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疫”日记丨隔离病区的呼吸治疗师:这些日子我肉麻话张嘴就来 媳妇视频确认是不是本人

来源:闪电新闻

2020-03-23 19:47

发表于山东

齐鲁网·闪电新闻3月23日讯 吕宝是山东省胸科医院东院监护病房的呼吸治疗师,2月19日进入山东省胸科医院隔离病区,参与新冠肺炎确诊患者救治工作。战“疫”格外辛苦,但吕宝在工作之余,仍然挤出时间,在手机上将记忆深刻的人与事记录下来。

1月24日

大年三十,我和欣雨一起值班,凌晨两点左右,突然接到了医务部的电话,接通后脑袋嗡的一声:有一例危重症疑似病人要转来,半小时后到,做好接病人的准备!

放下电话后揉揉太阳穴,仿佛不太相信自己听到的话:新冠肺炎,就这样来了吗?

没有时间多做考虑,立即给离家最近的李磊主任打电话,告知其基本情况,来接管其他病人。同时通知了值班护士朱洪亮,我们三人立即更换防护服、防护面罩,进入负压病房准备各种设备和耗材。尽管之前已经做了预案,也演练过,但是一旦进入实战状态,却发现了众多问题。从防护服的穿戴到防护面罩的使用,从缓冲区的进出到物资的传递,从病人的交接到标本的传递,从机器的运行到耗材的使用……每个环节都或多或少发现了一些问题。我们3人详细列出了15条问题和建议,给后面新隔离病区的建立提供了参考。

患者是一个18岁的小伙子,病情进展异常迅速,病情危重,入院时憋喘非常厉害,甚至不能说清楚一个字,我们三人迅速给病人进行了经鼻无创高流量湿化氧疗,病人的憋喘在短期内得到了极大的缓解,一个小时后终于能说出一句完整的话了,而我们三人也长长舒了一口气。

咽拭子结果排除了新冠肺炎,经过我们的加强治疗后很快好转转出了ICU。但整个救治过程给我们上了一堂很好的预演课,让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月19日

下夜班。刚回到家就接到了通知:一个小时后准备进入隔离病区。非常突然的通知,但也在我的意料之中。爱人给我准备的行李箱,也已经在科里放了将近一个月。我拿起手机,给正在上班的她打了个电话,告诉她我要准备进隔离病区了。“好的,去吧,我们等你。”简单的回答,说完之后她又继续照看病人去了。同是医务工作者,放在首位的永远都是患者和病情,工作这么多年,对方的脾气性格我们一清二楚。

临走前和我弟弟简单说了一下,他犹豫了一会儿还是说:“就我个人和家里来说,我是不建议你去的,但是我知道我没法拦你,也拦不住你。只是你家里的情况太特殊了,锦言是孤独症,万一你出了什么事,嫂子一个人不好带他……”

我点点头,我很感谢我的弟弟。这几年来,每次我家里有事忙不开的时候,都是他扔下工作过来帮我,他说的话我也一般都不会拒绝。可是这次不一样,我拿起车钥匙对他说:“你说的我都明白,可有国才有家,疫情不控制住,谁都不会好过!国家需要我,病人需要我,我就得往前冲!不只是为了治病救人,更是为了我的家、我的家人,还有我自己!”

2月26日

今天刚到病区,就接到了任务——给44床患者做俯卧位通气。说实话,最初我的内心是崩溃的。这个危重病人呼吸机参数非常高,而且异常肥胖,同时还在进行血液净化治疗!这都会给行俯卧位通气带来极大的困难。当班的护士来自不同医院的不同科室,相互间的配合和默契欠缺,这无疑又给这次治疗增加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可我同样也知道,这是这个病人的最后一次机会:如果俯卧位通气没有效果,那么她就只有ECMO这一终极手段可用了,创伤大、花费巨大而且疗效未知。

口罩、帽子、防护服……防护装备一层层套在我身上。每当此刻,我都能够清楚地听见自己的呼吸声,今天尤为明显。我能清晰地感受到汗水已经开始顺着我的额头往下流。深吸一口气,心里默念一声加油!毫不犹豫地转身,推开缓冲区的大门……

虽然已经进入污染区多次,尽管已经全副武装,浓重的消毒液的气味仍让我皱了皱眉头:气氛还是那么压抑!可也无暇多想,快步走到44床旁,找到了张成宝医生,他是从淄博前来支援的大夫,上班和加班都特别积极,时刻挂念病人的安危,是一名非常优秀的ICU医生。监护仪显示的生命体征和呼吸机监测界面的数据都提示病人的病情并不乐观。唯一让人欣慰的就是血压还可以,且没有使用血管活性药物。

我们叫来交完班的护士们,在床旁简单快速地商量了一个方案:怎么站位,谁负责监护,谁负责气管插管和呼吸机管路,谁负责静脉用药和通路,谁负责尿管,谁负责血滤管路,哪些人负责翻身,怎么移动,谁负责处理血滤机报警……出现突发情况如何处理,特别是重中之重的气管插管和呼吸机管路,我反复叮嘱了至少五遍以上。

厚重的防护服严重地影响了我们的操作,但事实告诉我们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一切都不是问题:整个操作过程进行得非常顺利,挪床,卸床头,移动血滤机和输液泵,将病人移动至一侧,翻身,垫枕,调整头部和气管插管位置……一项项快速进行,有条不紊。大家配合得非常默契,外人根本无法想象这是一个走出病房后有可能互不认识的团队。重新连接监护仪,看着病人的氧和从仰卧位的89%-90%,逐渐上升到95-96%,而且血压和心率没有明显的变化,自豪感油然而生!我对身边的护士们竖起了大拇指,对他们说:我们就是英雄!

到了第二天,俯卧位通气12小时后,病人的氧和已经上升到98-99%,氧浓度也从100%降到了80%,各项指标在好转,让我们从夹缝中看到了希望的亮光……

脱下防护服我认不全他们每一个人,但他们的名字我记得清清楚楚:张成宝,卞丽华,杨国庆,徐文,刘臣臣,刘辉,祝贺,徐建……

3月16日

经过近两个月的奋战,随着最后三名病人(德州两位,淄博一位)走出隔离病区,我院集中收治的患者全部康复出院!

刚结束的夜班里,我和孙莹主任,李磊主任,范恒健大夫最后一次查房。异常兴奋的德州兄弟俩,还有淄博的王大叔,满脸洋溢着灿烂的笑容。特别是这位王大叔,激动的不得了,拉着我们说了很多话。病情严重的时候他差一点点就气管插管了,好在经过大家的努力和坚持,生生将他从死神镰刀下拉了回来,现在恢复得非常好。

3月20日

早上8点多正在交接班,我突然接到了我妈的电话。这个老太太生活一直很节省,平时给我打电话都是响一声挂掉,然后我再给他回过去。但是今天不一样,手机一直在震动。恐怕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我赶紧退出办公室,接通电话,就听见那边传来了非常急迫的声音:锦言不见了!我的大脑嗡的一声,一片空白。回过神来后赶紧追问,怎么个情况?老太太从那边焦急地说:“我就上了个厕所的功夫,听见房门打开了,我叫了他一声没有回应,再赶紧追出去,就发现孩子不在屋里了······”

我慌了,虽然锦言已经是个7岁多的孩子了,但他是个孤独症儿童,平均发育水平也就两岁左右。他不会说话,跟外人也无法沟通交流。早上跑出去的时间正好是小区大门开放的时间,而且定位手表也没戴,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万一跑远了可就麻烦了。但是还得先稳定老太太的情绪,给她指了几个孩子最有可能去的地方,让她赶紧先去找一下。然后立马给刚到单位的媳妇打了电话,让她赶紧请个假回家一起找。我也准备立刻去找孙主任说明情况,然后开车回家一起去找,其他事情真的都顾不上了。特殊儿童一旦走失,后果大多不堪设想。

在我换衣服的空档,孩子奶奶又打来了电话,说孩子找到了,就在我说的一个小卖部里,正在开心地吃着一盒巧克力(孤独症的孩子真的都很单纯)。当然,也幸亏被老板娘拦着没让他走,不然后果真的不堪设想。接到电话的我,长长舒了一口气,提到嗓子眼的心也终于往下落了落。赶紧再通知媳妇,让她不用再请假了。再摸摸自己的额头,已经是满头冷汗了。跟我妈打开了微信视频,看了看熊孩子,他自己还在那边觉得委屈呢,大概是因为没让他把巧克力吃完吧。好在没有受伤,有惊无险,一切安好,也就是最大的幸运了。

3月21日 关于爱情

一名男子带着哭腔对奔赴湖北“疫”线的妻子喊到:赵英明,你平安回来,我把一年的家务都包了……网上这个视频,赚取了无数人的眼泪。看到时,我也是鼻子一酸:做夫妻,真的不是简单的在一起过日子。可爱情究竟是什么?初恋的甜蜜?新婚的浪漫?生活中的柴米油盐?

退回到2个月前,没有人会想到2020年会是这样的开始。一场突然而来的疫情打乱了你我他,打乱了整个国家、整个世界的节奏。最终,我去了一线,而她留在原科室正常上班。

在这之前她曾跟我说她其实很想去武汉,想救治更多的病人;她说武汉的疫情最严重,武汉的疫情不解决好,谁都不会好过;她说她也想去出一把力。但我们医院是省级定点医院,我是第一梯队成员,她是第二梯队成员,我们能去湖北的机会并不大。我们做好了随时进入隔离病区的准备,她也很早就给我准备了一个拉杆箱,放在科里。当我接到通知要一个小时后进入隔离病房时,给她打了个电话,她正在值班,给我的回复也非常干脆,没有矫情,没有拖拉,更没有电视上演绎的那般不舍。

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牵着老婆(老公)的手,像是左手牵右手。我想,说出这句话的人,他一定没有类似进隔离病区的经历吧。如今我进入隔离病区一个多月了,在这段时间里,我日思夜想的不是孩子,而是我的妻子。3月12号,我们在一起14年了。如果说平凡的生活让夫妻之间的激情变得平淡,甚至开始互相嫌弃。那这突如而来的疫情,却让我更清楚的看明白什么才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内心深处最想得到的不是名,不是利,不是花前月下,甚至不是生命,而是爱人的一个拥抱;最想见到的那个人,在那个特殊环境中,最先想到的那个人,那个默默陪伴走过那么多年的人……就是我的妻子。

在隔离病区的日子里,我每天给她发很多微信,诉说我对她的想念,很多以前觉得很肉麻的话张口就来,以至于她还专门打视频过来看看是不是我本人。我想大概是我开窍了吧?这样的疫情我们每个人都不想经历,可我却也很感激这次经历,它让我收获良多。在其中的各种感悟,对爱情,对亲情,对友情,对事业……都会影响我的人生。

人世间有一种爱,叫情到深处无怨由,生命中有一种感动,是千回百转的眷恋,前行的路上有一种陪伴,是一生一世的相知相守。

爱情是什么?是相守,是陪伴,是不离不弃。

闪电新闻记者 曹宁  报道

来源:闪电新闻

闪电热点

阅读量:32.5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28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