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黄河 水润齐鲁丨告别旧村台搬进新社区 东明滩区群众实现“安居梦”

来源:齐鲁网

2020-09-29 12:29

发表于山东


编者按: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山东是黄河最后流经的省份,在东营黄河入海口,九曲黄河滔滔东进,经千万里壮阔迂回,汇于大海。黄河带来的大量泥沙,让这里拥有了世界上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在这里孕育了儒家文化、泰山文化。山东深入宣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战略要求,紧扣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个关键,坚持新发展理念,着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在“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伟大事业中贡献山东力量。29日、30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频道、央视新闻客户端、山东卫视、闪电新闻客户端同步直播《直播黄河·九曲黄河 水润齐鲁》。九曲黄河奔腾向前,跟随镜头,来了解山东,拥抱黄河。

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29日讯 东明县与河南兰考县相接,是黄河进入山东的第一站。

黄河九曲十八弯,东明的黄河河道蜿蜒曲折有九个弯,被当地人看作是黄河的缩小版。在距离黄河河道500米的高空上,向远处眺望,可以看到,黄河河道呈现出连续的S型曲线,当地河务部门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东明黄河是悬在人们头顶的二级悬河,有56公里是“游荡型河道”,黄河水游荡、多变,在大堤间翻滚,历年是山东黄河防汛的重中之重。

东明县境内黄河河道长76公里,滩区面积有47.72万亩,包含153个自然村,人口接近12万人。人们依赖黄河水生存,也视它为心腹之患。黄河号称是“铜头铁尾豆腐腰”,这里就是黄河下游典型的豆腐腰河段,历史上“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多次发生严重泛滥,东明黄河是悬在人们头顶的二级悬河,有的地方河道能高出滩区3-4米,滩区群众深受黄患之苦。

滩区老村的房子都是建在高台之上的,有用土垫的,也有用砖垒的,矮的距离地面四米多,高的则有六七米,为的就是抵挡洪灾。每家每户的房子周围栽满了杨树,用来固定房台,然而这一座座被架高的房子,其实并不牢固,被洪水一淹,地基就动,地基一动,墙裂梁歪,住不了几年就得塌。一位老人跟记者回忆说,他家的房子前前后后已经盖过7、8次了,一辈子的钱都用在了垫台子、盖房子上。所以,在当地就有 “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建房、三年还账”的说法。

虽然水患严重,但生活在滩区的群众却不愿远迁。因为这里有他们的口粮地,哪怕是从滩内搬到滩外,也远远超出他们理想的耕作半径,种地不方便。

眼下,他们有了新的期盼。在老村西头,一排排灰白相间的二层小楼格外醒目,这些整齐划一的房子是滩区的村民即将迁入的新居。跟村民们以前居住的老宅不一样,这些房子被建在一个超大的整体防洪村台上,村台是用黄河泥浆淤筑起来的,有4米多高,在空中眺望,这些房子都有统一的样式。像这样在建的大村台在东明县还有很多,最大的村台占地1000亩能容纳7000人居住,这些村台靠近老村,仍然建设在农民耕地所在的滩区内,没有增加他们的生产半径,以后这里还会有超市、学校、活动的场所。据了解,这里的村台都是由政府补贴建设,一家出几万块钱就能住上两层楼的房子。

几公里之外的竹林新村是东明县建成的第一个大村台,历时5年全部建成,现在这里安置了5个自然村1400户村民。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个新的村台社区还规划了就业扶贫车间,周边发展起高效特色农业。

2017年,东明县在中央和省级财政的支持下,开工建设的24个村台不少已经进入建设后期,开始了屋内装修,院外绿化的阶段。未来黄河滩区还将发展生态高效农业、特色养殖项目,利用黄河滩区文化推动旅游产业,让滩区群众搬得出、能发展、可致富。

一个个村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承载着滩区群众的“安居梦”、“致富梦”,也见证着黄河滩区一场历史性变迁。昔日桀骜不驯、水患肆虐的黄河,如今已变得像一条金色的飘带,在村台边蜿蜒而过。也祝愿滩区农民早日乔迁新居,翻开美好生活新篇章。

来源:齐鲁网

闪电视频

阅读量:45.0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4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