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取得系列标志性成果

来源:央视新闻PLUS移动端

2019-02-08 19:10

发表于山东

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的部分队员还在南极进行考察,截至目前,第35次南极科考已取得一些标志性成果。当人们正欢度新春佳节,在地球另一端的南极大陆上,中国极地科考队员刚刚结束昆仑、泰山内陆两个站的考察任务,正在返回中山站途中。在长城站送走了第二航次考察队员的雪龙船,也正在朝着中山站方向行驶。在第35次南极科考第一阶段的任务中,考察队克服种种困难,成功从距离中山站40多公里的地方进行海冰卸货。在两个星期的时间内,陆海空联动作业,成功卸货1600多吨。

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领队孙波:一个阶段都有一个阶段的挑战和困难,每一个考察队员都贡献了他们的力量,大家的执行力,我觉得团队意识,确实体现出中国在南极多年以来积累的一种工作模式,非常棒,很给力!新年第一天,科考队就在具有“魔鬼西风带”之称的海域,成功布放锚定观测浮标,我国因此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在此海域布放固定浮标的国家。布放后,浮标经受住了西风带十米高浪的冲击,帮助国内相关研究机构成功收到实时信号。

中国第35次南极考察队船基首席科学家陈大可:南大洋是全球大气和海洋热交换最为剧烈的地方,而这个地方现在观测非常少,那是因为海况比较恶劣,基本上没有实时长时间序列的观测。如果我们真正形成了big ring(大圆环),就是围着南大洋,围绕极圈的观测系统的话,那在国际上就有发言权。今年也是我国第二次进入阿蒙森海海域进行大洋作业和综合调查。在这里,科考队成功地回收了去年布放的海下潜标。我国自主研发的无人无缆水下机器人——探索1000,也首次在南极海域进行试验作业,经过四个小时的水下自主探测之后成功上潜回收。

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队员刘铁军:将来的目标就是替代科考船在大洋上也好,或者是近海的一些常规的CTD(温深盐仪)物理海洋的调查作业,希望能用AUV模式,人不用去了,放出去以后,AUV就到了,设定好站点,进行剖面测量。另外,在已建成南极中山站、长城站、泰山站、昆仑站和北极黄河站的基础上,我国在南极的第五个考察站——罗斯海新站的建设正式启动,罗斯海是南极地区岩石圈、冰冻圈、生物圈、大气圈等典型区,具有重要科研价值,选址罗斯海,标志着我国“雪龙探极”开启新征程。

来源:央视新闻PLUS移动端

资讯24小时

阅读量:22.6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1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