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树”不倒!海内外同侪、学子悼念中国现当代文学资深教授朱德发

来源:齐鲁网

2018-07-16 23:18

发表于山东

齐鲁网7月16日讯(记者 张伟)“今天,我们在这里与一个教师告别,与一个学者告别。他是一个教师,但他不是一个普通的教师。他是一位终生授课的业师。”7月16日下午,著名学者、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山东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朱德发遗体告别仪式在济南市殡仪馆举行。朱德发亲属,生前所在学校领导、老师和学生,及来自北京、南京、金华、长春等全国各地的学界同行,冒着酷暑赶来济南,为朱先生送行。

DSC_1289.jpg

朱德发生前使用的书桌上,摆放着厚厚的一摞《朱德发文集》,每本书籍中都夹着批注的纸条。齐鲁网记者 张伟 摄

朱德发是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资深教授。在中国现当代文学领域,可谓首屈一指的大师级人物。他的研究方向为“20世纪中国文学流派与思潮”,尤以五四文学、传统文学与现代文学关系、现代中国文学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见长。

山东师范大学的官方网站显示,朱德发是现代中国文学研究著名学者,文学史家、文学评论家,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曾任山东师范大学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兼中文系副主任、山东省和国家重点学科学术带头人和责任人。

令人惋惜的是,2018年7月12日18时40分,朱德发因病医治无效,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辞世。朱德发的辞世,让他的学生、同侪感到突然和遗憾。

DSC_1454.jpg

7月16日下午,著名学者、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山东师范大学资深教授朱德发遗体告别仪式在济南市殡仪馆举行。齐鲁网记者 张伟 摄

“吾师已去,精神长存,化为灯烛,照我前行”

“今天我们眼含泪水,怀着悲痛的心情,来悼念这位杰出的人,他是朋友、导师、先辈、父亲,我们多么不希望这一天的到来,但是时间和命运就是这样无情,这一时刻终于与我们迎面相遇,猝不及防。”在朱德发追悼会上,作为弟子代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张清华怀着沉痛心情悼念恩师,送老师最后一程。

张清华说,作为先生的弟子,每一个人都受惠于他的教养、呵护、指引和携领。“一句一字,含英咀华;一文一意,吐哺以释。”作为一代学人之翘楚,他以思想解放为契机,以五四精神为引领,以倾注毕生心血的研究,实践着启蒙主义与人文主义的崇高理念,以仁者爱人的胸襟气度,援持提携着同行、同道、同仁以及后进。让张清华更为感动的是,恩师在患病期间,仍然关注着学生的成长,探究着学术研究的众多难题。

DSC_1565.jpg

五湖四海的同侪、学生赶赴济南,送先生最后一程。齐鲁网记者 张伟 摄

作为朱德发的学生,恩师给张清华留下的最深印象是上课带讲稿但从来不会看讲稿,而且先生喜欢拖堂,讲到兴起的时候就忘了时间,有时一讲就是3个多小时。回想起昔日跟随朱老师求学问道的日子,张清华满是感慨。“吾师已去,精神长存,化为灯烛,照我前行。愿您永享天国的和煦和安宁!”

“他不是一个普通的教师。他是一位终生授课的业师。”

“1951年起,他先后教过小学生、大学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直到去世前不久还给博士讲课,一讲就是半天。”作为学科代表、山东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魏建认为,朱德发先生是一个教师,但他不是一个普通的教师。他是一位终生授课的业师。

60多年来,朱德发教过数百个小学生,指导了30多名博士研究生、50多名硕士研究生,教过的本专科毕业生超过1万人。朱德发还培养了众多高徒,一大批中专生、大专生、或非211高效的本科生,被他培养成为名扬四方的学者和批评家。

让魏建敬重的还有朱德发先生高尚的师德。“他的敬业精神、人格魅力、宽广胸怀,感召着一代又一代学子。当被他帮助过的学生有负于他的时候,他常常一笑了之,甚至以德报之。”

DSC_1705.jpg

送行的亲友、同侪、学子向朱德发遗体敬献鲜花。齐鲁网记者 张伟 摄

魏建说,朱德发创造了学术和生命的奇迹。“奇迹背后是他超乎常人的透支。他帮助山东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获得了所能获得的最高声誉。他为我们做得太多,我们为他做的太少!他的奇迹我们无法复制,但他的学术精神必将化为不竭的精神资源,转化成后人学术创造的永恒动力。”

海内外同侪、学子沉痛悼念

年过六旬的著名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者、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房福贤特意从海南赶回济南,悼念恩师朱德发。房福贤回忆,有一年大年初二,他在外面碰到师母,得知老师还在家做学问,心里非常愧疚,同时对朱老师做学问的这种敬业精神感到由衷的敬佩。

在房福贤看来,朱德发取得的这些学术成就,离不开对学问的执着和敬业精神。更让他深深感念的,是朱德发对学生的扶持和帮助。“年轻学生找朱先生审读论文、为新书写序,朱老师再忙也会认真对待。”

DSC_1219.jpg

在朱德发书房里,床头的小桌上摆放着接电话时随手记下来的便签。齐鲁网记者 张伟 摄

“朱德发对后世的影响,不仅在于他已经做出的诸多学术成果,还在于他是如何提出和解答这些新观念、新思潮的。”房福贤说。

1993年硕士研究生、央视导演刘明银,特意从北京赶回济南,送老师最后一程。回想起恩师朱德发对自己的教诲,刘明银不禁泪流满面,他是被朱德发破格录取的研究生。“或许是自己当年那种在逆境中奋斗、与苦难抗争的精神,让朱老师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人物简介:

朱德发,男,1934年11月生,山东蓬莱人,中共党员,现代中国文学研究著名学者,文学史家、文学评论家,曾任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科就读于曲阜师范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山东师范大学任教,致力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研究,五四文学研究的专家。

朱德发潜心于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研究,是五四文学研究的开创者,他提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科概念,改变了现代中国文学研究之前被忽略的状况。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的著述有《五四文学初探》《茅盾前期文学思想散论》《中国五四文学史》等。他曾兼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山东省中国现代文学学会会长等职。获曾宪梓教育基金高等师范院校教师二等奖、山东省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等奖励。1988年和1996年两次被评为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3年荣获教育部“中国首届百名高校教学名师”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来源:齐鲁网

闪电热点

作者:张伟

阅读量:55.2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37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