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专家学者点赞《葫芦文化丛书》(之二)

来源:齐鲁网

2018-11-09 11:25

发表于山东

编者按:2018年7月,海内外首部九卷本《葫芦文化丛书》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发行,并受邀分别在第九届中国国际葫芦文化节、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和“一带一路”主要节点城市日照隆重举行出版发行发布会。作为“填补海内外葫芦文化学术研究空白之力作”,总主编扈鲁先生与百余位海内外学者专家呕心沥血,辛勤耕耘,历时三载,数易其稿,终于将这部煌煌巨著呈献给广大读者。

《葫芦文化丛书》出版发行后,受到各级各类媒体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各领域的专家学者紧紧围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掘展示中华葫芦文化、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对《葫芦文化丛书》的历史意义、学术价值、时代贡献进行了给予高度评价。现将部分专家学者的观点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齐鲁网11月9日讯  

中华书局综合编辑室原主任、古籍整理专家李肇翔先生:图片1.png

由扈鲁先生领衔的学术团队,积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讲话精神,勇于担当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历时三年编纂完成了九卷本《葫芦文化丛书》。这部丛书汇集了众多高校、科研机构、有关部门和组织的力量,凝聚了100余名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心血和智慧。中华书局史志文化编辑室全力以赴,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等困难,顺利完成了校对审核等工作,确保了丛书的如期发行。这部丛书让大家看到葫芦文化的丰富样貌,领会葫芦文化的丰富内涵,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积极的时代价值,小葫芦承担起文化传承的大使命,小葫芦做出了文化传承的大文章,被誉为“填补海内外学术研究空白之力作”。

中华社会文化发展基金会朱德公益基金管理委员会执行主任朱全华先生 

图片2.png   

葫芦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葫芦文化丛书》的编纂者们付出了巨大心血,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对葫芦的工艺艺术和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入发掘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充分彰显了扈鲁先生和整个团队作为知识分子的使命与担当。葫芦文化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让我们大家共同努力,将中华葫芦文化的研究事业发扬光大。

《光明日报》驻山东记者站站长赵秋丽女士:

图片3.png

扈鲁先生是我工作中结识的一位朋友,也是我所钦佩的一名有担当、有情怀的学者和艺术家。多年来,他在中华葫芦文化这方历史积淀深厚、前人却鲜有深入发掘的文化沃土上不辍耕耘、求索创新,在葫芦题材绘画、葫芦民俗研究、葫芦非遗保护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光明日报》从不同侧面多次报道了他的艺术事迹,在《扈鲁的葫芦缘》一文中,我曾这样写道:“扈鲁正在向世人展示小葫芦蕴含的大乾坤。”今天,扈鲁先生与他的团队,将历经三个春秋、呕心沥血编纂而成的九卷本《葫芦文化丛书》,连同“最葫芦·葫芦文化丝路行”艺术展演一同呈现给大家,给每一位观览者带来了惊艳的艺术享受、深刻的文化体验以及强烈的心灵触动。

著名美术评论家、画家康征先生:

图片4.png

扈鲁先生是一位富有创造力、想象力和实干精神的艺术家,正是这种骨子里的特质成就了他的事业。扈鲁将对葫芦的理解融入他的绘画作品中,融入对中国民俗文化的深刻挖掘和阐释中,令人大开眼界,深受震撼。扈鲁先生领衔编纂的《葫芦文化丛书》是该研究领域的集大成之作,在中国民俗文化界具有里程碑意义,是必将载入史册的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文化事业。

临沂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临沂大学美术学院初敬业教授:

图片5.png

“葫芦”一直是中华吉祥文化的象征,也是历代书画家乐于表现的重要题材,更是中华各民族在生产、生活中借物抒情、祈福纳祥的精神寄托!《葫芦文化丛书》是一部鸿篇巨著。扈鲁先生把一种人们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小物件,做出了大文章;把民俗的,做成了国际化!细细的葫芦藤蔓成了链接世界各国之间文化交流、增加友谊的纽带! 





来源:齐鲁网
文章为创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齐鲁理工学院

阅读量:20.8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4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