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年后再看曾引发轰动的聊城元素挂历 它不简单

来源:聊城晚报

2018-07-20 14:13

发表于山东

7月17日,入伏第一天。整个上午清风徐徐,反倒不如前一天闷热。

送别一位朋友后,上午9点半左右,在闸口附近的一个工作室内,78岁的段培坤拿出一本长三开挂历摆在了地板上,一页一页地掀给记者看。那一刻,他神采飞扬。

挂历旁边是一个大信封,里面是这本挂历的设计图样,从美术设计到广告版位,一笔一画,都出自段培坤之手。

大红色的主色调,每一页都是聊城风光的大照片,即便放在现在,这样的一本挂历也算不上过时。

但时光毕竟留下了斑驳的痕迹。封面上的些许破损和“1987”的字样都在提醒我们,这本挂历出现在31年前。

平直开阔的东升桥、城中央的街心花坛……当时选择的聊城部分风景,现在看已经有了距离。但泛舟湖上的惬意,景点门前欲说还羞的恋人,和现在没什么两样。

不要小看这样一本挂历,我们可以给它贴上的一个标签是,这是聊城人自己拍摄、制作的第一本挂历,也是当年曾跨越千山万水,在对外推介聊城、讲好聊城故事方面起过轰动效应的一个载体。

30多年前 他们想做本挂历宣传聊城

这本挂历的诞生,其实并不偶然。

“1985年下半年,我就萌生了做一本能对外宣传聊城的挂历的想法。”段培坤说,当时他在聊城地区艺术馆工作,挂历还是很时髦的东西,谁家有本挂历,都觉得特别自豪。

但那时,聊城市面上的挂历,全都是外地产品。无论是风景还是人物,和聊城本身没有任何关系。

“我当时就想做一本以聊城风光为主题的挂历,每一页一个大风景照。”段培坤说。1986年6月,他把制作聊城挂历的想法告诉了好友孟繁恩。对方一听,第一个想法就是,这事儿能成吗?

与他一样吃惊的,还有后来这本挂历的出版方——山东美术出版社的老社长耿本清。

“耿社长的态度很直接:聊城没有太多好风景,再加上拍摄挂历照片,要求还是很高的。潜台词就是,你行吗?”段培坤说,他当时就表态没问题。

段培坤的自信来自他自身的美术功底,以及他与省出版部门相对熟悉。但事实上,摆在段培坤和孟繁恩面前的困难真不少:拍摄设备达不到要求怎么办?运作资金从哪里来?好在当时的相关部门提供了巨大支持。拿着介绍信,两人去了多家企业“化缘”,并决定在挂历页面上开辟宣传板块。很快,资金有了,新相机买来了,订单也有了,而且是惊人的10万份。

万事俱备,只待拍摄了。

曾被寄送到东南亚 这本挂历引发轰动效应

有着美好记忆的,不只是这对年轻人。

段培坤介绍31年前的这本挂历。

挂历照片之山陕会馆,这本挂历的每张照片里都有故事。

1986年6月开始拍摄,前后拍了三个月,挑选后的照片以及自行设计的版样再次拿给耿本清看时,得到了对方的交口称赞。段培坤说,此后,在山东美术出版社和山东人民印刷厂等共同努力下,12月中旬,10万本聊城风光挂历顺利出版运抵聊城。

“没过两天,挂历就销售一空。”段培坤说,各个企业一看到挂历都特别惊喜,很多企业要求再加印。但因为当时自己的思想还不开放,加印的想法并未付诸实施。

“当时很多人看到挂历之后说,从来没想到身边的这些风景原来这么好看。”段培坤说,这本挂历带来的轰动效应,是他们远远没想到的。事后针对这本挂历,还专门开过一次座谈会,一位领导甚至用“红遍了聊城、红遍了东南亚”来夸奖这本挂历。

“说红遍东南亚可能有些夸张了。但当时,确实有很多聊城人在东南亚工作,或者在东南亚有亲戚。挂历寄出去,好评不断。有人就说,没想到聊城有这么美的风景,有机会一定要来聊城看看。”段培坤说,事后听到这样的反响,他的心里是非常欣慰的。

18日上午,段培坤的好友刘继孟告诉记者,在当时很有限的拍摄条件下,段培坤和孟繁恩能完成此事,本身就很了不起。“他们当时能有那样一个推介聊城、宣传聊城的意识并付诸行动,通过高质量拍摄达到一个比较高的高度,并引起了 轰动效应,起到了讲好聊城故事的效果,这一点,值得我们现在很多人学习。”

记者 赵宗锋

 


来源:聊城晚报

聊城新闻

阅读量:55.6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1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