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药物PANDA将进入临床试验,半数癌症患者或将受益

来源:澎湃新闻

2019-05-24 01:11

发表于山东

2019年5月23日,PANDA项目科研转化签约仪式在安徽合肥举行。瑞金医院 供图

p53靶向药物PANDA将进入临床试验,50%的癌症患者未来或可受益。

5月23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与安徽安科生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举行了PANDA项目科研转化签约仪式。

这标志着由瑞金医院研究员卢敏带领的“p53转化医学团队”潜心研发的抑癌蛋白p53靶向药物PANDA,将正式进入产品开发和临床试验阶段,这将是转化医学的国家战略和长三角生物医药领域产学研联动的又一硕果。

国家转化医学中心(上海)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赛娟在签约仪式上指出,药物转化是一条艰辛的道路,此次两家强强合作,是非常良好的开端,相信一定能在成果转化方面做得更加出色,为国家转化医学做出贡献。

p53基因是人体重要的抑癌基因,它可以帮助正常细胞修复基因缺陷来防止癌症发生,还可以使癌细胞凋亡从而治疗癌症。

虽然,p53原本是人体内功能强大的“治癌天使”,但如果发生突变,它就从天使变成了“恶魔”,转而促进肿瘤发生和转移。卢敏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癌症治疗策略:把“致癌恶魔”——突变后的p53驯化成“治癌天使”。

预计可造福近50%癌症患者

不同于传统化疗方法,靶向药物可以精准针对癌细胞中的突变基因,而不“误伤”正常细胞,因此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

然而,目前世界上现有的靶向药物可针对的基因突变在肿瘤患者中总体发现概率较低,只有约2%-13%的癌症患者有靶向药物可用,而人类癌症中p53突变的发生概率却高达约50%。p53靶向药物理论上可造福近50%癌症患者。

因此,p53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热点,截至2017年,以p53为主要研究内容的文献报道已达8479项。

据不完全统计,全球至少有45个团队正在研究针对p53突变的治疗方法。

然而,当前FDA已获批的80多个靶向药物几乎全都是肿瘤基因抑制剂(比如EGFR抑制剂,BRAF抑制剂),而无抑癌基因的复活剂面世。

p53是一个抑癌基因,靶向药物的作用是复活其功能,而非抑制其功能,目前在针对p53靶向药物这一领域尚未有实质性进展。此外,p53表面无靶向药物结合口袋,逻辑性研发p53靶向药物难度极大。

PANDA项目将进入临床试验

瑞金医院方面透露,该院研究员卢敏于2015年初,创建了p53基础研究转化医学团队。团队逻辑性研发筛选获得高效的p53靶向小分子化合物PANDA。

相比于全球十几个竞争团队研发只能恢复p53小于5%的活性的各个复活剂,PANDA可以恢复结构突变型p53大于80%的活性,且找到了p53上的PANDA结合口袋, 并在原子水平看到突变的p53被复活后重新结合DNA。

目前,PANDA项目已申请全球家族专利3项,权利要求约200条,并将进入临床试验。

前期,卢敏团队经过多次沟通确定与安徽安科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将PANDA专利的非港澳台中国区研发权许可给安徽省安科生物工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该企业是中国创业板首批上市企业、国家级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瑞金医院院长瞿介明表示,今后医院不但要注重临床发现问题并通过科研手段来分析解决,更要加快从实验研究到临床转化的步伐,使科研成果能实实在在地造福于人民。

来源:澎湃新闻

闪电热点

阅读量:31.7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46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