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黄河情|技术改变生活!东营:专业化养殖让大闸蟹亩均效益翻两番

来源:齐鲁网

2020-09-24 12:48

发表于山东

编者按:

为深入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主办,中国网、山东省委网信办承办,山东广播电视台、山东黄河河务局、济南市委网信办、淄博市委网信办、东营市委网信办等协办的“中国梦·黄河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暨“黄河落天走东海”网络主题活动于9月22日-24日举行。

来自中央重点新闻网站、省重点新闻网站的编辑记者将深入一线,挖掘典型,生动展示沿线各地推进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举措、新实践。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24日讯 9月24日,“中国梦·黄河情——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暨“黄河落天走东海”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来到最后一站——东营,探寻黄河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南有阳澄湖,北有黄河口。放眼全国,如今“黄河口大闸蟹”的名声与阳澄湖大闸蟹相提并论,“黄河口大闸蟹”品牌越叫越响。

东营黄河口大闸蟹,因生长在海河交汇的独特生态环境而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成为黄河流域特有的名优水产品。

在过去,受养殖观念、销售渠道等因素的影响,黄河口大闸蟹销售并不乐观,村民收益也有限。有养殖户算过这样一笔账:一亩地螃蟹养殖池塘年产约60斤。螃蟹规格母蟹约重1.3两、公蟹约重2.0两。按照销售季价格每斤35元左右,这样亩产值约2100元。除去苗种费、饲料费等近千元的成本,养殖一亩池塘螃蟹收益只有一千多元。

“过去,养殖方式比较单一,方法传统,都是粗放养殖,收益跟不上。”东营市惠泽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英泽,从事大闸蟹养殖十多年,见证了黄河口大闸蟹养殖方式的变革。

王英泽所说的粗放养殖,是过去多数养殖户采取的螃蟹养殖方式,主要靠投喂麸皮、豆粕、玉米等饵料,大闸蟹生长所需鱼虾、饲料等高蛋白饵料很少,“这也是造成大闸蟹个头小,不够吸引人的主要原因。”

此外,因缺乏专业的养殖技术,很多养殖户选择反季节销售,即秋季雌雄分池,集中育肥,次年春天投放市场,通过打时间差的方式提高销售价格。“这种模式下,养殖池塘得不到清池、整理,淤泥逐年增多,也就是更容易导致养殖病害频发,同样也会造成大闸蟹规格小、产量低。而这也就等于收入低。”

在深谙大闸蟹养殖之道的王英泽看来,“最迫切需要的就是科学管理、科学养殖。”

为把黄河口大闸蟹的优势发挥出来,改变传统的养殖模式,近年来东营有关部门开始引导养殖企业探索新的养殖模式,提高大闸蟹产量和规格。王英泽所在的惠泽公司、恒盛公司等企业开始新建标准化池塘。惠泽公司的标准池塘每个都能达到30亩左右。

扩大规模的同时,大闸蟹的品质需要进一步得到提升。当地推行“健康养殖”,也即利用充沛的黄河水来进行养殖,同时改善投喂饲料,适当投喂野杂鱼等高蛋白饵料,科学管理养殖和销售时间。

如今垦利区标准化养殖面积发展到3万亩,占东营市的绝大部分。按照三产融合发展理念,在当地投资1.5亿元建设了大闸蟹产业技术研究院,与上海海洋大学、山东省淡水渔业研究院、中科院水生所开展合作,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更加专业化的养殖模式下,王英泽又算了一笔账,如今的亩产能够达到150斤,公蟹3.5两和母蟹2.5两以上规格的能占10%,公蟹3-3.5两、母蟹2-2.5两占20%,公蟹3两、母蟹2两以下的占70%,亩产值为7350元,除去成本,亩均效益至少3550元。和传统养殖方式相比,产量和效益至少翻了两番。

闪电新闻记者 杨丽 王渌 辛晟玮 摄影 白少光 尹承谦  报道

来源:齐鲁网

中国梦黄河情

阅读量:14.3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29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