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傲!“海龙”装备由试验转向应用 中国大洋48航次凯旋

来源:齐鲁网

2018-11-08 09:47

发表于山东

齐鲁网青岛11月8日讯 历时100天、总航程约1.3万海里,由中国自然资源部批准、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组织,“大洋一号”船执行的中国大洋48航次圆满完成各项任务,于11月7日返回青岛。中国大洋48航次于7月31日从青岛起航,历时100天,分为两个航段执行,期间停靠浙江舟山进行补给和人员轮换。自然资源部北海分局负责“大洋一号”船船舶保障和技术支持,航次第一、二航段领队由北海分局派出,航次首席科学家由第二海洋研究所派出,先后共有来自国内24家科研单位的66名科研技术人员以及31名船员参加航次调查工作。

image.png

中国大洋48航次调查区位于西北太平洋,该海域是海山富钴结壳资源最具开发潜力地区,目前国际海底管理局核准的5份富钴结壳勘探合同,其中4份位于西北太平洋海山区,包括我国的富钴结壳勘探合同区。并且,西北太平洋海山年龄古老、地形起伏剧烈,孕育着独特的深海生态系统。

image.png

中国大洋事务管理局李波副主任表示:我国在深海活动领域既强调深海海底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时也高度重视深海环境的监测与保护。中国大洋48航次旨在开展西北太平洋典型海山的综合环境调查,履行我国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签署的富钴结壳勘探合同义务,并为我国倡导的西北太平洋三角区富钴结壳区域环境管理计划提供支持。同时,开展“海龙”系列重大装备,包括6000米级“海龙III”ROV的试验性应用调查以及11000米级“海龙11000”ROV的试验。

航次第一、二航段领队孙利佳和陆会胜表示,中国大洋48航次调查任务具有时间紧、作业区域跨度大、调查项目多等特点。同时,中国大洋48航次也是在2017年完成重大改装后,第一次执行如此高强度、长时间的深海调查任务,船舶运行保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种种不利条件,中国大洋48航次科考队员不畏艰难、团结一致,圆满完成了既定的调查任务。在西北太平洋海山环境调查、重大装备试验与应用等方面取得多项成果。

其中, 获取了丰富的西太平洋深海生物基因资源样品。获取西北太平洋调查区海水和沉积物微生物DNA现场提取样品75份,现场寡营养细菌富集培养样品36份、海水微生物液体富集培养样品103份、深海表层沉积物微生物液体富集培养167份、平板培养500个、沉积物样品采集72个;国内首次系统观测记录了栖息于西北太平洋(富钴结壳矿区海域)的17种大洋性海鸟,初步了解了这一海域的海鸟种群分布特征。在西北太平洋调查区及航路采集水体微塑料样品34份、放射性核素样品32份、海面漂浮垃圾观测14次。这将为综合评价深海矿产资源勘探开发、远洋渔业和船舶运输、全球气候变化等活动对西太平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数据支持;成功实施了“海龙III”ROV系统在多种复杂环境下环境和资源调查项目,优化了“海龙III”ROV系统的作业模式,初步形成“海龙III”ROV系统取样方法体系,充分表明“海龙III”ROV系统具备了在全球深海海底开展常规科学调查的条件和能力;“海龙11000”ROV系统顺利完成6000米级试验,最大潜深5630米,创造了国产ROV系统的最大潜深,ROV本体水下工作时间长、状态稳定、完成了标志物投放、摄像和与船联动等试验工作,具备了开展进一步应用性试验的条件。

中国大洋48航次综合利用多种调查手段跨越十几个纬度、近千公里,是我国深海环境调查从资源矿区环境监测性调查转向区域环境保护性调查;大深度“海龙”系列ROV将作为主力装备在矿产资源、生态环境调查中发挥作用,同时助力深海科学研究,进一步推动“蛟龙探海”工程实施奠定了基础。

来源:齐鲁网

青岛新闻

作者:闪电新闻记者 辛鹏 孙杨 姜洋 刘海宁 青岛报道

阅读量:113.1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32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