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今夕事,九九是天长”——古诗词带你穿越看古人怎么过重阳

来源:新华网

2017-10-28 19:57

发表于山东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我们的传统节日重阳节。《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名重阳,也叫重九。九九重阳,谐音“久久”,九又是大数,所以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为呼吁全社会孝老爱亲,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今又重阳,结合重阳古诗词,记者带你穿越到古代,看看古人是怎么过重阳的。

在古人看来,孤阳不生,独阴不长,重阳节其实是一个大凶的日子,这一天总要做点什么来驱邪避祸,登高辞青、赏菊饮菊酒,佩戴茱萸、吃重阳糕等文艺浪漫的习俗也就由此诞生了。

九日天气清,登高无秋云。重阳登高以辞青踏秋,是古人必备的户外项目之一。秋日来临,与农历三月三“踏青”对应的便是农历九月初九的“辞青”,也有“踏秋”之意,这两个日子,古人都会举家而出,像感受春意盎然一样去感受秋高气爽。 “冉冉秋光留不住,满阶红叶暮”“登高怀远心如在,向老逢辰意有加”……千百年来,重阳登高的习俗已成为一种仪式感存在于历史的长河中。

0.jpg

图片来源网络

酒能祛百虑,菊解制颓龄。重阳时候,古人簪菊饮菊酒也很风靡。重阳节适逢金秋,此时段菊花也开始逐渐盛开。“且簪黄菊满头归。惟有此花风韵、似年时”“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记者梳理发现,在大量写重阳的古诗词里,都有簪菊的描写。

延年菊花酒。饮菊酒更是古人过重阳不可或缺的部分。一边赏菊还一边饮酒。南朝梁人吴均撰《续齐谐记》记载,“九月九日……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后人推测这是古人重阳饮菊酒的开始。赏菊饮菊酒在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中也有重笔着墨之处,第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薛蘅芜讽和螃蟹咏”,重阳夜贾母携众人在藕香榭赏花饮酒吃蟹,宝玉和众姑娘们作了十二首咏菊诗,“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黄花若解怜诗客,休负今朝拄杖头。”……借小说中的重阳夜,曹雪芹也留下了诸多饮酒赏菊的名篇。可见,古人有重阳赏菊饮酒的传统。

1.jpg

图片来源网络

辟恶茱萸囊。因为古代民间认为九月九日是逢凶之日,重阳日,古人不分老少都会身插茱萸或佩戴茱萸的布袋,以辟邪求吉。《续齐谐记》里也曾有关于茱萸辟邪的记载:“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于是茱萸“辟邪”的说法便流传了下来。

在重阳古诗词中,随处可见茱萸的意象。“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古人佩戴茱萸并非只是道听途说,也有一定的道理。在古代中医看来,茱萸是一种药材,香味浓,有驱虫去湿、逐风邪的作用,而且能消积食、治寒热。

3.jpg

图片来源网络

重阳糕是古人过重阳必做的点心。明谢肇浙《五杂俎》引吕公忌曰:“九月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更祝曰:‘愿儿百事俱高。’此古人九月作糕之意。”后人推测吃重阳糕多缘起于登高之意,现在很多地区依旧流行着这样的风俗。现代人开始着重养生,吃重阳糕也有了一些禁忌,建议根据自己的口味和身体状况进行合理的选择。

4.jpg

图片来源网络

记者了解到,在古老的民谣里,重阳节还有一些特定地域的习俗。“九月九,是重阳;放纸鹞,线爱长”“八月中秋哥送饼,九月重阳妹送鞋”,这两句民谣则分别反映了广东惠州地区和少数民族仫佬族的重阳习俗。不仅是惠州、仫佬族,很多地区都有流传下来保存完好的重阳民谣。

通过传统节日的习俗,可以窥探到古人已经有了预防疾病的意识。无论是重阳节佩茱萸、饮菊酒,还是端午节带香囊、饮雄黄酒等习俗可以想到,端午节春夏交替,重阳节秋冬交替,都是疾病容易流行的时节,古人则通过多样的节日风俗去趋利避害以求一年吉祥安泰。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重阳节不仅传承了古人文艺浪漫的习俗,更增加了孝老爱亲的精神文明寓意。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全社会“知孝达礼,从善厚德”的良好风气正逐步形成。

看完古人怎么过重阳,你今天打算怎么过?身为子女的你是否正承欢膝下,陪伴着父母长辈安心的享受天伦之乐呢?

新华社合肥10月28日电 记者吴慧珺


来源:新华网

闪电热点

阅读量:17.6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45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