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关于加快推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新闻
山东加快推进地热能开发
11月14日,山东举行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关于加快推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有关情况。 [详细]
- 构建“一基地两示范”
- 山东将着力构建“一基地两示范”区域发展布局,更好推动地热能开发利用空间布局与产业布局的有机整合。 [详细]
- 2030年超1亿平方米
- 到2030年,山东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达到1亿平方米以上,建成国家地热能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详细]
文字实录
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于11月14日(星期二)15:00举办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邀请省能源局负责同志等解读《关于加快推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齐鲁网、闪电新闻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 今天,我们邀请到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胡薄先生,省自然资源厅总规划师刘洪磊先生、省水利厅总规划师周黎明先生、省地矿局副局长刘祥元先生,解读《关于加快推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胡薄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和媒体朋友们见面。首先,向多年来关心支持我省能源事业发展的媒体记者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下面,我简要介绍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有关情况。
一、起草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地热能作为一种绿色低碳、循环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具有储量大、分布广、清洁环保、稳定可靠等特点。加快地热能开发利用,对于实现清洁取暖、优化能源结构、发展低碳经济、改善生态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贯彻落实“双碳”战略、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优化的有力举措。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实施地热能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可有效替代煤炭消费、降低污染物排放。以5万平方米的居民小区为例,若采用地热能供暖,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880吨,减排二氧化碳2100多吨,生态效益十分明显。 二是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保障人民群众温暖过冬的有效途径。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是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山东地热能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条件好,以中深层地热能项目为例,建设一口取水井和一口回灌井,就能够满足5到10万平方米的清洁采暖需求,且不会额外增加居民取暖负担,有效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助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有效载体。《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发〔2022〕18号)提出,要积极发展绿色低碳新兴产业。地热能开发利用产业链长,涵盖技术研发、地质勘查、装备制造、设计施工、运维服务等多个环节,对培育新兴产业、带动相关装备制造和工程技术发展具有显著作用。
二、起草过程。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地热能开发利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要求制定指导意见和支持政策,推进地热能规模化应用。为高起点谋划、高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地热能产业,省发展改革委、省能源局坚持有解思维,统筹谋划,系统推进,重点开展了五个方面工作:一是广泛学习调研。赴山西、河北实地考察,与相关部门、企业座谈交流,学习借鉴成熟经验。二是深入分析论证。邀请中科院、中国矿大地质地热权威专家,研究探讨我省地热能开发思路举措。三是多方征求意见。先后组织召开企业座谈会、部门协商会、地市对接会,聚力破解难点堵点。四是强化项目支撑。对全省地热能项目全面摸底,加强重点项目储备,加快规模化开发利用。五是完善配套措施。联合省自然资源厅等部门组建专班,研究制定支持地热能开发利用政策措施,形成“1+1”政策体系。
三、主要内容。 《指导意见》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包括总体要求、重点任务、示范工程、保障措施等。以下重点介绍几个方面。 (一)关于总体思路。以“双碳”战略目标为牵引,持续深化能源革命,围绕加大清洁能源供给,加快推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着力深化勘查评价、创新开发模式、完善制度体系,全面提升地热能开发规模和利用水平。 (二)关于工作目标。计划到2025年,全省新增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1000万平方米以上,建成一批地热能城乡供暖、生态农业等综合示范项目。到2030年,全省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达到1亿平方米以上,建成国家地热能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成为全国领先的地热能开发利用大省。 (三)关于发展布局。坚持统筹谋划、重点突破,着力构建“一基地两示范”区域发展布局。以济南、淄博、东营、德州、聊城、滨州等市为重点,打造鲁西北地热能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基地。以枣庄、济宁、泰安、日照、临沂、菏泽等市为重点,打造鲁南地热能清洁供暖示范区。以青岛、烟台、潍坊、威海等市为重点,打造鲁东地热能特色融合示范区。
(四)关于重点任务。明确资源勘探、项目开发、产业融合、监督管理等重点工作,全面推进地热能开发利用。一是深化地热资源勘查评价。坚持地勘先行,科学推进浅层、中深层、干热岩地热能勘查评价。二是分类推进地热能开发利用。充分发挥浅层地热能适用范围广、技术成熟的优势,不断推动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由公共建筑向住宅和工业建筑延伸、由城镇向农村地区拓展。依法划定中深层地下水适宜开发区域,在做好资源评估和严格保护地下水基础上,重点选取集中供暖覆盖不到的区域和承担单一供暖任务、需限期关停的背压机组供暖区域,建设“同层等量回灌、取热不耗水”示范工程;在集中连片的地热能供暖区域,建设“无干扰井下换热、取热不取水”实验项目。三是协同推动地热能产业化发展。加快地热能与农业、工商业等产业融合发展。按照“建链、强链、补链、延链”思路,加快地热能配套产业融合聚集,贯通全产业链条。四是健全完善地热能管理体系。指导各市编制地热资源勘查开发等相关规划,科学安排地热能发展目标任务。加强监测监管,严格执行地下水禁限采区规定,中深层地热能开发优先布局地下水回灌条件较好的岩溶热储区域,对可能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和地面沉降的,要限制开发规模;禁止在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源地和已发生严重地面沉降的地区建设需要取水的地热能项目。聚焦地热能产业发展需求,完善符合我省实际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标准体系。建设地热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强化项目取水和回灌监管,避免对地下水资源造成损害。 (五)关于示范工程。围绕拓展地热能应用场景,重点打造四类示范工程:一是推进地热能与太阳能、空气能、工业余热、天然气等多能互补,打造“地热能+”多能互补示范工程。二是统筹衔接地热能开发利用与城市供热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地热能供暖“低碳社区”示范工程。三是在促进乡村振兴中充分利用地热能,打造地热能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四是组织开展地热资源绿色矿山创建工作,鼓励地热资源富集区打造绿色矿山示范工程。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方面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对照《指导意见》责任分工,细化推进措施,加强部门协同,合力抓好落实,确保顺利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我就简要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感谢您的提问。“一基地两示范”区域发展布局,是结合各市地热资源分布特点以及开发实际,综合考虑产业成熟度、资源匹配度、需求迫切度等因素,科学论证后提出的发展定位,目的在于更好推动地热能开发利用空间布局与产业布局的有机整合。一是鲁西北地热能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基地,包括济南、淄博、东营、德州、聊城、滨州等市。该区域地热赋存最为富集,开发利用程度也相对较高。应充分发挥现有资源、技术和规模优势,进一步推进地热能在供暖(制冷)、种养殖等领域示范应用,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形成集勘查评价、技术研发、装备制造、工程建设、运维管理等于一体的产业体系,打造应用广泛、产业配套的地热能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基地。二是鲁南地热能清洁供暖示范区,包括枣庄、济宁、泰安、日照、临沂、菏泽等市。该区域地热资源较为丰富,人口较为密集、供暖需求量大。应围绕清洁取暖这一重点任务,因地制宜创新开发模式,加快推动地热能在民生供暖领域应用,建设一批地热能清洁供暖样板社区和村镇,打造清洁低碳、普惠民生的地热能清洁供暖示范区。三是鲁东地热能特色融合示范区,包括青岛、烟台、潍坊、威海等市。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热资源品质好,但地热资源呈带状零星分布,开发潜力有限。应发挥地方产业经济优势,以促进产业融合发展为方向,开展地热能与农业、工商业等产业的综合利用,打造环境优美、多元利用的地热能特色融合示范区。 为了让地热能真正“热”起来,我们结合地热资源特点,进一步明确了打造四类示范工程,充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以点带面促进地热能发展。一是打造“地热能+”多能互补示范工程。地热能稳定可靠,不受季节变化和天气影响,通过综合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可以与太阳能、风能实现充分耦合,弥补风光的周期波动性,也可以与天然气、空气能等供暖方式相互结合、互为补充,有效满足居民清洁取暖需求。二是打造地热能供暖“低碳社区”示范工程。地热能供暖具有清洁环保、安全可靠的优势,且相比于天然气供暖、电供暖更具有经济性,是推进清洁取暖、实现散煤替代的重要方式。鼓励城镇社区优先利用地热能集中供暖制冷,可以探索出一条经济可行、绿色低碳的清洁供暖新路径。三是打造地热能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工程。由于地热能的温度与温室种植、人工养殖孵化以及食品烘干加工等工艺过程所需温度接近,在农业生产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支持地热能与高效现代农业、渔业、养殖业和食品加工业等融合发展,可以有效拉动农村经济增长,促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实施。四是打造地热能绿色矿山示范工程。地热资源虽然开发潜力巨大,但也不能无序过度开采,尤其是不能破坏生态环境,按照矿区环境生态化、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管理信息数字化和矿区社区和谐化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地热能绿色矿山创建工作,能够实现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统一。为推进上述四类示范工程建设,将通过财政补贴等形式,研究建设100口地热井,加强示范引领和技术支撑。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地热能开发利用工作,要求研究出台支持合理开发利用地热能的政策措施,建设地热能开发利用示范工程。省政府分管领导同志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调度情况,推动加快支持政策出台和示范工程建设。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省自然资源厅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是研究制定支持政策。由厅分管负责同志带队赴山西、陕西等地调研,学习相关省份经验做法。多次组织召开由有关专家、地勘单位和矿山企业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与省发展改革委共同牵头成立工作专班,会同省水利厅、省能源局等19家部门和单位,研究形成了《关于支持地热能开发利用的若干措施》,经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以省政府办公厅文件印发,聚焦关键环节,坚持有解思维,探索破解难点堵点,明确统筹勘查保护利用、优化审批服务、鼓励科技创新、强化要素保障、财税金融支持、引导应用示范等6个方面、19条支持政策。二是加快推进地热能开发利用示范工程建设。聚焦供暖(制冷)主战场,重点选取高铁站、医院、大型社区等公共建筑和城镇居民小区等应用场景,遴选3个已建成项目和5个新建项目作为全省地热能开发利用示范工程项目。联合省发展改革委等5部门印发《关于做好地热能开发利用示范工程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推进8个示范工程项目建设,拓展地热能应用场景和市场模式,推广地热能开发利用新技术、新模式。 下一步,省自然资源厅将按照职责分工,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为促进全省地热能合理开发利用,推进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做出积极贡献。一是加强地热能调查评价与勘查。积极争取财政资金,进一步加大地热能评价勘查力度,重点对鲁西北、鲁西南地热资源富集区以及鲁东、鲁南地热资源丰富地区开展中深层地热田精细化勘查,对干热岩及深部高温地热资源开展调查评价,进一步摸清地热资源家底。二是推进地热能示范工程建设。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8个示范工程项目的指导调度。三是加大地热矿业权投放力度。指导各市落实国土空间规划和矿产资源规划,有序投放地热矿业权,为地热能开发利用提供矿业权支撑;鼓励开展地热矿山开发利用方案、绿色矿山建设方案等技术报告合并编制审查,减轻企业负担。四是推进地热绿色矿山建设。组织修订完善地热绿色矿山建设地方标准,督促指导有关市优选部分矿山打造地热绿色矿山示范工程。五是完成省委、省政府交办的其他相关工作。 谢谢!
近期,我省印发了涉及地热能开发利用的系列政策文件,为有序推进地热能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遵循和支撑保障。下一步,水利部门将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加强地下水的管理保护,促进地热能可持续开发利用。 一是明确地热能适宜开发地区。根据国家部署,会同有关部门加快完成新一轮地下水超采区划定工作,进而尽快划定全省地下水禁止开采区和限制开采区;组织各市尽快依法划定需要取水的中深层地热能开发利用项目的禁止和限制取水范围。依此明确地热能适宜开发区域,为地热能规模开发提供支撑和保障 二是优化取水审批服务。鼓励地热开发建设单位在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过程中大量应用“地埋管”技术,在中深层地热开发利用过程中优先采用“井下无干扰换热、取热不取水”的开发利用方式。采用以上“取热不取水”技术开发地热能的,无需申请取水许可。 三是强化地下水回灌管理。对在地热能开发利用过程中确需取水的,要求实行同层等量取水和回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水资源的破坏。监督地热能开发建设单位安装取水和回灌计量设施,并对地下水变化情况进行持续监测。对回灌达不到规定要求的,要求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予以关闭。
一是勘查研究方面。 我省地热能勘查工作起步较早,1958年省地矿局就完成了全国第一个地热能勘查项目——即墨东温泉勘查;1996年,在德州市首次开展了孔隙型热储地热田勘查,发现了鲁西北平原最具开发利用价值的馆陶组砂岩热储,建成了全省第一眼供暖用地热井,拉开了山东省地热资源勘查与开发利用的序幕。 近年来,在省自然资源、能源、地矿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下,陆续完成了中小比例尺的鲁中南、鲁北、鲁西、鲁东和沂沭断裂带地区以及部分市县城区的水热型地热资源调查工作,开展了全省1:25万浅层地热能调查和16市建成区及规划区、33个县(市、区)1:5万浅层地热能专项调查。在全省16市均发现了地热田、打出了地热井,共勘探发现了96个地热田,实现了地热找矿重大突破。在东营利津实施了国内第一眼干热岩专门试验孔,在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实施了山东省黄河流域高温地热能探测项目,在4283米深度钻获167℃的高温地热能。 目前,我省拥有地热院士工作站、山东省地热清洁能源探测开发与回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3个省部级研发平台,成功破解了砂岩热储回灌困难这个世界级难题,建立中国北方首个砂岩热储地热采灌均衡、取热不耗水示范工程,率先实现地热能采灌均衡、取热不耗水可持续开发,引领我省砂岩热储地热尾水回灌率超过90%,回灌率和回灌规模均居全国领先水平。组建的“深部地热能探测与清洁供暖创新团队”入选自然资源部科技创新团队。依托勘查成果,研发了深部硬岩高温高压复合钻进技术和取心工艺、地热尾水高效回灌技术,建立了地热能富集理论、成矿模式和找矿模型。参编了全球地热领域首项国际行业标准—《中国地热供暖推荐做法》,制定出版了国家行业技术标准6部,山东省地方标准10部,为地热资源找矿突破和地热清洁供暖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技术遵循。 我省地热能勘查研究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来说,全省地热能勘查精度不高、程度较低,存在“重开采轻勘查”等不足,地热能评价关键参数缺乏,地热能资源量计算精度偏低,资源承载力家底仍需要进一步摸清。 二是资源禀赋方面。 总体来说,我省地热资源丰富,自东向西共可划分为4个地热区:鲁东隆起地热区、沂沭断裂带地热区、鲁西隆起地热区和鲁西北拗陷地热区;其中鲁西隆起地热区和鲁西北拗陷地热区主要开采新近纪馆陶组和古近纪东营组的砂岩裂隙孔隙层状热储以及寒武-奥陶纪碳酸盐岩裂隙岩溶层状热储。沂沭断裂带及鲁东隆起区主要开采岩浆岩或变质岩基岩裂隙热储、寒武-奥陶纪碳酸盐岩裂隙岩溶层状热储。 在全国首次完成了采灌均衡、取热不耗水地热能可持续开采量计算,评价全省地热资源量为1.21×1021焦耳,折合标准煤413亿吨;按照“采灌均衡、取热不耗水”的开采模式,供暖用地热资源年可采资源量为57.57亿立方米。经计算评价全省16市及各县(市、区)城市规划区年可利用浅层地热能2.79×1018焦耳,折合标准煤0.95亿吨。 以上是我省地热能勘查研究工作和资源禀赋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