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看青海系列报道⑤山东援建海北州2000万建产业园 3D打印、唐卡、芦花鸡老板入驻成功转型

来源:齐鲁网

2018-12-05 00:11

发表于山东

齐鲁网青海12月5日讯 12月3日,“四十年看青海·媒体记者青海行”活动继续进行。山东广播电视台融媒体资讯中心记者与大部队分兵作战,单独行动。因为我们所在的青海省海北州,是山东省对口支援的县。所以,为了能够深入了解山东对口援青工作情况,我们分别来到海晏绿色文化科技产业园以及刚察县精准扶贫产业项目——蔬菜种植智能温室大棚进行采访。

在海晏绿色文化科技产业园,记者了解到,它是在山东省的鼎力支持和帮助下,于2015年着手进行规划推进,建设伊始,得到山东省“十三五”首批援建资金2000万元,建成了多功能孵化大楼。在这座孵化大楼里,目前已入驻了20余家中小微企业和咨询、服务、实训机构。产业园按照“免租+优惠政策”的运作模式,鼓励大学生等群体创业孵化。在海晏县经信局副局长晏磊的引导下,我们参观了思创科技3D打印公司、三时唐卡、藏兴氆氇、金秋食品有限公司和青藏易购5家企业。

海晏绿色文化科技产业园,它是在山东省的鼎力支持和帮助下,于2015年着手进行规划推进,建设伊始,得到山东省“十三五”首批援建资金2000万元,建成了多功能孵化大楼。

帅气小伙开3D打印 售卖最火民族工艺品

科技3D打印公司的老板,是一位27岁的帅气小伙,名字叫华旦。今年年初入驻产业园,公司一共有3个人,年纪相差不大。他们在大学时学的是计算机,后来对3D打印技术感兴趣,就跑到上海学习,回来后就开办了自己的公司。他们的3D打印作品主要用于手工艺品,与当地旅游景区签订战略协议,在海北州的旅游景点售卖他们打印的具有当地民族特色的工艺品。比如高原精灵系列、地标性建筑河清海晏、黄财财神、两弹元勋、出土文物虎符石匮、一级保护动物青海裸鲤等等,小巧可爱、惟妙惟肖,极具民族特色。

华旦告诉记者,他们工作室里的打印设备,都是政府免费为他们采办的,贵点的40万,入门级的4000元。另外,他们还开展培训课程,为青海大学等高校学生以及社会免费开放培训。

苦修技艺10多年 藏族小伙一幅唐卡卖出80万

在三时唐卡制作有限公司,20多岁的藏族老板扎西才旦正坐在地上描绘着一幅新唐卡。他不善言辞,腼腆羞涩,面对镜头不知所措。但是他十几岁就远赴唐卡制作圣地-黄南州热贡乡,并师承于更登达吉大师门下,苦修唐卡绘画技艺十多年。前不久,他的一幅叫作“五方佛与五百罗汉”的唐卡作品在北京展出,刚刚被卖到了80万的高价。画室里,另外两位画师正在赶制一幅释迦牟尼生平历史的作品,这幅作品长7米,宽1.5米,4、5个人协作,2年才能制作完成,目前已经画了半年。记者询问才旦,为什么给公司取名“三时”?这次他不假思索脱口而出,“过去、现在、和未来呀!”

画室里,另外两位画师正在赶制一幅释迦牟尼生平历史的作品,这幅作品长7米,宽1.5米,4、5个人协作,2年才能制作完成,目前已经画了半年。

入驻1年成功孵化 蒙古族老板成功转型

穿过一小段厚厚积雪,记者从产业园绕到了后面的标准化厂房,走进了库库诺尔牛肉加工厂。公司负责人官保是蒙古人,“库库诺尔”是蒙古语,意思是“青海湖”。官保告诉记者,他厂房里的设备是从山东诸城运来的,牛肉干包装袋也是从山东运来的。在牛肉加工企业遍地的海晏县,他家的品牌是经过生产许可认证的。

记者了解到,官保以前是跑运输的,从去年开始转型,进行牛羊肉加工,在产业园孵化不到1年,他们通过电商的方式,产品已经销售到了西宁、浙江、山东、广州等城市。

公司负责人官保是蒙古人,“库库诺尔”是蒙古语,意思是“青海湖”。官保告诉记者,在牛肉加工企业遍地的海晏县,他家的品牌是经过生产许可认证的。

产业园提供机会平台 青海氆氇销往海内外

随后,记者又来到了青海藏兴氆氇针织有限公司,氆氇是用羊毛家织的毛料,藏族人用它缝制衣裤和藏袍、藏帽、藏靴,这是西藏高原上最普遍、最常见、最有民族特性的穿着。

走进它的产品展示区,琳琅满目的针织物品令人耳目一新。墙上挂着英国人身披氆氇披肩的照片,他家的氆氇已经销往了美国、英国、尼泊尔等国家。最令人感叹的,其实是这家企业老板多杰才什旦,他用一个月的时间学会了标本制作,并通过自己的双手走上创业之路。为了迎合发展需要,他看中了产业园免费提供厂房用地的优惠条件,多杰才什旦的公司入驻了产业园。产业园提供的机会、平台和完善的服务,让多杰才什旦的公司实现腾飞。2017年,多杰才什旦的氆氇针织产品已多达数十种,销量更是达到了80多万件,获得利润20余万元。另外,多杰还是一位收藏家,在产业园区,他收藏的古董、藏器摆满了一面墙。

卖芦花鸡、开淘宝、送外卖 30岁的他成人生赢家             

产业园里的最后一站,是青藏易购。这家店的老板是甘肃人,名叫宿志华,今年30岁。别看他其貌不扬,但他同时开办起了三家店。其中一家,就是卖山东的芦花鸡。他与济宁的公司对接,一年能卖掉至少2万只芦花鸡。他说自己25岁的时候没有经验、没有渠道,结果赔的血本无归。后来选择了山东的芦花鸡,一开始本地人感觉这鸡个头小,肉不多,肯定不好卖。但没想到,很快,他家的芦花鸡销售量持续增长,当年240平米的厂房一下子扩建到了3000平方米。

除了芦花鸡的生意,宿志华还从2016年开始做电子商务,同时运营5个淘宝号,主要销售日用百货,同时又开了个广告打印。另外,他还学习美团、饿了么,干起了外卖行业。宿志华说,他的外卖主要是送到美团和饿了么送不到的片区,目前已经开发了8个县。“昨晚的外卖订单数是140个!”宿志华告诉我们,“负责给他们送外卖的快递小哥一晚上就能挣450块钱!”

来源:齐鲁网

闪电热点

作者:闪电新闻记者 满倩 苏发东 王震 青海报道

阅读量:25.9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44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