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以来山东全面深化改革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新闻

山东省全面深化改革成绩单来了

11月23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九大以来山东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情况。 [详细]

闯出新路子
自2021年9月起,省委改革办选择青岛、济宁、聊城3个市、8个县, [详细]
推动民意诉求转化
比如,济宁市围绕群众诉求,开展民意“5”来听行动,全市选派2.8万名民情书记, [详细]
破解产业发展难题
聚焦企业生产需求,探索系统集成式政策支持机制,激活市场活力、 [详细]

文字实录

<<点击更新
2023-11-22 15:08:55 齐鲁网

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定于11月23日(星期四)10:00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委改革办负责同志等介绍十九大以来山东全面深化改革有关情况。齐鲁网、闪电新闻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2023-11-23 10:04:39 主持人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到省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张旭东先生,省城镇化暨城乡融合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王晓燕女士,省委海洋办常务副主任、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省海洋局党组书记、局长张建东先生,省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刘振杰先生,省商务厅总会计师、二级巡视员孙敢敏先生,介绍十九大以来山东全面深化改革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张旭东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2023-11-23 10:05:18 张旭东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省委改革办,向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各位来宾、新闻记者朋友表示热烈欢迎,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山东改革工作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就十九大以来山东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情况向大家作一下介绍。 十九大以来,山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论述和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改革决策部署,全省改革呈现多点突破、全面发力的良好态势,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了强大改革支撑。

2023-11-23 10:09:09 张旭东

一、聚力把准改革正确方向,坚决扛牢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责任。省委深改委坚决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把准改革方向,保持改革定力,扛牢改革责任,奋力推动改革取得更大突破。一是健全改革领导机制,坚持“一把手抓改革、改革抓一把手”,省委深改委主要负责同志牵头挂帅、亲自部署,各级党委、各专项小组、各部门主体责任不断压实。五年多来,累计召开全体会议23次、审议重要改革方案136个、研究重大专题事项40余项。二是健全系统集成机制,每年筛选一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事项集中推进,围绕开发区改革、数字经济、共同富裕、内外贸一体化等推出系列改革举措,开展“点菜单”式改革等省级试点,政策叠加效应日益凸显。三是健全督察落实机制,坚持“三督三察”,创建重点改革任务挂牌督办机制、改革审计联动协作机制,完善改革考核评价体系,全媒体强化改革宣传,有力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二、聚力推进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五年多来,山东多项主要经济指标跑赢全国,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4%,经济结构、质量呈现出关键性变化,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提高8.1个百分点,蓝天更多了、水质更优了、环境更美了,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优势不断厚植。我们聚焦新旧动能转换抓改革,制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工程,推进投融资、科技、土地等要素配置改革,“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壮大,“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数字经济规模增长40%以上。聚焦重点领域抓改革,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实施经略海洋战略的系列改革举措陆续落地,财税金融、公共卫生等改革取得突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评估位居全国A级首位,9成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营商环境整体水平位列全国第一方阵。聚焦生态文明建设抓改革,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为牵引,健全生态环境垂管、环保督察等机制,实施两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由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生态环境质量创有监测纪录以来最优水平。聚焦服务新发展格局促开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上合示范区等重大国家战略,建设欧亚班列集结中心,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进出口额、实际使用外资额分别增长87%、96.7%。

2023-11-23 10:14:09 张旭东

三、聚力推进民主法制领域改革,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夯实了制度基础。五年多来,我们从健全制度体系入手,协商民主、基层民主、统一战线协同发力,制定出台省黄河保护条例、新旧动能转换促进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和决定68件,修改法规68件次,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优势更加彰显。坚持改革立法相衔接,建立重要法规专项小组工作机制,创新区域、流域协同立法推进机制,有效法规制度供给能力不断增强,实现了立法和改革决策有效衔接。用好协商民主“金钥匙”,出台促进人民政协凝聚共识工作等意见,健全党政领导干部联系服务民营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机制,实现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完善统战工作新格局,加强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大团结大联合。探索基层民主新方式,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强化村务公开,开展法治乡村建设三年行动,全社会法治素养显著提升。 四、聚力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为广大人民群众增加了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五年多来,我们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深化改革,财政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80%左右,基层医疗机构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到85%以上、9类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标准连续3年大幅提高、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实现“四个统一”等一批改革举措,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教育方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开展省部共建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建设全国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实施高考综合改革,高质量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医药卫生方面,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公立医院、基层卫生、疾控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异地就医结算更便捷,县域医共体实现全覆盖。社会保障方面,开展就业集成改革试点,累计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125.3万个,健全基本养老服务、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完善保障性住房政策和住房公积金制度,老百姓生活品质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方面,推进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员额制、司法人员分类改革等多项举措全国推广,“雪亮”工程、网格化管理实现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逐步形成。

2023-11-23 10:17:07 张旭东

五、聚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为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增添了生机活力。五年多来,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改革发展,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现县乡村全覆盖,广场舞展演、乡村“村晚”等文化惠民活动蓬勃开展,逛黄河大集、赏山东手造成为齐鲁新风尚,群众精神生活更加丰盈。创新内宣外宣联动机制,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创新宣传引导机制,推动正能量赢得大流量;建设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举办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持续扩大海外“朋友圈”。创新文化管理和服务体制机制,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文化企业、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推进市级媒体一体化改革,促进县级融媒体中心提质增效,形成省市县三级媒体“大宣传”格局,基本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覆盖。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实施“山东文脉”“山东手造”“山东智造”等六大工程,推行“先考古、后出让”制度,统筹推进国家文化公园、文化体验廊道、重大文化片区建设,文化“两创”扎实推进,创新开展“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北京推介活动,多位省委常委“带货”推荐,“好品山东”金字招牌越来越亮。 六、聚力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为提升新时代党的建设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五年多来,我们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健全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权力运行监督等制度体系,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圆满完成,担当实干用人导向更加鲜明,全省上下“撸起袖子加油干、只争朝夕务实干”的氛围日益浓厚。围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建立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协调推进机制,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等,引导党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围绕建强队伍,制定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容错纠错等制度,常态化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出台新时代山东人才工作30条等系列政策,加快构建“2+N”人才集聚雁阵格局,创新“四链”融合发展机制,人才资源总量居全国第三。围绕完善纪检监察体制,一体推进纪律检查体制、国家监察体制和纪检监察机构“三项改革”,率先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巡视,政治监督精准性、实效性不断增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完善动态清除、常态惩治工作机制,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 回顾全面深化改革五年多来的生动实践,我们深切感受到,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坚持科学的方式方法。 站在新征程新起点上推进改革,我们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精神,以“走在前、开新局”为总遵循,以打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总抓手,风雨无阻、勇往直前,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走深走实,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山东实践增添强劲改革动力。

2023-11-23 10:17:28 主持人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记者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2023-11-23 10:17:51 人民网记者

近年来,省委改革办先行先试,创新开展了“点菜单”式改革省级试点,请问试点情况如何,有哪些经验值得推广?

2023-11-23 10:24:05 张旭东

谢谢您的提问。 为提高改革举措的精准度、匹配度,自2021年9月起,省委改革办选择青岛、济宁、聊城3个市、8个县,市县两级同步开展了“点菜单”式改革省级试点,由企业、群众提出需求,党委政府部门依法依规推出改革方案,形成了“企业群众点单、党委政府上菜”的改革推进新机制。 一是优化政务服务方式,让群众更称心。精准收集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有针对性优化服务流程,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度、精准度。比如,青岛市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实施政务服务“一件事一次办”菜单式改革,在原有20项企业和群众常办愿办的高频政务服务“一件事”的基础上,拓展政务服务“一件事”263项,今年以来办件量达27.4万件,有效提升了办事效率和企业群众满意度。 二是推动民意诉求转化,让群众更安心。充分利用12345市民热线、市长信箱等诉求征集渠道,从广泛诉求中提炼共性问题,找出体制机制层面制约,抓好建章立制,推动常态长效。比如,济宁市围绕群众诉求,开展民意“5”来听行动,全市选派2.8万名民情书记,组建6112支服务队,每月定期下沉一线、入户走访,实现民意诉求办理由“有诉即办、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有效延伸。 三是提升基层治理水平,让群众更舒心。通过创新数字赋能、派单跟办等方式,解决治理难题,提升管理效能。比如嘉祥县探索形成“一拨就灵(1890)”基层群众诉求点单办理机制,创设诉求抢办、转办、指办3种跟办模式,及时满足群众诉求;高唐县打造老旧小区“治理共同体”模式,由小区党支部书记牵头,业委会、物业企业、城管服务队、网格员、党代表服务队每月协商议事,形成诉求清单、及时解决群众期盼。 四是开展精准对接服务,让群众更暖心。针对一老一小、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需求,研究推出一批改革举措。比如,聊城市为退役军人建立了就业创业“菜单”,提供技能培训、岗位、贷款等精准支持;建立困难帮扶“菜单”,集成司法救助、法律援助、困难帮扶等政策;建立尊崇优待“菜单”,不断拓宽优待证使用场景,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尊崇和关爱。 五是破解产业发展难题,让群众更顺心。聚焦企业生产需求,探索系统集成式政策支持机制,激活市场活力、优化营商环境,探索金融支持、惠企政策奖补“无感”兑现等创新举措,建立民营企业创意“论证-发布-落实-推进”机制,形成了高效解决企业问题的系列制度成果。 通过开展试点,试点地区构建起“诉求收集—分类筛选—论证转化—跟踪反馈—常态推进”的“点菜单”式改革推进模式,为全面深化改革探索了经验、闯出了路子。下一步我们将在全省推广试点经验,加大复制推广力度,努力打造更多服务高质量发展、惠及广大群众的改革新路径,为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提供强大动力。

2023-11-23 10:24:30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扩大有效投资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请问在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强化投资拉动方面,采取了哪些有力举措、成效如何?

2023-11-23 10:30:58 王晓燕

谢谢记者朋友对投资工作的关注。 投资是稳增长、促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手段,也是面向未来,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党的十九大以来,省委、省政府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投资、稳增长各项决策部署,统筹布局、多维发力,激活全社会投资潜力,推动重点领域投资持续较快增长,特别是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高规格举行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现场观摩,组织召开全省高质量发展重大项目建设现场推进会,营造起全省上下抓项目扩投资强招商的浓厚氛围。各级各部门聚焦“为什么投、往哪投、谁来投、怎么投”,在项目谋划储备、内招外引、对上争取、服务保障、投资管理等方面加大改革创新力度,推动投资总量较快增长、结构不断优化。1-10月,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3%、好于全国2.4个百分点,制造业投资增长11.3%,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3.8%。具体推进中: 一是注重转变投资理念。立足增强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围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准投资方向、优化投资结构。我们紧紧围绕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坚持高点定位、前瞻引领,重点谋划块头大、牵引性强的战略性工程,重点谋划优势行业延链补链强链、加快抢占新领域新赛道的现代化产业项目,重点谋划补齐公共设施短板、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需求升级类项目,有效引导资金投向了供需共同受益、具有乘数效应的先进制造、民生建设、基础设施等领域。 二是注重优化管理机制。成立全省投资运行指挥部,构建起横向部门协作、上下各级联动的投资运行协调工作机制。建立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管理机制,每年纳入省级统筹调度的重点项目在1.2万个以上,创新实施全生命周期管理,对重大项目实行部门联审会商、建立数字化台账,搭建专门的项目督导服务平台,助推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达效。截至10月底,今年15000个省市县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38万亿、达到年度计划的93.1%,好于时序进度9.8个百分点。同时,注重统筹投资对产业发展的夯基固本和即期拉动,今年以来梳理确定了3922个年内拟投产重点项目,盯紧靠上、加力推进,目前已投产2915个、新贡献产值3798亿元。 三是注重强化要素保障。坚持问题导向、精准调控,针对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制定了一系列扩大有效投资的改革措施。围绕破解土地、能耗、资金等要素制约,在全国省级率先出台《关于建立“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的意见》,先后推出用地指标预支、“两规”一致性处理、能耗指标收储交易等一批创新措施,有力促进了重点项目与政策体系的精准匹配和衔接平衡。用足用好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建立以“一张清单”为核心的专项债券项目安排协调机制,通过国家审核的项目数量和规模位居全国前列;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累计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近900亿元,有力推动了保障性住房、污染治理、产业升级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开展金融对接服务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活动,解决项目资金需求6456亿元;积极争取国家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政策,累计投放项目439个、投放资金377.8亿元,占全国10%、居全国第二位;开展基础设施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10月27日我省首单项目-中金山东高速REIT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上市,加快形成存量资产和新增投资的良性循环。我们还制定了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政策举措,支持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社会民生、新能源等重大项目建设,用市场办法、改革举措激发民间投资活力,近期就将出台,请各位记者朋友保持关注,加大宣传推介力度。 我的回答就到这里,谢谢。

2023-11-23 10:31:14 中宏网记者

山东坚持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海洋强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请问十九大以来,在推动海洋强省建设方面,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改革举措?

2023-11-23 10:36:26 张建东

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是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山东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2018年3月和6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要求山东,要更加注重经略海洋,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贡献。党的十九大以来,山东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大力推进海洋强省建设,海洋生产总值由2018年的1.27万亿元提高到2022年的1.63万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18.6%。初步测算,今年前三季度全省海洋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3%,对国民经济增长贡献率达22.1%。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我省在关键领域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举措。 一是着力强化党对海洋工作的领导。成立由省委书记为主任的省委海洋发展委员会,构建了“海洋委+海洋办+海洋局”的“三海”工作体制。将建设海洋强省列入全省重大发展战略,2018年以来,召开2次海洋强省建设工作会议、6次省委海洋委会议,印发实施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行动计划。新一届省委坚持陆上、海上“两个山东”协同发力,打造全国海洋经济引领区。 二是着力培强现代海洋产业。将现代海洋产业作为全省“十强”产业集群之一,印发“十四五”海工装备、海洋渔业、海洋旅游、海洋科技等专项规划。一批省级重大引领性海洋项目落地见效,山东石岛湾核电项目获国务院核准,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一期建设实现中交,开展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综合试点,海洋渔业、海洋化工、海洋电力等7个产业增加值位居全国第一位。 三是着力推进港口一体化改革。统筹整合沿海港口资源,组建山东省港口集团。印发实施《山东省世界级港口群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全面提升现代港口航运综合服务能力。2022年全省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18.9亿吨,跃居全国沿海省份第一位。今年前三季度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5.3%,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0.8%。 四是着力推进海洋科技创新。强化海洋科技资源统筹配置,崂山实验室正式挂牌,成为全国唯一的海洋领域国家实验室,形成一批科技创新“国字号”平台,驻鲁海洋领域院士占全国的33%。实施“透明海洋”等省级大科学计划和创新工程,海上发射、深海钻探、水下智能装备等领域走在全国前列。 五是着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经略海洋的根本大计,印发实施“十四五”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规划、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建设计划等。打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建立全海域生态红线制度、海岸建筑退缩线制度,全面实行“湾长制”,全省近岸海域水质持续改善,水质优良率超过90%。 六是着力拓展海洋开放合作。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和RCEP,连续举办东亚海洋合作青岛论坛、“山东与世界500强连线”等活动,促进了海洋国际交流合作。自贸区青岛片区率先探索海洋经济活动商事主体登记直接认证机制,烟台片区探索构建“三元接力”水产育种新路径,成为自贸区制度创新典型案例。联合国“海洋十年”国际合作中心在青岛正式揭牌。 七是着力提升海洋治理水平。开展“商渔共治”“渔政亮剑”系列执法行动,海警、公安、海事、渔业等执法机构共同打击涉海违法犯罪行为。完成新一轮海岸线修测工作,积极处置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盘活围填海存量资源,保障国家和省重大项目用海,有力支撑了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锚定“走在前、开新局”,坚定走向海洋、经略海洋,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山东贡献。

2023-11-23 10:36:47 大众日报记者

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山东的重大历史使命,请问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过程中,山东采取了哪些深化农业农村改革的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2023-11-23 10:42:27 刘振杰

打造乡村振兴的齐鲁样板,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的重托和厚望。十九大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坚持把深化农业农村改革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促进全面乡村振兴,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健全粮食安全保障机制,提升重要农产品保供能力。 把维护粮食安全作为农业农村改革的首要任务。全省粮食总产连续9年稳定在千亿斤以上,连续两年突破1100亿斤,预计今年粮食总产能够再创历史新高。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加强对粮食生产任务考核,健全粮食、大豆、油料生产任务分解下达机制。完善支持政策体系,对完成粮食生产任务的市给予奖励,提高地方抓粮积极性。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救灾资金,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把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作为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的主线,在7个县(市、区)、148个村(组)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为全省面上开展提供经验路子。落实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在全国率先出台工商企业等社会资本流转土地经营权资格审查、项目审核、风险防范管理办法,防范土地流转风险,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创新完善新型农业经营服务体系,培强农业经营主体,因地制宜探索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积极探索创新面向小农户的服务模式和组织形式,带动小农户参与乡村振兴,促进农户增收致富。 三、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发展壮大新型集体经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推动乡村振兴,特别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力量。我省在全国率先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扎实做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半篇文章,积极引导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规范有序发展,全省农村产权交易额累计达到240亿元以上;出台股权质押贷款管理办法,全省累计发放贷款达到16亿元以上。稳妥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5个试点地区在宅基地分配、流转、退出、使用等关键环节,取得了阶段性制度成果。出台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意见、“强村共富”专项行动等推进措施,因地制宜发展集体经济,截至2022年底,全省行政村村均集体经济收入达到67.4万元。 四、创新乡村振兴政策集成,强化乡村振兴要素保障机制。加快现代农业领域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引导各方人才参与乡村振兴。保障乡村振兴合理用地需求,涉农市县每年安排不少于10%的用地指标,保障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新增建设用地需求。强化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健全“三农”多元投入机制,2019-2023年,省级累计统筹安排乡村振兴战略资金3460亿元,持续推进农业保险“扩面、增品、提标”,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密切“政、银、担”合作,全省涉农贷款累计余额达到4.09万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锚定现代农业强省目标,持续深化农村改革,担当落实、笃行不怠,推动“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不断取得新进展。

2023-11-23 10:42:54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今年是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五周年。请问五年来山东如何发挥上合示范区作用,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下一步上合示范区发展着力点主要有哪些?

2023-11-23 10:49:39 孙敢敏

2018年6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宣布建设上合示范区以来,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定向领航,创造性落实上合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务实推动各项工作走深走实,交出了一份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答卷,推动上合示范区建设全面迈进新征程。 五年来,我们坚持建机制、汇合力,省市区联动体系全面形成。省级顶格推进,成立省委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副组长的推进建设领导小组,省市两级设立服务协调办公室、实施推进办公室。领导小组充分发挥作用,召开3次工作会议,印发9个文件,每年制定工作要点,连续两年实施省市区推进上合示范区建设三级考核。省政府出台支持上合示范区建设的18项措施,省市共出台17个文件、130余项举措,全力推动上合示范区改革创新。 五年来,我们坚持当引领、做示范,一批国家级试点成果先行先试。习近平总书记连续三年在上合组织高层会议上倡议上合示范区相关事项。争取上合组织经贸学院、上合组织国家媒体论坛、产业链供应链论坛、友好城市论坛等一批国家重大外事成果落实落地,争取全国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等10项国家级试点在示范区先行先试。累计推出82项制度创新案例,在全国首开中俄双向冷链、冷鲜蔬菜专列等特色班列,首发上合贸易指数,首创“上合·银关通”关税保函业务,搭建首个与上合组织国家间跨境征信平台,“一单制”等便利化创新成果走在全国前列。上合组织秘书长张明多次赞扬“上合示范区有力促进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用开放凝聚了上合力量”。 五年来,我们坚持搭平台、夯基础,“四个中心”建设成效显著。深化区域物流发展,搭建上合示范区多式联运中心,累计开行班列超过3000列,1—10月开行班列775列,增长25%。深化国际贸易往来,搭建上合地方经贸合作综服平台,吸引5000余家国内外企业入驻;建设青岛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入驻百余家企业主体;1—9月上合示范区与上合组织国家贸易额66亿元,增长34.7%。深化双向投资合作,与22个国家的50个园区和机构建立产业园区伙伴关系,打造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生态园等20个上合特色外向型产业集群。深化商旅文化交流,建设上合组织经贸学院,累计开展192个班次、1.4万人次的经贸培训;建设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成为全国首个上合组织国家文化体验基地;累计举办上合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等400余场重大活动,上合示范区知名度、影响力显著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重要讲话精神,担当作为,主动谋划,“做实、做好、做美、做响”上合示范区。 一是做实“四个中心”建设。统筹提升海陆空铁四港联动功能,打造上合组织国家面向亚太市场的“出海口”。提升青岛能源交易中心效能,扩大与上合组织国家的大宗商品交易,助力打造“丝路电商”综合服务基地。提升上合经贸综服平台作用,强化区域协同发展。二是做好营商环境提升。加快打造上合示范区发展政策体系。推动示范区围绕跨境人民币结算、信用认证、出入境等方面开展制度创新。不断强化三级联动,推动形成示范区建设强大合力。三是做美上合风貌城区。高水平运营青岛·上合之珠国际博览中心,常态化举办特色文化交流活动。扎实推进青年创业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现代化新城区。四是做响示范区品牌。谋划布局2024年标志性活动、标志性平台、标志性项目,进一步突出特色、深挖潜力、集聚资源,擦亮上合示范区“国际窗口”。

2023-11-23 10:50:08 主持人

记者提问就到这里。大家如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联系省委改革办典型宣传处李明辉,联系电话:51775595。 本次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往期视频更多<<

分享到: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6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81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