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圆明园启动修复11件文物 康雍乾三朝文物同修

来源:齐鲁网

2019-09-21 09:50

发表于山东

2019年9月20日起,北京圆明园启动“修复1860”二期工作,修复的文物涵盖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朝代共计11件。完成修复后,圆明园计划在园内展出,同时游客还可以通过圆明园线上数字博物馆在线观看。另外,一期已完成修复的6件文物从即日起在园内开展。(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在北京圆明园的文物修复室内,划分出大片的空间陈列着过火木、铜鎏金西洋钟表、瓷器碎片、琉璃、砖雕及石刻等文物,这些石刻和砖雕刻有精美的龙纹、凤凰、鱼、花卉等图案;黄、绿、蓝、黑等多彩琉璃饰以如意、蛟龙等吉祥寓意的纹样,明亮的色彩与烧焦的过火木形成鲜明对比,用无声的语言向世人诉说那场劫难,让观看者感到无比痛心。圆明园,曾被称为“一切造园艺术的典范”,不仅有令人惊叹的雄伟建筑,还收藏有大量珍贵的文物。1860年10月,圆明园惨遭英法联军洗劫并付之一炬。在很多人眼里圆明园现在只剩下残垣断壁,但圆明园地下还埋藏着很多不为人知的遗址和文物。随着考古工作不断推进,圆明园遗址内出土了大量文物,包括石刻、琉璃、瓷器等,其中瓷器碎片就高达10万片。(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为了让破碎的圆明园文物完整的重现在大众面前,今年4月24日圆明园启动“修复1860”,完成了青花缠枝莲瓷绣墩、康熙团龙纹瓷碗等6件瓷器的修复工作,并召开专家评审会,修复的文物得到专家认可,现展示在圆明园展览馆内,备受游客关注。瓷片的背后是破碎的历史,破碎的历史是整个时代的记号。我们的双足无法回到过去,但我们的双手可以触摸未来。(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物修复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8月28日,圆明园启动“修复1860”二期,继续修复圆明园出土文物。圆明园现藏的瓷器残件多为清代官窑精品瓷器,其中很多是专供清朝帝后使用的御窑瓷器,从选择材料、绘制纹饰、制作工艺来看,精益求精。此次修复的文物与一期相比,年代相对完整,包括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釉色多样,包括青花、釉里红、祭蓝、青釉等;修复件数也比第一期多,此次修复文物11件。其中,雍正朝官窑瓷器在圆明园遗址出土较少,非常珍贵, “修复1860”二期将首次修复雍正青花碗,特别令人期待。这批瓷器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以及科学研究价值。(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现有10件精品瓷器、1尊佛像正在修复中,分别是康熙祭蓝釉盘、康熙青花莲瓣石榴纹碗、康熙青釉莲瓣碗、康熙釉里红夔龙纹碗、康熙釉里红二龙戏珠纹碗、康熙青花龙纹碗、康熙釉里红龙纹碗、康熙黄釉绿彩龙纹碗、雍正青花碗、乾隆梵文青花高足碗和“地天母”佛像。这批瓷器文物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残缺,断裂污垢还沾染有胶带石膏等陈旧的修复材料,都会对瓷器文物的修复难度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雍正青花碗残缺,康熙黄釉绿彩龙纹碗严重破碎、查找拼接困难。文物修复既要保持文物历史真实性,同时还要体现其美学价值,文物修复专家经过分拣、清理、粘接、补配、找平、做色、绘纹饰、上釉、做效果、拍照、形成文物修复档案及专家评审等步骤,将破碎的文物修复完好。11件文物成品将在圆明园展出,同时进行3D扫描,并收入到圆明园线上数字博物馆,游客将来可在圆明园官方微信公众号上观看。(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以前圆明园的文物都是在向外流失,一直是做减法。管理处成立以后才开始慢慢做加法,圆明园长期致力于流散文物回收工作,今后也将对部分回收文物进行修复保护。(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今年正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圆明园提出“修复1860”,就是为了加快文物修复的速度,把它作为今后长期坚持的一项工作。(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来源:齐鲁网

影像力

阅读量:184.6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23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