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追梦人 | 土地流转失败三次仍不放弃, 这个村书记为何如此“执拗”?

来源:齐鲁网

2019-09-10 20:40

发表于山东

 

齐鲁网9月10日讯 “既然老少爷们相信咱,咱就得真正带着大家干点事!”张庆涛,现是菏泽市郓城县南赵楼镇甄庄村支部书记。二十年前,他曾是当地赫赫有名的钢材经销商,年收入过百万。

如今,他以甄庄村党支部书记的身份,通过土地流转、发展大棚种植等方式,带领村民发展农业产业,趟出了一条“甄庄村”乡村振兴致富路。

贫困不失奋斗志,富裕不忘桑梓情

2000年,张庆涛被推选为甄庄村村委会主任。为了不辜负乡亲们的信任,张庆涛扛下了这个重担。可刚工作一段时间下来,张庆涛就发现,生意上的事和村里的事完全是两回事,而且自己分身乏术,根本没法兼顾。“当时村里真的是‘百废待兴’,只有一条两米宽的小路通往乡镇。”

那段时间,张庆涛夜里经常辗转难眠。“要想带领大家伙拔掉穷根,必须把工作重心放在村里,生意上的事,得先放一放!”

于是,张庆涛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做出让全家人都认为“不理智”的决定:筛了生意,一心一意干村委会主任。

回想起当年的决定,张庆涛也曾心里犯过嘀咕。“甄庄村不靠山、不靠水,靠什么来发展?”

为了找到发家致富的门路,张庆涛曾赴“天下第一村”江苏华西村取经学习。通过考察学习,让张庆涛意识到,“甄庄村唯一的资源就是土地,要想发家致富,还是得从土地上入手。”

2.png

土地流转三次遭遇“滑铁卢”,为民初心不改

华西村通过“土地流转”让村民过上了好日子,张庆涛就想学习“华西村”的发展模式,带村民发家致富。

于是,考察归来后的张庆涛,大张旗鼓地给村民做工作。可很快,一些答应进行“土地流转”的村民又反悔了。在他们眼里,张庆涛没怎么干过地里的活。因为不放心,他们又把地要了回去。就这样,轰轰烈烈开始的第一次土地流转以失败告终。

失败后的张庆涛并没有放弃。2006年到2008年,他积极跟上级争取政策,给村里安了自来水、修了水泥路,还装了路灯,挖了排水沟。看到了实惠,村民渐渐开始信任这个村干部。

借这个机会,张庆涛开始了第二次“土地流转”。“土地对农民来说就是命根子,即使村里补贴粮食、租金,村民心里依旧不踏实。”无论张庆涛怎么做工作,依旧有20%的村民不同意。土地无法连成片,在具体的亩数计算上也有分歧,第二次流转再告失败。

“有时候街上碰见,说不了两句,扭头就走了”。这深深刺痛了张庆涛的心,“心里很难受,有失望也有寒心。”张庆涛回忆。失望归失望,寒心归寒心,但村委会主任的担子不能丢。“我这个人很‘别’,只要我认准的事,我得想尽一切办法实现”。2014年下半年,第三次土地流转被提上日程。

这次,张庆涛先带领村民去一些成功的村庄学习,“学习时热情很高,回来就没劲了”。最终6个村民参与流转了400亩地。但因为管理不善,种地一年,赔钱18万。第三次土地流转就这样又划上了句号。

6_meitu_1.jpg

黄土地里带领村民趟出致富路

三次土地流转失败,让张庆涛深深认识到,“从农业走出来一条路子非常难,不是那么简单。”要想真正发动群众,就是实实在在趟出来一条路,让农民看到实惠和利润,他们才能参与其中。

“不能一点失败就放弃。”通过镇上的领导介绍,张庆涛拜师寿光“蔬菜大王”王乐义,自掏腰包建起50多个大棚,发展起了大棚种植。

5.png

接着他又成立绿禾公司,流转了村里1200多亩地,给村里7.8%的股份,用于村里的发展建设。“每年保证最少向村集体交6万。”

同时,张庆涛还发动甄庄村43%的村民加入合作社,建起养猪场、肥料厂、食用菌基地、育苗基地和冷库,基本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村民土地入股,每亩地每年可分红1648元。其中有24户贫困户共47人,这些贫困户当年就实现了脱贫。

每到给村民发工资的日子,不仅村民开心,张庆涛更开心,“看到他们这样的表现自己心里也算得到一种安慰。”

村民富裕了,村集体也有了钱。如今,村里面貌焕然一新,还建了文化广场。为了让孩子们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张庆涛自掏腰包,每年拿出2到3万元,设立中小学教学质量奖,“以后想发展村也好,想发展经济也好,没有人才是不行的”。

未来张庆涛打算把工作重点放到“中央厨房”项目上,专注中小学生配餐,发展第三产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如果服务不好村民,干这个村干部也没有意义。”张庆涛说。

来源:齐鲁网

闪电视频

作者:穆广辉 梁金凤 张晴 郓城台 王兆军 刘保迎 陈中洁

阅读量:101.6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35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