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之路》导演统筹李志欣:不疯魔 不出活

来源:齐鲁网

2018-12-17 17:07

发表于山东

齐鲁网12月17日讯 2018年5月下旬,我进入了《筑梦之路》的项目组。领导告诉我,这是为庆祝山东改革开放40周年推出的五集系列政论片,而项目组这支刚刚组建的“年轻”的队伍,需要有人来做导演统筹。

一份信任,一句承诺;我和项目组兄弟姐妹,经历了2018年疯狂的208天,一起在《筑梦之路》上“筑梦”。

00.jpg

团队初建,百炼大纲。

不是在写大纲,就是在去汇报大纲的路上。

当改革开放的浪潮涌起,山东,这个中国东部沿海经济大省,一群心胸开阔、高瞻远瞩的弄潮儿,用满腔热血和激情开始了他们大刀阔斧的改革。这是一个宏大的题材。

堆积如山的资料,是我们的日常必备,但“宏大”让你无从下手。经过台领导指示和大家的集思广益,大纲也从“放大镜”慢慢变成了“显微镜”。先采访,后撰稿,成了完善大纲的关键一步,因为关在门里,是想不出解决办法的。

农民、工人、创业者、企业家、专家和管理者……一个个不同维度,住房、户籍、医疗、教育、营商环境和政府自我革命……一个个鲜活角度,我们用镜头关注人物命运变迁和改革浪潮的交互。改革开放,其实就在你的生活中。你,也就成了我们片子里的主角。

1.jpg

脚本撰写,千回百转。

恢复高考的喜悦,土地承包到户的期盼,中小企业股份制改革的艰难破冰, 几代人公派出国留学的命运改变,受制于人,创新作为,户籍改革、全民医保,刀刃向内、“一次办好”… …一个个节点,一个个人物,分别被写进了《风气之先》、《变革之本》、《动力之魂》、《活力之源》和《时代之潮》里。

一剧之本,绝非易事。请过专家,邀过撰稿,取百家之长,补一己之短。每个环节,每集都要字斟句酌。从前期到后期,所有完整过程,导演团队所有成员日趋明白,也逐渐形成一个非常到位的共识:求人不如求己,关键时刻关键环节必须还要靠自己。

3.jpg

拍摄录制,无所不用其极。

因为进组晚,我没干导演,但还是挤着时间,帮着第三集的导演、摄像走南闯北了一段。

在第三集的摄制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时隔8年,又来到的青藏高原。

茫茫戈壁,巍巍昆仑,冰雪两河……在生态的极限之地,他们以青春的豪情,向身体和意志的极限挑战。一切,只为了打造引领国际动力的汽车“中国心”。他们就是潍柴集团“三高”试验队队员。

2011年10月14日,在这儿,一辆潍柴试验车侧翻了,三位只有二十七八岁潍柴队员永远留在了青藏高原上……因为他们的心底都有一个梦想:为了造出世界上最好的发动机!

5.jpg

“不疯魔,不出活”。

为了拍出最好的雪山镜头,我们的摄像竟爬到了一座雪山之巅,这儿,连潍柴队员都不曾涉足。在被冻晕之前,他拍了一组延时画面。下得山来,这才发现全身已经湿透。

冷能冷到极致,热起来也够受的。茫茫戈壁,无遮无挡,一段采访下来,大家能喝完一箱矿泉水。

9..jpg

后期制作,加班熬夜平常。

要说“不疯魔,不出活”,还得是在机房里的日子。

 “这个地方剪掉8帧”、“这个标题字幕再稍微高一点……”,这是在耳边经常听到的声音,声音来自“疯魔”的总导演。

剪辑、音乐、配音、调色、包装……每个环节,事无巨细。虽干的是统筹的活,但看到剪不到位的地方,我还是忍不住会亲自上手。导演们说我“雨露均沾”,我说这五集片子其实都是咱的“娃”。

用画面给改革画像,既要画“形”,更要画“神”。而这个“神”,除了前期拍到的故事细节,更多的是藏在后期剪辑的节奏中,是在“此处无声胜有声”的剪辑心思中,更是在和作品的心心相印中。

三分拍七分剪。不懂剪辑的摄像不是好导演。

000.jpg

有幸踏上庆祝山东改革开放40年的节点,用平凡故事讲述改革沧桑巨变、沧桑渐变,不忘初心,疯魔成活。

对作品常怀敬畏之心,方能行之高远。

来源:齐鲁网

闪电热点

阅读量:129.0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3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