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黄河情|破局东营大闸蟹产业发展困境:生态和经济都要追求高质量

来源:齐鲁网

2020-09-24 12:41

发表于山东

编者按:

为深入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主办,中国网、山东省委网信办承办,山东广播电视台、山东黄河河务局、济南市委网信办、淄博市委网信办、东营市委网信办等协办的“中国梦·黄河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暨“黄河落天走东海”网络主题活动于9月22日-24日举行。

来自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省重点新闻网站的编辑记者将深入一线,挖掘典型,生动展示沿线各地推进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举措、新实践。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24日讯 9月24日,“中国梦·黄河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暨“黄河落天走东海”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来到最后一站——东营,探寻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东营大闸蟹,可以说是依托黄河水而生、因黄河水而兴。但要进一步提升效益,必须扩大养殖规模,而这也意味着对黄河水需求的倍增。但在向黄河“要”发展的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难题:黄河水除了对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更重要的是关乎流域及地区的生态。

生态还是经济?“我们要做的,就是在这二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东营市垦利区海洋发展和渔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马勇军在接受闪电新闻记者专访时表示。

如何破解面临的这种难题?垦利区有着长远的打算:对大闸蟹集中养殖区域进行整合,保障养殖用水供给。建议区政府协调海洋与渔业、黄河、水利等相关部门,根据大闸蟹养殖的实际需求合理调配水源......同时整合周边的水库资源,提高调蓄能力,为大闸蟹养殖提供稳定可靠的水源保障。

目前,大闸蟹养殖规模化发展和用水量大体上形成了一种相对紧张的制约关系:要扩大养殖规模提升效益,就要更多的黄河水。但出于保护黄河生态和水量的考量,供给养殖业的黄河水量指标把控非常严格,这就反向制约着养殖规模的扩大。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鼓励引导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健康发展,为促进黄河全流域高质量发展作出垦利的贡献。”在马勇军看来,生态效益是最重要的。在黄河入海口这样尤为特殊的地理环境中,发展产业更加要以生态效益作为衡量指标,但这却不等于舍弃产业发展。

“最关键的一个词,在于控制。”马勇军告诉记者,相比以前,如今垦利区的大闸蟹养殖面积已经增加了不少,稳定在6万亩左右。“这个数字是合适的”,6万亩养殖池中,包括3万多亩现代标准化养殖池和3万亩非标准养殖池。

二者相比,标准化养殖池的养殖方式和管理手段更科学,培育的大闸蟹个头更大、品质更优,亩均效益也更高。“相比盲目扩大养殖规模,导致用水负担增加。”马勇军认为,合理规划更为重要。

在以水定产的前提下,垦利区编制了《黄河口大闸蟹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围绕黄河口大闸蟹产业育苗、养殖、销售、技术支撑、品牌打造、大闸蟹与旅游结合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同时合理布局黄河口大闸蟹生产,设定发展底线,稳定基本养殖面积,不盲目扩大规模。

“由注重产量增长转到更加注重质量效益上来,由注重物质投入转到更加注重科技进步上来。”马勇军说,有关部门更注重的是充分利用好现有养殖资源利。比如,在养殖总面积稳定的前提下,合理调控标准养殖池和非标准养殖池的比例,适当增加标准养殖池面积;再比如,提供更多的科技支撑,和探索建立多元发展模式,实现多产融合,以此来实现从发展困局中的突围。“这其中有个平衡点,需要反复探索,但共识是生态和经济都要追求高质量。”

闪电新闻记者 杨丽 王渌 辛晟玮 白少光 尹承谦  报道

来源:齐鲁网

中国梦黄河情

阅读量:14.6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49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