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稀老人颤巍巍受访:为什么我们拼了命也要去北极点、南极圈?

来源:山东卫视

2018-11-17 06:13

发表于山东

“星星密密麻麻,飘渺闪烁,点缀在深邃的夜幕上,天旋地转,往来如梭。冰雪苍苍茫茫,大地如同洁白的晶体。只有月亮如故,沿着自己特定的轨迹,时有时无,有圆有缺。满月如同闪亮的镜子,在星际间旋转,将太阳的光芒穿过极夜的黑幕,反射到冰原上,清澈如水,照亮了万物……”

1.png

2002年,极地科考专家位梦华第八次远赴北极,在一间17平米的小木屋里写下这样的文字。

彼时他62岁,与妻子在离家数千公里的茫茫冰原上一起度过了13个月零1个礼拜。多少次月亮升起的时候,浮现在位梦华脑海中的却常常是儿时在农村赶牛耕地的场景,一不小心耕牛的铁掌踏破他的小脚丫,更多的时候他会想起带他长大的奶奶。

北极清冷的月光下,是寒冷与温暖交织的记忆,狭小的木屋里,藏着的是对祖国和家的思念。

2.png

位梦华出生在山东青岛平度一个小村庄,30多年前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成为最早踏入南极圈的中国人之一,1995年率队首次远征北极点,先后十次前往极地考察,成为中国极地科考当之无愧的先驱。走过大半生,位老总结他的人生——阴差阳错,机缘巧合。

3.png

历史翻回到1983年,因未在南极建立考察站,中国代表在堪培拉南极第十二次协商国会议表决时,被请出了会场。极地科考的缺席使得中国成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中唯一没有表决权的国家。

4.png

今天,改革开放走过四十年,走出国门的中国人到达了世界每一个角落,从被驱赶到以东道主身份召开南极条约协商国会议,再到发表《中国的南极事业》和《中国的北极政策》白皮书。当“雪龙号”科考船一次次劈开北极厚厚的冰层,中国人已经开始在南极建设中国第五个极地科考站,中国的南北极科考取得了足以令国人骄傲的伟大成就。

5.png

时间回到1995年5月6日,那是位梦华一生当中最重要的一个时刻。“我们就欢呼,我们就流泪,觉得终于我们到达了北极点!”

1995年,时年55岁的位梦华以总领队的身份带领中国科考队首次远征北极点。7个人,20条狗,经历13个生死考验的日日夜夜,跨越数百公里的冰原,闯过险些丧命的剪切带,几度完全失去联系,位梦华和队友们克服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抵达北极点。

手中飘扬的五星红旗告诉位梦华,他们走出的这一步,也是中华民族走出的关键一步。世界最北的尽头,第一次,有了一群中国人的身影。

6.png

极地考察,中国是后来者,但绝不是落后者。如今的中国在极地国际事务中扮演着愈来愈重要的角色,为极地全球治理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7.png

采访时,我们恰好赶上中科院科普演讲团的年终聚会,这个成立于1997年的科普演讲团汇聚了中国顶级的科学家,团员平均年龄68岁,最大年龄92岁。前半生为国家搞科研奉献青春,后半生为国民做科普,传递科学精神。

9.png

他们的想法单纯而了不起——哪一天,我们的科学技术走到了世界最前列,我们就实现了中国梦,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实现了!

来源:山东卫视

闪电热点

阅读量:44.9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3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