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聚力推进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 加快构建高水平应急救援体系情况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新闻

山东建有国家级矿山钻探应急救援队

据介绍,2023年9月,应急管理部等部门联合发文,确定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勘探队为国家级应急救援队,这是山东唯一一支矿山钻探应急救援国家队, [详细]

构建高水平救援体系
“1+N”应急救援协同模式技术范围涵盖物探、测绘、钻井、测井、检验检测等各领域,能够独立开展矿山突发事故、 [详细]
多项技术走在全国前列
2024年1月,省煤田地质局又新创建2支省级应急救援队,形成了1支国家级、6支省级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详细]
“专常兼备、平战一体”
实战水平方面,开创“专常兼备、平战一体”管理理念,建立日常训练与实战演练相结合的备战机制, [详细]

文字实录

<<点击更新
2024-03-13 14:21:44 齐鲁网

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定于2024年3月14日(星期四)10:00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煤田地质局负责同志等介绍山东聚力推进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高水平应急救援体系情况。齐鲁网、闪电新闻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2024-03-14 10:01:54 主持人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省煤田地质局副局长徐志强先生,总经济师、二级巡视员杨平先生,生态环境处处长赵民先生,第二勘探队队长、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山东特勘队大队长王效勤先生,介绍山东聚力推进地质事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高水平应急救援体系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徐志强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2024-03-14 10:03:18 徐志强

女士们、先生们、记者朋友们: 大家好! 去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应急管理厅、省自然资源厅、省财政厅等部门大力指导和支持下,省煤田地质局高度重视应急救援工作,强力推动“应急救援创新工程”,强化应急救援装备支撑,加快应急救援科技创新,优化整合救援资源,构建“1+N”应急救援协同模式,建成了高标准、现代化、区域性、专业化的应急救援队伍,应急响应能力和科学救援水平走在了前列,在多次重大应急救援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煤田地质力量。

2024-03-14 10:05:58 徐志强

一、创新“1+N”应急救援协同模式,建成全省唯一国家级矿山钻探应急救援队伍。 省煤田地质局围绕服务全省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等工作,着力打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堪当重任的应急救援“地质铁军”。2023年9月,依托技术、队伍、装备等综合优势,应急管理部等部门联合发文,确定山东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勘探队为国家级应急救援队,名称为“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山东特勘队”,参与全国矿山事故钻探救援任务。这是我省唯一一支矿山钻探应急救援国家队,也是全国仅有的3支矿山钻探应急救援国家队之一。2024年1月,省煤田地质局又新创建2支省级应急救援队,形成了1支国家级、6支省级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成为全省矿山钻探救援的支柱力量、全国重要力量。省煤田地质局依托应急救援体系优势,创新打造“1+N”应急救援协同模式,即以应急救援国家队为主,其他省级救援队共同参与、优势互补、协同联动的应急救援模式,技术范围涵盖物探、测绘、钻井、测井、检验检测等各领域,能够独立开展矿山突发事故、隧道和地下空间灾害事故以及其他地质灾害救援及预防,为应急救援全流程作业提供强力支撑,有效降低突发事故及其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山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构筑起了有效安全屏障。

2024-03-14 10:09:08 徐志强

二、“科技+实战”攻克救援技术难题,快速构筑生命通道等多项技术走在全国前列。 一是施工工艺领先。省煤田地质局致力于攻克矿山救援世界性难题,在国内率先开展“快速构筑生命通道技术研究”并试验成功,与国内同类型救援钻孔相比,能够直接投放救生舱的大口径钻效提高50%以上,常规小口径钻效提高约4倍,每小时最快钻进30-40米,能够确保72小时黄金救援时间内打通600米深度范围以内的救生孔,解决了复杂地层钻进效率低、成井困难的难题,满足了黄金救援时间内的人员搜救需求,形成了国内领先的钻探救援技术工艺。 二是理论研究领先。建成2家省级应急救援重点实验室,高质量开展应急救援理论研究工作。联合开展的隧道极复杂地层内钻孔轨迹精准控制技术研究工作,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技术空白。牵头编制了《矿山地面钻探救援技术规范》《山东省矿山钻探应急救援队建设暂行标准》等地方标准,主持编撰的《矿山钻探救援技术》理论研究成果,是国内首部系统阐明矿山钻探抢险救援的技术专著。 三是实战水平领先。开创“专常兼备、平战一体”管理理念,建立日常训练与实战演练相结合的备战机制,确保第一时间到达事故现场开展救援。参与了全省防汛抢险、地震、矿山事故等5次综合演练,承办了全省矿山事故钻探救援应急演练,完成了小口径生命探测孔钻探、大口径救生孔钻探、下放救生舱救援被困人员等科目,真实模拟了矿山钻探救援全过程,系统验证了矿山钻探应急预案和救援方法的科学性实用性。

2024-03-14 10:12:48 徐志强

三、“三大工程”支撑保障,全面提高重大安全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 一是实施“装备提升创新工程”。坚持“改造、更新、闲置挖潜、共享共用”四点发力,全局拥有各类先进救援装备1800余台套,包括高性能车载钻机8台套,具备大口径生命通道施工能力,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其中,高性能大型钻探救援车载钻机是复杂矿山事故的救援利器,具备大口径生命通道孔施工能力。深入推进救援装备模块化集成化建设,实现救援装备装运、安装、工艺的快速执行与转换,提升响应效率50%以上。 二是实施“救援基地提升工程”。在济南、青岛、枣庄、潍坊、济宁、泰安建设6处应急救援中心基地。其中,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山东特勘队建成集救援响应、演练训练、指挥调度、仓储保障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应急救援基地,救援范围覆盖山东全域、苏北、皖北、豫东北及冀南地区。山东省矿山地灾预防与应急救援勘测中心资质范围涵盖煤炭、岩矿、土壤、固废、水质、煤层气等领域20O0余项检测参数,具备矿产、环境、能源等领域的检测技术咨询与研究能力。山东省非煤矿山事故防范技术研究中心实施完成全国首个矿区综合安全评估项目,对水、火、瓦斯、冲击地压等诸多隐蔽致灾因素开展综合安全评估,一体化治理模式在全国推广。 三是实施“人才引育创新工程”。发挥创新工作室、首席钻探师作用,以“导师带徒”结对培养人才。推行“揭榜挂帅”,选树技术带头人、项目负责人,在实践中锻炼人才、培养人才。全局应急救援队伍规模1100余人,其中,中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占比75%,形成了高级工程师为骨干、高学历人才为主体,涵盖地质、钻探、水文、测绘等救援全领域高水平的救援团队,满足了应急救援全链条需求。其中,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山东特勘队拥有省应急管理、应急救援处置专业委员会专家9名,工匠型操作人员80余名,中高级以上技术人员130余名,为保障全省高水平安全提供强力地质人才支撑。

2024-03-14 10:13:13 主持人

现在回答记者提问,提问前请先通报所在新闻机构名称。

2024-03-14 10:14:00 山东广播电视台记者

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对于应对突发事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刚才提到,省煤田地质局创新打造了“1+N”应急救援协同模式,该模式有哪些关键举措和创新做法?

2024-03-14 10:18:09 杨平

感谢您的提问。省煤田地质局充分发挥全系统救援队伍体系优势,在全省首创“1+N”应急救援协同模式,协同推进救援队伍建设,提升装备水平,强化实战训练,攻克技术难题,统一编制规章制度、工作程序、行动指南,明确救援流程、职责分工,局属7家单位结合自身技术优势,科学组建救援单元,倾力打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高素质专业化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除成功创建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山东特勘队外,一是在青岛组建山东省矿山救援类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与青岛应急救援综合指挥中心共建“统一指挥、配合作战、覆盖全域”应急救援机制,充分发挥“两地联动、更广辐射”协同效应,填补了胶东半岛地区无专业化矿山钻探应急救援队伍空白,大幅提升了应急响应水平和集结出动速度。二是在潍坊组建全省第一支专业化隧道应急救援队,发挥隧道灾害事故救援技术优势,配齐配强钻探、物探、测绘应急救援装备,在隧道救援设备升级改造、隧道维护技术革新、配套装置研发等方面积累了一批先进科技成果,实施了一系列隧道等灾害事故的应急救援、隧道突水突泥、围岩失稳坍塌等地质灾害的防治救援工作。三是在泰安组建以实施地下矿山钻探应急救援为主的省级地下空间钻探救援队伍,依托在水资源与煤层气勘查、地热能开发利用等方面的大口径施工经验,高质量完成了多项省内外地下空间与地质灾害应急救援、地下矿山灾害治理和灾害防范等重大任务。 此外,省煤田地质局充分发挥地质技术优势,还组建了3支应急救援技术保障中心。一是组建山东省矿山地灾预防与应急救援勘测中心,为矿山地灾预防治理、矿山安全评估、应急勘测等提供专业技术服务,资质范围涵盖煤炭、岩矿、土壤等领域20O0余项检测参数,具备专业的地灾预防检测技术咨询与研究能力。二是组建山东省非煤矿山事故防范技术研究中心,开展采空区探测、矿井水害致灾规律和矿山地压防治技术研究,在非煤矿产安全生产领域承担了包括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矿山安全生产、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的多项科技攻关项目。三是组建省地震和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技术保障中心,在区域性地震安全评价、活断层探测、地质灾害防治、滑坡监测及治理等领域开展了大量实践,有效提升了应急救援全链条处置能力。 实践证明,省煤田地质局“1+N”应急救援协同模式的运用推广取得明显成效,圆满完成了省内外20余起各类事故钻探救援任务,创造了“世界第三例、亚洲第一例成功营救被困矿工救援奇迹”“近年来地面打钻救援深度、难度之最”等突出成果,挽回损失超百亿元。

2024-03-14 10:19:30 新华网记者

刚才介绍说,省煤田地质局成功争创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山东特勘队,请问作为全国仅有的三支队伍之一,山东的这支“国家队”有什么特点?

2024-03-14 10:21:40 王效勤

感谢您的提问。2023年9月,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勘探队被国家应急部、国家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矿山应急救援山东特勘队”,是山东省第一支、也是唯一一支矿山钻探应急救援国家队。山东特勘队建有完善的抢险救援标准化体系,开创并坚持“专常兼备、平战一体”管理理念,首创救援装备模块化、集成化改造模式,可全方位满足注浆、井下探测、生命补给、矿工升井的应急救援需要,抢险救援综合实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受到应急管理部等表彰嘉奖。 在应急救援建设中,我们高度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利用巨厚松散层安全快速钻进技术研究成果,攻克了鲁西南地区巨厚松散层钻探技术难题。利用定向钻井研究成果,完成了山西晋城等地工作任务。创新“一井眼多分支水平井沿煤层钻进采集气体工艺方法”,实现了复杂脆弱地层的“一主干、多分支”树状钻探,荣获国家发明专利。矿山突、透水事故快速钻探工艺技术等多项研究成功申报科研立项,钻孔救援技术应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通过评审验收。 值得一提的是,在矿山救援中,大口径定向快速钻探技术是世界性难题。21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仅有3例利用大口径地面钻孔成功营救井下被困人员案例。我们实施的大口径钻孔救援模拟实验,是国内首次按照矿山钻探抢险救援模式,采用一次性成孔工艺,完成井径711毫米的大口径救援试验井,深度402米,大口径综合钻效提高50%以上,破解了矿山救援大口径救生通道快速成井的世界性难题,解决了复杂地层救援钻进能力弱、效率低、适应性不足的难题,满足了黄金救援时间内人员搜救需求,提升了救援通道施工能力和效率,为矿山事故应急救援提供了强力的科技支撑。

2024-03-14 10:21:59 大众日报记者

防灾减灾救灾是一项长期任务,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请介绍一下,省煤田地质局围绕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方面取得了哪些突出成果?

2024-03-14 10:25:20 赵民

感谢您的提问。省煤田地质局牢固树立公益地质理念,积极开展自然灾害风险普查,主动参与区域性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汛期排查、应急调查等工作,开展了冲击地压、瓦斯灾害、矿井水害等矿井隐蔽致灾因素研究,持续推进防灾减灾工作不断塑造新优势。 一是全方位护航矿山安全生产。开展矿山隐蔽致灾因素普查、矿山水害防治、采空区和采煤塌陷地治理、冲击地压、瓦斯治理等工作,实施灾害风险普查防治项目380余个。成立了全省首家矿山瓦斯灾害防治工程研究中心,配备国内先进装备设备,自主研发超高压水力割缝、大口径机械水力联动造穴装置、管道压力输送分离系统等装备,有关研究成果在治理瓦斯渗透突出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在全国多个省份完成瓦斯治理钻探进尺100余万米,安全解放煤炭资源量累计5000余万吨。 二是首创矿区综合安全评估模式。主动参与服务“一带一路”,在新疆昌吉州准南5个矿区近800平方公里区域,查明历史上400多个小煤窑遗留下来的采空区,对水、火、瓦斯、冲击地压等诸多隐蔽致灾因素开展综合安全评估。通过综合运用调查、物探、钻探等技术手段,“一矿一策”制定整改方案,打造了全国首个矿区综合安全评估的“昌吉模式”,为全国矿区安全生产提供了“山东方案”。同时,在新疆、陕西、山西、内蒙古等多个地区,广泛开展矿山安全评估工作,一体化评估治理模式在全国推广应用。 三是打造矿区水害防治优势品牌。开展水文地质补充勘查、综合物探等工作,为矿井探放水工作找准靶区,降低水害事故发生率。通过漏水事故抢险,为矿井找到封堵漏水点,排除险情,消除安全隐患。在矿山水害救援中,采用定向钻井工艺,通过精准“变轨”,创造施工“S”型注浆孔先例,实现了钻探效率、精度、工作量等多个第一。多项成果成功推广应用,推动了矿区水害防控理论与技术的进步。

2024-03-14 10:25:47 中宏网记者

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请问,在国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省煤田地质局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方面有哪些进展?

2024-03-14 10:31:46 杨平

感谢您的提问。省煤田地质局着力在打造深地探测技术品牌上求突破,勇于“走在前”,围绕黄河北富铁矿、胶东金矿、盐腔储能库等重点领域,解决关键探测技术难点与核心技术集成,取得原创性技术突破,形成立体探测的技术体系。在重要矿集区、储能发展前景区、重大地质灾害区、煤矿安全生产区等关键地带进行试验、示范,形成深部探测示范基地,为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作出积极贡献。 一是成矿理论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围绕富铁矿战略性矿产资源,创新提出了煤与铁共同赋存于煤系地层的“煤铁共盆”成矿理论,建立了异地迁移、复合叠加成矿的“禹城式”成矿模式,首次在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内发现了大规模厚层富铁矿,开辟了找矿新空间;创建了深覆盖区富铁矿“空-地-井”立体勘查技术体系,利用地震和广域电磁探测来识别矿与非矿,突破了传统铁矿找矿单一依赖重磁方法的局限,破解了深部富铁矿体的精准识别与定位探测难题,取得齐河-禹城富铁矿找矿突破,开创了我国在深覆盖区寻找富铁矿的先河。 二是开创性解决金矿深部找矿关键难点。在胶东金矿集区围绕三大主要控矿断裂,开展了系列二维地震探测,实施了我国首例金矿三维地震探测,揭示了金成矿带赋存与地震属性之间的关系,预测了金矿成矿的有利部位。 三是深地探测技术成功运用于废弃盐腔储能。围绕大汶口盆地废弃盐腔储能需求开展了三维地震探测工程,分析识别地下近1000米深度的盐腔特征,精准雕刻了盐腔空间立体形态,为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选址提供了依据,标志着盐矿废弃空腔这一生态“包袱”实现了向绿色“财富”的转变,也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一项关键举措。 四是钻探施工工艺创新取得显著成效。开展禹城富铁矿深覆盖区钻探施工工艺技术研究,有效解决了复杂地质条件下施工难题,钻进效率提高了一倍以上。采取创新优化施工参数、复合定向钻进技术等手段,充分发挥设备效能,施工质量和钻探效率大幅提升。《深覆盖区富铁矿找矿理论与关键技术创新》获国家自然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自主研发的2项深地探测技术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

2024-03-14 10:32:08 新黄河记者

矿山的开发利用与生态修复,是矿产资源开发的关键性问题。请问,省煤田地质局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目前进展如何?

2024-03-14 10:34:16 赵民

感谢您的提问。省煤田地质局围绕矿区地质环境生态修复、固废综合利用、生态环境态势感知与预警等重点方向,统筹建立“水土-矿-环”一体化生态修复高效协同模式,探索生态保护修复一体化、系统化、智慧化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在打造生态修复技术绿色品牌上持续突破,不断为全省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新贡献。 一是高质量开展生态保护修复重大课题调研。牵头开展黄河流域山东段生态修复省重点课题调研,举办黄河流域生态修复技术发展论坛,100余名院士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研讨,提出了建设性意见,有力推进了我省黄河战略的深入实施。举办全省矿山绿色生态修复职业技能竞赛,43支队伍同台竞技,激励带动高技能人才服务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举办“海洋牧场生态地质环境调查关键技术”国家级高级研修班,积极推进海洋领域产学研合作迈上新台阶。 二是扎实开展生态保护修复技术研究。依托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了“黄河下游地质环境监测与承载力评价决策咨询”专家团队,围绕黄河下游开发建设、生态保护修复开展调查研究和咨询论证,制定对策措施,黄河下游区域盐碱地水土协同治理工作方案得到中国科协肯定认可。编制全省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实施导则、验收规程。开展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持续优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管理机制和技术体系。 三是积极承担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制定泰山、沂蒙山及南四湖、东平湖等重点流域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规划及相关方案,探索建立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泰山模式”“沂蒙方案”,承担了泰山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治理工程省级验收工作,开展了沂蒙山区域小微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工程。参与全省生态地质调查、矿山环境保护修复、采煤塌陷地和采空区治理、土地整治、破损山体生态修复等工作,承担黄河流域(菏泽-泰安段)生态地质调查评价项目,承担南四湖地区1:5万多项性生态地质调查与评价,是全省首个大型湖泊多项性生态地质调查项目。参与承担国家三部门联合开展的“黄河流域历史遗留矿山生态破坏与污染状况调查评价”项目,查明了565处历史遗留矿山生态现状,为全省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提供技术支持。 四是主动服务“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积极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与散煤清洁化治理,与省内外150余家能源、电力、化工等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年检样品量达6000余件。建立了2家“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检测实验室”,完成全省7地市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和8地市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

2024-03-14 10:34:34 山东综合广播记者

省煤田地质局围绕应急抢险救援做了大量工作。下一步将从哪些方面继续发力,进一步提升应急救援能力?

2024-03-14 10:38:19 徐志强

感谢您的提问。我从6个方面简要介绍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心。 一是健全完善应急救援体系。组织开展“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年”活动,编制《全局应急救援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健全完善全局“1+N”应急救援工作模式。建立培育建设工作机制和共建共享工作机制,集全局优势资源共同打造“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作风过硬、本领高强”的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二是全面加强人才团队培养。加大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力度,在人才培养、科研项目等方面实现共建共享;创新“培养+引进”方式,强化领军人才、一线工匠型人才队伍建设;推荐技术专家加入国家级救援专家库,为应急救援事业提供智力支持。 三是着力强化救援技术攻关。用好两个省应急管理厅重点实验室,持续实施大口径救生通道快速成孔、坚硬岩石生命通道快速钻探、复杂地层全套管跟管钻进等救援技术的研究创新,确保在快速钻进、快速固井、快速堵水等科学钻探救援方面再上新台阶。 四是不断强化救援实训演练。深化“平战一体、以练代战”备战训练机制,坚持在生产项目中培养锻炼队伍,强化装备操作能力训练,强化救援过程中突发情况应急处置能力训练,强化新技术、新工艺试验,强化人员、设备拉动演练和各环节、全流程联合演练,切实提高应急准备和响应能力。 五是持续提升救援装备实力。紧紧围绕钻探救援主责主业,持续推进“装备提升创新工程”。加快装备升级进度,配齐配强各型主战装备及配套设备;加大装备改造力度,强化模块化、集成化建设,提高响应效率;加强装备适配性建设,全面提升装备利用率。 六是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济宁救援基地在完成一期土地建设的基础上,按照国家级队伍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进一步加快推进土地建设工作,打造集救援响应、指挥调度、科技研发、仓储保障、装备维护、演练训练、教育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应急救援基地。

2024-03-14 10:38:31 主持人

记者提问到此结束。大家如果有其他需要采访的内容,请会后联系省煤田地质局政治工作处赵松刚,联系电话:51781085。 本次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往期视频更多<<

分享到:
版权所有: 齐鲁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09062847号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503009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712006002
通讯地址:山东省济南市经十路81号  邮编:250062
技术支持:山东广电信通网络运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