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关于支持八大发展战略的财政政策》

发布会新闻

山东出台支持八大发展战略财政政策

今天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关于支持八大发展战略的财政政策》(以下简称《财政政策》)。 [详细]

引导淘汰落后及过剩产能
“这次出台的《财政政策》,首当其冲是落实新旧动能转换“三个坚决”要求,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详细]
安排农林水支出1001亿元
今年以来,面对异常严峻的财政经济形势,在财政支农投入上保持力度不减。2020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农林水支出1001亿元, [详细]
支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铁路发展基金和民航机场发展基金运作,推行“铁路项目+土地综合开发+铁路运营分红”建设运营模式, [详细]
建立财政投入激励机制
建立支持外资外贸的财税政策,增强“双招双引”竞争力;完善财政奖补政策,促进外贸外资高质量发展。 [详细]

文字实录

<<点击更新
2020-10-28 10:54:00 丁绍敏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省财政厅办公室孔进,联系电话:82669103。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20-10-28 10:53:30 刘兴云

谢谢您的提问。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财政运行将持续处于“紧平衡”状态,这种情况下,找准财政支持八大发展战略的切入点、构建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财税体制机制至关重要。这次出台的《财政政策》,主要是做好“四篇文章”: 一是做好财政体制激励文章。财政体制是调节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重要制度安排,是引导地方政府经济行为的“风向标”。当前我省财政体制主要侧重于保基本,激励发展功能还有待提升。为此,我们以深化转移支付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坚持保障与激励并重、“输血”与“造血”并举,在继续发挥转移支付保基本、促均衡功能的同时,重点强化转移支付激励导向,调动各级加快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性。为更好地发挥财政“指挥棒”作用,今年我们还整合设立支持高质量发展奖励资金,对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的重点企业和市县政府给予奖励,形成“发展越好,得奖励越多”的体制导向。 二是做好税收政策调节文章。在全面落实国家各项税费减免政策的基础上,更加精准实施减税降费,开展城镇土地使用税差别化改革试点,对“亩产效益”高的企业降低适用税额,促进企业提升经营质效。同时,积极争取国家批准在我省开展相关税收政策试点,并建立健全降本减负长效机制,在地方权限和财政可承受范围内充分减税让利,坚决整治违规涉企收费,切实降低企业负担。 三是做好财政金融政策融合文章。财政资金供求矛盾,是当前各级政府面临的突出问题。这种情况下,必须加强财政金融政策的衔接融合,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撬动更多金融资本投入到高质量发展上来。为此,我们整合设立中小微企业贷款增信分险资金,通过构建全省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难题。推进实施财政资金股权投资改革,将对企业的“奖补”变为股权,由“无偿投入”变为资本金注入,撬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向“十强”产业和“四新”经济项目。同时,支持发展供应链金融,拓展政府采购合同融资功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更好地服务企业发展。 四是做好预算绩效管理文章。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是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关键举措,是破解预算分配固化格局的有力抓手。我们将大力推行“零基预算”管理,建立能增能减、有保有压的预算分配机制,集中政策和资金优先保障八大发展战略,最大限度发挥政策资金效益。谢谢!

2020-10-28 10:48:34 联合日报记者

山东省目前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请问,在构建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财税体制机制方面有什么考虑?

2020-10-28 10:48:10 姜龙

谢谢您的提问。正像刘厅长刚才提到的,区域协调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今年,省委、省政府确定了“一群两心三圈”的区域发展格局,制定了一系列规划部署,区域政策的指向更加明确。为更好地体现财政对区域协调发展的统筹调控能力,《财政政策》主要围绕三个方面,推出多项创新举措。 第一,围绕提升城市群和中心城市竞争力,支持实施重点区域发展战略。城市群和中心城市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是这次《财政政策》支持的重点。一是支持三大经济圈加快发展。通过建立省级引导、市县为主的财政投入激励机制,对接融入黄河流域重大国家战略,吸引高端要素资源向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集聚。二是支持突破菏泽鲁西崛起。加大财政资金、政府债券和基建投资倾斜力度,引导金融和社会资本更多投向鲁西地区。三是支持省会城市加快发展。通过政府专项债券、新旧动能转换基金等方式,支持济南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十强”产业发展,对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给予财政政策和资金支持,助力济南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第二,围绕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支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郡县治,天下安。针对我省县域经济“强县不强,弱县太弱”的问题,我们坚持从“扶弱”和“促强”两端发力,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扶弱”方面,启动基层财政“强基固本”三年攻坚行动,探索实施“六个激励”政策,对财源质量优化、自我保障能力提升的财政困难县给予激励支持,引导薄弱县加快发展。“促强”方面,实施工业强县财政激励政策,竞争性确定10个工业强县(市),整合运用产业类、基础设施类专项资金以及符合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条件的债券资金,支持县域重大工业转型升级项目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强县率先发展。 第三,围绕推动城乡区域均衡发展,推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区域协调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要让不同地区的人民都能享受到大致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分享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和实惠。为此,我们聚焦解决基本公共服务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保障水平差异大的问题,重点提出三项举措:一是完善民生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机制,形成稳定的各级政府事权、支出责任和财力相适应的制度,压实各级民生投入责任。二是以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均衡性转移支付为重点,完善一般性转移支付制度体系,增强财政困难地区的兜底保障能力。三是对市县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标准进行备案管理,加快推行城乡统一、区域均衡的保障标准,避免地区间差异过大。谢谢!

2020-10-28 10:44:23 大众日报记者

今年山东省委、省政府提出构建“一群两心三圈”的区域发展格局。请问,省财政在支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方面有什么创新举措?

2020-10-28 10:44:04 姜龙

谢谢您的提问。截至2019年底,我省市场主体已经突破1000万户。这些市场主体是我省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疫当前,百业惟艰。这次我们围绕支持市场主体,创新提出了一系列财政扶持政策,就是为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使广大市场主体不仅能够正常生存,而且能够实现更好发展。政策创新主要体现为“四个更加”: 一是支持手段更加丰富。综合运用财政资金股权投资、风险补偿、供应链金融等多种方式,积极支持和鼓励企业创新发展。比如,通过科研资助、股权投资方式,对引领海洋产业发展、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的重大研发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又如,支持发展供应链金融,拓展政府采购合同融资功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进一步提高中小企业优惠融资获贷率。 二是支持重点更加突出。聚焦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供需两端,提高政策支持精准度,努力把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比如,推行政府采购首购制度,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高端软件等新产品保险给予保费补贴,重点支持自主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围绕产业链部署人才链,完善人才奖补政策,支持实施引进顶尖人才、泰山系列等高端人才工程,培育引进大国工匠等技能型人才,为企业开展创新创造提供智力支撑。 三是激励约束导向更加鲜明。充分发挥财税政策“指挥棒”作用,既强化正向激励,又强化反向约束。比如,开展城镇土地使用税差别化改革试点,对“亩产效益”高的企业降低适用税额,促进企业提升经营质效,进一步提升企业加快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又如,建立财政涉企资金“绿色门槛”制度,对“绿色企业”优先支持,对节能环保未达标企业和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一律不予支持。 四是中小微企业扶持政策更加实惠。针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和政策需求,“量身定制”、精准施策,着力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做好中小微企业的“娘家人”。比如,整合设立中小微企业贷款增信分险资金,通过贷款贴息、保费补贴、风险补偿、应急转贷等方式,将融资难度压低一点;加快构建全省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加大“支小支农、降费让利”力度,让融资成本多降一点;完善外贸外资财政奖补政策,对跨境电商平台和企业给予奖励,加大对小微企业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力度,让地方财政多补一点,等等。总之,这次出台的政策很多,含金量很高,我们将着力抓好政策落实,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加快发展。谢谢!

2020-10-28 10:38:23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请问围绕支持企业等市场主体,这次都有哪些财政扶持创新措施?

2020-10-28 10:38:05 袁培全

您的观察力很敏锐,注意到了这个细节,下面由我来为您介绍一下相关情况。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目的是按照“污染者付费、保护者得到补偿”的原则,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推动各地落实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政策实施两年来,省级共清算收取主要污染物排放调节资金62.2亿元,返还49.4亿元,同时,连同省级预算安排资金形成26亿元资金池,统筹用于全省空气、地表水、自然保护区等生态补偿和污染防治重点工作,在支持污染防治方面发挥了很好的激励引导作用。我们在调研中发现,近年来我省海洋生态环境稳步改善,但仍存在海水水质未全部达标、海岸生态系统不够健全等问题,为此,我们探索将生态文明建设财政奖补机制和生态补偿理念延伸到海洋领域,力求进一步发挥财政政策激励约束作用,为海洋生态环境改善增添动力。 政策起草过程中,为确保海洋生态补偿更科学、更精准、更有效,我们会同省生态环保、自然资源、海洋等部门进行了多次调研和数轮论证,最终决定从生态保护成果、直接影响因素、间接影响因素三个层次出发,开展海水水质、海岸生态系统保护、入海污染物控制三类补偿。一是海水水质方面。对海水水质达到国家标准的市给予基本补偿,对同比改善的市给予奖励,对同比恶化的市要求向省级赔偿。二是入海污染物控制方面。有入海断面总氮年平均浓度高于基准值的河流,或者有直排海污染源日均值超标情况的市,要向省级缴纳赔偿资金。三是海岸带生态系统保护方面。根据自然岸线长度、滨海湿地面积、沿海防护林面积和海水淡化规模等因素,由省级对各市补偿。通过落实多层次、多类别的补偿和赔偿,推动各地主动落实环保责任,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辖区海洋生态。 下一步,我们将把政策落实作为重中之重,会同有关部门,严格落实政策要求,兑现奖惩资金,把政策落实、落细,真正发挥引导作用,为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建设美丽山东生态山东作出更大贡献。谢谢!

2020-10-28 10:34:02 山东经济广播记者

我们注意到,与之前政策相比,《关于支持八大发展战略的财政政策》中,新增了海洋生态补偿的内容。请问,提出海洋生态补偿是出于什么考量,具体包含哪些内容呢?

2020-10-28 10:33:38 袁培全

感谢您的提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大量真金白银的投入。为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我们坚决贯彻“三农”工作“重中之重”和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求,在预算安排上给予优先保障和倾斜支持,同时,注重运用市场化手段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源头活水”。 一是加大支农投入,“用政府的钱保民生”。今年以来,面对异常严峻的财政经济形势,我们在财政支农投入上保持力度不减。2020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安排农林水支出1001亿元,比上年预算增加66亿元,增长7.06%。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健全完善“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积极扩大政府专项债券用于乡村振兴的规模。今年中央还提出,将土地出让收入优先用于支持乡村振兴的意见,明确从“十四五”第一年开始,分年度稳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我们将认真贯彻中央部署,按照“取之于农、主要用之于农”的要求,会同相关部门抓紧开展调研论证,深入了解各地土地出让收支和收储供应规模,分析研判“十四五”期间土地收益占比情况,研究出台我省加大土地出让收入支持农业农村的具体办法,筑牢乡村振兴投入基础。 二是加强政策引导,“用市场的钱促发展”。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撬动作用,吸引金融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构建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格局。比如,继续实施财政金融政策融合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制度试点,鼓励试点县创新运用财政奖补、风险补偿、PPP、政府引导基金等多种财政金融工具,持续优化乡村金融资源配置;引导山东农担公司持续扩大业务规模,充分发挥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在服务农民增收、助力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按照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要求,及时足额安排资金,在优化存量、扩大增量、提升效益上狠下功夫,确保农业保险目标实现;吸引工商资本投入乡村振兴,加快乡村振兴基金投资落地,等等。 三是深化资金整合,“用集中的钱办大事”。一方面,强化资金集成。继续深化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同步考虑乡村振兴重点任务和基础因素科学分配涉农资金,提高资金任务匹配度,增强市县自主统筹能力。另一方面,强化政策集成。紧扣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集聚资源、集中投入,重点支持实施乡村产业发展、农村环境治理、村级组织发展、农民技能收入、乡村文化旅游、农村改革创新“六个双提升”行动,建设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先行区。同时,我们将用好绩效评价这根“指挥棒”,把涉农资金统筹整合综合绩效评价结果与明年乡村振兴重大专项资金分配相结合,进一步提升统筹整合成效。谢谢!

2020-10-28 10:29:58 齐鲁晚报记者

今年是乡村振兴战略第一阶段目标任务实现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请问,财政这次拿出哪些硬招实招,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2020-10-28 10:27:17 姜龙

感谢您的提问。产业是新旧动能转换的“助推器”。针对我省传统产业“量大势弱”与新兴产业“势强力弱”并存的问题,我们聚焦产业发展关键环节,灵活采取财政贴息、费用补助、直接奖励、股权投资、基金投入、政银企合作等手段,推动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一是坚决推动落后产能退出。我省高耗能行业体量大、层次低,能耗高、排放大,结构性过剩矛盾比较突出。这次出台的财政政策聚焦钢铁、焦化、化肥、地炼等4个重点行业,实施综合奖补政策,并采取退坡机制,推动形成“早调整、早受益”的激励导向,省市联动加快产业布局调整步伐。为促进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我们继续实施危化品企业搬迁改造财政补助政策,对异地迁建、关停退出和就地改造企业分类实施综合奖补,单户企业补助标准最高可达800万元,进一步支持各市加大搬迁改造工作力度。 二是坚决推动传统产能改造提升。主要是从产业和应用两个方面着手,深入实施高水平技术改造,推动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在产业端,持续强化重点项目贷款贴息政策,项目竣工投产后,最高可给予2000万元支持。突出智能化转型方向,对企业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建设的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以及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改造的公共服务平台项目,按其设备购置费用给予补助。在应用端,实施智能制造应用示范奖励,单户企业可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鼓励标杆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 三是坚决推动新动能发展壮大。聚焦补短板、强优势,大力推动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加快形成新的增长极。在突破短板领域方面,着力支持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从基础相对较好的设计和封装测试环节入手,对高端芯片产前首轮流片费用补助给予补贴,对提供集成电路封装测试的公共服务平台给予奖励。在巩固产业发展优势方面,着力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生态体系,强化平台服务功能,视服务企业数量等情况对平台给予补助;聚焦工业设备上云,实施企业上云综合奖补,加快形成全省上云用云态势;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实施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区奖补政策,培育打造一批工业互联网发展样板。谢谢!

2020-10-28 10:23:37 经济导报记者

我们注意到,支持八大发展战略财政政策中,在推动传统动能改造提升、培育壮大新动能方面提出一系列政策措施。请问,具体政策内容有哪些?有何针对性、创新性?

2020-10-28 10:23:16 孙庆国

谢谢您的提问。加快创新型省份建设,是我省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实现全省经济由大到强转变的重要抓手。实施省级科技资金整合,是今年省委、省政府推进科技改革攻坚作出的一项重要工作部署。2019年,在收支矛盾极为突出的情况下,省财政将科技投入大幅增加至120亿元,是上年的3.75倍,高质量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但在投入总量增加的同时,长期以来科技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部门分割、结构固化、投向分散、效率不高等深层次问题也愈发凸显,亟需从制度源头进行一次系统性整合重构。 为此,我们聚焦突出矛盾和问题,研究制定了《关于推进省级财政科技创新资金整合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字〔2020〕64号),以省政府办公厅文件正式印发。此次整合不是一次简单的资金合并,更重要的是以资金集中统筹为纽带,实现了资金、项目、管理等创新要素的全面整合和系统集成,是我省科技创新领域一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引领性变革。具体而言,资金整合实现了“五个统一”。一是统一集中。将省级各部门分散管理的科技创新类资金进行全面统筹集中,整合设立省级科技创新发展资金,每年预算规模不低于120亿元。二是统一决策。改变以部门为主体的管理模式,资金配置安排统一由省科技领导小组进行决策管理。三是统一分配。资金集中投向重大关键共性技术攻关、重大原始创新、重大技术创新引导及产业化和重大创新平台项目等四大重点创新领域。四是统一管理。资金按照“领导小组把方向、职能部门报项目、专家评审提建议、领导小组定项目、财政部门下资金、分工联动抓绩效”的方式进行统一管理。五是统一考核。在职能部门过程管理、绩效监控、绩效自评基础上,省科技领导小组办公室、省财政厅联合对项目和资金政策统一开展综合绩效评价。 截至目前,今年120亿元的资金框架配置建议已经正式出炉,这其中用于“四个重大”的项目资金达到了113亿元,占比94%,集中财力办大事的效应得到了充分显现,创新资源布局和体制运行效率进一步优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谢谢!

2020-10-28 10:17:28 齐鲁网

山东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记者:这次出台财政政策里面,将省级科技创新发展资金整合作为支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关键性举措,请问是如何考虑的?

2020-10-28 10:16:58 丁绍敏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2020-10-28 10:16:40 刘兴云

总的看,以上支持八大发展战略的财政政策,涵盖了税费调节、财政体制、资金投入、基金保障、财政金融协同等各个方面,是一套含金量较高的政策“组合拳”。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充分释放政策红利,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强化资金保障。初步预计,实施上述政策,2021年省级需要投入资金1500亿元左右,我们将积极通过调整支出结构、整合优化专项资金等渠道统筹解决,保障政策落实资金需要。二是明确实施细则。我们将以《财政政策》为统领,抓紧制定配套的实施细则,细化形成“使用说明”和“操作指南”,进一步增强政策的执行力。引导市县同向聚焦、精准发力,全省财政系统“共下一盘棋”,抓实抓好相关财政政策的贯彻执行,提升政策实效。三是加强绩效管理。对财政支出政策和资金项目,加强跟踪监控和绩效评价,最大限度发挥政策和资金效益。 各位记者朋友们:实施这些政策,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更离不开广大媒体朋友的关心和支持。希望大家多宣传、多监督,帮助我们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谢谢大家!

2020-10-28 10:16:06 刘兴云

第七,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这次出台的《财政政策》,针对基础设施建设周期长、资金投入大的实际情况,注重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创新多元化筹资模式,吸引社会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一是支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发展基金和民航机场发展基金运作,推行“铁路项目+土地综合开发+铁路运营分红”建设运营模式,增强交通建设项目筹资能力。二是支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实施“财政补助+政府债券+水费收入+N”筹资模式,支持引黄灌区农业节水工程等一系列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三是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政府引导基金、财政资金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5G商用、特高压、物联网等新基建项目。 第八,构建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财税体制机制。财税体制是调节政府、企业、社会间利益分配关系的基础性制度,对引导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风向标”作用。这次出台的《财政政策》,坚持深化“放管服”改革,创新财税体制机制,形成鲜明的高质量发展导向。一是强化体制激励。深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在继续发挥转移支付保基本、促均衡功能的同时,整合设立高质量发展奖励资金,调动市县和企业发展的积极性。二是强化税收调节。结合“亩产效益”改革,开展城镇土地使用税差别化改革试点,对“亩产效益”高的企业降低适用税额,促进企业提质增效。三是强化财金联动。整合设立中小微企业贷款增信分险资金,推进财政资金股权投资改革,加快构建全省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四是强化提质增效。全面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推行“零基预算”改革,突出绩效导向,加大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力度,集中资金支持八大发展战略。五是强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政府采购、会计审批、纳税服务等财税业务流程再造,建立健全降本减负长效机制,支持打造良好营商环境。

2020-10-28 10:13:06 刘兴云

第五,支持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对外开放是在更大范围内配置资源、在更大空间转换动能的重要举措。这次出台的《财政政策》,围绕构建“双循环”发展新格局,立足山东开放发展的基础和优势,进一步优化财税政策供给。一是支持稳定外贸外资基本盘。建立支持外资外贸的财税政策,增强“双招双引”竞争力;完善财政奖补政策,促进外贸外资高质量发展。二是支持建设高能级开放平台。以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为依托,推广复制财税制度创新成果,强化国家战略平台驱动力;完善开发区财税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形成新的开放平台和增长动力。三是支持畅通国际互联互通大通道。完善欧亚班列和国际航线支持政策,畅通进出口货物流通,打造开放竞争新优势。 第六,支持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协调是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这次出台的《财政政策》,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一群两心三圈”区域发展战略,强化财税政策支持,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一是支持实施重点区域发展战略。对接融入黄河流域重大国家战略,建立省级引导、市县为主的财政投入激励机制,引导更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一群两心三圈”建设发展。二是支持县域经济加快发展。启动基层财政“强基固本”攻坚行动,实施工业强县财政激励政策,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三是推进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化民生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完善省对下转移支付制度体系,增强市县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

2020-10-28 10:12:15 刘兴云

第三,支持海洋强省建设。山东发展的最大优势和潜力在海洋。这次出台的《财政政策》,聚焦山东海洋科技和产业优势,进一步创新支出方式、加大支持力度。一是在强化投入保障上下功夫。统筹运用专项债券、基建投资、引导基金等多方面资金,推动海洋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发展现代海洋产业。二是在海洋科技创新上下功夫。强化重大海洋科技创新财政支持政策,实行省市经费投入联动机制,重点支持创建青岛海洋科技国家实验室,争取国家海洋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科学装置落户山东,巩固海洋科技领先优势。三是在成果转化应用上下功夫。建立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激励机制,采取科研资助、股权投资、首台(套)保费补贴等方式,支持突破“卡脖子”关键技术研发和海洋科技成果转化。 第四,支持打赢三大攻坚战。一是支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强化财政保障性扶贫政策,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二是支持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财政奖补机制,对大气、地表水、海洋和重点区域给予生态补偿;加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力度,支持东平湖、黄河三角洲湿地、南四湖等生态治理。三是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完善政府举债融资机制,分类推进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严守政府债务风险底线。

2020-10-28 10:07:37 刘兴云

二、政策主要内容。 《财政政策》以八大发展战略为主线,共提出八个方面26条政策措施。主要包括: 第一,支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新旧动能转换是引领我省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工程和总抓手。这次出台的《财政政策》,首当其冲是落实新旧动能转换“三个坚决”要求,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其中:围绕支持淘汰落后产能,设立专项奖补资金,引导钢铁、炼化等行业淘汰落后及过剩产能,推进危化品企业搬迁改造。围绕支持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推动开展能耗等指标收储交易,支持全省重大产能布局调整项目;整合资金实施高水平技术改造,重点支持“零增地”和智能化技改项目。围绕支持发展新动能,运用税收优惠、股权投资、政府采购首购等政策手段,支持打造工业互联网基地,推广应用自主创新产品。此外,为强化科技和人才对“八大发展战略”的支撑,《财政政策》提出整合省级科技资金,支持重大科技创新和创新平台建设;聚焦产业需求,完善人才奖补政策,推动“人才兴鲁”。 第二,支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乡村振兴关系“三农”根本,是山东农业大省的政治责任。这次出台的《财政政策》,注重从供需两端发力。一方面,拓宽乡村振兴筹资渠道,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提出要健全涉农资金整合长效机制,“握指成拳”提高涉农资金规模效益;研究土地出让收入优先支持乡村振兴政策,逐步提高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完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破解涉农主体融资难题。另一方面,聚焦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解决“钱往哪里投”的问题。重点是支持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涉农资金整合的约束任务,支持粮食稳产增产;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保障体系,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支持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020-10-28 10:04:18 刘兴云

一、政策背景。 实施八大发展战略,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支撑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近年来,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聚焦八大发展战略,先后出台一系列财政政策措施,对推动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总体来看,还存在力度、广度、深度不够,碎片化等问题。为更好地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今年以来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对涉及八大发展战略的各项财政政策措施进行了全面梳理,充实完善、接续创新、系统集成,研究制定了《关于支持八大发展战略的财政政策》(以下简称《财政政策》)。 在政策设计时,把握了三个原则:一是厘清政府与市场边界,更好发挥财政政策作用。聚焦八大发展战略目标定位,财政政策重点在公共服务和市场失灵领域发挥作用,更多采取税费调节、股权投资、产业基金、奖励引导等市场化手段,避免干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二是加强政策系统整合,集中财力办大事。通过全面评估现行财政政策,对实施效果好的政策继续坚持,对低效政策予以调整或取消,对零散政策进行整合。同时,又针对性提出一些新的财政政策,强化财政金融政策融合,把有限的财政资源集聚到八大发展战略的关键领域,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效益。三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强化正向激励导向。坚持以改革促发展,积极构建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财税体制机制,树立“发展质量越高、得奖励越多”的鲜明导向,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齐心协力支持实施八大发展战略。

2020-10-28 10:03:12 刘兴云

各位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10月20日,经省委、省政府研究同意,省政府以鲁政字〔2020〕221号文件正式印发了《关于支持八大发展战略的财政政策》,这是落实省委、省政府“九大改革攻坚行动”的重要举措,是创新支持高质量发展财政政策体系的重要内容。下面,我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2020-10-28 10:03:01 丁绍敏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近日,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支持八大发展战略的财政政策》,对保障我省实施八大发展战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今天,我们邀请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刘兴云先生,省财政厅副厅长孙庆国先生、姜龙先生、袁培全先生解读文件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刘兴云厅长介绍有关情况。

2020-10-27 15:03:39 齐鲁网

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定于2020年10月28日(星期三)上午10:00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省财政厅主要负责同志等解读《关于支持八大发展战略的财政政策》。齐鲁网、闪电新闻全程直播,敬请关注。

往期视频更多<<

分享到: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6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81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