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祖国丨写信、BB机、微信……利津教师荆向国讲述通讯变化

来源:齐鲁网

2018-12-30 15:23

发表于山东

编者按:

你好,2019。辞旧迎新,闪电新闻客户端开启“我和我的祖国”系列图文、短视频征集活动,将为您展现山东各地升国旗、美丽日出、特色民俗以及庆元旦迎新年相关活动,以及齐鲁儿女在新时代的新年心愿,举办的寒冬送温暖活动等等。本期推出《我和我的祖国丨改革开放四十年 现代通讯改变我们的生活》

齐鲁网12月30日讯 改革开放四十年,人们联系交往的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写信、拍电报,到固定电话、传呼机,再到现在的移动电话、电子邮件、QQ、微信,科技的飞速发展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荆向国,利津一中的一名教师。在他的家中一直珍藏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与家人、同学、朋友交往的书信。教学之余,翻阅一下这些尘封已久的书信,荆向国仿佛又回到了那个鸿雁传书的年代。

教师荆向国介绍:“每月给家里写一封信,因为那时候没有其他的通讯方式,老人在家里盼着,也不知道你有什么情况,这样我就给老人一个月写一次信,大约需要六七天,对方才收着,然后对方再回信,这样已经半个月了。”

这样慢的节奏让那个年代的人们盼信盼得“望眼欲穿”。如果有急事,只能拍电报。电报比书信快多了,但也要耗时一两天,而且价格不菲,寻常百姓没有急事一般不会使用。

市民宁德华告诉记者:“我记得是好像一个字一毛钱,惜字如金啊,一般是拍四五个字,事急速来。”

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固定电话开始进入百姓家中,但昂贵的安装费与话费让人们望而却步。

市民宁德华回忆道,交上两千多块钱,他给你安部电话,电话费也很贵,你也不舍得打。

随着固定电话在普通家庭的日益普及,大哥大移动电话和BB机逐渐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不过,当时人们的工资每月只有二三百元,而一部大哥大动辄上万元,拥有一部大哥大只是成功人士的一种象征。相比贵重的大哥大,几百块钱的BB机更适合工薪阶层。九十年代初,谁腰里别个BB机是件很牛的事,“有事儿呼我”成为那个年代的一句口头禅。

市民宁德华回忆:“BB机分两种,一种是数字的,一种是汉显的。数字的就是显示电话号码,你看到以后回电话,找个有电话的地方,给他打回去。汉显的就能短语了,短信一样了。”

经济的飞速发展、科技的巨大进步,通讯工具的变化也令人应接不暇。短短几年的时间,几年前还是身份象征的手机从城市到农村迅速普及。进入21世纪以来,手机就象衣服、鞋子一样,成了人们的必备物品,手机的价格越来越便宜,通讯越来越便捷。手机更新换代也越来越快,从功能机到智能机,从2G到3G再到4G,QQ、微信等软件让人们实现了随时随地“音画同步”。市民陈勇的女儿在美国工作,虽然远隔重洋,但陈勇和妻子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微信视频,和女儿视频聊天。

市民陈勇感慨:“打个视频的时候,画面非常清晰,一看孩子在那做啥都非常清楚,家里啥情况她能看到了,画面一放,她都知道。现在视频交流太方便了。”

而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讯技术的融合,手机的功能也越来越多,手机上网、手机购物、手机银行、手机交费、手机订票、手机挂号、手机点外卖......手机的作用多得让人数也数不清,可谓。

从“见字如面”到“零距离交流”,再到“一机在手,走遍天下”,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通信方式的变迁深刻改变了我们的沟通方式,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在当今信息社会,这种改变还在继续加速,继续造福每一个市民。

东营台 马岩  利津台 裴滨滨

来源:齐鲁网
文章为创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东营广电

阅读量:143.2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4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