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2018山东正风肃纪反腐,这5篇重头文章说透了

来源:新锐大众

2019-01-16 07:49

发表于山东

(记者 魏然 梁旭日 蒋兴坤 廉卫东)“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2018年12月13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对我国反腐败斗争形势作出重大判断。

与全国一样,2018年山东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一刻不停歇地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

1月11日至16日,大众日报接连刊发一组5篇报道,从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深挖彻查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巡视利剑作用更加彰显,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等5个方面,全面回顾2018年山东正风肃纪反腐的铿锵足迹。

■系列报道之一

聚焦重点发力 护航脱贫攻坚

山东持续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2018年以来,山东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盯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和监督调查处置,持续深化专项治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纪律和作风保障。

截至2018年11月,山东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6486件,处理8708人,党纪政务处分4527人,移送司法机关175人,问责1438人。

提高政治站位,上下联动层层压实责任

省委高度重视,坚决把责任扛起来。省委常委会会议研究通过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扶贫资金、民生资金、专项资金一分都不能贪占挪用”,省委书记刘家义多次对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作出批示,要求把整治和查处扶贫领域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作为重点,持续抓下去。他还深入所联系的贫困县,调查了解情况,当面指出问题。

纪检监察机关主动担当,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把专项治理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仅全省面上4个月集中专项治理阶段,组织各种形式察访1262次,发现问题线索4267条;共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2257件,处理2905人,党纪政务处分1411人,移送司法机关81人,问责572人。威海市纪委不打招呼,对67个贫困村涉及的56个扶贫产业项目突击察访,走访贫困群众400多户,发现面上问题5项,涉及问题线索20条。

各级各部门严格落实监管责任。县乡基层是查处“微腐败”的主战场,目前各级普遍实行“对账式”“菜单式”排查,聚焦精准识别、资金管理、工作作风等方面,建立隐患排查清单。民政、住建、教育、卫生等省直有关职能部门,既深入查摆自身存在问题,又指导下级相关部门开展自查自纠,形成上下联动、整体推进的工作格局。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对职能部门监管职责履行不到位,该发现的问题没有发现,发现问题后不处置不整改的,一律严肃问责。截至去年11月,全省共问责扶贫领域失职失责人员1348人,其中组织处理902人,党纪政务处分536人,以严肃问责倒逼责任落实。

聚焦精准监督,严查扶贫领域腐败问题

吃拿卡要、贪污挪用、截留私分……针对扶贫领域出现的这些腐败问题,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问题导向,认真履行监督首要职责,持续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对扶贫领域违纪违法问题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实行重点督导,密织监督网络。“去年我们分两批集中交办332条问题线索,查实240条,处理476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339人,移送司法机关19人,问责98人”。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副主任庄斌介绍,交办的这两批问题线索查实率都在70%以上,得益于省纪委常委联系脱贫攻坚重点县(市、区)制度。省纪委常委不定期深入脱贫攻坚一线检查督导,当面向党委、纪委主要负责人交办问题,提出要求。同时,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组织各种形式察访,直奔基层、直插现场,对部分可疑问题杀“回马枪”,锁定问题线索,固定证据链条,发现问题线索4267条。

借力科技手段,拓宽监督渠道。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在深入一线监督的同时,还借力互联网+、大数据手段。省纪委在互联网门户网站开设“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举报专区,充分运用“12388”举报电话、网络举报邮箱以及9600112扶贫领域24小时专线举报电话,广泛发现问题线索。德州市充分利用民生资金监管平台,通过建立民生资金发放信息数据库,将扶贫项目补贴、农村低保、城市低保等各类扶贫数据在平台进行有机融合,实现信息公开、查询、投诉处理、数据分析等功能,进一步深化“互联网+精准扶贫监督”。寿光市研发“阳光三农”综合信息管理监督系统,建立阳光扶贫、涉农惠农资金、农村“三资”、信息比对四大数据库,对扶贫领域、涉农惠农资金发放等异常信息自动预警。

巡视巡察联动,提升监督实效。十一届省委前两轮巡视,对20个省定脱贫攻坚重点县(市、区)进行全覆盖巡视,聚焦扶贫领域贪污侵占、虚报冒领、优亲厚友和弄虚作假、工作不实等腐败和作风问题开展专项巡视。2018年市县巡察机构优先安排对乡镇(街道)、村居(社区)的扶贫领域巡察,发现扶贫领域腐败问题线索3043条,亮剑基层“微腐败”。潍坊市对涉及脱贫攻坚领域的28个市直部门、16个镇(街),12个县(市、区)对78个县直部门、59个镇(街)开展了巡察,移交问题线索359条,立案69人,党纪政务处分63人。

坚持从严执纪,亮剑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开展扶贫工作脱离实际、对扶贫项目监管不力,严肃查处!时任广饶县畜牧局业务股股长李健壮和党组副书记、主任科员孙云会分别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时任县畜牧局党组书记、局长高伟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这是2018年3月山东省纪委首次通报曝光的一起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典型案例,彰显了山东纪检监察机关对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从严执纪的坚定决心,形成了强大震慑。

2018年是中央确定的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山东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重点查处落实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搞变通、打折扣,甚至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搞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工作作风粗暴、故意刁难;政策制定缺乏调查研究,脱离实际,不接地气,缺乏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贫困人口识别不精准,动态调整不及时,退出审核不严格;局限于“走访式”“慰问式”“救济式”扶贫,长效扶贫力度不够等问题。

“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关键期和冲刺期。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把铁的纪律挺在前面,在精准发现上下功夫,在严查快办上发力,在严肃问责上较真,坚决扫清扶贫路上的‘拦路虎’,确保中央的扶贫好政策落地生根、惠及群众。”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委副主任孙丰华表示。

■系列报道之二

主动出击重心下沉

深挖彻查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

“山东省纪检监察机关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政治站位高,深挖彻查‘保护伞’和执纪问责力度大、效果好……”中央扫黑除恶专项工作督导组对山东工作充分肯定的背后,是一份出色的成绩单: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山东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牢牢把握政治机关职责定位,持续强化监督执纪监察,严肃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截至2018年11月,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累计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1024起、1447人,其中“保护伞”408起、651人,通报曝光典型案例374起,涉及573人。

既当“先锋”又当“督军”

“冠县公安局刑警大队原大队长陈利民、原一中队指导员刘西潮徇私枉法、玩忽职守为黑恶势力充当‘保护伞’……”2018年3月2日,春节后上班第一周,省纪委监委就公开通报3起基层党员干部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典型问题,在全省引起强烈反响。

“我们紧紧围绕群众身边的涉黑涉恶腐败、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和工作推动不力三方面突出问题,加大查处力度。”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副主任庄斌介绍,在具体工作中,纪检监察机关既当“先锋”,全力以赴、严惩严治,又当“督军”,加强督促检查、层层传导压力,在全省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018年4月,省纪委监委组成专项督导组赴临沂、泰安,当面反馈两市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各市工作不平衡问题,省纪委监委专门拿出时间,约谈了17市纪委监委主要负责同志,各市也普遍约谈县(市、区)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督促国土、住建、交通等黑恶势力易发多发行业和领域认真开展专项治理,严肃查处一批系统性的串案窝案。此后,省纪委监委组建11个督导组分两批对各市和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进行检查,进一步夯实责任。

线索理得“清” 案件查处“严”

全省纪检监察机关既通过信访举报、梳理排查等方式查找问题线索,又主动与政法机关、信访部门对接会商,建立问题线索移送和查办结果反馈机制。对公安机关在办的涉黑涉恶案件,纪检监察机关及时介入、同步立案、同步调查。同时,对公安机关过去两年侦破的涉黑涉恶违法犯罪案件逐案过筛,全面梳理排查党员干部涉黑涉恶腐败特别是充当“保护伞”问题线索。截至2018年11月,累计梳理发现问题线索447件,已立案227件、305人。

对于群众反映强烈的典型问题,省纪委监委采取提级直办或重点督办等方式从严从快查处。省纪委监委对聊城市吴学占黑社会性质组织背后“保护伞”问题进行提级直办,对涉案的冠县人民医院院长张汝胜采取留置措施。截至2018年11月,省纪委监委直接筛查梳理涉黑涉恶腐败问题线索306件,分3批进行了集中交办。

2018年6月4日,省纪委一则通报引发强烈反响:因放任纵容村霸恶势力横行乡里、危害一方,平阴县委、县政府和相关部门单位14名党员干部被问责,其中包括平阴县前后三任县委书记。

在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的同时,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严肃查处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并注重将涉黑涉恶腐败和充当“保护伞”问题同一般性侵害群众利益行为、作风不深不实、普通工作失误等严格区别开来,不凑数、不拔高、不降格,做到不枉不纵。

猛药去疴“打伞”培根固本“强基”

在2018年查处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中,烟台朱永君案无疑是一起典型案件。该案涉及党员干部多、行业领域广,涉黑组织长期把持基层政权,性质极为恶劣,危害极为严重。“从深层次上折射出少数地方和部门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管党治党宽松软……”省纪委在案件通报中指出。

“查处朱永君案后,我们举一反三,把扫黑除恶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开展了村、城市社区‘两委’换届选举‘回头看’,加强村级规范化建设,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烟台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

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注重做好扫黑除恶“后半篇文章”,通过通报典型问题、问责相关责任人,深入分析地方和部门在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巩固基层政权、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督促地方党委、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深入整改,努力铲除黑恶势力滋生土壤。平阴县委第一时间召开常委会通报了张学文案查处情况,主要负责同志与9名被追责的县管干部进行多轮次、多层面廉政谈话,让他们卸下思想包袱,拧紧责任螺丝。全县深刻汲取张学文案教训,对23个党组织软弱涣散村进行了集中整顿。

“严惩涉黑涉恶腐败和充当‘保护伞’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持续发力用劲、不断推向纵深。”省纪委常委、省监委委员孟祥吉说,山东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进一步树牢“四个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创新方式方法,努力把查处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融入日常监督,建立常抓常管的长效机制,深化标本兼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系列报道之三

重点突出重拳出击

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因为工作不严不实,未及时开展监督检查,致使卫生支农工作流于形式,绝大多数对口支援医生未能按时到基层服务,枣庄市卫生计生委医政与医疗服务监管科科长卢伟受到党内警告处分。2018年12月28日,山东省纪委通报包括上述问题在内的5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警示广大党员干部引以为戒。

细化表现形式,找准执纪切入点

“牵牛要牵牛鼻子”。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涉及面广、形式多样,必须细化表现形式,找准执纪切入点。

2018年3月20日至5月5日,省纪委监委部署开展重点领域突出问题整治专项行动,将查处和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重要内容,并细化为不作为、假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四种具体问题,每种问题又分为若干情形。畅通举报渠道,发挥省市县三级纪检监察网上举报系统、12388举报电话和网络举报邮箱作用,多层次多渠道受理群众举报。对17个市开展察访,强化线索交办督办,加大查处力度。2018年9月,中央纪委印发工作意见后,我省结合实际下发《关于认真履行纪检监察职责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通知》,对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工作再动员、再部署。

“我们对近3年来800多起民生诉求、走访企业和信访收集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研判,制定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负面清单,包括5个方面、30种典型负面行为,并将清单内容通过报纸、微信等渠道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荣成市纪委书记、市监委主任张勇介绍。

稳步推进、重拳出击,我省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工作取得初步成效。2018年,全省共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3952起,党纪政务处分3691人;分680批通报曝光典型问题1611起,涉及2572人次。

聚焦重点领域,注重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当时想看看鄄城县旧城镇大邢庄村的蔬菜大棚扶贫项目,该镇干部却用七街村假冒大邢庄村接受检查,原因是大邢庄村的蔬菜大棚已经损毁了。”时至今日,省委巡视组干部说起这一弄虚作假做法,还觉得不可思议。

按照中央纪委要求,我省把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工作,与正在开展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污染防治和环保问责、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结合起来,坚决查处虚以应付、敷衍塞责等问题,为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提供坚强纪律保障。

“比如我们在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中,重点查处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待扶贫工作、做表面文章、数字脱贫等问题。”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副主任庄斌说,“突出重点领域,抓住典型问题,是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治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重要方法。”截至2018年11月,全省各级共查处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3748起,处理5254人,党纪政务处分2042人。

严肃责任追究,倒逼责任落实

实际完成429户却虚报完成1724户,邹城市唐村镇在上级调度改厕工程进展时弄虚作假,先后3次虚报数据,纪检监察机关立即启动责任追究,对负有直接责任、主要领导责任和重要领导责任的人员均进行严肃追责。

把问责的“板子”打下去,是为了倒逼责任落实。对表态多调门高、行动少落实差,阻碍党中央大政方针贯彻落实、人民群众反映强烈、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工作行动迟缓、“走过场”“做虚功”“假把式”等问题,我省既追究主体责任,又追究监督责任和监管责任,既追究领导责任,又追究党组织的责任,通过严肃问责推动工作落实。

2018年6月4日,省纪委同时通报5起不担当不作为问题和4起诬告陷害党员干部问题,11月19日通报7起澄清党员干部受到不实举报典型问题。

既要问责,还要问暖。在严肃查处不担当不作为问题的同时,我省建立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制度机制,制定出台《关于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实施容错纠错的办法(试行)》,激发广大干部敢闯敢试敢干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党中央站在新的起点上对作风建设作出的再动员、再部署、再深化。”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委副主任雷云介绍,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将认真落实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部署,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紧盯不敬畏、不在乎、喊口号、装样子的问题,切实加大监督检查和执纪问责力度,坚定不移纠“四风”、树新风。

■系列报道之四

新时代巡视利剑作用更加彰显

十一届省委前四轮对87个地方、单位开展巡视

共发现各类问题1077个、问题线索3459条,推动边巡边改问题284个、边巡边查立案1094人。巡视利剑再出鞘,这是十一届省委前三轮的巡视成绩单。截至目前,十一届省委共开展四轮巡视,共巡视87个地方、单位党委(党组),发现了一批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管党治党不力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有力支撑。

深化政治巡视,坚定不移践行“两个维护”

有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不深入,有的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发挥不够,有的推进“三大攻坚战”措施不实、力度不够,有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站位不高、实招不多……从十一届省委第三轮巡视反馈情况看,各巡视组牢牢把握政治巡视定位,从政治的高度发现了一批被巡视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

政治巡视是中央巡视工作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十一届省委把巡视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剑,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去年3月,省委制定出台《中共山东省委巡视工作规划(2018—2022年)》,明确今后五年巡视巡察工作的路线图、任务书。十一届省委第四轮巡视进一步要求各巡视组坚守政治巡视定位,把工作聚焦点、着力点统一到“两个维护”上来,确保巡视工作正确方向。

——突出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省委巡视组切实担负起“两个维护”的政治责任,对照树牢“四个意识”要求,深入监督检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等方面的情况,通过查找政治偏差,督促被巡视党组织把管党治党作为最根本的政治责任立起来,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

——突出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巡视中既盯“树木”又盯“森林”,通过检查选人用人、基层党组织建设、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四风”等方面,全面摸清政治生态情况,推动解决了一批贯彻落实上级重大决策部署不到位、党内政治生活不严肃、管党治党不力等问题。省纪委根据巡视移交问题线索,对43名省管干部立案审查,形成极大震慑和警示。

——突出以人民为中心价值取向。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贯穿巡视全过程,人民群众痛恨什么、反对什么,就重点巡视什么、纠正什么。通过巡视,着力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增强了群众获得感。十一届省委前两轮巡视,对20个省定脱贫攻坚重点县(市、区)进行全覆盖巡视,巡视期间推动查处扶贫领域贪污侵占、虚报冒领、优亲厚友等问题197件、326人。

着力提高整改实效,扎实做好“后半篇”文章

“沂南县委将巡视反馈的3个方面12项主要问题和4项意见建议,细化分解为66项具体整改任务,分别由相关县委常委牵头具体负责,并明确了责任单位,形成了上下联动、合力整改的工作格局……”2018年7月17日,十一届省委第二轮巡视结束后,10个被巡视党组织陆续向社会公布了整改情况。

巡视监督能否取得成效,关键在整改落实。十一届省委把整改落实和成果运用作为增强巡视监督实效的关键环节,建立健全了整改任务销号管理、省委省政府分管领导督促整改、上下联动整改、整改督查督办、整改不力问责等一系列机制制度,努力做实“后半篇文章”。

“比如我们发现的群众反映强烈、明显违反规定且能及时解决的问题,巡视中就交给被巡视党组织了,督促他们抓紧整改纠正。”省委巡视办有关负责同志说,省委巡视坚持把整改贯穿巡视全过程,巡视前即知即改、巡视中边巡边改、巡视后全面整改,上一次整改不到位和新发现的问题一体整改,及时释放巡视“红利”。

对于巡视中发现的普遍性、倾向性问题,省委巡视机构加强综合分析,形成专题报告,发挥标本兼治战略作用。省委针对巡视发现的问题,在全省部署开展7个方面专项治理,集中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截至目前,根据十一届省委前三轮巡视移交问题线索立案3391件4449人,涉及厅局级干部41人、县处级干部211人。通过抓整改、严纪律、转作风,有力促进了管党治党责任落实,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发挥了重要作用。

巡视巡察上下联动,监督利剑直插基层

“一竿子插到底,让巡视巡察监督触角和威慑力有效延伸到基层。”按照省委巡视工作规划要求,十一届省委巡视坚持巡视巡察一体谋划、一体部署、一体推进,扎牢织密监督网络。

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贯彻省委要求,对巡察工作做出专门部署安排。自十一届省委第三轮巡视起,每轮巡视省委巡视办配合省委巡视组对被巡视地方巡察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专项检查。要求巡察工作中既检查基层党组织党的领导是否坚强、党内政治生活是否严肃、党的组织是否健全,又紧贴基层实际,聚焦扶贫领域、惠民政策落实、扫黑除恶等,重点整治侵害群众利益的“蝇贪”。市县两级共巡察单位18916个,根据巡察移交问题线索立案5853人。

省委巡视办有关负责同志介绍,刚刚结束现场巡视的十一届省委第四轮巡视,围绕精准脱贫、污染防治、扫黑除恶、乡村振兴、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政策落实中的突出问题,基层党组织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农业大棚改建“私家庄园”等农地非农化问题,以及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巡视巡察三级联动,将巡视巡察利剑直插基层,促进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打通全面从严治党“最后一公里”。

全省各地巡察机构灵活采用“提级式”“交叉式”“延伸式”“机动式”巡察等方法,不断提升巡察成效。

“我们探索开展县区异地交叉巡察,每个县区组建的交叉巡察组整建制到另一个县区巡察。”临沂市委巡察工作领导小组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从目前已开展的两轮交叉巡察来看,共巡察154个县区直部门,发现重点问题线索851条,涉及科级及以上干部414人,立案数和党纪政务处分人数均大幅上升。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巡视监督也永远在路上。”省纪委常务副书记、省委巡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明春德表示,我们将切实担负起履行“两个维护”政治责任,聚焦“六个围绕、一个加强”开展监督,坚持发现问题、形成震慑,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方针,持续推动政治巡视的各项要求在山东落地落实。

■系列报道之五

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

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2018年11月28日,聂作坤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12月3日,谭业刚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和公职;12月14日,刘士合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临近2018年年底,山东省纪委省监委连续发布通报,彰显了有腐必反、有贪必肃的坚强决心。

一年来,山东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牢牢把握全面从严总基调,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在减存量、遏增量上积极作为,持续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精准有力惩治腐败,强化不敢腐的震慑

2018年2月22日,正月初七,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山东省全面展开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动员大会召开,会场里有一个人坐立不安、心慌意乱,好像预感到要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他就是省粮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王传民。会议之后,王传民就被省纪委省监委采取留置措施。当天下午,省纪委监委网站发布通报:“王传民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审查调查。”

对王传民这样的“老虎”,山东省纪委省监委始终保持高压态势,重拳出击、严肃查处,不敢腐的震慑效应充分显现。

这一年,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聚焦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相互交织的腐败案件,紧盯选人用人、资源开发、金融信贷、土地出让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严惩贪污贿赂、滥用职权等职务犯罪,持续加大审查调查力度,截至2018年11月底,省纪委省监委对宋文瑄、刘士合、张建华、聂作坤等69名省管干部立案审查调查。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共处置问题线索96448件,立案44402件,党纪政务处分43304人,移送司法机关876人,持续释放了反腐败一刻不停歇的强烈信号。

“打虎”力度不减,国际追逃追赃成绩显著。2018年12月21日,外逃6年的职务犯罪嫌疑人张雪珍主动回国投案,并愿意积极退赃;2018年12月28日,外逃13年的“百名红通人员”王清伟回国投案。在2018年的最后10天里,我省国际追逃追赃工作再次取得重大进展。“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外逃人员认清形势,早日回国投案是唯一正确的出路。”省追逃办有关负责人表示。

这一年,我省持续加大国际追逃追赃力度,把“百名红通人员”案件作为重中之重,精准发力,集中攻坚。自2018年8月国家监委等五部委发布《关于敦促职务犯罪案件境外在逃人员投案自首的公告》以来,我省共有19名外逃人员投案自首。

深化标本兼治,扎牢不能腐的笼子

2018年2月13日,省纪委省监委宣布山东科技大学原党委副书记、校长任廷琦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这是省监委成立后处置的第一起留置案例。

这一年,我省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全面完成省市县三级监委组建挂牌、人员转隶等任务,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紧紧围绕监督首要职责,定位向监督聚焦,力量向监督倾斜,统筹运用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监督等力量,形成四个监督全覆盖的权力监督格局,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根据监督执纪、审查调查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监督监察建议,督促有关部门、单位深入查找存在的体制机制问题和制度漏洞,补齐制度短板。烟台市纪委市监委根据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工作中发现的农村集体“三资”和危房改造领域等突出问题,向市农业局、市住建局等部门发出监察建议书,督促开展专项治理,制定修改相关制度30余个。

“幸亏组织及时对我进行批评提醒,否则可能就会犯大错。”这是多数接受过谈话函询的干部的感受。

在坚持反腐败力度不减、节奏不变的同时,省委下发《关于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办法(试行)》,促进“四种形态”运用具体化、规范化、常态化,以严明的纪律管住管好全体党员。

“这要求我们在强化日常监督,尤其在用好‘第一种形态’上花大力气、下实功夫。”省纪委省监委第六监督检查室负责同志说,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履行监督首要职责,综合运用谈话函询、专项检查、专题调研、参加民主生活会、建立廉政档案等多种方式,做实做细监督工作,切实增强监督实效。

据统计,2018年1至11月,我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按照“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处理102844人次,前两种形态占比89.5%,逐步实现“惩治极少数”与“管住大多数”的有机结合。

强化纪律警示教育,增强不想腐的自觉

思想上松一寸,行动上就会偏一尺。大多数违纪违法党员干部在撰写忏悔手稿时,分析自己违纪违法的首要原因都是理想信念丧失。

这一年,我省着力加强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教育,既加强正面引导,又用好反面教材,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心有所戒、行有所止,守住底线、不触红线。

“开展针对性、经常性廉政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自觉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省纪委省监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2018年我省成立省直廉政教育宣讲团,在省直党政机关、省管高等院校、省属国有企业深入开展廉政教育宣讲活动,与省廉政教育馆建设同步推进,打造“一馆一团、静动结合”的山东廉政教育工作格局和亮点品牌。

创新警示教育,发挥以案促改、标本兼治作用,是推进不想腐的又一重要举措。这一年,省纪委省监委拍摄系列警示教育片,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凡查结的党员领导干部重大违纪违法案件,省纪委省监委都要求在本地本部门开展警示教育,用好反面教材,举一反三,让党员干部引以为戒,进一步筑牢不想腐的思想堤坝。

“对存在腐败问题的,发现一起、坚决查处一起,有力削减存量、有效遏制增量,巩固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省纪委副书记、省监委副主任刘凤岐表示,在严厉惩治形成震慑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深化标本兼治,加快构建长效机制,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

来源:新锐大众

中国政前方

阅读量:111.5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45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