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工程丨十年磨一剑!氯碱产业中国“芯”的研发成功记

来源:齐鲁网

2018-10-06 20:01

发表于山东

齐鲁网10月6日讯 这种膜薄如蝉翼,却贵比黄金,重于泰山。它的缺位导致了中国氯碱工业三十多年受制于美国与日本;一度成为“中国化工人心中的痛”。它,就是被称为氯碱工业的“芯片”——“全氟离子膜”。

芯片1_副本.jpg

氯碱制造是关乎化工产业命脉的基础工业,以此为依托生产出的各种化工产品早已经遍布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18世界晚期,法国化学家吕布兰第一次以普通食盐为原料制成纯碱,19世纪20年代,中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侯氏制碱法”,使合成氨和制碱两大生产体系有机地结合起来。

1975年,全氟离子膜制碱法诞生,这是世界上最先进最清洁的制碱工艺。据测算,如果采用此项技术,全国每年可节电54亿度,节约标准煤21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538万吨。但制造离子膜的核心技术却一直被美日企业垄断。

芯片3_副本.jpg

原化工部副部长、前石化联合会会长李勇武称:“全氟离子膜是一个国家的难题,曾列为化工部十大科技难题之首,从六五时期以来,我们用了三个五年计划,进行攻关但是没有攻下来。”

全氟离子膜的工作原理,说简单了,是形成一种过滤系统,只允许电解槽中的钠离子通过,和水生成氢氧化钠,也就是“碱”。但其生产的核心技术却十分复杂,掌握此技术的发到国家,又设立了重重的专业技术壁垒,我国的氯碱化工企业只能高价进口成品。

东岳集团就是深受其苦的其中一家企业,董事长张建宏痛下决心,一定要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科学家,不惜一切,也要攻克这个难关。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见到了张永明。

芯片6_副本.jpg

东岳集团首席科学家张永明称:“招什么助手你来说,给助手什么样的待遇你来说。就是你来可以,需要什么条件给你配备什么样的条件。”

东岳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张建宏表示:“科学家的灵感,和他们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我们正常人是不一样的。如果什么使他最安心,你就在这方面去做。”

离子膜的主要生产材料是萤石,但从一块普通的萤石到一张离子膜,需要几十步复杂反应和分离过程,整个工艺生产线摆起来有几公里长。

张建宏表示:“我感觉十分可怕,为什么?它是一个世界级难题。我们经历这个过程,那可以说是痛不欲生的。”

芯片11_副本.jpg

张建宏和张永明都不知道要花多少时间才能成功,甚至不知道能否成功。作为企业家的张建宏知道,投入的资金可能永远没有回报。作为科学家的张永明知道,失败则意味着整个科研生命的终结。

张建宏称:“近十年的研发过程之中,无数次,可以说就走不下去了。张永明博士其中一天早晨,突然到我办公室,脸红红的,眼也肿了,戴着个眼镜,我一看就像几夜没睡觉,他说董事长完了,走不下去了,没法干了,我一睁眼前面就是万丈深渊。行百里者半九十嘛,真是到了那个阶段了,难道就这么结束了吗?”

这是一个关系到整个中国的氯碱工业命运的超级工程,需要的不仅是资金的投入,更需要企业家和科学家的责任担当和超强的心理承受力。

“不管其他人怎么说,我们埋头做,做一点是一点,基础慢慢打,最终我们中国一定会出来这个,也可能不在我们手上,但我们现在打这个基础是非常非常必要的。”东岳集团首席科学家张永明表示。

芯片10_副本.jpg

历经无数次的苦难和坚持,八年之后的一个凌晨的两点,这张薄薄的离子膜从机器里吐了出来,张永明第一时间给张建宏发了一条短信。

张建宏称:“我能够体会到他当时很难受,为什么,在那么一个特殊阶段,那么一个特殊经历,我们已经使出了浑身解数,付出了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了那一刻,那一刻下线了,成功了。”

东岳离子膜研制成功的消息发布之后,国外进口离子膜的价格直跌一半以上,国家发改委随即下发通知,全面淘汰非离子膜工艺氯碱落后产能。

芯片12_副本.jpg

这项超级工程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这项核心技术的国家。从此,中国氯碱工业实现了全国产化,30年受制于人的历史被彻底改写。

东岳离子膜的诞生,让中国化工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时代跨越。

QQ截图20170821120545.png

来源:齐鲁网

闪电热点

阅读量:224.3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19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