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 新山东⑥丨在脱贫版图上,山东坚持“靶向”攻坚,尽锐出战

来源:齐鲁网

2018-12-05 22:03

发表于山东

齐鲁网12月5日讯 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山东广播电视台推出12集成就纪录片《新时代新山东》,12月5日晚播出第六集《在脱贫版图上》。

改革开放的40年,是我国逐步消除贫困的40年,也是山东省扶贫开发改革创新的40年。 

微信截图_20181205163708.jpg

2018年9月18日,来自山东省各省直部门和单位的500人被编入乡村振兴服务队,重点助力乡村振兴、决胜脱贫攻坚。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打好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到2020年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首次整体消除绝对贫困现象,是新时代正在开创的伟业。

1130-第六集-修改包装版.00_01_50_00.jpg

山东省委、省政府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紧盯“黄河滩”、聚焦“沂蒙山”、锁定“老病残”,以超常规的改革创新举措担当历史伟业,以精准、精准再精准的思路“靶向”攻坚,全省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24%。

1130-第六集-修改包装版.00_01_58_08.jpg

自从2017年《山东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规划》全面实施以来,在黄河上作业的吹沙船就异常忙碌。源源不断的黄河泥浆在巨大压力作用下,通过长达7、8公里的管道,被输送到新建的村台上。泥浆经过沉淀,黄土留下、清水排走,如此反复,新村台渐渐筑成。淤填完成后,再经过15个月以上的自然沉降,这里将着手建设房屋。

1130-第六集-修改包装版.00_02_24_06.jpg

1130-第六集-修改包装版.00_02_35_23.jpg

新村台的建设,承载了太多村民的期盼:“盼着搬,我想着这一下子就搬上去”“受罪太大了,因为涨水”。房子是家,房子安全,家才安全。对于黄河滩区的群众而言,拥有一个稳稳的家,是多少年来执着的追求。

1130-第六集-修改包装版.00_03_09_01.jpg

菏泽市东明县焦园乡荆岗东村村民李坤彩向记者介绍:“这房台本来就不低了,发一次水地面抬高一次,这屋里边就成了一个坑,那屋里还得提高,原来这个门在这里,人过不去了,这门就往上提了80公分。”

李坤彩今年69岁,谈起拉土垫台、整修房子的经历总是一脸无奈。如今,过了大半辈子的李坤彩终于盼来了黄河滩区搬迁的好政策。然而,烦恼也随之而来。为了给新村台的建设腾出足够的土地,他们家的坟需要搬迁,“ 农村有这个讲究,三年动土是一大忌,作为我来说,俺父母刚过一年……”

1130-第六集-修改包装版.00_03_52_09.jpg

在李坤彩的心里,他觉得十分愧对父母。然而,村台建设是大事,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村台建成以后,几辈子都不用考虑房子的事了。作为家里的老大,李坤彩很快说服了自己和两个兄弟。在李坤彩看来:个人的利益,必须服从大局。

如今,新村台的建设正如火如荼,李坤彩越发地感觉到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因此,他在村里当起了义务政策讲解员。

菏泽市东明县扶贫开发办公室主任张中华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全县已经迁坟4300多座。农历正月迁坟那以前是不可能的事,可以说滩区群众为咱们滩区迁建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我们全县各级正在全力推进整个村台的建设。”

1130-第六集-修改包装版.00_05_12_03.jpg

让黄河滩区60万群众摆脱贫困,不再受黄泛之苦!山东省委、省政府对此承诺:“砸锅卖铁”也要解决!2018年,山东省把黄河滩区脱贫与迁建民生工程列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10+2重大项目之一,并空前地加大了资金投入。

1130-第六集-修改包装版.00_05_07_04.jpg

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梁文跃介绍:到目前为止,整个投资计划已经下达了150亿元,其中中央投资接近40亿元,27个外迁社区已经开工26个;就地就近筑村台工程共28个,到目前为止已开工建设27个;旧村台的改造提升工程一共是100个,已开工建设12个; 483公里撤离道路改造提升工程已开工建设122公里;33公里的筑堤保护工程,其他的前期工作都基本到位,目前正在进行的是土地预审,整个进展比较顺利。

1130-第六集-修改包装版.00_07_06_07.jpg

给95岁的婆婆梳洗打扮、在老屋前照全家福、搬被褥装车、车辆出村驶离黄河大坝……连日来,家住东平县马山头村的刘文景和丈夫忙得不亦乐乎,窗明几净的好日子即将到来。

1130-第六集-修改包装版.00_06_29_22.jpg

刘文景在黄河滩区住了几十年,不仅饱受黄河水患的困扰,而且平时总是一脚沙、一身土。滔滔黄河水,在滋养沿黄百姓的同时,也把贫困落后像泥沙一样沉淀在滩区,“总算搬出去了,再也不怕涨大水了”。

1130-第六集-修改包装版.00_07_28_23.jpg

搬进新家,刘文景婆婆眼中含满泪水:“这是咱的家?”“可不孬,长这么大年纪没见过,你看看咋这么好啊,公家给盖得?”“俺一辈子没见过这么好的屋子……”

包饺子的间隙,刘文景的儿媳也忍不住问到:“妈,咱这房子花了多少钱?”刘文景开心地回答:“国家补贴一部分,老房子折价一部分,剩下也就是拿了三四万块钱吧,就住新房子了。”

1130-第六集-修改包装版.00_08_04_09.jpg

为了保障群众既“挪穷窝”,更“拔穷根”,山东省推进黄河滩区脱贫迁建专项小组26个成员单位,制定专项方案,建立起“1+26”规划政策体系,计划三年筹集资金65.23亿元,合力改善滩区生产生活条件。

1130-第六集-修改包装版.01_06_50_23.jpg

聚焦深度贫困、集中攻坚克难,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优先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加大对20个脱贫任务比较重的县(市、区)倾斜力度。

在平邑县临涧镇扶贫示范园的日光大棚里,数万支非洲菊竞相开放。一大早赶到大棚里采花的几个老姊妹一边忙活,一边拉家常。

1130-第六集-修改包装版.01_07_22_06.jpg

大棚里的非洲菊每隔两三天就可以采摘一次,每次可采上万支,经济效益十分可观。这个扶贫示范园是由临涧镇党委、政府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建设而成,其中包括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由合作社统一经营,项目所有权分属于周边6个省重点贫困村和1个插花村,306户贫困户、740名贫困人口能从中受益。

1130-第六集-修改包装版.01_07_58_17.jpg

临沂市的各个乡镇,在扶贫资产的管理使用上,采用的都是与临涧镇相类似的作法。据临沂市扶贫开发办公室副主任管佃如介绍:我们采用的办法是“四权分置”,所有权归村集体、经营权归承包户、收益权归贫困户、监管权归镇政府。

1130-第六集-修改包装版.01_08_32_10.jpg

“四权分置”,有效保证了扶贫资金资产的保值增值和贫困村增收、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改革开放40年间,老区人民发扬沂蒙精神,艰苦创业,向贫困宣战,在今天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战场上,沂蒙人民再次创造了宝贵经验。根据这一探索,临沂市5153个项目村都领到了扶贫资产的“身份证”,先后培育出一大批特色产业基地、果蔬大棚、扶贫车间、电商扶贫网点等。平台化管理使每一分钱都在阳光下运行,而最终受益的是贫困群众。

1130-第六集-修改包装版.01_09_00_12.jpg

李广全,是临涧镇前马槽村的贫困户。今年53岁的他,带着9岁的女儿独自生活。早年的辛苦劳作使他落下了严重的腰椎疾病,再加上要照顾女儿,外出打工几乎不可能。自从村里有了扶贫示范园后,李广全成为最直接的受益者。今年年初,他领到了1600元的项目收益,再加上扶贫车间、光伏等一些扶贫项目的分红,日子越过越好了,“现在挣钱的机会也多了,多挣点钱,把孩子照顾好、上好学”。

1130-第六集-修改包装版.01_10_09_14.jpg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只有激发走出贫困的志向和内在动力,才能形成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强大合力。

1130-第六集-修改包装版.00_11_55_02.jpg

据山东省扶贫开发办公室新闻发言人段培奎介绍:“到2017年年底,我省还有17.2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今年年底要基本完成脱贫任务,这一部分人基本上都是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特困群体。”

山东聚焦聚力特困群体,综合施策细腻操作,下足绣花功夫,确保特殊贫困群体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山东省制定“扶贫车间”、“扶贫专岗”等地方标准,实现特困帮扶救助常态化、制度化。

1130-第六集-修改包装版.00_12_56_19.jpg

青州市东夏镇,这个农家小院里显得有些清冷,男主人胡维彬里里外外忙碌着。妻子患肾衰竭已有十来年,需要长期服药和住院治疗,家庭的重担全都落在了胡维彬一个人身上,“住院什么的加打针,一年有几个月吧 ,光吃药一年接近2万块钱呢……”

1130-第六集-修改包装版.00_13_14_12.jpg

就在胡维彬几乎被家庭的重担压垮的时候,帮扶他的干部给他送来了“扶贫特惠保险”。有了这些保险,胡维彬一家就有了切实的保障。

1130-第六集-修改包装版.00_13_25_08.jpg

今年9月,妻子史红梅又因病情加重住进了医院。这一次,他们共花费医疗费1万多元。出院时一结算,个人承担部分仅279元。胡维彬感叹道:“ 幸亏办了这个保险啊,给我们家减轻了很大的负担。”

如今,胡维彬心里踏实多了。前不久,儿子又在他的鼓励和干部的帮助下应征入伍,这更让他看到了生活的希望。

国之兴也,视民如赤子。山东省委、省政府按照战时模式、攻坚要求,抽调大批干部组建脱贫攻坚“突击队”,全省扶贫系统人数突破1万人,选派的第一书记突破4万人。7月31日,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重点工作推进落实情况视频会议,要求认真做好中央巡视组反馈的扶贫领域问题整改,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继续巩固提升脱贫成果。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已奔赴脱贫攻坚一线战场的乡村振兴服务队成为又一支脱贫攻坚的生力军。

贫困之冰,非一日之寒;破冰之功,非一春之暖。既要让贫困群众在物质上富起来,又要在精神上站起来。

搬进新社区的刘文景一家,在新家里吃上了第一顿团圆饭;贫困户李广全在扶贫示范园里找到了一份送花的工作;胡维彬夫妇收到了儿子从部队寄来的第一封信。

当下正处于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历史交汇期。中共山东省委强调:紧紧围绕“巩固、接续、长效”的要求,统筹推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牢记使命,尽锐出战,咬定目标加油干,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奠定坚实基础。

秒懂视频.jpg

来源:齐鲁网

闪电热点

阅读量:197.2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16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