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记嘱托 走在前列 全面开创】淄博“联村党建”推动乡村抱团发展、联合振兴

来源:齐鲁网

2020-08-02 20:19

发表于山东

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2日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抓住乡村组织体系这个关键,让更多的村攥成拳、抱成团、连成片,为乡村振兴凝聚合力。在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过程中,淄博市突破以村庄基本单元设置党组织的方式,因地制宜组建联村党组织,实现乡村抱团发展、联合振兴。

这几天,随着首批3万个菌棒进棚,沂源县燕崖镇香菇产业园二期项目投入使用,整体租给一家香菇出口企业做生产车间。

淄博市沂源县燕崖镇安乐联村党委副书记、中辉村党支部书记刘发德介绍:“这样我们村里今年就有第一笔产业园区的收入了,就能达到30多万元了。我们村原先的集体经济收入非常少,不到3万块钱。”

收入大变化源于投入大整合。产业园二期总投入460万元,整合了中辉村等8个村的扶贫资金,作价入股,收入按股分配。而这些钱以前都是由各村分散使用的。

淄博市沂源县燕崖镇党委书记宋传伟说:“以前各个村各行其是,资金的使用五花八门,它形不成一定的规模。有时候各个村的村干部的思想认识和工作方式方法、思维境界也不一样。”

乡村振兴,产业是基础。但很多村自身资产、资源并不多,再加上土地、山林等资源要素“切割式”分布,乡村产业往往“各自为战”“零打碎敲”。为解决这一难题,淄博市尝试按照地缘相近、乡俗相通、产业相连、资源互补原则,组建联村党组织。

淄博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宋磊表示:“通过组织联建,治理联抓、人才联育、产业联兴,来解决当前农村普遍存在的村小、村弱、村散的问题,实现抱团发展,联合振兴。”

沂源县燕崖镇朱家户联村党委是市里第一个联村党组织,去年6月份成立,镇领导任书记,9个联建村党支部书记任委员。去年,他们整合各村涉农资金建设香菇产业园一期项目,项目落地需要流转80亩土地,可燕崖镇山多地少、地块零散,刚开始各村自己流转土地,最多的也只流转了5亩。

淄博市沂源县燕崖镇山水河村党支部书记娄和军告诉记者:“实际上老百姓都是把自己的地考虑得很重要,老百姓感觉自己相信村里也好,相信村里一届领导也好,但是村里领导只要一换届以后,老百姓就不相信了。我就算是流转了地,流转费到时候和谁要?”

靠一个村不行,联村党委就改变思路,打破村与村的界限,选了有大棚种植基础的山水河和火石盖两个临近村,挨个入户走访,半个月时间,160户村民签订流转合同,项目成功落地。

淄博市沂源县燕崖镇副镇长、朱家户联村党委书记李树春表示:“最起码是咱们镇上的干部担任联村党委书记,然后村民他就放心了。第二个产业集中放在一个地方,产业大,村民能看得到实物,还先给他承包费。”

9个兄弟村抱团发展,要各有特色才能避免同质化竞争。9个村里面,朱家户等3个村受土地、资源等影响,发展空间有限,后劲不足;计宝峪、桑家峪等6个村则是缺“能人”。联村党委给各村重新定位,一村一品,共享“能人”。眼下,计宝峪村的“后备箱”工程正在抓紧建设,邻村朱家户的支部书记周生亮,每天都来看一看。

朱家户是省级美丽乡村,旅游旺季每天游客上千,而邻村计宝峪却因海拔高、路难走,游客稀少。联村党委提出,在计宝峪打造朱家户的“后备箱”工程。

沂源县燕崖镇计宝峪村党支部书记冯成文对周生亮说:“因为朱家户有住宿,俺村不能住宿。但是俺有土特产,让来的游客,把后备箱都叫他们装满,也让老百姓的钱袋子也都鼓起来装满。”

工程建设中,周边几个村的“能人”齐上阵,从设计到施工,各显其能,村民们也积极参与。现在,计宝峪的进山路已经打通,煎饼坊、馒头豆腐房这些特色摊位将在国庆前营业,瞄准游客“后备箱”。

沂源县燕崖镇计宝峪村村民丁学萍说:“现在真想着实实在在好好干了。现在路好了,旅游方面搞好了,下一步我觉得俺村不亚于朱家户。”

如今,美食美宿朱家户、传统村落姚南峪、晒秋人家计宝峪等一批旅游特色村相继成型,9个兄弟村路不断线、景不断链,去年村均集体经济收入增长27%。不仅如此,在联村党委努力下,由浙江天尚集团投资3500万元的乡村旅游度假区开发项目,最近落户桑家峪,将通过打造攀岩、精品民宿等高端项目,带动整个乡村旅游产业提档升级。

浙江天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鲍力表示:“通过我们专业化的一些思考,看看能不能把我们这个小山村打造成一个集体验研学、旅游、整个环境体验的美丽乡村示范景区。”

截至6月底,淄博市共成立联村党组织63个,覆盖305个村。预计今年底,联村党组织总数将达到110个、覆盖515个村。

【闪电时评】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要更加注重统筹协调

办好农村的事,坚强的党组织和好的带头人至关重要。淄博市在不改变村庄布局的情况下,从制度设计入手,创新基层组织设置,将各自为政的村级管理模式转变为统筹协调的社区化服务模式,即实现了智力资源共享,又实现了物质资源共享。实践证明,必须把乡村振兴与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基层党建等工作统筹起来,把资金、资源、公共基础设施整合起来,精准施策、一体推进,才能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让群众有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闪电新闻记者 杜宗浞  报道

来源:齐鲁网

淄博新闻

阅读量:39.7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17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