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了解这些让你温暖过冬

来源:天下泉城移动端

2018-11-07 06:48

发表于山东

今年11月7日19时32分

迎来“立冬”节气。

《立冬即事二首》

[宋]仇远

凄风浩荡散茶烟,

小雨霏微湿座毡。

肯信今年寒信早,

老夫布褐未装绵。

立冬●来源

对“立冬”的理解,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冬天开始的意思上。追根溯源,“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义。中国又把立冬作为冬季的开始。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防寒保暖显得更加重要。

古人认为,立冬当日是晴天,冬天会寒冷;立冬当日是阴雨天,则是暖冬。

立冬●三候

我国古人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立冬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雉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一候,水始冰】立冬之日“水始冰”,冰寒于水,所以是水与冻的结合,冬寒水结,是为伏阴。孟冬始冰,仲冬冰壮,季冬冰盛。

【二候,地始冻】立冬后五日“地始冻”,冰壮曰“冻”,地冻为凝结,“蔼蔼野浮阳,晖晖水披冻”。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再五日“雉入大水为蜃”,与“雀入大水为蛤”对应,蜃是大蛤,古人认为,海市蜃楼便是蜃吐气而成。

立冬●习俗

立冬习俗以食为重,民间有“立冬补冬,补嘴空”之说。那湖州人立冬一般干什么呢?

吃汤圆

与北方不同,江南地区的立冬吃的是汤圆,立冬吃汤圆,寓意团团圆圆。北方的饺子南方的汤圆,现在通通可以一起吃,就是这么任性。

吃羊肉

冬季常吃羊肉,不仅可以增加人体热量,抵御寒冷,还能增加消化酶,保护胃壁,修复胃粘膜,帮助脾胃消化,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贺冬

贺冬亦称“拜冬”,在汉代即有此俗。东汉崔定《四民月令》:“冬至之日进酒肴,贺谒君师耆老,一如正日。”宋代每逢此日,人们更换新衣,庆贺往来,一如年节。清代“至日为冬至朝,士大夫家拜贺尊长,又交相出谒。细民男女,亦必更鲜衣以相揖,谓之拜冬”。

烤红薯

红薯经储存入冬,则淀粉转化为糖,香甜软糯,烤食远远即可闻到烤红薯的焦香。

立冬之后,气温骤降,身体一些部位对寒冷非常敏感,大家要注意保暖,养精蓄锐,为来年的身体健康埋下根基。

立冬●养生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民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

吃些滋阴补阳、热量高的食物,

到了冬天便能抵御严寒的侵袭。

立冬养生温补为主,不盲补。

适当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摄入,

保证优质蛋白质的及时供应,

因富含蛋白质及脂肪的食物,

产热量较多,御寒效果最好。

调养作息,早睡晚起。

读《黄帝内经》中指出:冬三月,

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意思是立冬后人们应该早睡晚起,

等太阳出来后再起床,养护阳气。

注意保暖,防止疾病。

立冬后气温骤降,应当注意保暖,

身体的一些部位对寒冷非常敏感,

尤其要先护好头部、手部、脚部;

外出时戴手套帽子围巾,穿大衣;

睡前泡泡脚;大风时不迎风行走。

适当锻炼,激发潜能。

冬季养生,不能因为天气寒冷,

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

也要适当感受天气间的寒凉之气,

走出室外,激发身体潜能,

提高身体免疫力。

温养情志,振奋精神。

从立冬开始到立春叫“冬三月”,

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

入冬后恬淡安静、寡欲少求,

可神气内收,利于养藏。

来源:澎湃新闻

编辑:刘晴晴

来源:天下泉城移动端

闪电热点

阅读量:39.5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39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