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21-2035年)》

发布会新闻

看山东半岛城市群未来五大定位

今天上午,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省政府刚刚印发实施的《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21-2035年)》。 [详细]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规划》提出,山东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国际先进制造中心,全球海洋经济中心,优质高效农业中心, [详细]
万亿级产业集群
特别是要填补工业母机、高端软件、智能网联汽车等战略空白,强化动力装备、石油装备、轨道交通装备、 [详细]
提高济南首位度
提高济南首位度,深入实施“强省会”战略,以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统领, [详细]

文字实录

<<点击更新
2022-01-05 14:16:01 齐鲁网

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于2022年1月6日(星期四)上午10:00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发展改革委负责同志等解读《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21-2035年)》。齐鲁网、闪电新闻全程直播,敬请关注。

2022-01-06 10:01:06 丁绍敏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新闻发言人王栋先生,省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李春雷先生,省发展改革委发展规划处处长胡薄先生,区域发展政策处处长王小伶女士,解读《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21-2035年)》,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王栋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2022-01-06 10:01:29 王栋

各位新闻界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2021-2035年)》于2021年12月31日以省政府文件印发实施。下面,我向大家介绍《规划》相关情况。

2022-01-06 10:03:50 王栋

一、规划编制背景和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山东发展,多次对山东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寄予厚望重托。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山东视察,明确要求山东努力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科学指引,注入了强大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城市群发展,2019年8月,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强调要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2020年1月,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进一步强调要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科学谋划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思路,全面提升城市群综合承载力、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重要指示要求的生动实践,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是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引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的重大举措。

2022-01-06 10:05:47 王栋

二、规划编制过程和主要把握。 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将编制新一轮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规划纳入工作要点,成立工作专班,深入谋划、统筹推进。主要把握3个方面。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会“三个走在前”的丰富内涵,把半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摆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中谋划,服务国家战略,聚力路径突破,强化责任担当,发挥龙头作用。二是优化思路方法。认真落实省委“六个一”发展思路、“六个更加注重”策略方法、“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充分发挥九大比较优势,科学谋划发展定位,合理设置目标指标,努力取得一系列标志性、引领性、开创性成果。三是强化系统思维。正确处理好保护和发展、发展和安全、当前和长远、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充分衔接省“十四五”规划《纲要》、黄河流域规划实施方案、有关专项规划,坚持工程化、项目化推进,确保《规划》各项任务有目标要求,有措施保障,有项目支撑。 《规划》编制过程中,先后多轮征求省领导、省有关部门和各市意见,并向国家部委衔接汇报。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和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后,于12月31日印发实施。

2022-01-06 10:10:50 王栋

三、规划框架和主要内容。 《规划》以“三个走在前”为主框架,共6篇、22章,约4.5万字。 第一篇,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主要阐明时代背景、总体要求和发展格局,明确要把山东半岛城市群打造成为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引领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文化“两创”新标杆、改善民生共同富裕典范。 到2025年,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取得新进展、展现新气象,创新自强实现新跨越,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达到9.3%左右,形成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集群、领航型企业和知名品牌。协调融合塑成新格局,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8%左右,城乡要素平等交换、高效流动的体制机制更加成熟。绿色低碳取得新突破,煤炭消费量控制在3.5亿吨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减少。改革开放增添新动力,各类优质要素加速向先进生产力集聚,参与全球竞争合作能力显著增强。共建共享迈上新台阶,城乡区域差距、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更高水平。安全发展筑牢新支撑,初步建成更富韧性、更为安全的半岛城市群。 到2035年,山东半岛城市群实现较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发展活力、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战略地位和龙头作用全面彰显,济南、青岛进入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行列,新型城镇发展模式更加成熟定型,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跻身世界级城市群行列。 第二篇,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上走在前。聚焦供需高水平动态平衡,立足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塑强投资消费“双引擎”动力系统,打造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聚焦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坚持陆海统筹、东西互济,建设服务黄河流域、面向日韩、东盟,联接“一带一路”的开放门户。聚焦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突出智慧化、绿色化、均衡化、双向化方向,大幅提升城镇集聚优质要素和高端产业能力。聚焦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坚定扛牢粮食大省政治责任,打造全国粮、油、蔬菜优质供应基地,引领农业、农村、农民现代化。聚焦构建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完善“四横五纵、沿黄达海”十大通道,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力支撑。

2022-01-06 10:13:41 王栋

第三篇,在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上走在前。统筹推动各领域全方位创新,显著增强科技创新力,坚持“四个面向”,打造区域创新中心,培育创新型企业群,建设高端人才集聚地。显著增强产业创新力,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奋力抢占产业制高点,加快形成特色优势现代产业体系。显著增强体制机制创新力,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和高效率服务政府,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显著增强文化创新力,弘扬时代精神,讲好山东故事,彰显文化自信,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显著增强社会治理创新力,更加注重依法办事,筑牢安全发展防线,建设积极向上、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 第四篇,在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走在前。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紧扣打造水安全城市群典范,集约高效利用水资源,建设现代水网,加快构建抵御自然灾害防线。紧扣打造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高水平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统筹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保障山地丘陵生态安全。紧扣共建蓝天碧水净土美丽家园,聚焦大气、水、土壤等重点领域,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紧扣碳达峰碳中和要求,构建绿色能源体系、产业体系,显著增强碳汇能力。 第五篇,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突出公共服务优质共享,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劳有所得、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突出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优化分配格局,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建设“橄榄型”社会,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第六篇,规划实施保障。明确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健全规划实施机制,形成推动半岛城市群发展的强大合力。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山东重要指示要求,紧紧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的龙头作用,建设更具竞争力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群,打造国家活跃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奋力开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我就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2022-01-06 10:14:08 丁绍敏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记者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2022-01-06 10:15:27 中新社记者

近年来,国家一直在谋划部署和推动城市群建设,众所周知,山东半岛城市群在全国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请问,“十四五”期间,进一步推动山东半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具备哪些优势条件?

2022-01-06 10:20:57 李春雷

山东半岛城市群作为国家“两纵三横”城镇化战略布局中的重点城市群,覆盖山东全域16市,对内承接南北、横贯东西,拱卫京畿、驻防海空,对外毗邻日韩、面向东北亚、联通“一带一路”,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7.3万亿元,占全国的7%以上。从全国发展大局来看,山东半岛城市群具备9大比较优势。 一是三次产业可以齐头并进。山东半岛城市群产业门类齐全,现代农业领跑全国,农业总产值率先突破万亿;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197个行业中类,工业增加值稳居全国前列;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强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5.1%,初步形成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 二是需求供给可以协同发力。常住、户籍人口“双过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居全国前列,庞大市场规模和巨大消费潜力为扩内需、促转型提供了强力支撑。供给体系质量较高,110种主要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居于首位,能够充分发挥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独特优势。 三是新老行业可以相得益彰。实体经济发达,传统制造业优势突出,机械、化工、冶金、轻工、装备等行业主营业务收入过万亿。“四新”经济蓬勃发展,数字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加快融合,海尔卡奥斯、浪潮云洲入选国家十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上云用云”企业超过31万家。 四是各类企业可以比翼齐飞。全省监管一级国有企业825户,营业收入、资产总额分别居全国第2、第3位。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市场主体超过1200万户,53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达到145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4万家。 五是陆海潜力可以统筹开发。海域陆域面积相当,海岸线长度占全国1/6,经略海洋空间广阔,海洋渔业、生物医药、盐业、海洋电力、海洋交通运输等5个产业规模均居全国第一,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数量占全国的40%,海洋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达到1/5和1/6。 六是交通运输可以四通八达。“四横五纵”综合运输大通道加快贯通,建成环形高铁网,高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居全国前列;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16亿吨,居全国第二位;民用运输机场数量达到10个,居华东地区首位,初步形成以济南、青岛为核心,烟台、潍坊、临沂、菏泽为节点的综合交通枢纽布局。 七是对外开放可以提档升级。深度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园区4家。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加快建设,综合保税区达到13个,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达到7个,对外影响力、吸引力、集聚力持续增强。 八是城乡区域可以均衡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3.05%,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配套水平和承载能力大幅增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实现重要进展。济南、青岛核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显著增强,全面启动省会、胶东、鲁南三大经济圈建设,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均衡分布的空间体系。 九是人文沃土可以深度耕作。儒家文化、黄河文化等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拥有平安泰山、仙境海岸、黄河入海等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成为全球文明互鉴的重要平台;孕育了生死与共、水乳交融的沂蒙精神,深厚文化积淀和宝贵精神财富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不竭动力。

2022-01-06 10:21:34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在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山东半岛城市群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被各界寄予厚望,请问《规划》对半岛城市群发展提出了怎样的发展方向,或者说什么样的战略定位?

2022-01-06 10:24:54 李春雷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在全国大局中找准定位、提升位势,是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需要首先解决的战略性、根本性问题。对此,我们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科学论证谋划,明确了山东半岛城市群5大定位。 一是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引领区。立足扩大内需战略基点,塑强投资消费“双引擎”动力系统,构建全国综合交通和现代物流“双枢纽”,打造标准性产业链供应链,促进国家南北方发展格局优化,建设面向日韩东盟、链接“一带一路”的双向开放高地,成为国内大循环战略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枢纽。 二是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完善全域创新体系,实现更高水平自立自强,创建区域性创新高地,加快推进新动能壮大成势,持续推进“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狠抓“三个坚决”,精准管控两高行业,整体提升先进制造业,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三是黄河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把大保护作为关键任务,坚决落实“四水四定”,大力推动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加快构建国土空间利用保护新格局,引领黄河流域深化合作共同发展,打造沿黄生态、科创、产业、能源、文旅大廊道。 四是文化“两创”新标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传承创新、引领风尚、系统保护、融合发展上示范先行,持续增强文化软实力,打造世界文明交流互鉴高地。 五是改善民生共同富裕典范。多措并举显著增加人民收入,优化分配格局,建设和谐稳定的橄榄型社会,推进城乡深度融合和区域协调均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打造人人向往的宜居宜商宜业宜游的山东半岛城市群。

2022-01-06 10:25:12 大众日报记者

我们知道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城市群建设的核心,半岛城市群要想形成独特竞争力,必须在产业发展上快人一步、超前一步,请问《规划》里是如何考虑、如何布局的?

2022-01-06 10:29:35 胡薄

山东半岛城市群创新资源富集,产业体系完备,市场主体活跃,《规划》紧抓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要机遇,着眼于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提出了“三中心三高地”的布局。 一是打造国际先进制造中心。强化制造业引领带动作用,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填补工业母机、高端软件、智能网联汽车等战略空白,强化动力装备、石油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工程机械等行业领先地位,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左右,形成一批占据产业链高端、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万亿级产业集群。 二是打造全球海洋经济中心。发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国家深海基地等载体作用,增强海洋科技自立自强能力,不断向深远海拓展经济空间,建设国际领先的海洋经济创新引领区,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海洋科技和产业竞争的重要力量。 三是打造优质高效农业中心。实施农业良种工程,加强种质资源、耕地保护和利用等基础性研究,挖掘盐碱地开发潜力,布局建设现代农业省实验室,高标准建设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实施农业全产业链培育计划,大力发展精致农业、体验农业和乡村休闲旅游业,推动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 四是打造现代服务经济高地。推进制造业与信息、科技、金融、物流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融合共生、协同发展,开展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加快服务业内容、业态和商业模式创新,合力培育高端服务品牌,支持济南、青岛打造国家级现代服务经济中心。 五是打造数字经济发展高地。完善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推进5G网络深度覆盖,建设“空天地”一体化融合网络设施,加快发展人工智能与云计算、新型显示、物联网、虚拟现实、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交通、能源、市政等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支持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完善网络、平台、安全体系,建设山东半岛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培育全国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发展生态。围绕人工智能与云计算、新型显示、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打造“云联数算用”要素集群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10%左右。 六是打造未来产业策源高地。强化前沿科技和产业战略储备,聚力培育空天信息、深海极地、生命科学、人工智能、尖端材料、前沿信息、氢能及储能、智能制造等未来产业,布局若干特色突出、创新活跃、要素完善、企业集聚的未来产业园区,打造济南、青岛未来产业先导区。

2022-01-06 10:29:51 齐鲁晚报记者

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是城市群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请问在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方面,《规划》有哪些措施举措?

2022-01-06 10:34:11 胡薄

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促进共同富裕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要求,《规划》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着力增加居民收入,扎实做好民生实事,持续增加公共福祉。具体包括2个方面: 一方面,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均等可及。建设全龄友好城市群,使人民群众广泛享受高品质生活。一是实现更高水平的劳有所得。实施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总量,有效解决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村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大力发展新就业形态,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质效,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二是实现更高水平的幼有所育。落实国家生育政策,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释放生育潜力,到2025年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4.5个。三是实现更高水平的学有所教。加大基础教育优质资源供给,到2025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8%。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建立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长效防治机制,加强美育、劳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让少年儿童健康快乐成长。四是实现更高水平的病有所医。实施新一轮区域医疗能力“攀登计划”,创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积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为人民群众提供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五是实现更高水平的老有所养。健全老年人社会优待制度体系,大力发展成本可负担、方便可及的普惠性养老服务,实施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行动,到2022年配建达标达到100%,壮大发展银发经济,积极培育智慧养老等新业态。六是实现更高水平的住有所居。坚持房住不炒,因城施策,稳定地价、房价和预期。多渠道增加保障性住房供给,有效解决困难群体和新市民住房问题。七是实现更高水平的弱有所扶。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巩固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完善帮扶残疾人、孤儿等社会福利制度。 另一方面要显著提高居民收入水平。通过深化收入分配改革,弘扬勤劳创新致富精神,畅通向上流动通道,探索建立先富帮后富、推动共同富裕的制度体系。一是加快优化收入分配格局。健全居民稳定增收机制,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倍增行动计划,构建橄榄型社会结构。二是促进中低收入群体增收。落实最低工资标准和工资指导线制度,将工资增长与职业技能、经济效益挂钩,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更好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大力发展慈善事业。三是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促进农民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收入持续增长,确保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到2025年城乡收入比下降到2.2左右。四是探索先富带后富有效路径。建立城市群利益补偿机制,加大向重点生态功能区、粮食主产区、革命老区等区域转移支付力度,开展省级共同富裕先行区建设试点。创新推动共同富裕的工作体系、政策体系、评估体系等。

2022-01-06 10:34:34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做大做强城市群首先要把中心城市发展起来,请问,《规划》在进一步推进济南、青岛能级提升方面有哪些举措?

2022-01-06 10:39:30 王小伶

国家把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摆在了重要位置。《规划》明确提出“到2035年,济南、青岛进入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行列”的目标,具体包括3方面措施。 一是提高济南首位度。深入实施“强省会”战略,以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统领,高水平建设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塑强科创济南、智造济南、文化济南、生态济南、康养济南城市品牌,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标杆。聚焦“大”,构建“东强、西兴、南美、北起、中优”城市格局,推进莱芜区、钢城区和中心城区融合发展,打造城市副中心。聚焦“强”,集中布局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培育未来前沿产业,建设工业强市,建成全国重要的区域经济、科创、金融、贸易和文化中心。聚焦“美”,依托黄河流域、泰山山脉两大生态系统和泉城、历史文化名城两大靓丽名片,引领打造“山水圣人”中华文化枢轴,彰显山水园林生态之美、历史传承人文之美、魅力城市品质之美。聚焦“富”,优化创新创业创富生态,大幅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建设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实现物质生活富足、精神文化丰富、城乡共同富裕。聚焦“通”,完善综合立体高效交通网络,拓宽与黄河上中游合作发展渠道,集聚外国领事机构、国际组织和国际商会,增强对外开放门户功能。 二是增强青岛引领力。支持青岛以更高水平“搞活一座城”,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为统领,在海洋强国战略中展现更大担当,建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宜居宜业品质湾区城市。增强国际门户枢纽功能,统筹“海陆空铁”四港联动,提升发展国家级新区等高能级载体,深化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增强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承载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海洋科学城,集聚创投风投等创新创业要素,打造人才荟萃的“青春之岛”、活力迸发的“创业之城”。增强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发展现代海洋产业、智能家电、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装备等国际一流产业集群,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和现代服务经济中心。增强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功能,保护蓝绿相依、山海相融的湾区生态基底,优化环湾都市空间格局,提升城市治理效能,建设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的品质城市。增强经略海洋先导功能,彰显海洋、海港、海防特色,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打造国家海洋科技创新、航运贸易、深远海开发战略保障的主力军。 三是强化济青双城联动。支持济南、青岛中心城市相向发展、深化合作、功能互补、资源共享,协同推进国家自由贸易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物流枢纽联盟建设。推动济青综合运输通道提速增效,协同打造多式联运集疏系统,共建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分别以两市为中心,构建1小时通勤圈,合力打造高水平协作发展样板,建设全国最具创新力、竞争力的发展轴带。

2022-01-06 10:40:03 山东综合广播记者

新型城镇化作为半岛城市群建设的重点任务,请问《规划》对此作了哪些部署?

2022-01-06 10:42:33 王小伶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未来我们将以智慧化、绿色化、均衡化、双向化为方向,深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提升城镇集聚优质要素和高端产业能力,为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拓展空间。 一是深入推进智慧城镇化。顺应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趋势,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传统市政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探索构建“城市智能体”,打造全国领先的山东半岛智慧城市群。普及提升公民数字素养,拓宽人脸识别、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数字货币等技术应用范围,在教育、医疗、出行等各领域丰富人民群众数字生活,打通智慧民生服务“最后一公里”。 二是深入推进绿色城镇化。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快老旧小区、街区、厂区和城中村改造,2025年前累计开工改造老旧小区290万户。推动超低能耗建筑、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到2025年累计新增绿色建筑面积5亿平方米以上。完善城市环境设施体系,完成城市雨污合流管网改造、黑臭水体治理、污水处理厂改造“两清零一提标”。加强城市设计和风貌管控,深入推进城市增绿和绿化品质提升,打造公园城市。 三是深入推进均衡城镇化。按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规模、增长趋势和空间分布,科学统筹布局商务、产业、游憩、消费等功能,均衡配置公共服务资源,促进城市空间机会公平。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和乡镇服务农民功能,加快城区扩围、镇区扩量、社区扩面、设施扩容,促进基础设施最大程度覆盖区域全部常住人口。 四是深入推进双向城镇化。建立现代化人口管理服务制度,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畅通入乡返乡渠道,引导城乡人口自由流动。落实“人地钱挂钩”机制,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政策。高质量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和省级试验区建设,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2022-01-06 10:42:56 丁绍敏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省发展改革委办公室苏世光,联系电话:51782958。 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往期视频更多<<

分享到: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6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81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