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大迁建丨高起来,建起来,搞起来!菏泽让就近筑村台真正“活起来”

来源:齐鲁网

2020-12-30 22:00

发表于山东


编者按:

为全面反映黄河滩区居民迁建的生动实践,山东广播电视台倾力打造了五集纪录片《大迁建》。真实记录滩区干部群众勠力同心、攻坚克难,向世代为害的“黄患”发起挑战,通过村居迁建、防洪安居以及产业扶贫等一系列治本举措,彻底改变60万滩区百姓苦难命运,谱就新时代滩区群众脱贫奔小康的恢弘史诗。

齐鲁网·闪电新闻12月30日讯 在菏泽东明县长兴集乡找营村之间穿行,宛如穿行于山谷之间一座座参差不齐的房子建在高低不等的土岗上,土路沟壑纵横交错。

村民刘进涛回忆,过去都是一车一车东西拉到高台:“我这一辈子盖过五回房,黄河水一出来把房子淹塌了。淹塌了,台子重新再垫。垫好再盖,盖好停几年,台又淹塌了。”

垫台盖房,这是滩区百姓在长期与黄河打交道中被逼出来的智慧。慢慢地,不少村子里的房台连在一起成了连台,连台之间填平又成了村台,到上世纪末,山东的村台已有上百个。2003年,肆意的黄河又一次袭击菏泽,老百姓急切希望能够搬出滩区,远离水患。

东明县滩区迁建指挥部副县级干部刘庆喜介绍:“东明这个滩区属于宽滩区,十二万人,三万多户,如果搬迁,包括公共设施用地在内,一户大概需要六分地。但是滩区以外的群众现在都是一亩多地,滩外群众又得有一万多人没有耕地,成为无地农。”

东明的现实决定只能选择另外的路子。就在此时,房台、村台这种民间智慧被纳入顶层设计。统筹考虑村民耕作半径、乡风民俗以及现有村庄位置,2004年,东明县利用亚洲银行贷款筹集资金,在试点村庄周围就地就近修筑了两个四米高、总面积60万平方米的大型防洪村台。和之前的村台相比,新的村台犹如一艘航母,彻底解决了防洪安全问题。按理说,这是给村民办了一件大好事,可竹林新村九成以上的村民却不愿意往村台上搬。大家不愿意搬,一来心里没底,二来手头紧张。

为打消大伙儿的顾虑,乡镇琢磨制定奖励政策——两千块钱,就可以参加选号;房子盖到一层,给三千;盖好两层,又给五千;到验收完,一家再给三万。

即使有奖励,大家还是观望,僵持之际,村民刘海江决定带头搬迁。2010年5月,他和六户愿意搬迁的人家,一起在村台上扎起了帐篷,开始建新房。可搬过去的头一天晚上,就有人用除草剂破坏了刘海江家两亩多麦子。

心酸归心酸,可房子还得继续建。等奖励拿到手,新房逐渐有了模样,许多村民坐不住了,陆陆续续开始搬迁。

十年磨一剑,旧貌换新颜。搬迁后的竹林新村房子宽敞明亮,配套一应俱全。顺着竹林新村的路子,山东再次启动就地就近筑村台建设,建设标准也有了大幅提升。

菏泽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范同建表示,就地就近筑村台建设要做到几个“起来”:”一是高起来,就是把村台先筑起来,筑高;二是建起来,就是把社区建起来;第三个美起来,就是把整个的环境配套设施搞起来。“

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山东着手谋划整个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2017年5月12日,启动编制《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规划》,斥资260亿元、设计5种方式,目的只有一个:给60万名滩区群众一个稳稳的家。搬得出,还要稳得住、能致富,农业、水利、交通、教育、文旅等26个滩区迁建专项方案相继出台,涉及各市区县也闻令而动,帮助滩区群众“挪穷窝”、“拔穷根”。

闪电新闻记者 李龙 菏泽台 张长兴 东明台 徐嘉辉 闪电新闻编辑 崔竞文 报道

来源:齐鲁网

闪电视频

阅读量:44.8W

打开“闪电新闻”看评论

45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