县,加入了大爱沂蒙志愿服务队。

百岁红嫂张淑贞和小学生一起绣党旗

【家风永传承】

  张淑贞:

2004年,我的女儿于爱梅走上了拥军优属的道路。她每年定期看望老党员、老八路、老红嫂以及她们的后人和困难群众,为他们提供慰问品和资金。她也一直义务到全国各地为学生、党员领导干部等等讲述革命故事,传承和弘扬精神。

(于爱梅补充:我是从小听母亲讲述抗战时期的故事中长大的,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现在,军人总是冲在最前面。我们家人对军人一直有很深的感情,特别崇敬。在战争年代,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我的奶奶和母亲都能坚持支军支前,我也要争取做到别落后于她们。)

 杨冰清:

爱党拥军是你们家一直以来的传统?也是你们一直要传承下去的家风?

张淑贞:

永远跟党走,本分做事,踏实做人,爱党拥军是我们家一直传承下来的家风。从我婆婆那一辈开始,我们家一直将对共产党的崇敬、共产主义的信仰传承了下来。拥军优属一直是我们家的传统,不仅我们这一代人要传承,我们的下一代,子孙后代都要传承下去。

(于爱梅补充:我母亲现在已经106岁,我也是快60的人了。现在,我的女儿高洁也慢慢着手讲红嫂故事,开始拥军优属。在外出看望红嫂、上部队拥军的过程中,我现在也都带上我的外孙,让他多接触一些战争年代的故事,懂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杨冰清:

您一直居住在马牧池乡东辛庄村?现在谁负责照顾您?

 张淑贞:

我有7个子女。此前一直跟着小女儿于爱梅在沂南县城居住。现在年纪大了,落叶归根,想回到自己最早生活、居住、战斗过的地方,就搬回了老家。我的子女轮流照顾我,也经常有一些志愿者、党员干部等来看望我。

(于爱梅补充:此前我跟母亲居住的时间比较久,听她讲革命传统、革命故事比较多。现在我经常外出拥军优属,讲革命故事,就是受母亲的熏陶。只要一回到沂南,我就回抽空回家看看母亲,跟她讲讲我在外面的见闻。母亲一直告诫我们,要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拥军。虽然照顾过那么多革命后代,但她从来不让我们去找别人、麻烦别人。)

【记者手记】

从她们身上,我看到三代红嫂用声明诠释的爱党拥军情,看到了红嫂精神在沂蒙代代传承……家庭家风的传承是潜移默化的,从王换于到张淑贞,再到于爱梅,一家三代人从战争岁月走到和平年代,他们始终以沂蒙母亲的情怀,传承的爱党拥军的传统。

记者 潘凤娟

来源:琅琊新闻网

临沂新闻

阅读量:61.7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38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