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出台方案:打造全国最清洁钢铁企业

来源:闪电新闻

2019-01-21 08:52

发表于山东

近日,德州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六大高耗能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12333.png

方案指出,重点推动钢铁、地炼、焦化、轮胎、化肥、氯碱等六大高耗能行业高质量发展。通过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品结构、加大技术改造,高耗能行业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能耗总量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不断降低,资源环境压力有效缓解,劳动生产率水平大幅提升,土地利用率和要素投入产出效益明显提高,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国家竞争力和国家先进水平的企业集团和产业基地,推动高耗能行业创新、集约、绿色、高效发展,加快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

对钢铁、地炼、焦化等行业产能实施总量控制,坚决淘汰低效落后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亩均产出,确保能源消耗和排放总量只减不增;同时坚持去旧入新,用好淘汰旧产能腾挪的发展空间,及时注入新动能,真正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其中,钢铁行业产品结构做到特色化、精品化、高端化,可生产合金结构钢、弹簧钢、轴承钢等优质精品钢。钢铁产业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钢铁冶炼流程进一步优化,到2025年,电炉钢比例达到100%。企业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人均达到3000吨/年,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创建内陆环境友好型企业,打造全国最清洁的钢铁企业。

关于加快六大高耗能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工业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七大高耗能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政字〔2018〕248号),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认真落实中央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快调整“四个结构”、做到“四减四增”的决策部署,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思路,充分发挥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优势,对标我国一流水平,瞄准“新、特、优”方向,重拳倒逼落后产能市场出清,大刀阔斧推动产业布局调整,充分激发创新发展活力,高质量开展“双招双引”,努力实现高耗能行业结构合理、布局优化、质效提升,为实现我市“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和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目标提供强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高质高效、高端引领。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紧紧围绕提升供给质量水平,着力培育新兴、打造特色、做强优势,全面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瞄准世界产业发展前沿,对标我国一流水平,积极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制高点,加快构筑支撑产业高端发展的创新优势,牢牢掌握产业竞争的主动权。

——统筹布局、目标导向。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坚持全市“一盘棋”谋划,做好顶层设计,加快产业大调整、大布局、大优化;围绕实现高质量发展核心目标,既要立足实现近期目标,采取立竿见影的断然措施,又要着眼中长期发展,建立健全打基础、利长远的长效机制。

——优化整合、集约发展。对钢铁、地炼、焦化等行业产能实施总量控制,坚决淘汰低效落后产能,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亩均产出,确保能源消耗和排放总量只减不增;同时坚持去旧入新,用好淘汰旧产能腾挪的发展空间,及时注入新动能,真正实现“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标准倒逼、市场运作。制定实施严于国家要求的行业标准和产业政策,完善精准的企业分类综合评价体系,倒逼落后产能市场出清,加快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鼓励企业通过产能置换、指标交易、股权合作等方式开展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优化产业布局。

——一业一策、有序推进。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和市场运行规律,坚持科学论证、一业一策,分行业实施不同的转型升级路径和政策措施,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坚持以点带面、重点突破、分步实施,维护好企业权益,有序推进高耗能行业转型发展;加强风险预判,坚决守住安全环保和民生保障底线,保持经济增长处于合理区间,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二、主要目标

(三)总体目标。立足德州市产业基础和优势,重点推动钢铁、地炼、焦化、轮胎、化肥、氯碱等六大高耗能行业高质量发展。通过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品结构、加大技术改造,高耗能行业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能耗总量占全部工业的比重不断降低,资源环境压力有效缓解,劳动生产率水平大幅提升,土地利用率和要素投入产出效益明显提高,培育形成一批具有国家竞争力和国家先进水平的企业集团和产业基地,推动高耗能行业创新、集约、绿色、高效发展,加快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

(四)钢铁行业转型升级目标。钢铁总产能控制在现有水平。产品结构做到特色化、精品化、高端化,可生产合金结构钢、弹簧钢、轴承钢等优质精品钢。钢铁产业绿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钢铁冶炼流程进一步优化,到2025年,电炉钢比例达到100%。企业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人均达到3000吨/年,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创建内陆环境友好型企业,打造全国最清洁的钢铁企业。

(五)地炼行业转型升级目标。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每年350万吨,炼化一体化、规模集约化程度明显提升,初步形成全系列高端石化产业链,实现由“一油独大”向“油化并举”的转变,成品油(汽煤柴)收率降至40%左右,烯烃、芳烃等基础原料和高端化工新材料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基础化工原料(产品)占比达到35%以上的国际水平,行业发展质量和竞争能力明显增强,培育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和炼化一体的精细化工、绿色化工和化工新材料炼化产业基地。

(六)焦化行业转型升级目标。控制焦化行业产能总量,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现有产能,严禁新增产能。在提高工艺装备的基础上,全部实现干法熄焦。到2020年,碳化室高度5.5米及以上焦炉产能比重提高到50%以上,到2025年全部淘汰4.3米焦炉,碳化室高度5.5米及以上焦炉产能比重提高到100%,环保排放和能源消耗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行业节能减排效果不断提升。延长精细化工链条,通过煤干馏、焦油加氢、甲烷化等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实现资源的深度、合理、高效利用。

(七)轮胎行业转型升级目标。到2020年,在整体产能基本保持不变的基础上,轮胎产业集中度、子午化率、品牌价值、质效水平明显提升。积极发展高质量、高性能、高技术、高附加值、安全环保节能的绿色轮胎产品,提升为中端以上乘用车、高端工程机械和航空的配套水平。

(八)化肥行业转型升级目标。以清洁煤化工技术为支撑,以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和高附加值深度转化为目的,延伸产业链,推动煤炭深度转化,提高煤炭利用附加值,形成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链。合成氨和尿素产能控制在现有水平,洁净煤气化占合成氨总产能的比重提高到90%左右,固定床气化炉淘汰率达到90%以上,尿素生产企业固定床气化炉全部予以淘汰,氮肥行业基本实现第三代洁净煤气化,煤气化制氨和精细化学品工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行业能耗总量减少20%;废气排放总量减少50%,骨干企业综合实力跃居国内行业前列。

(九)氯碱行业转型升级目标。到2022年,电解单元吨碱能耗强度由360千克标准煤下降到325千克标准煤,对能耗达不到标准的电解槽予以淘汰,行业能耗总量减少10%左右;液氯就地消化率提高到85%以上,液氯道路运输安全风险明显降低;烧碱电解装备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膜极距改造率达到100%,综合竞争力继续保持国内领先地位。

三、实施路径和重点工作

(十)推进钢铁行业提质增效。支持莱钢永锋钢铁公司发挥自身优势,瞄准市场需求,优化提升技术装备和工业水平,实现高端化发展。加快实施电炉炼钢工艺改造,创建内陆生态友好型企业,打造全国最清洁的钢铁生产线,分阶段实施短流程工艺改造,2019年7月底前完成一期项目,电炉钢比例达到40%;2025年前完成二期项目,电炉短流程全部改造,全面实现以废钢为原料的电炉短流程炼钢,电炉钢比例达到100%。鼓励莱钢永锋对标德国巴登钢厂,并与之开展为期五年的战略合作,通过引进国际先进工艺装备,提升智能化水平。支持莱钢永锋借力借智,不断加强同管理咨询公司、行业标杆及科研院所的战略合作,全面推动精益运营和管理提升;引入美国美世人力资源咨询团队,开展为期三年的战略合作,全面推动莱钢永锋人力资源变革。打造4A级工业景区,大力发展工业旅游,整合厂区整体土地资源,在2020年底之前打造完成4A级工业景区,形成工业旅游和工业电影的拍摄基地。规划建设绿色精品钢智能制造产业园,2025年之前建成集“清洁、高效、智能”为一体的、集约化的绿色精品钢智能制造产业园,进一步提升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形成绿色、环保、可持续的企业发展新模式。

(十一)加快地炼行业转型升级。按照“优化重组、减量整合、上大压小、炼化一体”的原则,重点发展恒源石化等优势企业。以省政府批准的临邑化工产业园为依托,按照我市城镇人口密集区危化品企业搬迁方案,加快推进恒源石化搬迁入园项目,保持350万吨产能不变,力争到2020年底前完成搬迁改造,2025年底前完成腾退土地污染治理修复。以“高标准建成国内安全、环保、节能、高效新型炼化基地”为定位,实现炼化一体化转型,提升装置自动化水平和企业综合效益,并通过内外联动、协同发展,进一步增强企业综合实力,提高国际市场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一是通过实施搬迁改造,优化产品结构,实现转型升级。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延展产业链条,围绕三苯、苯乙烯、丙烯、MTBE等发展精细化工,走炼化一体化的加工路线,向高端精细化学品产业方向迈进。二是积极发展贸易协同,通过境外亚太区域中心和与壳牌签订的协议平台,把适合进入中国境内的产品引入国内市场,同时将国内过剩产能通过中心分销进入东南亚。三是利用好境外转移,企业升级改造后实现现有生产设备的“境外转移”,最大程度提升搬迁后现有设备产能的综合价值。

(十二)提升焦化行业集约化发展水平。提升焦化行业集约化发展水平。按照控制产能总量、靠近煤炭资源、配套钢铁企业、减少物流成本的原则,支持金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省化工重点监控点,到2025年维持现有230万吨焦炭产能,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高附加值深度转化为目的,延伸发展产业链,向绿色化、高端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鼓励金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不断提升装备水平,规划建设1.5万吨/年甜味剂AK糖项目、2万吨/年导电炭黑及1万吨/年色素碳黑项目、3万吨/年山梨酸(钾)项目,进一步优化调整产品结构,丰富产品品种,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持续发展。

(十三)加快轮胎行业高端化发展。着力推动轮胎生产智能化、装备数字化、管理信息化,积极发展高质量、高性能、高技术、高附加值、安全环保节能的绿色轮胎产品,提升为高端工程机械、乘用车和航空的配套水平。支持德州玲珑轮胎有限公司申报省化工重点监控点,继续建设年产600万套高性能半钢项目,加快形成年产1000万套高性能半钢和200万套全钢子午线轮胎产能,同时与北京化工大学等高校合作研发航空子午线轮胎先进制造技术,为公司后续发展提供项目储备。山东威格尔集团有限公司维持现有60万条高等级全钢载重子午胎产能,严格质量过程控制,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提升效益水平。

(十四)对化肥行业实施高端技术改造。通过采用高效清洁的煤气化技术淘汰现有的常压固定床气化炉,实现原料路线和技术路线的改造升级,促进资源清洁高效利用,提升安全环保水平,实现企业的产业升级和新旧动能转换。按照省政府批准的德州运河恒升化工产业园规划,支持华鲁恒升进一步发挥洁净煤气化技术优势,推动既有产业优化升级,同时突出“高端、高质、高效”的产业发展方向;进一步促进节能减排,推进产业链价值提升,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为煤化工走出高耗能、低产出的传统发展路线作出表率。支持阳煤平原化工依托平原化工产业园,实施产业升级搬迁改造项目,按照我市城镇人口密集区危化品企业搬迁方案,2022年完成一期建设项目,2025年底前完成二期建设项目,新建2套15万吨环氧丙烷装置,60万吨新型工艺的氨醇装置,淘汰现有100万吨落后工艺的氨醇装置。支持史丹利化肥(平原)有限公司申报省级化工重点监控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加大新型功能肥料的开发推广力度,规划建设10万吨/年的聚磷酸铵新型肥料和10 万吨/年的高端有机肥生产线。

(十五)对氯碱行业延伸产业链条。拉长氯气产业链,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产品附加值,向下游精细化工、绿色氟化工发展。支持德州实华化工有限公司申报省级化工重点监控点,实施采用无汞新工艺改造40万吨/年PVC装置节能减排及40万吨浓碱技改等项目,争取将无汞PVC新工艺建设成为国家氯碱行业工业化示范项目。支持实华化工到2025年建成以氯碱化工为产业链基础,实现产业链下游高品质PVC树脂产品、耗氯精细化工产品、耗氢精细化工产品、双氧水下游精细化工产品、环保型氟制冷剂、氟材料等产业的发展,建成具有完整产业链的大型化工生产基地。

四、推进措施和任务分工

(十六)研究提出配套措施。有关县(市、区)要加强与市直有关部门的沟通对接,按照省、市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研究制定钢铁、地炼、焦化、轮胎、化肥、氯碱等高耗能行业转型升级的具体措施,进一步细化工作目标和时间进度,根据本地区行业和企业的不同情况,分别制定一企一策方案。市直有关部门要研究提出配套措施,对重点县(市、区)、重点行业制定一业一策的支持政策。(市经信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住建局、市安监局、市国资委、市质监局、市统计局、市金融办、人民银行德州分行和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七)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发挥国家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体制机制创新、政策先行先试的优势,争取国家对新上炼化一体项目、原油指标随迁统一调剂使用等方面的政策支持。统筹用好产能指标跨区域转移、能耗、排污总量、土地、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政策。(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环保局、市住建局、市商务局、市金融办、市税务局、人民银行德州分行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八)建立完善倒逼机制。严格执行高耗能行业差别化电价、水价、能耗、水耗、污染物排放限值以及安全生产、技术质量标准,倒逼低端产能市场出清,确保跨区域产能转移顺利实施。承接产能转移的区域要严格落实“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要求,通过各种措施削减区域内污染物排放量,为产能顺利落地创造条件。新建产能技术工艺、装备水平和节能减排指标必须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以上。(市环保局、市安监局、市质监局、市发展改革委牵头,市经信委和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九)发挥好产能置换政策作用。用好国家产能置换政策,研究制定我市钢铁、地炼、焦化等行业的产能置换及配套政策,鼓励支持企业通过产能指标交易、参股入股等形式开展兼并重组。支持大企业(集团)按照“上大压小”的原则实施产能整合,鼓励其联合有关企业出资入股、投资建设大型高端项目。(市经信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国资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对县(市、区)财源建设、企业搬迁、职工安置、技术改造、兼并重组、土地收储等进行支持,发挥财政体制、税收优惠、转移支付等政策措施的激励引导作用。引导德州新旧动能转换基金重点支持高耗能行业整合重组,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参与。研究实施财税激励政策,支持产能出清的企业转型升级,引导钢铁、地炼等行业向深加工、精细化、高端化方向发展。(市财政局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委、市国土资源局、市税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一)完善金融扶持政策。制定六大高耗能行业涉及企业“白名单”,引导银行机构实施有保有压差异化信贷政策,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多样化融资支持。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综合运用上市挂牌、发行债券、私募基金、风险投资等多种方式,进一步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杠杆率,缩短融资链条。(市金融办牵头,市经信委、人民银行德州分行、德州银监局和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二)切实防范金融风险。按照企业主体、政府协调、市场运作、依法依规的原则,市直有关部门配合各县(市、区)排查企业资产负债状况和“担保链”“担保圈”情况,提前进行研判,制定针对性措施,切实防范金融风险。依法维护金融机构合法权益,妥善处理金融机构债权,落实企业贷款债权和贷款担保责任,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违法犯罪行为,合力维护良好的金融环境。(市金融办牵头,市公安局、人民银行德州分行、德州银监局和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三)盘活用好企业腾置土地。通过依法改变土地用途等手段,有效盘活搬迁后的厂房和土地。退出后的划拨土地可依法转让或由地方政府收回,其土地出让收入可按规定通过预算安排支付退出企业职工安置费用。用好土地收储、土地熟化政策,对地炼、焦化等行业污染土地实行有效治理。实施差异化土地供应政策,对推进高耗能行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的县(市、区),在用地指标上给予奖励。(市国土资源局牵头,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和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四)妥善安置分流职工。全面摸清企业职工底数,统筹做好职工安置分流、生活保障、就业创业等工作。严格落实预防失业、促进就业、社会保障等托底政策,妥善做好职工分流、再就业帮扶、退养人员生活保障、劳动关系处理、社会保险转移接续等工作,切实保障企业职工合法权益。(市人社局牵头,市经信委、市卫计委和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五)建立完善企业评价机制。实施高耗能行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办法,加快建立对企业能耗、效益、亩均产出、税收、就业等指标的评价体系,配套实施差别化的用电、用水、信贷等资源要素配置政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市经信委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统计局、市金融办、市税务局、人民银行德州分行和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六)推动运输结构调整。以推进货物运输“公转铁”为核心,加快构建多式联运系统,推进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提高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组合效率。逐步调整大宗物料公路运输量,加快推动运输距离在400公里以上,且具备铁路或管道运输条件的煤炭、矿石、焦炭、石油等大宗货物,由公路运输转为铁路或管道运输。(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牵头,市经信委负责)

(二十七)营造良好舆论氛围。组织主流新闻媒体积极宣传高耗能行业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道路取得的成效,推出一批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为推进高耗能行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市委宣传部牵头,市经信委、市文广新局和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组织保障

(二十八)加强组织领导。将市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更名为市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和加快高耗能行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工作力量,增设高耗能行业高质量发展小组,从成员单位抽调人员,具体负责统筹推进全市高耗能行业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九)形成上下联动机制。坚持全市统筹、属地主责原则,进一步强化属地主体责任,稳妥有序推进产业调整、企业搬迁、土地盘活、整合重组、资金融通等工作。有关县(市、区)要参照市里模式,建立相应工作机制,认真落实本方案要求,形成上下贯通、整体联动格局,推动任务落实。(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有关县〈市、区〉人民政府〈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十)建立考核督导机制。将高耗能行业高质量发展成效纳入各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指标和市委、市政府重点督查事项,对有关县(市、区)推进高耗能行业高质量发展工作进行严格考核评定。配套建立完善评估考核、跟踪问效工作机制,定期开展督导考核、跟踪分析、效果评估,激发统筹发展活力,增强推进落实动力。(市委组织部、市经信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来源:闪电新闻

德州新闻

阅读量:57.2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4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