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丨林语堂:修一颗善心,做一个好人

2019-06-26 20:59

发表于山东

978e99003f9f27d87f9c9188b3772dfa.png

主播读经典,陪您说晚安,大家好,这里是闪电夜读,我是聊城台主播常鹏。欲做事,先做人。人生在世,最重要的就是品行。做人的根本,是要有一颗善心。让我们每个人都献出一份善心,世界会更美好。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林语堂的作品《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一颗善心》。

微信图片_20190626143814.jpg

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一颗善心

文/林语堂

一位哲学家有一次曾问他的许多学生:“人生在世、最需要的是哪一件事?”答案有许多。

但最后有一位学生说:“一颗善心。”“正是。”那哲学家说:“你在这善心两字中,包括尽了别人所说的一切,因为有着善心的人,对于自己,则能自安自足,能去做一切与己适宜的事,对于他人,则他是一个良好的侣伴。可亲的朋友。”

一颗良好的心,一种爱人的性情,一种坦直、诚恳、忠厚、宽恕的精神,可以成为富翁的区区财产,与那种丰富的财产相比较,简直是不足挂齿了;怀着那种好心情,好精神的人,虽则没有一文钱可以施舍给人,但是他能比那些慷慨解囊的巨富,行更多的善事。

假使一个人能够尽心努力去为国人服务,他的生命一定能有可惊的迅速的发达。最有助于人的生命的,莫过于从早年起,就养成善心善意,与爱人的习惯一事了。我们尽管大量地给予他人以我们的亲爱、同情,我们的鼓励、扶助,然而那些东西,在我们本身是不会因“给予”而有所减少的。

反而,我们给人愈多,则我们自己所得的也愈多,我们能把我们的亲爱、善意、同情、扶助给人愈多,则我们所能收回的亲爱、善意、同情、扶助也愈多。

微信图片_20190626143809.jpg

人生一世,所能表现和得到的成绩、结果微乎其微,此中有一个原因,就在亲爱、同情的给予上我们不很慷慨。我们不太容易舍得给予他人我们的亲爱、同情与扶助,因之别人也“以我们之道,还治我们之身。”我们不是轻易能获得他人的亲爱、同情与扶助的。

几句温和的慰藉,亲热的同情鼓励的话,曾经使得J·B高夫恢复勇气,而于日后成为大演说家,成为世界上行善势力的中坚。

常常向别人说亲热的话,声常注意别人的好处,说别人的好话,这种习惯的养成,是十分有益的,人类的坏处,就在彼此互相误解,彼此指责,彼此猜忌,我们总是依了他人的不好、缺憾、错误的地方而批评他人,假使人类能够取消这种误解、指责、猜忌,能彼此相亲爱,相同情,相扶助,则地上的天国,怕不久会来临吧!

微信图片_20190626143819.jpg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因为贪得无厌,自私自利的心理,以及习惯于那足以硬化人心的、无情的、冷酪的商业行为之故,以至于目光狭隘,只能看到别人身上的坏处,而看不到他们的好处,假使我们真能改变态度,不注意去指责他人的缺点,而只注意到他们的好处,则于己于人,均有益处。

因为由于我们的发现,他人也能自觉到他们的好处,因之而得到兴奋与自尊,更加努力。假使人们彼此相处,都有亲爱互助的精神,这种态度,一定可以使世界文化产生一大革命。

世界上到处为那无私的、肯爱人助人的人建立纪念碑,这种纪念碑不一定是用大理石或铜来做成,而是建立在他人的心灵中! 

在进行“善意与善事”上,人人可以得到胜利。

宁可在职业上失败,在财产上失败,我们却不在这点上失败——在亲爱同情及助人的态度这一点上失败!


作者简介

图片1.png

林语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龙溪(今漳州)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

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曾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等刊物,作品包括小说《京华烟云》《啼笑皆非》。散文和杂文文集《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艺术》以及译著《东坡诗文选》《浮生六记》等。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主持编撰《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 。1976年在香港逝世,享年80岁。

主播简介

微信图片_20190626150854.png

常鹏:聊城市广播电视总台十佳节目主持人,主持风格端庄、大气、得体,播音自然流畅,既可以胜任沉稳大气的新闻主持,也能驾驭新闻资讯的轻松播报。

闪电夜读

阅读量:247.1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44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