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县“三同教育”焕发新活力 城里人抢着来补“钙”

来源:齐鲁网

2018-07-19 22:45

发表于山东

齐鲁网临沂7月19日讯 一清早,费县大田庄乡周家庄的村民张宝珍忙着收拾农具,准备带着远来的客人下地干活,客人不仅不生气,反而是一脸新奇,围着张宝珍问这问那。带着客人下地干活?这好像不是沂蒙人的待客礼节呀?张宝珍笑呵呵说道:“来这儿的客人都喜欢,还主动要求,这就是我们村的‘待客之礼’。”

微信图片_20180719181608_副本.jpg

张宝珍的待客之道其实是当地打造的“三同教育”。周家庄位于临沂费县大田庄乡,地处蒙山腹地,与沂蒙山小调发源地只有一山之隔。优雅的环境,淳朴的民风,使得这里红色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周家庄村巧借生态环境和沂蒙山区红色文化的底蕴,打造了费县“三同”教育基地。“一般都是周五晚上来,住一宿两宿,跟着吃,跟着干农活,体验农村生活,现在来的人是一年比一年多。”张宝珍告诉记者,“近几年,随着当地三同教育基地的名声远扬,不仅政企部门的党员前来接受三同教育实践活动,千里之外的外省游客也慕名而至,纷纷带着孩子住进农户家,同吃、同住、同劳动,体验农村生活。”

时值盛夏,天气炎热,周家庄的40多家“三同”教育户却是家家爆满、需要提前预定才能入住。扛起锄头,田间地头除杂草、松土地。干完农活,与农户一起做饭,围坐在桌旁,聊着家常,听村民讲这几年村庄的变化,围着村子里的“村史馆”、打谷场、民俗文化馆转一转……一天下来,虽然身体有些疲惫,然而却是精神饱满,一位游客笑称,这是补钙,在城市生活久了,缺“钙”!沂蒙是沂蒙精神的发源地,沂蒙人的开拓进取,让自己受益良多,对于工作生活有了新的认识,不虚此行。

微信图片_20180719181600_副本.jpg

在距离周家庄不到8公里的五圣堂村也是三同教育基地,讲解员朱梦琪正在抗大一分校驻地旧址为三同教育学员讲解抗大一分校学员当年在该村学习与训练的情景。五圣堂村村内红色资源丰富,1941年8月上旬至11月,抗大一分校学员曾在该村驻扎,如今基于五圣堂的红色根基,自主来此进行红色教育的组织越来越多。

五圣堂村村书记王昭田告诉记者,借助美丽乡村优势,2014年开始打造“三同”教育基地,在发展过程中,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特色民宿式的“三同”教育示范户20多家,可同时容纳100多名学员入驻,党员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让红色精神、红色文化可触、可感。通过开展“三同”教育,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也增加了群众收入。据了解,基地自成立运营以来,已接待国家、省市各级党校培训班100余批次6500多人。

DSC_0370_副本.jpg

一位曾来此开展“三同”教育的学员表示,对革命老区的村容村貌有了新的认识。临沂市在印象里,由于是沂蒙山区,应该是老少边穷的地区,交通不便,人们非常贫穷,经济比较落后,思想观念比较守旧。通过“三同教育活动”,对临沂市、对临沂人民有了新的认识。村村通上了宽敞的马路,农家小院高低错落有致,有的民房虽然看上去古老,但干净整洁;人民的穿戴、言语也都很时尚,无不透漏出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民应有的气质,人人都有手机,家家户户都能看上有线电视,大部分农民都买了汽车,丰收的果实映红了山坡,人民都喜气洋洋,安居乐业。

流一次汗水,体验群众生产生活的酸甜苦辣,学一首歌曲,共唱《沂蒙山小调》;办一次联欢,与农户心连心共享劳动的快乐……党员受启发、游客受教育。每一个来过这的人收获满满而去。

费县县委党性教育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张明珠告诉记者,费县改变以往三同教育“苦穷累”的观念,让“三同”学员在原汁原味体验群众生产生活,身临其境感受村情民意中,提升理想信念,切身体悟沂蒙老区的勤劳致富和发展变化。记者了解到,如今,借助生态环境和沂蒙山区红色文化的底蕴,费县发展“三同”教育户78家,形成了“红色教育+生态旅游”的新型产业。

来源:齐鲁网

临沂新闻

作者:闪电新闻记者 丁振年 谷会媛 临沂报道

阅读量:36.7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16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