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主人翁 逐梦路|山东第一代小麦育种人殷毓芬回忆第一次吃煎饼

来源:齐鲁网

2019-10-02 23:11

发表于山东

齐鲁网10月2日讯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专题片《主人翁 逐梦路》9月30日起,每天晚间在山东卫视播出。通过一个个生动而深刻的感人故事,聚焦山东70年来的沧桑巨变、辉煌成就,献给所有为新中国70年做出贡献的奋斗者。10月2日晚《主人翁 逐梦路》播出第三集。

yinyufen_副本.jpg

1964年的夏天,江南姑娘殷毓芬大学毕业来到山东农业科学院,随即到泰安农村进行小麦的育种工作。

回想第一次吃煎饼时的感受,殷毓芬说:“我跟我三个女同学在队长家里吃,可以吃玉米煎饼。玉米煎饼他们说是最好的了,这次就吃这个,我说怎么吃,他们说就这么卷起来了咬就行,谁也咬不动说不行,我们不会吃的,给我们一碗水吧,最后就倒开水,倒上开水,把煎饼泡了吃。但是谁知道一泡是酸的很,那个煎饼,他是给我们做的。他们自己做的地瓜煎饼。”

yin.JPG

1954年,山东省粮食已经实现自足并首次余粮外调,大多数群众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然而作为小麦主产区的山东,新中国成立后的20多年里,山东小麦的平均亩产只从41公斤增长到60公斤,白面馒头,对那个时代的绝大多数山东农村人来说,是奢侈品。

“你说他能吃上馒头吗,小麦能长成这个样,稀稀拉拉没多少,一亩地弄下来,也就几捆小麦放在那,他也没有洋灰(水泥)场,就是泥巴土的,放上什么小毛驴一轧。好了,就那么几十斤麦子一家。品种不行 他那时候都是农家品种长出来的。” 殷毓芬说道。

yin1.JPG

1959年3月,山东农科院作物研究所成立,殷毓芬成为山东第一代小麦育种人,他们在几乎空白的条件下开始育种工作。

殷毓芬说:“找资源(种源)是第一关键,我第一次碰到的就是上西北,但是一开始人家不给。后来我说这样吧 我说, 赵老师,要不这样,你到选的时候,到选种的时候,我来帮你选,行吧,我来帮你选,我选上了这一棵,我给你留下一半,我带走一半,行不行。”

yin2.JPG

1971年,泰山一号小麦培育成功,试验田亩产超800斤,随即在省内外迅速推广,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第一个在全国大面积推广的小麦品种。随后,更多的高产小麦品种相继问世。

“必须要高产,所以我们搞育种的,第一目标就是高产。” 殷毓芬说。

1984年,山东小麦平均亩产已到250公斤,是1949年的六倍。这一年,中国小麦总产量首次位居世界第一,白面食品逐步成为山东人饭桌上的主食。

闪电新闻记者 张晓鹤

来源:齐鲁网

闪电视频

阅读量:58.4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24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