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 奋进山东”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东营专场

发布会新闻

“在全国率先趟出了一条路”

“在全国率先趟出了一条路”,东营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面成效显著 [详细]

解锁东营高品质生活
发布会上,东营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必昌提到,要让人民生活更有品质。“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详细]
实施“四大行动”
实施“四大行动” ,以创新推动具有东营特色的高质量发展 [详细]
累计修复湿地28.2万亩
实施退耕还湿、退养还滩7.25万亩;以生态的方式治理生态,先后实施总投资10.8亿元的16个湿地修复项目, [详细]
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集中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着力推动“南联北拓、承东启西、通河达海”,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详细]

文字实录

<<点击更新
2021-10-08 11:10:26 齐鲁网

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定于2021年10月9日(星期六)上午10:00举行“全面小康 奋进山东”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东营专场,邀请东营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必昌等介绍有关情况。齐鲁网、闪电新闻全程直播,敬请关注。

2021-10-09 10:02:46 丁绍敏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举行“全面小康 奋进山东”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场,东营专场,非常高兴地邀请到了东营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必昌先生,市委常委、副市长王晓军先生,市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市新旧动能办主任郭顺先先生,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许明德先生,围绕“勇担国家战略使命 加快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陈必昌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2021-10-09 10:05:48 陈必昌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上午,我们相聚在泉城济南,召开“全面小康奋进山东”东营专场新闻发布会,我代表东营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向大家长期以来给予东营的支持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渤海之滨,大河之洲。东营市成立于1983年10月,面积8243平方公里,辖三区两县,人口220万。东营作为黄河入海口城市,在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中担负着特殊使命。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确立“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的目标定位,聚力推进“四项重点工作”、“九个三年行动计划”、“九大改革攻坚”,抢抓机遇,担当实干,各方面各领域发生了一系列关键性、趋势性甚至转折性向好变化,东营经济综合实力、人民生活品质跃上新的台阶,全市人民同步迈进了全面小康社会。回顾总结“十三五”发展成果,概括起来说,就是“四个突出、四个最”:

2021-10-09 10:07:19 陈必昌

一、突出生态优先,良好生态成为东营最靓丽的名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下游的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暖温带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要做好保护,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我们牢记习总书记嘱托,以规划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为龙头,加大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修复力度,取得了初步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更”上:一是黄河口生态系统更加健康。我们注重用生态的办法治理生态,把水、林、田、湖、草、湿地、海岸线、滩涂作为一个生态系统,宜林则林、宜湿则湿,2017年以来恢复湿地28.2万亩,去年以来退耕还湿、退养还滩7.25万亩,治理互花米草1.2万亩,正在打造108公里的沿黄生态长廊。二是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植物分别增加到1630种和685种,是我国沿海最大的新生湿地自然植被区。哪里环境好,鸟儿最知道。保护区鸟类由1992年的187种增加到现在的371种,每年有600余万只鸟类在这里繁殖、越冬和迁徙,有“鸟类国际机场”的美誉。三是生态环境质量有了更大改善。我们持续推进生态环保和“四减四增”,“十三五”期间,累计实施水气土污染治理项目543个,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提高21.5个百分点,省控以上河流全面消除劣五类水体,污染防治攻坚战考核居全省第1位。

2021-10-09 10:13:24 陈必昌

二、突出高质量发展,动能转换成为东营最显著的特征。我们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坚定不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实现了四个新突破。一是综合实力实现新突破。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2981.2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249.3亿元,人均水平分列全省第1位、第2位。今年以来,全市经济保持高位运行,主要指标实现两位数增长,工业、投资、外贸、消费增速均居全省前六位;9家企业入闱中国企业500强,13家企业入闱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占全省的近1/4。二是产业升级实现新突破。我们坚持“工业为主、企业为尊、集群发展”,“十三五”期间三次产业结构由5.6:62.3:32.1优化为5.3:56.3:38.4。石化、橡胶轮胎、石油装备等优势传统产业正在脱胎换骨,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快速成长,成为全国最大的高端纳米级电子陶瓷材料生产基地和碳纤维材料生产基地,全市“四新”经济占比三年提高4.6个百分点。三是创新能力实现新突破。我们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知识产权强市为抓手,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拥有3个国家级平台和7个省级开发区,建设了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稀土催化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新组建成立山东石油化工学院、中国石油大学研究生院东营分院,创新资源指数、创新绩效指数居全省第2位。四是基础设施实现新突破。高速公路、高铁、港口、机场、管道等重大交通设施快速推进,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构建,“公铁海河空管”多式联运格局初步形成。

2021-10-09 10:13:45 陈必昌

三、突出改革开放,活力迸发成为东营最抢眼的变化。改革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力量。特别是全省“重点工作攻坚年”部署以来,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力度,更多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难题。深化“放管服”改革,在全省率先推出企业开办“政府免单服务”、率先实现施工许可审批全程电子化和电子政务网络“村村通”,商事制度改革被国务院通报表扬。在全省率先完成省级以上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任务。获批全国首批、黄河流域首个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在全省率先建立市县乡三级实体化的市域治理运行管理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中心。企业上市取得新突破,今年9月15日维远化学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成为全省有史以来化工企业最大IPO和近五年最大IPO项目。扩大开放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全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建成国家跨境电商综试区,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580家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开展对外贸易,有出口业绩的企业达到697家,十三五”时期全市进出口总额由798亿元提高到1344亿元,经济外向度居全省首位,连续多年上榜“中国外贸百强城市”。

2021-10-09 10:17:06 陈必昌

四、突出惠民利民,生活美好成为东营人民最真切的感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归根结底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近几年,我们在四个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一是着力改善城市环境。坚持以规划引领提升城市建设品质,有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和片区开发,实施了天鹅湖蓄滞洪湿地等重点工程,成为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2021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二是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高效节水农业,培育了大闸蟹、滩羊等特色产业。扎实推进改厨改厕、污水垃圾处理等工作,建成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174个,打造沿黄沿海盐碱地特色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在全省率先实现省定、市定标准贫困人口脱贫,去年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收入12216元,是2015年的3.82倍;扶贫工作重点村集体收入平均达14.38万元,是2015年的4倍,脱贫攻坚收官考核成绩列全省第2名。三是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十三五”期间财政累计民生投入1072亿元,社会保障标准居全省前列。五年新建改扩建中小学83所、幼儿园160所,全面完成大班额整治清零任务。在全省率先实现省级卫生乡镇、国家卫生县城全覆盖,全市人均期望寿命上升到81.05岁。四是着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实现“三连冠”,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实现“五连冠”。五年以上信访积案全部清零,成为全省首批安全发展示范城市。特别是去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坚持抓早、抓严、抓细、抓实,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唯一保持“零疫情”的地级市。

2021-10-09 10:19:52 陈必昌

“十四五”时期,是东营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跨越突破的关键时期,面向未来,我们充满必胜信心。我们的信心来自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导,习近平总书记的举旗定向、掌舵领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我们的信心来自于前所未有的重大历史机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东营作为黄河入海口城市,国家规划纲要体现了大量东营元素,赋予了东营美好的发展前景。我们的信心来自于日益彰显的比较优势,东营作为衔接环渤海地区与黄河流域的重要战略节点城市,产业基础良好、企业实力较强、开放程度较高,特别是经过近几年的努力,主要领域普遍谋划形成了科学清晰的规划体系,困难瓶颈逐步突破,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经济发展呈现持续向好、质效提升的良好态势。我们的信心来自于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东营广大干部群众勇于进取、攻坚克难、唯旗是夺的热情空前高涨,油地校、农高区团结协作、融合发展的合力空前强大,成为东营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强支撑。有这么好的基础和条件,在东营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一定能够夺取新的胜利、创造新的辉煌! 省委、省政府对东营发展高度重视、寄予厚望。我们将把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作为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遵循,全力抢抓重大国家战略机遇,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地处黄河下游,工作力争上游”的要求,坚持生态优先、创新优先、基础设施优先,聚力实施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为推动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作出东营贡献。我们将高标准推进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积极探索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互融互促的发展路子,打造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治理的重要标杆。我们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构建具有东营特色和持续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文化旅游强市、现代特色农业强市、海洋强市,奋力蹚出一条高质量发展的路子。我们将坚定不移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不断扩大民生投入,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努力增进民生福祉,建设最具幸福感的城市,奋力开创高水平现代化强市建设新局面。 新闻媒体是连接政府和社会、群众的桥梁和纽带。真诚希望新闻媒体的朋友们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支持东营,诚挚邀请大家多到东营走一走、看一看,帮助我们讲好东营故事,宣传东营形象,助力东营发展。 我先简要介绍这些,谢谢各位!

2021-10-09 10:20:04 丁绍敏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2021-10-09 10:20:37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近年来,东营市在全省率先实现基层网格市域统筹、多网合一、一网运行,社会治理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能否具体介绍一下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面的举措和成效?

2021-10-09 10:27:36 王晓军

近年来,东营市抓住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的机遇,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市域治理运行管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三大体系”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体现东营特色的市域社会治理创新发展之路。今年8月20日、27日,分别在全国、全省市域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交流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并在全国、全省推广。 一是完善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将市域划分为4010个基础网格、2088个专属网格,细化网格事项清单7大类229项,实现了“多网融合、一网运行”。重点推进工作机构实战化、工作队伍专职化,全市统筹752个事业编制,在市县乡三级设立47个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实现实战化运行;按照“一格一员、一员多能”的标准,配备6100人专职网格员队伍,在全省率先实现网格员队伍专职化。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充分发挥网格员社区随访、联防联控、信息摸排、线索跟踪的作用,在疫情初期仅用24小时就完成了70万户、218万人的摸排,始终掌握疫情防控主动权。 二是完善市域治理运行管理体系。设立全省首家市域治理运行管理中心和县乡两级分中心,聚焦自然灾害、安全生产、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四大领域,整合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政务服务热线、应急管理中心入驻,公安、应急等9个部门派员进驻,消防、交通等23个部门信息接入,搭建上下一体、集成高效的一体化综合指挥平台,着力打造“城市大脑”。以危化品运输管理为例,东营境内每天通行的危化品运输车辆有1.8万辆,我们为所有车辆安装了安全运行预警与紧急避险“六预防”和5G视频监控系统,依托市域治理运行管理中心的二级平台—交通运输营运车辆动态管理系统,对车距过近、超速等不安全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发现问题系统自动提醒驾驶员及时纠正。在此基础上,打通危化品装卸、运输、停放、行驶、罐体清洗维修等各个环节和责任链条,形成“机构有专设、行驶有专线、在途有专防、装卸有专控、停放有专区、清洗有专场、监控有专网、共享有渠道”的危化品装卸运输信息化管理“东营样板”,被王勇国务委员评价为“在全国率先趟出了一条路”,要求在全国推广。今年9月1日,又在全省率先上线运行东营危运“通行码”,通过信息技术打造“信用评价+安全监管”加强版。9月24日,应急部在合肥召开全国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工作现场推进会,我市作为试点城市作了典型经验介绍。 三是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体系。以往群众有矛盾诉求,动辄往外跑、往上跑、往法院跑。去年以来,我们在乡镇(街道)层面将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调处中心一体运行,每个中心平均配备20名工作人员,再加上专职网格员和专职调解员,镇街社会治理力量大大增强。新体系运行以后,群众95%的矛盾纠纷在社区网格和调处中心得到解决,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去年,全市各级调解组织共调处各类纠纷1.1万起,民事纠纷同比下降29.5%,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48.6%。全市法院收案数量由前三年连续增长15%以上降到了去年的4.7%,成为新时代“枫桥经验”东营版。

2021-10-09 10:28:44 香港大公文汇报记者

东营作为环渤海地区重要节点城市、黄河入海口城市,请具体介绍一下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2021-10-09 10:33:38 郭顺先

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先行。面对国家、省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机遇,我们着眼未来发展方向,高标准编制了综合交通网、现代物流、油气管网3个中长期发展规划,集中谋划实施一批重大项目,着力推动“南联北拓、承东启西、通河达海”,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一)陆路交通内联外接更加通畅。铁路方面,全市共有5条普速铁路、7条专用线铁路,铁路总里程354.1公里。黄大铁路2020年底正式投入运营,作为朔黄铁路、黄骅至天津港万家码头联络线,成功打通了山东北部能源运输通道。德龙烟铁路, 2021年全线电气化改造拉通,按120公里/小时运行,对接京沪铁路,推动开通烟台经东营至北京、东北地区的快速客运线路。津潍高铁、济滨高铁联络线、淄东城际铁路等项目稳步推进,正在规划建设东营东站至德龙烟铁路连接线、德龙烟铁路至张东铁路东南联络线,着力推动普铁、高铁和市域铁路“三网共进”。公路方面,济东高速、高广高速、青州何官互通立交等相继建成通车,正在加快实施东青高速改扩建等工程。目前,全市共有4条高速公路、10条国省道干线公路、17个高速互通立交,公路总里程9332公里,人均密度全省第一。 (二)港口运输扩能提级进程加快。东营港是黄河三角洲区域中心港,也是省会经济圈规模最大、最具潜力的沿海港口,已建成泊位65个,2020年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6000万吨。正在加快实施总投资100多亿元的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10万吨级通用泊位、25万吨单点系泊码头、4个10万吨级液化品泊位、广利港海河联运等项目,力争“十四五”末港口吞吐量突破1亿吨,打造黄河流域重要出海口、省会经济圈主力港、全省原油重要接卸港、中国北方重要的液体集装箱集散中心。 (三)胜利机场中转枢纽正在成型。我们抢抓全省机场整合机遇,充分发挥东营胜利机场的区位和净空优势,实施了老航站楼改造、3600米跑道延长等改造提升项目,成功保障了国产大飞机C919转场试飞,开通了包括4条“环鲁飞”航线在内的16条航线,通航城市25个,“十三五”末民航旅客吞吐量达到88万人次。“十四五”时期,将发挥胜利机场作为中国商飞试飞基地的优势,建设维修中心、ARJ21飞机过夜机场和维修维护基地;进一步优化东营至北京、上海等重要城市的航线航班,争取开放胜利机场口岸,开通至日韩、中亚、俄罗斯、东南亚的国际航线,打造南北东西中转枢纽国际机场。 (四)现代物流体系打造初见成效。物流是东营的弱项。前期我市着眼畅通油气大循环,助力石化产业布局发展,扎实推进全市油气管网建设,截至2020年底,全市累计建成油气管道总里程约1941.6公里,2020年管输原油3966.73万吨,减少公路运输约119万辆次以上。去年我们组建了市口岸和物流发展中心,开工建设了鲁北铁路物流园、东营港综合物流园。“十四五”期间,将进一步优化“四横二纵十支线”油品管网和“二横二纵六环网”天然气管网布局,同时以智慧物流总部基地建设为统领,以中心城、东营港、鲁北、广饶四大物流园区为骨干,以空港、广利港两大专业特色物流中心为重要补充,加快建设“一总部、四园区、两中心”物流格局,打造独具特色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

2021-10-09 10:34:46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

刚才介绍了东营市高质量发展已经迈出坚实步伐,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请问东营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又有哪些新的举措?

2021-10-09 10:44:55 陈必昌

以前一提起东营,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胜利油田、就是石油,确实东营是一座因油而生、因油而兴的新兴产业城市,传统产业占比较高,高质量发展面临一些困难挑战。对此,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按照全省“七个走在前列”“九个强省突破”目标和八大发展战略,以解决高质量发展中的问题为导向,加强研究谋划,工作措施更加注重系统化、精准化、具体化,推动高质量发展开创新局面。今年以来重点办了6件事: 第一件事,开展“大诊断”。高质量发展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这就意味着发展不能“偏科”,不能顾此失彼,而是要齐头并进、相得益彰。针对结构性短板指标,我们坚持问题导向,今年年初启动高质量发展调查研究工作,共开展了加快“十强”产业高质量发展、“四新”经济发展、投资结构优化等13项重点课题研究,深入摸清全市发展的家底和问题,把握全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规律,按照突出今年、兼顾长远原则提出针对性举措,制定11个攻坚方案,明确了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攻坚过程中,加强督查指导和分析评估,今年上半年“十强”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4%,居全省第1位;“四新”经济增加值同比增长23.1%,居全省第6位,成效初显。 第二件事,按下“快进键”。高质量发展首先是发展,稳定经济增长始终不能放松。今年以来,面对新问题新挑战,为及时准确把握全市经济运行特点和趋势,市委、市政府每月对经济运行进行分析研判,通过准确把脉、吃透形势,找准问题、对症下药。今年以来全市经济发展态势良好,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2.9%、居全省第7位。1-8月份,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9%,居全省第3位;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1%,居全省第5位;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6.5%,居全省第6位;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57.5%,连续保持全省第1位。 第三件事,做实“链长制”。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和战略支撑。经过多年发展,我们构建起了以石油化工、橡胶轮胎、有色金属、石油装备等为主导的工业体系。但总的看,我们的主导产业层次不够高,链条比较短。对此,我们按照省里部署,梳理了产业链条完善、发展潜力较大的六大产业15条产业链,全面推行“链长制”,逐个产业调研会诊,研究发展路径、支持政策,分产业建立“七个一”工作体系,以“链长”协调服务和“链主”企业主导,统筹推动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推动重点产业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比如,对石化产业,我们聚焦芳烃、烯烃两大产业链中的乙烯、丙烯、丁烯、PX、纯苯5条细分产业链,实施了PX上下游配套、利华益有机化工新材料基地等一批高端项目,今年1-8月份化工行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6%,超过炼油行业,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第一动力。 第四件事,政企“面对面”。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去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冲击,行业、企业分化趋势明显,一些企业面临生产成本上升、出口受阻等压力。为更精准有效地解决企业遇到的难题,今年我们建立了“政企面对面、亲清解难题”恳谈制度,每季度由我主持召开一次恳谈会,每次邀请10位左右有代表性的企业家,共同分析企业运行情况、行业发展趋势,认真听取企业反映的困难,能解决的立即解决,不能立即解决的一个月内拿出办法。目前,已帮助20家企业解决了项目手续办理、招工用工难、用电用气保障等36个难题。另外,我们持续用好企业诉求“接诉即办”平台,企业的一些新问题随时提报、限时办理,努力为企业发展扫清障碍。 第五件事,助力“大块头”。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大企业发力,也需要政府助力。东营大块头的企业较多,前30强的工业企业产值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4,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企业有23家,这些企业发展基础很好,新上项目、加快发展的意愿也都很强烈。我们积极引导企业走高质量发展路子,让资源要素精准配置高端项目,我和发改、工信部门的负责同志一起,与骨干企业开展一对一面谈,梳理明白2-3年内计划实施的重点项目。6月份以来,已面谈企业36家,谋划生成高质量项目122个。对这些重点项目,市级优先统筹要素指标予以保障,重大项目成立工作协调小组,超前搞好项目建设服务,和企业一起加快推动项目落地。 第六件事,拧紧“安全阀”。安全稳定的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作为工业大市,我们树牢安全发展理念,从年初开始接续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集中行动、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百日攻坚提升行动、安全生产管理能力提升行动、安全生产百日会战,一个战役接着一个战役打,全力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对危化品、道路交通等22个重点行业领域,市政府常务会议每月安排一个进行专题研究,并在会前由市政府班子成员带队开展“四不两直”督导检查。通过沉到基层去,既能发现企业存在的安全隐患,又能发现属地、部门工作上的短板,针对这些问题,及时制定措施,持续跟踪督导,一个行业一个行业地抓整改、补短板、强弱项,提升整体安全生产水平。全市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持续下降,安全形势持续稳定,率先建成省级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正在争创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

2021-10-09 10:45:18 大众日报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黄河流域必须走绿色、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刚才也提到,近年来,东营坚持以创新推动具有东营特色的高质量发展,能否具体介绍一下在这一过程中,做了哪些工作?

2021-10-09 10:53:57 王晓军

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坚持创新优先,是推动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我们坚持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着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努力实现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式增长,今年顺利通过国家创新型城市专家评估组验收。重点实施了“四大行动”: 一是实施创新园区能力提升行动。充分发挥省级以上开发区创新带动作用,去年9月在全省率先完成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任务,综合发展考核评价居全省第3位,9个开发区全部实现了争先进位。按照创新引领、错位发展的思路,高标准建设东部—东营经济技术开发区、南部—黄三角农高区、西部—东营高新区、北部—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四个创新型园区,构建“东南西北”创新主体格局。比如,南部黄三角农高区,是国务院批复的第二个国家级农高区,承担盐碱地综合治理的国家使命。目前,我国可开发利用的盐碱地有5.5亿亩,解决盐碱地种子和耕地问题,对于落实中央“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黄三角农高区汇聚中科院、中国农大、中国农科院等56家国家级科研力量和资源,引进专家人才团队116个、713人,与中科院共建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突破耐盐碱特色动植物分子生物育种等8个“卡脖子”技术,正在打造可推广、可借鉴的盐碱地综合利用系统解决方案,构建盐碱地农业“科技引擎”。 二是实施创新平台能级提升行动。聚焦优势产业创新需求,按照“一产业、一平台、一基金、一团队”模式,着力建设稀土催化材料、高性能氧化铝纤维、高铁装备等一批引领作用突出的高能级创新平台。比如,稀土催化材料广泛应用于汽车尾气净化、石油化工、燃料电池、制氢等领域,但关键核心技术长期被国外公司垄断。2019年,我市国瓷公司联合天津大学和潍柴动力、威孚高科、云南贵研等行业领军企业,由10名院士领衔,建设国内唯一的稀土催化领域国家级研究机构—稀土催化研究院。首创“以院带园”模式,配套建设稀土催化产业园,实行研究院+中试基地+产业园区协同发展,总投资55亿元建设稀土功能材料、蜂窝载体等9个产业链上下游项目,形成500亿元产业集群。目前,研发的稀土催化剂、三元催化衬垫技术打破德国巴斯夫、日本三菱、美国3M等国外垄断;基于材料基因工程的后处理系统数字化仿真设计,填补国内空白;突破德国巴斯夫柴油机后处理SCR催化剂专利壁垒,保障了国六标准下的汽车产业供应链安全。 三是实施创新企业提质扩量行动。东营民营经济实力强,骨干企业数量多,今年有9家企业跻身中国企业500强,13家企业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5家企业跻身中国制造业500强,数量均居山东省首位,其中民营企业500强数量与重庆一样多,超过21个省市自治区。我们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施“千企技改”工程,市政府设立3亿元技术改造专项资金,采取直接奖补、贷款贴息、股权投资等方式,支持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和数字化改造,2020年扶持总投资70亿元的120个技改项目,撬动社会投资63.6亿元,今年推进项目52个、总投资47.9亿元,一批企业在关键核心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比如,华泰集团突破10余项关键技术,实现造纸生产全过程水污染控制,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四是实施创新人才引进培育行动。我们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统筹推动人口总量与质量“双提升”。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东营人口净流入16万人、增长7.8%,高出全省1.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比例达22%,居全省第3位。2020年,东营位居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行榜第47位、山东省第5位。特别是为补齐高校科教资源短板,市委、市政府与石油大学、胜利油田策划沟通,依托石油大学东营校区,共建东营科教园区,推动石油大学教科资源在东营有序布局、融合发展。今年3月16日,省政府正式批复石油大学胜利学院转设为山东石油化工学院,定位于以石油化工为特色、理工类为主的省属公办本科院校,今年新学年正式开学,共录取新生2511人,后续全日制在校生保持在8000至1万人;石油大学研究生院今年首批入驻研究生500余人,同步启动硕士、博士点建设及相关科研工作,3年内达到1000人培养规模,届时东营将成为山东省为数不多同时具备本、硕、博教育的市。

2021-10-09 10:54:31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我国今年将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请问东营作为黄河入海口城市,围绕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做了哪些工作?

2021-10-09 10:58:33 许明德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加快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推进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东营市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重要指示,坚持以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为统领,加大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湿地修复力度,促进了黄河口生态系统健康,提高了生物多样性。 一是扛牢政治责任,推进黄河口国家公园建设。东营市委、市政府认真落实国家林草局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与省自然资源厅成立工作专班,深入研究政策文件,迅速展开各项前期工作。立足于国家公园建设,将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等8处自然保护地进行整合优化,确定了黄河口国家公园范围;根据国家公园建设要求,编制了黄河口国家公园设立方案及本底资源调查与评价报告、符合性认定报告、社会影响评估报告“一方案三报告”及《黄河口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完善黄河口国家公园机构设置方案和管理办法,启动创建全国第一家陆海统筹型国家公园。通过国家公园建设,实现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 二是坚持依法依规,提高保护管理水平。颁布实施了《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条例》《东营市湿地保护条例》《东营市海岸带保护条例》;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海洋渔业等部门赋予自然保护区119项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理顺了执法体制,实现了综合执法;编制实施了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修复规划、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生态保护与修复专项规划,开创了全国自然保护区详规编制先河。 三是坚持系统修复,促进生态系统健康。与中国科学院等30余家国家级科研机构合作,成立8家野外监测和科研教学平台,建设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联合开展湿地修复模式、外来有害物种防治等科研攻关,形成了20余项可复制推广的科研成果。坚持“水、林、田、湖、草、湿地、滩涂、海岸线是生命共同体”理念,以自然恢复为主,实施退耕还湿、退养还滩7.25万亩;以生态的方式治理生态,先后实施总投资10.8亿元的16个湿地修复项目,创新探索“黄河口湿地修复模式”,构建起“河-陆-滩-海”连通体系,累计修复湿地28.2万亩;实施互花米草治理、海草床种植,逐步恢复潮间带原生生物种群。 四是加强栖息地保护,提高生物多样性。实施东方白鹳、黑嘴鸥、鹤类等关键物种栖息地保护(架设东方白鹳人工招引巢115个),柽柳、野大豆等原生植物保育,以贝类为主的水生生物恢复,就地保护生物种群。鸟儿的选择,就是生态环境良好的有力佐证。目前,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1630种、植物685种,鸟类由建区之初的187种增至现在的371种(2019年以来新增加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5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65种。38种鸟类数量超过全球总量的1%,成为东方白鹳全球最大繁殖地、黑嘴鸥全球第二大繁殖地、白鹤全球第二大越冬地、我国丹顶鹤野外繁殖的最南界。湿地生物稳定增长,湿地生境总体改善,湿地功能进一步增强。

2021-10-09 10:59:04 中国日报记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有机结合”。刚才也提到要让人民生活更有品质。请问东营人民的高品质生活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021-10-09 11:06:47 陈必昌

“高品质生活”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的关键词。近年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创造高品质生活上下了不少功夫,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东营生活工作的人,会切身感受到生活品质提高所带来的幸福感。高品质生活内涵很丰富,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一下东营高品质生活的四个特点: 首先是收入高。2020年我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2204元,位列全省第3位,比全省平均水平高9300多元,比全国高1万多元;东营人民的消费水平也很高,人均支出1.4万元,居全省第2位;东营人民手里的存款也比较多,人均储蓄达到10.8万元,居全省第2位。收入高与就业好是紧密相关的。东营民营经济活跃,占到全市经济的60%,就制造业这块,民营经济占到了95%以上,每年新增就业岗位中,民营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到95%以上。我们充分发挥民营经济规模大的优势,与企业进行精准对接,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让更多群众在当地民营企业就业,“十三五”期间实现新增就业2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同时,我市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城镇化率达到71.4%,居全省第4位,我们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大量农民进入城镇生活、就业,他们通过进城务工、进厂打工、自主创业等方式,增加工资性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两万元大关。 第二个特点是美食多。美食体现了高品质生活的品位。东营是沿黄、沿海城市,临河靠海的绝佳生态,孕育了黄河口大闸蟹、黄河口滩羊、黄河口大米、黄河口海参等系列名优特产,是久负盛名的“百鱼之乡”“中国对虾之乡”,特色美食数不胜数,各类美食活动精彩纷呈。比如我们的黄河口滩羊,建成了全国单体最大的肉羊标准化养殖园区,年出栏量达到220万只,黄河口滩羊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绿色安全,深受广大食客的喜爱。再比如我们的黄河口大闸蟹,黄河三角洲良好的水质、丰茂的水草,带来了大闸蟹独特的品质和超高的营养价值,与其他大闸蟹相比,黄河口大闸蟹磷、锌等微量元素和必需脂肪酸、游离氨基酸都要更加丰富,目前黄河口大闸蟹品牌价值达到26.1亿元,蝉联“中国十大名蟹”。现在正是吃大闸蟹的时节,大家可以通过京东、淘宝等各大电商平台选购,也可以亲自到东营现场品尝我们的美食,也可以到从东营成长起来遍布全省各地的蓝海大酒店品尝。 第三个特点是环境美。生态环境是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自然底色。我们深入开展“湿地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湿地修复保护和水系连通工程,城市内湿地星罗棋布,休闲绿道串联生态公园、街头游园连接居住小区,全市湿地率达到41.6%,中心城区湿地率37.5%、绿化覆盖率42.3%,城区鸟类有200多种,实现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形成了“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湿地在城中、城在湿地中”的城市特色,每一位到东营的宾朋,都会切身感受到东营的生态之美、生活之美、生命之美。 第四个特点是寿命长。健康长寿是生活品质高的重要体现。我们大力发展卫生健康事业,2020年东营的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1.05岁,高于全省2岁,高于全国3.25岁,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全省、全国先进行列。我们有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全市三级医院达到5家,千人拥有床位数和卫生技术人员数均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我们有健全的养老体系,在全省率先实现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单位市、县两级全覆盖;我们有全省领先的社会保障水平,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工伤保险待遇“十六连增”,失业保险待遇“十七连增”,居民基础养老金平均标准全省第1,城乡低保等各项社会保障标准均居全省前列。 高品质生活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只有更高没有最高。今后,我们将认真践行习总书记“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指示要求,努力为广大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2021-10-09 11:07:21 丁绍敏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刚才各位发言人全面介绍了东营的情况,东营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决扛起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政治责任,并作出了积极贡献。新时代呼唤新担当、需要新作为,东营市将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地处黄河下游,工作力争上游”的要求,坚持生态优先、创新优先、基础设施优先,聚力实施高水平保护、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实现高效能治理,为推动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作出东营贡献。也请各位媒体积极宣传,大力报道东营的发展亮点和生动实践。发布会到此结束,感谢各位发布人,也谢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光临。

往期视频更多<<

分享到: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6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81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