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教育高质量发展情况

发布会新闻

山东今年中职教育招生录取44.1万人

记者11月17日上午从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十三五’成就巡礼”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山东深化春季高考考试制度改革, [详细]

幼儿入园不再“难”
山东扩大资源供给,让幼儿入园不再“难”,颁布《山东省学前教育条例》,整治完成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2056所, [详细]

文字实录

<<点击更新
2020-11-16 16:54:24 齐鲁网

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于2020年11月17日(星期二)上午10:00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省教育厅主要负责同志等介绍“十三五”时期教育高质量发展情况。齐鲁网、闪电新闻全程直播,敬请关注。

2020-11-17 10:02:51 丁绍敏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办“‘十三五’成就巡礼”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邀请省委教育工委常务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邓云锋先生,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白皓先生,省教育厅副厅长戴龙成先生介绍“十三五”期间山东教育高质量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邓云锋厅长介绍有关情况。

2020-11-17 10:03:12 邓云锋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十三五”时期全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情况。 “十三五”以来,山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牢牢把握“走在前列、全面开创”目标定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改革的关键一招激活力增动力,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基本完成 “十三五”规划主要指标,全省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

2020-11-17 10:05:18 邓云锋

基础教育稳居全国第一阵营,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从2015年的81.97%提高到2019年的90.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7个百分点,普惠率达到8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8.99个百分点;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从2015年的97%提高到2019年的97.7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94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2015年的97.36%提高到2019年的97.6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8.15个百分点。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走在全国前列,首个部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高地在我省落地实施、取得重大突破,达到了“起步成势”“一年成式”的目标。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积厚成势,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015年的48.06%提高到56.75%,比全国水平高5.15个百分点,进入普及化阶段。

2020-11-17 10:07:54 邓云锋

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立德树人机制不断完善。 持续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提升大中小学党建工作质量,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擦亮马克思主义最鲜亮的底色,使教育领域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 狠抓全国全省思政工作会议精神落实,认真贯彻《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扎实推进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深入实施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改革,推进思政课改革“六大行动”,在全国率先分类编制高校学科专业、中小学学科德育方案,立项建设网络文化室、心理健康示范中心、资助育人“助翔行动”等重点项目,推动形成“三全”育人格局。 突出山东特色,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全国率先开设大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程,组织编写沂蒙精神教材和海洋文化读本,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沂蒙精神弘扬和海洋文化教育工程,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传承红色基因、提升人文素养。

2020-11-17 10:10:46 邓云锋

二、多元评价、分类录取,高考综合改革平稳落地。 作为国家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积极探索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高考招生模式,构建了具有山东特色的春季高考和夏季高考分类考试制度体系,实现了新高考的平稳落地。社会对高考综合改革正面评价达94.1%,教育部予以充分肯定。 新的夏季高考制度取消了文理分科,提供20种考试科目“套餐”,实行“专业+学校”志愿模式,建立了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录取机制,有效引导了高中学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选课走班制度,对高校调整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发挥了重要推动作用。今年夏季高考普通类第一次填报志愿本科计划完成率达到99.99%。 深化了春季高考考试制度改革,完善技能考核办法,健全“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的春季高考招生模式,为中职学生对口深造提供了更多机会,职业教育吸引力大幅提升。2020年,山东中职教育招生录取44.1万人,其中有2.5万人达到普高录取线,中职招生同比增长12.78%;高职教育录取36.8万人,其中有2.44万人达到本科录取分数线,“职校只能招收低分生 ”的难题得到有效破解。

2020-11-17 10:12:28 邓云锋

三、普及普惠、平等全纳,基础教育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 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从人民群众最关切的问题入手,着力补齐基础教育的短板。 扩大资源供给,让幼儿入园不再“难”。颁布《山东省学前教育条例》,整治完成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2056所,新建改扩建幼儿园15923所,新增学位244.8万个,为适龄儿童提供了更多入园机会。 “大班额瘦身”,让城镇中小学不再“挤”。优化城镇中小学规划布局,新建改扩建中小学4064所,新增学位354万个,66人以上超大班额全部消除,56人以上大班额比例由2015年的23.49%降至1%以下,所有县(市、区)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 兜住公平底线,让弱势群体不再“弱”。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全部劝返复学,残疾儿童、特困家庭儿童15年教育全免费,贫困村留守儿童关爱室全覆盖,建设博爱学校7所,具备受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9.45%,保障“弱有所教、弱有所助”。 开展托管服务,让家长课后不再“等”。全面推行小学生课后服务,覆盖率达到94.63%,惠及小学生365万名,有效解决了群众关注的“放学早、无人看”难题。

2020-11-17 10:15:14 邓云锋

四、分类管理、分类建设,高等学校特色发展初见成效。 加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整合组建新的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积极筹建康复大学,成立尼山世界儒学中心,3所职业院校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技术大学。省部(局)共建13所高校,省市共建9所高校,5428家企业参与高校办学。 突出“扶优、扶强、扶特”,深化高校分类考核与分类管理改革,实施省属本科高校预算拨款制度和绩效工资内部分配改革,引导高校科学定位、特色发展。 启动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双高”建设,支持3所驻鲁部属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分类支持省属高校建设15所左右的高水平大学、50个左右高水平学科,筑高峰、冲一流、强特色,着力破解山东高校“山多峰少”困境。 不断扩大“朋友圈”, 全球100个国家或地区与我省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3259对,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6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79个, 8所高校开展境外办学,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逐步扩大。 高校整体办学水平明显提升,先后获批国家一流专业点213个、一流本科课程204门,数量均居全国前列,涌现出一批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的重大科研成果,其中山东理工大学毕玉遂团队“无氯氟聚氨酯新型化学发泡剂”专利技术卖出5.2亿价格,创造了全国单项专利许可的新纪录。

2020-11-17 10:18:11 邓云锋

五、提质培优、增值赋能,职业教育“山东模式”初步定型。 借部省共建国家职教创新发展高地建设东风,激活山东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池春水”,为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让学生成才有渠道。搭建“职教高考”、五年一贯制和专升本等技术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职业教育吸引力大幅提升。 让教育教学有标准。对接行业技术规范,一体化设计职业教育各学段标准,开发322个专业教学标准和147个中职、高职与应用型本科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实现产业链与教育链的有机融合。 让企业参与有动力。制定全国首个混合所有制办学文件,立项40个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拉动社会投入近百亿元。认定首批142家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支持职业院校与知名大企业建立校企命运共同体,把工厂建到校园里、课堂搬到车间去、专业长在产业上。近年来,山东省现代制造、养老服务、轨道交通等八个快速发展行业,70%以上的一线新增从业人员毕业于职业院校。

2020-11-17 10:21:52 邓云锋

六、固本培元、强师惠师,新时代教师队伍改革走向深入。 坚持把教师作为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全面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形成“山东模式‘10条经验’”,被教育部在全国宣传推广。 师德素养更高。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位,大力加强师德教育,持续开展师德失范专项治理,积极倡树师德典型,全体教师在抗击疫情中展现了齐鲁师德风范,涌现出以伦学冬为代表的一批“齐鲁最美教师”、教书育人楷模。 队伍结构更优。目前,全省共有教职工150.1万人,较2015年增加20.3万人。在126.9万专任教师中,幼儿园专科以上学历教师占80.9%,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教师占比均超过90%,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61.5%。近3年城镇学校向乡村学校交流教师4.3万人,首届毕业的2947名省属公费师范生全部充实到乡村学校,城乡师资配置进一步均衡。 改革激励更强。中小学(幼儿园)正、副高级岗位分别增设3万、1.4万个,高校正、副高级岗位分别增设0.96万、0.67万个,1.2万名中小学校长按职级发放薪酬,教师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逐年提高,教师潜心育人的热情更加高涨。 待遇保障更好。足额保障教师工资,班主任津贴提高至每月300元至1000元。乡村教师享受乡镇工作人员补贴政策全面落实,建成4万套乡村教师周转宿舍。积极推行教师乘坐公交、地铁、游览景区等惠师举措,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科学制定实施教育“十四五”规划,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教育评价改革引领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努力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现代化教育强省、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在全面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强国新征程中展现山东教育担当、作出山东教育贡献,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 谢谢大家!

2020-11-17 10:22:07 丁绍敏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2020-11-17 10:22:31 中新社记者

您好,刚才厅长发布词中提到启动“双高”建设,请问“双高”建设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什么,目前进展如何?

2020-11-17 10:26:37 白皓

近年来,山东高等教育实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很多成绩,但与先进省份相比,我省高等教育大而不强、山多峰少、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足等问题仍很突出。2019年4月,我省印发的《关于推进新时代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作出了“着力推进一流建设”的部署安排。省委书记刘家义同志多次对推进我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批示指示,于2019年6月提出了7个方面的改革要求。今年4月,在全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刘家义书记明确提出了“全力建设‘双高’、冲刺‘双一流’”的指示要求,其中“双高”就是指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为此,我们认真研究,积极借鉴北京、上海、江苏等兄弟省份的成功经验,在充分征求全省高校、省直有关部门和省内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形成了推进“双高”建设思路: 一是抓高水平大学建设,带动高校全面提升。坚持扶优扶强扶特,集中优势资源和力量,遴选部分优势特色突出、综合实力强的高校进行重点建设,力争在关键领域实现重点突破,冲击国际国内一流。同时。通过示范引领,带动全省高等教育加快内涵式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2020-11-17 10:28:11 白皓

二是抓高水平学科建设,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夯实学科建设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龙头作用,紧紧抓住学科建设这个“牛鼻子”,对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我省“八大发展战略”需求,集聚优势资源,重点建强一批优势特色学科,前瞻布局一批新兴交叉学科,打造一批紧密对接我省重大战略需求的学科群。 基于以上两方面考虑,结合我省“十三五”期间“一流学科”建设经验,研究制定了本轮“双高”建设方案,为未来几年我省高校实现内涵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7月中旬,我厅印发《关于组织申报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的通知》,启动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学科申报遴选工作。截至目前,已组织完成两轮评审,初步拟定了15所左右高水平大学、50个左右高水平学科建议名单,报省委省政府审定后正式启动建设工作。

2020-11-17 10:28:34 中国网记者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关键在教师。在激发教师队伍活力方面,我省有哪些实招、硬招?

2020-11-17 10:32:52 戴龙成

教师对自己职业发展最关心的两件事,一个是评“职称”,一个是拿“绩效”,这也是我们激发教师队伍活力的抓手。推动这两项改革,都是“真金白银”的投入,在当前经济形势下,需要“小步快跑”持续推进。 关于“职称”问题。一方面,我省提高高级职称设岗比例后,各地岗位使用比例偏低(高中21.1%、初中14.3%、小学5.3%),需要逐步提高。另一方面,各地岗位聘用管理有待加强,许多教师聘上高级职称之后“不上课、少上课”的问题突出,需要进一步规范岗位管理和考核。为此,我们出台了一系列举措,着力解决教师职称评聘难的问题。 一是提高高级教师岗位设置比例。在中小学,2016年、2020年分别两次提高高级职称设岗比例,高中、初中、小学、幼儿园高级教师岗位设置比例分别达到35%、25%、15%、11%,其中增设正高级教师岗位1.4万个。高校按“生员比”核算岗位总量,增加正高级岗位9605个、副高级岗位6669个,高级岗位比例由37.92%提高至53.6%。 二是盘活岗位使用管理。中小学教师高一级岗位可借用到低一级岗位使用,中、初级岗位可贯通使用;在乡村学校从教30年申报正高级、20年申报副高级、10年申报中级,不受岗位结构比例限制。 三是应放尽放职称评审权。2015年就将高校职称评审权下放至高校、中小学副高级及以下职称评审权下放至设区市;今年又把中小学正高级、中等职业学校正高级和高级教师职称评审权授权给了设区市,省级层面实现应放尽放、放无可放。下一步还要开展中小学职称自主评聘试点,完善高校职称评审制度,落实学校用人自主权。 四是建立了 “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基层中小学高级教师职称制度。今年,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评聘646人,其中基层正高级教师170人。副高级教师评聘2万人,其中基层副高级教师4453人。下一步,持续抓实这些政策的落地,让乡村教师在职称上有盼头、得实惠,激发职业发展动力。 五是加强岗位管理。进一步细化了各学段各学科岗位目标,完善聘任制度,加强岗位考核评价,目前正在委托第三方机构全面核查教师岗位管理情况和高级教师完成课时量的情况。下一步研究出台岗位管理、考核评价、聘任改革的务实举措。 关于“绩效”问题。目前教师“吃大锅饭”情况仍然存在。为此,我省提出几项改革举措。 一是深化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改革。推动各市建立中小学生均绩效工资增量机制,取消了基础性绩效和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要求,指导中小学完善内部绩效分配办法。让绩效分配有效体现教师的工作量和工作实绩。各市中小学班主任津贴标准提高到每月300元至1000元之间。 二是今年刚出台了完善高校绩效工资内部分配办法。明确要求高校奖励性绩效工资实际分配总量要在绩效工资总量中占比达到70%。学校创收净收入的50%以上可用于教师绩效分配。给予教师或团队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不低于转化收益总额的70%,不高于95%,由成果完成人自主分配。 下一步,省级层面还将研究完善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总量核定的意见和学校内部分配办法,推动建立课时工作量、工作实绩、岗位等级相衔接的教师薪酬分配制度,搞活中小学绩效工资分配,切实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2020-11-17 10:33:10 大众日报记者

近年来,人民群众对“幼有所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入园难”“入园贵”成为老百姓的热议的话题,针对这个问题,我省是如何解决的?

2020-11-17 10:41:06 邓云锋

在刚才的发布词中,我简单谈到了我省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情况。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解决好群众的教育方面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要求。 一、加强政策引领。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后,省直有关部门配套制定了10余份文件,围绕实现普及普惠目标,建立起幼儿园建设、教师编制、生均经费等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 二、解决“入公办园难”。我们从三个方面着力,一是扩资源。实施城镇幼儿园建设工程和农村幼儿园建设与提升工程,仅2018年以来,全省新建改扩建9654所,新增幼儿学位130万个。二是抓整治。在全国率先开展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整治,将配套园优先举办为公办幼儿园,新增公办园532个。三是提质量。实行“优质园+”办园模式,鼓励优质公办幼儿园举办分园或合作办园。全面推行镇村一体化管理模式,不断扩大优质公办资源。例如,目前每1所省级示范园都牵手了至少3所普通幼儿园,进行辐射带动,共同发展。 三、解决“入民办园贵”。解决这个问题,一是建机制。出台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完善幼儿园成本分担机制,普惠性民办园实行政府指导价,努力把学费降下来。二是定补助。省级制定出台了不低于710元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生均补助标准,缓解降费后的压力。三是强支持。实施普惠性幼儿园扶持计划,指导各市通过财政补贴、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发展,把质量提升上去。特别是疫情期间,省直13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切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幼儿园扶持工作的通知》,通过减免租金、减轻税费负担等八大措施帮助民办幼儿园纾困,共度难关。 目前,全省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0.4%,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0.1%,“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得到较大缓解。下一步,我们还将启动第四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实现从“幼有所育”到“幼有优育”的转变,办好普惠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2020-11-17 10:41:23 齐鲁晚报记者

在今年省委重点工作改革攻坚年中,特别提到“推动一半以上省属本科高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请问我省有哪些具体举措推动落实?

2020-11-17 10:47:00 白皓

近年来,山东省教育厅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安排,多措并举,积极引导省属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促进山东省高等教育分类发展、特色发展,不断增强高等教育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一是加强应用型专业建设。“十三五”期间,启动实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建设工程和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省财政先后投入建设经费34亿元,立项建设了60个高水平应用型专业(群)和40个培育专业(群)、55个专业对接产业项目。切实增强高校服务“十强”产业的能力。 二是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实施专业设置负面清单制度,推进专业分类拨款定额改革,加强专业设置指导,通过停撤与新增等量置换等方式,引导高校对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动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近五年来,新增专业603个,撤销专业48个,停招专业349个,限制招生专业262个。 三是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2017年,组织全省高校集中修订了3130个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完善人才知识结构,依据人才知识结构,完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其中,大幅提高实践教学学分要求,理工农医类专业实践学分比例逐步达到30%以上,人文社科类专业逐步达到20%以上,真正培养出实践能力强的、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人才。 四是推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启动深化产教融合优质企业资源库建设工作,首批入库企业211家,为开展校企合作、实现深度融合提供有力保障。省教育厅分别与商汤科技、科大迅飞、浪潮集团、中科金通、慧科集团等知名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全力推动我省高校,对接高端企业,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育人。目前,我省68所本科高校与4200余家企事业单位,通过共建学院、专业、课程、基地等方式开展合作办学,取得了良好成效。 五是全面推进省属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今年10月11日,省教育厅、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指导意见》,在省属非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全面推进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并同步印发《山东省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指导标准》,以应用型高校的基本内涵和典型特征为指标要素,引导本科高校彻底解决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服务区域发展为主线,突出为地方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开展应用型产学研合作、参与地方事务、传承创新地方特色文化等,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校政行企共建共享共治,形成命运共同体。

2020-11-17 10:47:37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但在现实中校企合作大多存在“一头热”“独角戏”的现象,请问十三五期间我省采取了哪些有力举措,逐步破解“校热企冷”这一“老大难”问题的?

2020-11-17 10:53:51 戴龙成

职业教育是跨界的教育,一头连着学校,一头连着企业,这中间需要政府当好“红娘”、牵好线,推动校企双方联姻,跳好合作育人“双人舞”。 一是构建校企合作协同推进格局。先后出台《职业学校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关于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实施意见》,加快构建政、校、行、企四方联动,产学研用立体推进的工作格局。今年9月,省直14部门联合出台全国首个混合所有制办学政策,明确举办形式、收益分配方式、治理体系和管理运行机制等问题,在财政拨款、融资、税收、土地等方面予以支持,鼓励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混合所有制形态,着力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 二是健全校企合作激励支持政策。我省是首批国家产教融合试点省份,济南、青岛是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近年来,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激励支持校企合作。比如,明确校企合作税收优惠政策,建立职业院校学生实习责任保险制度,将校企合作项目收费标准浮动幅度提高到30%,认定首批142家产教融合型企业,落实“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政策,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认定校企合作示范校和企业,组建191个各类职教集团等。省委、省政府还落实首批39亿元地方债,在16市建设共享实习实训基地等。 三是完善校企对话交流机制。分专业集群成立23个省级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开展常态化、制度化对话活动。支持职业院校与华为、商汤、科大讯飞、腾讯、京东、西门子等知名企业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标准、打造师资团队,开展冠名培养、订单培养,将企业先进的生产、服务、运营、技术体系,转化为教学和人才培养体系,推动学生“入学即入职”,有力支撑了新旧动能转换。目前,全省中、高职院校平均合作企业数分别为14家、268家,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以促进产教深度融合为重点,一方面,进一步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明确具备条件的国有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教育责任,鼓励支持大型民营企业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另一方面,建设一批产教融合示范区(园),以此为平台,推动区域形成兼具人才培养、生产服务、技术研发、文化传承、科学研究等功能的校企命运共同体。

2020-11-17 10:54:06 山东教育报记者

今年是山东新高考元年,目前看新高考平稳落地,请介绍一下,山东主要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来推进高考改革平稳落地实施?

2020-11-17 11:10:34 邓云锋

我省是国家确定的第二批高考综合改革四个试点省份之一,自2016年3月,省政府印发《关于印发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鲁政发〔2016〕7号)以来,全省教育系统按照有利于素质教育、有利于科学选材、有利于教育公平、有利于安全稳定的原则,精心设计、科学谋划、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历经4年,随着2020年9月高考录取圆满结束,改革平稳落地,本科录取率首次超过50%。主要采取了六个方面做法,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实施。我省高考综合改革工作得到教育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省委书记刘家义、省长李干杰多次做出指示批示,高考前夕到省教育考试指挥中心和考点检查指导高考工作。于杰、范华平、孙继业同志分别到考点、评卷现场和录取现场指导检查高考工作。省招委持续开展“净化考试环境严厉打击考试作弊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保障高考安全。我厅将高考改革作为重大改革攻坚行动,确定时间表、路线图和责任人,挂图作战、按周调度、销号管理。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高校强化管理责任,保证改革有序推进。 二是强化顶层设计,系统构建改革制度体系。省政府印发了《山东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山东省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方案》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考综合改革保障工作的通知》3个主要文件,我厅研制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职业教育分类招生、考试录取实施方案等16个配套文件,构建了“3+16”的制度体系,形成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改革整体框架。 三是严密组织考试。完成高考标准化考点升级改造工程,组织全员全流程新高考模拟演练,在全国范围内首次组织了两次连续进行的外语听力考试;严格疫情防控,对53万考生进行两次健康筛查,设置1994个备用隔离考场和150余个定点医院特殊考场;狠抓试卷全流程安全保密,推行“两次安检”、人脸识别,建立监考协同机制。 四是严控命题和评卷质量。紧扣课程标准,合理规划命题难度,学业水平等级考试试题总体难度合理;针对高考新变化,单独增加等级考试试评工作,科学制定等级分数转换方案,转换结果准确无误。 五是严守录取公平底线。研发新招生录取系统,严格计划管理,严格执行信息公开制度,对投档、录检等关键环节坚持多重审核,不让一位该录取的考生退档,不让一位该退档的考生录取,确保结果精准无误。 六是强化指导服务,提高考生满意度。强化政策解读,发布系列政策问答和动漫视频,建立咨询应答平台,组织考生集体收看改革培训特别节目,实现政策家长、考生全覆盖,家喻户晓,应知尽知;加强志愿指导,发布往年高校录取信息,安排两次志愿填报模拟演练,研发志愿填报辅助系统,提供志愿填报指导咨询服务等。政策解读宣传夏季高考普通类一志愿计划完成率达到99.99%,只有17个计划未完成进入征集志愿。

2020-11-17 11:10:53 丁绍敏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省教育厅新闻中心王占波,联系电话:81916632。 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往期视频更多<<

分享到: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6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81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