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黄河滩区迁建与乡村振兴有关情况发布会

发布会新闻

山东年均带动119万贫困人口增收

要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引导贫困人口通过发展产业、参与就业实现脱贫。 [详细]

4G信号全覆盖
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山东充分调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详细]
“两不愁三保障”全部实现
“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全部实现。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措施,实行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资助全覆盖政策,累计资助贫困家庭学生87.3万人次。 [详细]
搬迁建档立卡贫困群众
近两年,山东通过强化后续扶持,持续巩固脱贫成效,确保搬迁贫困群众稳定脱贫、逐步致富。2020年9月份,高质量通过国家易地扶贫搬迁评估核查。 [详细]
带动贫困人口47.3万人次
逐年加大资金投入,五年各级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29.7亿元,其中省级财政123亿元, [详细]

文字实录

<<点击更新
2021-03-08 16:06:39 丁绍敏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省扶贫开发办宣传统计组于晓峰,联系电话51776449。 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21-03-08 16:06:16 崔建海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提出,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正是有脱贫攻坚精神的强大支撑,我们才最终夺取了脱贫攻坚战的伟大胜利。脱贫攻坚以来,全省各级各部门坚持把脱贫攻坚一线作为锤炼过硬作风的“主阵地”,坚守初心使命,勇于担当尽责,用自己的辛苦工作换来贫困群众的脱贫和幸福。据统计,全省累计有200多万名干部参与脱贫攻坚,在这次全国表彰中,我省有32个集体和41个先进个人获奖,他们用过硬实绩展现了共产党人的使命和担当,彰显了脱贫攻坚精神。 在下一步工作中,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重要指示要求结合起来,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持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八项本领”,提高“七种能力”,围绕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继续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以实际行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二是全面总结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深度挖掘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和成功经验,大力宣传扶贫惠民政策给贫困群众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全面展现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的新面貌和获得感、幸福感,讲好脱贫攻坚故事山东篇。做好我省受表彰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宣传报道工作,大力宣传他们的感人故事和先进事迹,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良好氛围。三是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用脱贫攻坚精神引领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促进全省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实行五级书记抓,切实加强领导,坚持精准务实,强化政策措施,真抓实干、埋头苦干,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向着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继续奋勇向前! 谢谢!

2021-03-08 16:02:20 联合日报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强调全党全国全社会都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请问下一步我省如何弘扬脱贫攻坚精神,指导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2021-03-08 16:01:19 刘昌法

尊敬的各位领导、新闻界的各位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我是淄博市扶贫办副主任、淄川区太河镇东东峪村第一书记刘昌法。 这次出席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是我今生最荣耀的时刻。2月25日上午,习近平、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并合影留念。这是我第二次近距离目睹人民领袖的风采,心中的激动无以言表。在人民大会堂大礼堂,我坐在前一区1排3号,正好同主席台总书记的位置相对,感觉特别的荣幸和自豪。上台领奖从总书记面前走过的那一刹那,我真想走过去,向他道一声“山东的乡亲父老向您问好,感谢您领导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来表达自己的敬仰之情。但按照领奖安排,我不能停顿、需直奔领奖位置,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同志为我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章。当走下领奖台,回到座位上,我翻开荣誉证书看到“中共中央、国务院”这几个字时,顿时感到了无上荣光。我深知,我做得还远远不够好,这是对我的鞭策和激励。我深知,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还属于默默支持我的单位、同事、家人,更属于帮助我的父老乡亲。我深知,这份荣誉属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共产党员,而我只是他们中的普通一员。 回想2012年,响应组织号召,我主动要求到贫困村担任第一书记。9年来,先后担任4个村“第一书记”,争取项目资金30多个1000多万元,趟出了各具特色脱贫奔康之路。我积极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带领上小峰村、东东峪村建设民宿、农家乐、矿泉水厂和酒坊一条街,为西沙井村建白莲藕池、大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了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贫困户变股东,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我抓党建促脱贫,培养致富带头人,带领党员干部修路架桥,让优质果品走出大山,凝聚了党心民心,结束了上小峰村18年无连任村班子的历史,让不通水泥路的石柱村实现户户通;我把群众当亲人,自掏腰包为群众治眼疾、做被褥,婚丧嫁娶操持出力,民事纠纷挺身化解。乡亲们更把我当成了最可信、最可亲的自家人,有啥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有啥过不去的坎,都愿意和我说说。他们向组织部门写挽留信,为我翻山越岭寻药治病,用我的名字作旅游商店的招牌,年货给我留到发霉也舍不得吃,充分体现了农民群众对我的信赖和肯定,都亲切地叫我“蚯蚓书记”。 荣誉已经成为过去,我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松劲歇脚。今后,我要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与执着,始终与农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新征程中,再接再厉、再立新功,以优异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 谢谢!

2021-03-08 15:53:38 山东综合广播记者

刘昌法副主任,您刚参加了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回顾这几年的扶贫工作,您有什么感想?

2021-03-08 15:52:54 高占明

我们高家村是典型的黄河滩区村。过去,基础设施条件差,群众进出不方便,村“两委”班子战斗力比较弱,村里的产业很落后,群众收入低,当地百姓过的生活很艰难,有句俗话说是“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建房、三年还账”。2017年,我当上了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想干出点成绩来,让村里有个整体变化,但苦于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就在这个时候,省里开始实施黄河滩区脱贫迁建工程,包括高家台在内的利津县19个村都要实施旧村台改造提升,全部是省里投资,不用老百姓拿一分钱,我当时听到这个事后,别提心里多高兴了。我决心抓住这个机遇,全身心投入到黄河滩区旧村台改造提升和产业发展中,争取彻底改变高家村。 目前,旧村台改造工程已经建成,村庄整体实现村台加固,基础设施条件大幅改善,道路硬化、雨污分流、绿化亮化美化都实现了,弱电下地全覆盖:同时,我们还抓住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在县乡政府和省派第一书记工作队的支持帮助下,流转土地,引进企业,发展中草药种植与休闲观光旅游,建设了田园综合体,工业方面也建设了水厂、口罩厂,带领群众发家致富,村集体收入也稳定增长。 如今的高家村,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业框架也初步形成,正成为黄河滩区越来越有名气的乡村振兴样板村,以前贫穷落后的“水窝子”,变成了现在大家羡慕的“金河滩”,群众都感到幸福和自豪。电影《高家台》就是以我们村为原型实地拍摄,是三年来高家村巨大变化的真实反映,但我相信其他旧村台应该也跟高家村一样,发生了巨大变化,所以它也是全县甚至全省黄河滩区脱贫迁建的一个缩影。高家村能有今天的这些成绩,一方面靠着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另一方面靠着滩区老百姓团结、坚韧、夯基、固本的“石夯精神”。像“石夯精神”这样的好传统,我们不会丢,也不能丢,只要这种世代相传的“石夯精神”还在延续,我相信,滩区人民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就能勇往直前,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谢谢!

2021-03-08 15:39:59 农村大众日报记者

两个月前,电影《高家台》在济南首映,从影片中我们看到了高家村由乱到治的巨大变化。请问利津县高家村的高书记,您作为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这一工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2021-03-08 15:39:14 宋伟

易地扶贫搬迁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头号工程”和标志性工程,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我省“十三五”期间易地扶贫搬迁涉及济南市、泰安市、临沂市和菏泽市共4市6个县区(南部山区、东平县、沂南县、沂水县、费县、鄄城县),搬迁建档立卡贫困群众4206户、11335人。截至2018年底,累计建成39个集中安置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已全部搬迁入住并实现脱贫。近两年,通过强化后续扶持,持续巩固脱贫成效,确保搬迁贫困群众稳定脱贫、逐步致富。2020年9月份,高质量通过国家易地扶贫搬迁评估核查。 一是搬迁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我省所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住房均通过竣工验收,安置工程满足可靠性、安全性、耐久性的要求。通过建立完善工程质量管理维护长效机制,制定相应的规程和台账制度,强化监督管理。针对群众反映的住房质量问题,成立专门维护队伍,及时处置质量安全隐患,做到发现一处、整改一处,确保房屋质量安全。 二是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集中安置区和分散安置点全部实现了安全饮水到户率、生活用电到户率、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率、通讯网络覆盖率、集中安置区道路设施硬化率、排污设施配套率、垃圾转运处理配套率“七个100%”。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备,幼儿园、小学、初中、卫生室等配建或共享情况达标率100%,较好地解决了群众医疗、教育等问题。社区管理用房、室内外活动场所、便民市场等配备齐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三是社区管理和社会融入良好。建立健全社区组织、制度和服务体系,每个安置区均有党支部,确保服务工作不断档、不脱节、不漏人。部分较大安置区还聘请了物业公司管理服务社区。通过组织广场舞、秧歌队,开展五好家庭评比、讲文明树新风等活动,丰富搬迁群众文化生活,使搬迁群众的精神面貌和人文素养有了较大提高。 四是搬迁群众实现稳定脱贫。根据贫困群众致贫原因,因户施策,详细制定了扶持方案。通过引导发展产业、创业就业、孝善扶贫、社会保障等措施,让建档立卡搬迁群众获得稳定收入。对有劳动能力的搬迁群众,加强就业创业培训,确保每户至少有1人实现稳定就业。强化兜底保障,符合低保条件的,全部纳入低保。2020年,6县区建档立卡搬迁群众人均年收入达10570元,比2015年的不足3400元,增长超过3倍。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部署安排,结合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化宏观指导,加大政策扶持,助推相关市县加快发展,确保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谢谢!

2021-03-08 15:34:29 齐鲁晚报记者

易地扶贫搬迁是解决“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问题的根本举措,请问我省这些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质量安全和配套服务都有哪些保障措施?搬迁群众的就业和脱贫致富问题是否得到了切实保障?

2021-03-08 15:33:55 宋伟

黄河滩区居民迁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交给山东的重大政治任务,关系到60万滩区群众的脱贫和安居问题,也是省内投资规模最大、涉及人口最多、支持政策最优的群众安置工程。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紧盯黄河滩”的重要指示精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组建专班、健全机制、压实责任、统筹推动,省市县乡村五级同向发力,目前滩区迁建任务基本完成。由于迁建工程涉及人口多,规模大,时间紧,任务重,无经验可鉴,无成法可循,工程推进中遇到了规划编制审批、前期手续办理、资金土地保障、工程推进堵点等困难问题。通过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我们逐一解决了这些难题,保障了工程顺利推进。 一是精准谋划推动。托清底数是搞好迁建的基础和前提。为此,我省组织开展了三轮摸底调查,摸清市县和群众需求期盼,反复核实迁建规模,在黄河入鲁的上中下三段,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确定了外迁、就地就近筑村台、筑堤保护、旧村台和临时撤离道路改造提升五种方式,形成了滩区迁建的“山东模式”。同时,高质高效编制完成《山东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规划》,获得李克强总理批示肯定,从规划编制到国家批复仅用4个月,在较短时间内争取到国家重大政策和项目支持。 二是简化前期手续。迁建工程手续审批层次高,环节多,需要自然资源部、南水北调办、水利部黄委审查批复。省领导多次带队赴京对接,省有关部门靠上争取,最终国家部委给予最大支持,下放了部分审批权限,合并了审批环节,后置了审批要件,使工程开工建设提前8个月。 三是破解要素制约。资金和用地是迁建工程的支撑和保障。关于筹资,省里统筹确定了“各级政府补一块、土地置换增一块、专项债券筹一块、金融机构贷一块、迁建群众拿一块”的总体思路,尽量减少基层政府和群众负担。争取中央补助资金60亿元,省财政多方筹措90亿元,减免税费可达20亿元左右,金融机构发放迁建项目贷款58亿元,省国资委组织省属企业捐赠4000万元,有力保障了迁建工程资金需求。关于用地,省自然资源厅加强对上汇报衔接,抓好对下指导协调,解决用地指标2.7万亩。 四是突破工程堵点。对于单纯工程措施无法解决防洪安全的4.47万名群众,通过实地踏勘、座谈调研、专家论证等程序,反复研究优化安置方案,创造性地增设了“防洪预案+购买财产(房屋)洪水保险”保障措施,顺利通过水利部黄委审查,避免了调整安置方式造成大规模追加投资。对于新建村台排水不畅、沉降时间过长问题,探索实施“强夯+井点降水法”,缩短沉降时间,实现村台社区早开工、早建设。对于工程建材需求集中、阶段性短缺问题,支持菏泽市新建9个临时砖厂,有效保障了建材供应。 下一步,围绕保障滩区群众“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我们将积极推动滩区迁建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抓好社区服务和管理融合,保障群众顺利融入社区生活;二是抓好社区住宅的后续管护,保障群众住得安心舒心;三是抓好滩区产业发展,保障群众既安居又乐业。 谢谢!

2021-03-08 15:28:22 大众日报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脱贫攻坚提出要紧盯“黄河滩”、聚焦“沂蒙山”、锁定“老病残”。请问我省在实施黄河滩区脱贫迁建三年多的过程中,克服了哪些困难?后续如何实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

2021-03-08 15:27:41 宋文华

防止返贫和新致贫,既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任务,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必然要求。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2018年底基本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后,我省把防止返贫和新致贫摆在突出位置,2019年在全国较早探索建立起即时发现即时帮扶机制,对因病因学因灾因意外等存在返贫致贫风险的困难群众,即时发现,即时开展帮扶。2020年,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即时帮扶机制的通知》,指导各地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开展动态监测。通过监测,全省共有3.46万名困难群众纳入了即时帮扶范围,全部有针对性的落实了帮扶措施,有效防止了返贫和新致贫。进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阶段,防止返贫和新致贫仍然是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和帮扶力量总体稳定。过渡期内继续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养老、产业、就业、金融、保险、兜底救助、残疾人帮扶等各项政策措施的总体稳定,继续对脱贫享受政策人口和即时帮扶人口进行帮扶,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省市县保留原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并进行调整优化,确保财政投入力度保持总体稳定。广泛汇集社会力量,继续实施“千企帮千村”行动;发挥各群团组织优势和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作用,开展各类帮扶活动。对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继续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 二是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继续压实村“两委”、第一书记、帮扶责任人等责任,对脱贫享受政策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开展定期检查、动态监测,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开展有针对性的精准帮扶。加强相关部门单位数据共享和对接,建立农户主动申请、部门监测预警、基层干部定期跟踪回访相结合的易致贫返贫人口发现机制,对困难群众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三是多渠道促进脱贫群众稳定增收。鼓励扶贫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与脱贫群众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监管,促进项目持续发挥效益,确保脱贫群众稳定增收。广泛开展消费帮扶行动,搭建产销对接平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对脱贫人口开展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搭建用工信息平台,积极开发乡村公益岗位,为脱贫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谢谢!

2021-03-08 15:22:52 中宏网记者

脱贫攻坚以来,我省累计减少省标以下贫困人口251.6万人。如此大规模减贫,怎样巩固成果、有效防止返贫和新致贫?

2021-03-08 15:22:16 宋文华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贫困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脱贫攻坚以来,全省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56万个,其中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项目7586个,光伏项目11259个,乡村旅游、电商、扶贫车间等项目6765个。项目总投资315亿元,其中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93亿元,累计实现扶贫收益42亿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带动了贫困地区特色产业的发展,培育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广大贫困群众通过参与产业发展、打工就业、收益分配等方式,实现了多渠道增收,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这几年,在加强项目管理方面,我们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坚持“四到县”原则,规范产业扶贫项目建设管理。省级以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全部按因素法直接切块到县,由县级统筹安排使用;产业扶贫项目审批管理权限全部下放到县,实行目标、任务、资金、权责“四到县”管理体制。省级层面先后出台了《山东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关于加强产业扶贫项目及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指导意见和制度办法,对项目库建设、方案编制、项目实施、管护运营、收益分配、公告公示等各个环节,都明确了具体要求,规范了产业扶贫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二是坚持建管并重,推行“四权分置”。制定了《山东省扶贫资产管理办法(试行)》,推动各地全面落实扶贫资产“四权分置”管理机制,明确所有权、放活经营权、保障收益权、落实监督权。将扶贫资产全部确权到村,灵活采取村集体自营、合作社经营、承包、租赁等方式,明确经营主体,落实管护运营责任。扶贫资产收益由村集体负责分配使用,重点用于帮扶没有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贫困人口,设立扶贫专岗和公益岗位,发展村内公益事业等。2020年,全省项目实现收益15.33亿元,直接向贫困户分配9.26亿元,户均1524元,利用项目收益设立村内公益岗位,安排了11.7万贫困人口就业增收。压实有关部门和县乡村的管理职责,强化资产管护运营监督,确保扶贫资产持续发挥帮扶作用。 三是坚持从严要求,强化监督管理。将产业扶贫项目建设运营情况纳入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倒逼各地强化项目管理。制定产业扶贫项目管理“工作模板”和“检查指引”,对项目全流程明确了标准要求,为各地加强项目及资产规范化管理提供了依据。连续两年组织全省扶贫系统开展沉一线调研,将产业扶贫项目作为检查重点,及时发现并指导解决各地在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提升项目建设运营质量成效。 谢谢!

2021-03-08 15:17:43 中新社记者

刚才崔主任介绍说: 山东这几年一共实施了2.56万个产业扶贫项目,请问这么多的项目,我省是如何来加强管理的?

2021-03-08 15:17:17 丁绍敏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2021-03-08 15:16:51 崔建海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健全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坚决防止返贫和新致贫。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分层分类开展帮扶救助,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二)推动重点帮扶区域乡村振兴。综合考虑脱贫享受政策人口数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财政状况、基础设施条件、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等因素,兼顾湖区、库区、黄河滩区、革命老区等,选择确定部分县(市、区)作为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发展壮大乡村特色产业,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稳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三)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编制“十四五”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加强在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方面的统筹协调,探索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全面开创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奠定坚实基础。 谢谢!

2021-03-08 15:14:11 崔建海

(三)贫困人口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坚持“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引导贫困人口通过发展产业、参与就业实现脱贫。各级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93亿元,吸引社会及其他资金122亿元,实施2.56万个产业扶贫项目,年均带动119万贫困人口增收。积极开展消费扶贫,认定10大类、2531个扶贫产品,消费扶贫金额累计达到100.4亿元。积极推进就业扶贫,累计免费培训贫困劳动力44.2万人次,每年有40余万贫困人口务工就业。创新“扶贫车间”模式,帮助贫困人口就近就地就业,3437家扶贫车间累计安置和带动贫困人口7.1万人次。通过开展精准帮扶,贫困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内生发展动力充分激发,主动脱贫、自我脱贫的意识显著增强,五年间,全省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22.6%,明显高于全省农村人口增长水平,贫困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大幅提升。 (四)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充分调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各行业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优势,加大支持和帮扶力度,8654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公路、客车、宽带、有线电视实现了“村村通”,综合性文化活动室、健身广场、卫生室服务、4G网络信号实现了全覆盖,生活用电、农业生产用电保障达到100%,贫困群众行路难、用电难、通信难等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开展省内“6+6”扶贫协作,帮助方累计安排财政资金14.25亿元,带动社会投资261.51亿元,实施帮扶项目638个,受益贫困人口27.19万人。组织开展“千企帮千村”“金晖助老”“巾帼脱贫”“双百扶贫”“志愿助残”等行动,深入推进结对帮扶。提前两年完成易地扶贫搬迁任务,2018年底,1.1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搬迁入住并实现脱贫。积极稳妥推进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60万滩区群众安居梦即将实现。 (五)作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把作风建设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连续三年开展扶贫领域作风建设年,坚持不懈纠“四风”、转作风。2019、2020年组织全省扶贫系统开展沉一线调研,实现有扶贫任务的县乡村全覆盖,推动各地持续巩固脱贫成果。每年采取明查、第三方暗访等方式,对各市党委政府、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扶贫工作成效进行考核,较真碰硬,奖优罚劣。2020年,在组织各市完成自查评估的基础上,采取遍访核查、第三方评估、专项验收、实地验收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省级评估验收,实地验收由16位省领导同志带队,吸收“两代表一委员”、民主党派人士、新闻媒体参加,从严从实检验脱贫攻坚工作成效。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下来,我们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2021-03-08 15:08:25 崔建海

(一)坚决扛牢脱贫攻坚政治责任。省委调整省扶贫开发领导机构,省委书记担任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长,省长、省委副书记、分管副省长担任副组长,全面加强统筹领导和组织协调。开展五级书记带头遍访贫困对象行动,省领导同志每人联系1个脱贫任务比较重的县(市、区)。脱贫攻坚战一打响,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部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意见》,制定了“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编制了25个实施方案和23个工作意见,形成了“1+25+23”脱贫攻坚政策体系。2018年,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省直有关部门编制了50个三年行动工作方案。2020年,积极应对疫情影响,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意见》,建立疫情影响分析应对机制,采取针对性政策措施,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今年,省委、省政府出台《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的若干措施》,提出20条推进衔接的具体措施。逐年加大资金投入,五年各级累计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29.7亿元,其中省级财政123亿元,年均增幅16.2%;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56.04亿元、“富民生产贷”181.9亿元,支持带动贫困人口47.3万人次。 (二)“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全部实现。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措施,实行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资助全覆盖政策,累计资助贫困家庭学生87.3万人次。全面落实各项医疗保障政策,医保累计报销贫困人口门诊和住院费用204.2亿元,医疗机构减免11.1亿元:创新实施扶贫特惠保险,累计赔付22.2亿元,惠及340.3万人次。对贫困户住房进行逐一鉴定,通过危房改造、子女赡养、周转房安置等方式,实现了住房安全有保障,其中改造贫困户危房15.9万户。累计解决13.88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和贫困户实现了安全供水。认真落实社会保障兜底政策,136个县(市、区)农村低保标准全部达到省定贫困标准以上,全省低保平均标准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脱贫享受政策人口中有86.1万享受低保和特困救助供养,实现了应纳尽纳、应保尽保。

2021-03-08 15:03:33 崔建海

各位记者朋友: 下午好。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全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充分肯定了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成绩,深刻阐述了脱贫攻坚精神,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出了明确要求,为我们接续做好各项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山东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紧盯“黄河滩”,聚焦“沂蒙山”,锁定“老病残”,坚持五级书记抓,坚持省负总责、市抓推进、县乡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按照“2016-2018年基本完成、2019年巩固提升、2020年全面完成”工作部署,加大资金投入,强化政策供给,采取超常规举措推进扶贫工作,2018年基本完成脱贫攻坚任务。2019年、2020年,把防止返贫和新致贫摆在重要位置,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深入开展问题排查整改,狠抓各项扶贫政策落实,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到了帮扶对象更加精准,政策落实更加精准,资金使用更加精准,项目管理更加精准,措施到户更加精准,脱贫成效更加精准。经过5年的持续攻坚,全省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累计减少省标以下贫困人口251.6万人,8654个省扶贫工作重点村全部退出,我省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2021-03-08 15:01:13 丁绍敏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举行“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邀请省扶贫开发办主任崔建海先生,副主任宋文华先生,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宋伟女士,淄博市扶贫办副主任刘昌法先生,利津县北宋镇高家村党支部书记高占明先生,介绍脱贫攻坚、黄河滩区迁建与易地扶贫搬迁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崔建海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2021-03-05 15:04:30 齐鲁网

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于2021年3月8日(星期一)下午3:00,举行“脱贫攻坚的生动实践”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一场,邀请省扶贫开发办主要负责同志和省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等介绍脱贫攻坚、黄河滩区迁建与乡村振兴有关情况。齐鲁网、闪电新闻全程直播,敬请关注。

往期视频更多<<

分享到: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6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81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