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乡村振兴沂水服务队与沂蒙红嫂祖秀莲女儿张恒修老人一起过小年

来源:齐鲁网

2019-01-29 23:29

发表于山东

齐鲁网1月29日讯 1月28日,农历腊月二十三,时值中国北方传统节日农历“小年”。对忙忙碌碌的省乡村振兴沂水服务队来说,这不过是一个再平常不过的日子。但因为一位老人,这个“小年”过得意义非凡。服务队和老人一起迎来了她人生中的第99个“小年”。

这位99岁的老人,就是沂水县院东头镇田家峪村沂蒙红嫂祖秀莲的女儿张恒修老人。

微信截图_20190129225411.png

服务队进驻沂水已经四个多月,工作节奏、生活起居等都已步入习惯性节奏。但今天,队员们多少都有些激动。带上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清华大学中国艺术学理论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书法专业博士晁岱双书写的“己亥福”,带上服务队10名队员个人捐助的1000元慰问金,带上对一位历经沧桑已99岁高龄老人的深深祝福,更带上对以祖秀莲等为代表的沂蒙精神的无限敬仰和把红色基因世世代代传承下去的一种责任,在院东头镇政协副主席、桃棵子村党支部书记、祖秀莲亲属张在召陪同下,服务队一行10人来到了张恒修老人家中,陪老人家一起过一个不寻常的“小年”。

张恒修老人是沂蒙红嫂祖秀莲现唯一在世的女儿,今年已99岁高龄,身体健朗、精神矍铄。服务队一行到来,老人家同样非常激动。一见面就拉着服务队员的手,话往昔、说眼前、谈未来,有感谢、有嘱托、有期盼,老人家乐观向上的言谈举止深深感染着在场的每一名队员。

微信截图_20190129225456.png

省乡村振兴沂水服务队党支部书记、队长王树山表示,沂蒙红嫂祖秀莲事迹感人,是革命战争年代党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典型代表,是“水乳交融、生死与共”沂蒙精神的生动体现。沂水是沂蒙精神、红嫂精神的发祥地,《大众日报》就诞生在这片红色热土上,2018年12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大众日报创刊80周年作出重要批示,作为省委派驻大众日报创刊地的服务队,更应该牢记嘱托、加倍努力、走在前列,以实际行动不辜负老区人民的殷切期望,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作出更大贡献。

微信截图_20190129225546.png

在服务队一行准备返回工作驻地时,老人家执意要送出家门。在家门口,老人家挥手致意,目送我们……

相关链接>>村里来了服务队:打了四口井,还要盖新房开发荒山

作为山东“千名干部下基层”工作的服务队之一,省乡村振兴沂水服务队于2018年9月到岗,三个月以来,他们一行十人摸查调研、精心谋划,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然而,区别于第一书记下乡扶贫工作,“千名干部下基层”两年后到底能带给服务对象什么?是否能解决当前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突出问题、破解乡村振兴战略的瓶颈?新春在即,记者深入沂水服务队采访,几个工作剪影或许能带来一些线索。

种啥啥不行的荒山要迎来新生  

农村的寒风凛冽袭人,街上人明显少了很多。

沂水县沂城街道前石良村的一处临街闲置房,三个多月前,门口挂了一个牌子:山东省乡村振兴沂水服务队。这块牌子挂得静悄悄,并没引起当地村民多少关注,然而沂城街道有五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却意识到,当地的发展机会来了。

作为五个服务村中最年轻的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1976年出生的耿宝华看起来精干踏实,他是后贺庄的“当家人”,对于服务队进村一事,他搓着手告诉记者,“还是带你们去看看吧。”

跟随他来到村头一片农田,地里小麦青青,远处是一条河流,旁边是整齐的农居。“我们村有户籍人口825人,常住人口上千人,村里的最大问题是住得不好,大龄单身青年多。”他说,虽然在城乡接合部,但是由于村居改造一直没有实施,限制了村子发展。“村子脱贫了,以后咋发展呢?”他指着村里那条笔直的主干道,坦承自己的思路的确受限。

服务队到村后,四处走访调研,召集村两委以及村里党员座谈,很快发展新思路出来了:旧村改造、环境整治。他说,结合村里棚户区改造,拆出180亩地,可以搞好新村建设,他指着村后成片的土地说,将来这里将是一片新居。

“村里人有的一家三代还住一个院子,早盼着旧村改造。”他说,这个规划村民百分百都同意。

村东头的一个荒山土丘,那是环境整治的重点。记者爬上去时,这个百亩小山坡凌乱不堪,堆满垃圾,散养着鸡鸭。耿宝华说,一直以来,因为“种啥啥不行”,村民就在这里放养畜禽,使得这里成了一片荒山。

省委省直机关工委二级巡视员,省乡村振兴沂水服务队党支部书记、队长王树山却觉得这是“宝地”,他说,这一片将来都要进行连片整治,“山上绿化、修路,河道种植绿化带,建造步行道,打造沂河休闲健身园。”

服务队还盯上了另一个宝贵资源。沂河水从后贺庄村西流过,可河岸边堆着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大煞风景。向南几公里外就是沂水县城,那里已经开发,如果把这段整治好,建成文化、娱乐场所,可以成为周边市民、村民休闲好去处。在服务队的协调下,水利部门工作人员已前来考察。

听着这些规划,耿宝华眼睛里充满了信任和憧憬,“真不愧是省里来的,人家眼界高。”他还提到一个细节,服务队刚到时,他带着入户调研,到一个农户的大棚里,王书记带着服务队的跟着施肥洒水,弄得身上都是泥巴点子,“没一个躲开的,都不在意。那时就觉得他们跟身边人一样。”

四口水井让村里人很兴奋

就在记者走访时,一个服务队的老朋友来了。他就是山东省第七地质矿产勘查院院长助理徐希强,这次他来是送一份水质检测报告。

“检测结果出来了,水质很好,锶含量是矿泉水标准的13倍。”他很激动。这个水质的检测来源是服务队刚给两个村里打的井水,一共四口井,分别在后贺庄村和前善疃村。

吃水难,灌溉难,是摆在眼前实实在在的困难。走访调研时,他们就把这个难题记录在案了。

他们也用心在考虑咋解决难题。在他们每日的工作笔记中,记者发现两个节点:

“10月30日(2018年,笔者注),王树山带队到山东省地矿局第七地质勘查院走访调研。”

“11月13日上午,沂水县沂城街道前善疃村钻井引水项目开工仪式现场,钻机马达声轰鸣,村民奔走相告,互传喜讯。”

不到半个月,难题解决了。

前善疃村党支部书记武传强毫不掩饰自己的兴奋,他说:“省乡村振兴沂水服务队和省地矿局免费为我们钻井引水,真是大事、喜事、好事。”

后贺庄村的村民也是那时才发现省里来了服务队,他们村里要有更大变化了。

四块展板讲述同一个故事

沂水服务队的会议室里挂着四块展板,在他们看来,这其实是一个“故事”。

四块展板的主题分别是“我的乡愁我的家”“真情服务真情在”“牢记嘱托·打造样板”“乡村振兴·城乡联动”。

“这四块展板就是我们的工作思路、方法和要达成的目标。”王树山说,然而,把这四块牌子“挂上墙”并非易事。

刚来时,他们压力很大,因为在所有乡村振兴服务队中,只有沂水服务队在城乡接合部,5个村没有贫困村。“咋服务呢?人家有的村子自身发展已经够好了。”

他们放下背包,当天晚上就成立了支部委员会。接下来就开始了大调研,马不停蹄,从早到晚,不到半个月,他们就摸清了服务村的发展情况和滞碍所在。

“乡村振兴·城乡联动”,王树山指着其中一块展板说,这是最终确定的发展思路。而他们的目标是将服务的乡村打造成沂水县城后花园,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样板。

思路定了,具体实施起来还是要因地制宜。1月5日,天寒地冻,前善疃村迎来了临沂一家公司一行7人,他们在村东的地里看了又看。这家公司初步计划在这里搞海棠种植,开发以海棠种植为主的农林观光项目,这次是专门来考察、洽谈的。

这块足有500亩的土地,以前主要种植玉米等农作物,靠天吃饭,没多少收入,可这里地处城乡接合部,放眼几公里外,就是沂水县城的一片楼房。

“这么着有点可惜了。”服务队觉得,他们多次与村“两委”进行沟通协商,在征求村民意见基础上,决定对村东500亩左右耕地进行深度开发,计划在这里打造观光趣游后花园,既带动村民致富,又丰富周边市民生活。

临沂这家公司就是服务队牵针引线“引”来的。为促成合作,服务队已提前做好充分准备。汽车驶入田间,是一条绵延700米的崭新水泥路,这是服务队来了以后协调建成的,加上刚打的两口水量充足的深水井,让这里具备了非常好的开发条件。

三个多月的工作笔记已经有200多页

采访第二天一早,省委省直机关工委宣传部副部长、二级调研员、服务队党支部副书记李合洲揉着眼睛,凌晨三点他才把昨天当天的工作笔记整理好,然后发给队长王树山。“当天工作动态实录,不能过夜,到了凌晨发稿很正常。”

这本持续了三个多月的工作笔记已经有200多页,内容详尽扎实。

“到了沂水就是工作时间,没有上下班概念。”省公安厅国内安全保卫总队副总队长、服务队党支部副书记藏永旺说,这是他们的工作状态,也是工作制度。服务队共10名队员,两周回家一次,轮流休息,他们把沂水当成了第二故乡。

《省乡村振兴沂水服务队制度(试行)》就挂在墙上,记者发现制度详细全面,甚至具体到“讲究与村民打交道的方式方法”。

“我们要以过硬支部标准从严要求,才能给村级组织建设起到示范作用。”服务队将队员分成五组,分别对接一个村。谁对接哪个村,全部标注在服务队集中办公点会议室的展板上。

十个队员来自八个省直部门,针对不同的行业特点,服务队推出了“队员讲堂”。每月举办一期,由队员登台讲授。“我们来自不同部门,经历不同,都需要提高,上讲堂讲得不好让人笑话。”王树山说,这倒逼队员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提升素质水平。目前,队员讲堂已经开讲三期,为锻炼年轻干部,讲堂从年轻队员开始讲起。

“服务队带来了一股清新空气,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对基层工作是很大的支持和鼓舞。”沂水县委书记薛峰告诉记者。

1月9日至11日,服务队组成考察团奔赴北京学习、洽谈业务并接受教育,与国家博物馆事业发展基金会座谈交流,就助力红色沂蒙革命老区文化振兴引进人才、技术、资金等合作事宜进行洽谈。在服务队的工作计划中,还有许多事情正在推进之中。

两年时间尽管还长,但他们觉得很紧张,太多事儿要干。

来源:齐鲁网

闪电热点

阅读量:61.9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4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