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故事|隔离病房里的移动二维码:24小时值守 “以心换心”守护患者

来源:闪电新闻

2020-03-02 17:42

发表于山东

“被通知今天要做检查,我就一直做不好的打算。”

“好像疼痛能让我舒服一点,我感觉我快疯了。”

“在这里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让我抓狂,我感觉我很想杀了自己。”

凌晨五点,山东省胸科医院隔离病区心理辅导团队成员许丹,收到了患者小火(化名)的一连串微信消息:“这是我最近在做的一个个案,这个患者有些崩溃,我在对他进行危机干预。”

申请微信号 变身“移动二维码”

昵称为“情绪调适与安顿”的这个微信号,是许丹和团队成员为这次疫情专门申请的,也是许丹和患者保持不间断沟通的工具之一:“鉴于这次疫情的特殊性和物资的紧缺,不能随时与患者当面沟通,我们可以通过微信聊天,保证患者和我们无法见面的情况下还能保持联络。时间长了,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真诚,建立起对我们的信任,也就愿意对我们敞开心扉,愿意让我们协助他走出困境。”

在微信号使用初期,许丹把微信二维码打印在纸上,贴在隔离病房内,工作的同事可以向患者展示,方便他们扫码添加:“但是同事们本来就肩负繁重的工作,再加上患者普遍比较敏感,所以效果并不是太好。”

第二天,许丹决定自己上阵“推销”。将印有微信二维码的纸贴在隔离罩衣上,许丹开始每个病区、逐个病房、挨个病床的“唠家常”:“每个病人的情况不同,他们能接受的方式也就不同,在关心、问候的同时也能摸清病人的接受程度,方便制定干预策略。”

24小时值守 微信是个渠道

“人生的旅程,不可能一帆风顺,坎坷、曲折是避免不了的。只有保持快乐的心境,才能够获得战胜困难的勇气。坦然地面对困难的挑战,追寻快乐,笑对人生。美好的一天从保持快乐心境开始。”

每天早上7点半左右,“情绪调适与安顿”都会向所有的好友发送这样一条“心灵闪点”:“这条推送是我们的‘主动出击’,可以潜移默化的鼓舞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发挥强大的支撑作用。”

而随着许丹和“微信好友”们越发熟悉,“心灵闪点”也增添了新的内容:好友互动。周末的早上,“‘衣白褂,破楼兰,赤子切记平安还!’出自哪里?”这样的一个问题,推送到了好友们的手中。

“我们希望大家可以查查这个故事,一来是放松一下,二来可以让大家感觉到家人的牵挂。”许丹说。

这句话,出自江苏志愿湖北医疗队护士长李勤的爱人张育峰之手,他想象着妻子出征的场面,要给妻子和出行的全体人员一个独一无二的声援,希望他们像勇士一样冲锋陷阵,希望他们一定要保护自身安全。

许丹告诉闪电新闻记者,这个24小时值守的微信号只是一个渠道,在和患者互相交流的同时,她还为病区里的患者进行了量表测试和绘画测试,多方面了解患者心理状况,帮助他们更好地康复。

以心换心 小微信起到大作用

一声声暖心问候里带着情绪评估的目的,一句句家长里短中掺进心理失衡时的协助和指导,一次次推送带给患者战胜疾病的勇气。

进病区的次数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长,许丹渐渐得到了更多患者的认可,与越来越多的患者成为了知心朋友。感染的高风险伴随着丰硕成果的收获,专业的技术融入通俗语言里,她的干预和纾解有效地溶解了患者冰封的内心和焦躁不安的情绪。“你进来看看我吧,我就想当面看见你”,昨天才见面的病区内患者,今天微信语音沟通20分钟后,又不甘的“求关注”,于是许丹放弃休息时间,再次披挂上阵进入病区。

一位88岁的患者,已经将许丹当成了自家孩子:“老人家特别热情地邀请我去她家吃她亲手做的饭,我只好答应她,等她出院我们去家里看她,吃她的,喝她的。”

“姐姐,我回去了,谢谢您这几天的照顾。”经过隔离病区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小火(化名)达到了出院标准,出院前他还特意给许丹发来了微信消息。

不过,小火(化名)的出院,并不意味着许丹对于他的辅导宣告结束,许丹还将在小火(化名)继续隔离期间不间断地了解他的状态。

“我建议他在当地寻找一位信任的心理咨询师,不是因为他有什么问题,而是希望小火(化名)可以在专业帮助下练习应对事物变化的能力,这对他今后的生活会很有益处。”许丹说。

山东省胸科医院在院治疗的患者数量在一天天减少,但是许丹的工作却丝毫不曾停歇:“通过这段时间的工作,我越来越相信我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我们的病人都是需要关心的,我们的心愿就是他们早日康复,快乐回家!”

闪电新闻记者 曹宁  报道

来源:闪电新闻

闪电热点

阅读量:16.3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23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