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获批三周年建设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新闻
推出108项“免申即享”政策清单
抢抓综合改革试点机遇和“四区叠加”政策红利,加快探索推出一批管用、好用的改革创新经验。 [详细]
- 蓝绿空间占比超过70%
- 规划蓝绿空间占比超过70%,开工建设黄河生态风貌带和7条生态廊道,绿地总面积达到258万平方米。 [详细]
- 三条主导产业链初步形成
- 确立了“3+1”主导产业,累计引进产业类项目278个,其中500强企业项目60个,外贸出口“新三样”齐备。 [详细]
文字实录
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定于2024年4月25日(星期四)10:00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主要负责同志等介绍起步区获批三周年建设发展情况。齐鲁网、闪电新闻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非常高兴的邀请到济南市委常委,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孙斌先生,省发展改革委副厅级干部于明兵先生,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管委会副主任徐春义先生,韩瑜女士,介绍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获批成立三周年建设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孙斌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各位媒体朋友, 上午好!非常高兴在国务院批复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三周年之际同大家见面。首先,我代表起步区党工委、管委会,向各位朋友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2021年4月2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起步区建设实施方案,正式拉开了高标准高质量建设起步区的大幕。三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对标建设实施方案,系统谋划、加快建设,各领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从开局起步快速转入成形起势的新阶段。就在上个月,省委常委会会议暨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在起步区召开,明确起步区是推动先行区建设的重要载体平台,也是促进全省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省市一体推进的合力更加强劲、氛围更加浓厚。2023年,起步区全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70亿元,较2020年增长101%;固定资产投资较2020年增长201%;规上工业总产值较2020年增长227%,主要经济指标保持高速增长态势,省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作用加速释放。
三年来,我们聚力加快规划编制和新城建设。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田园城市的发展目标和“三个优先”建设路径,系统增强综合承载能力。规划编制方面,“1+4+16+N”的规划体系整体落地,总体进入实施阶段。同时,细化城市设计、片区控规,探索“总师负责制”,高标准推动黄河新城的美好蓝图变为实景。发展空间方面,稳妥有序推进征地拆迁,规划建设安置房805万平米,计划2025年全部完成建设,现已回迁居民9000人。城市副中心示范区全面启动建设,崔寨产业新城初具规模,孙耿太平组团布局重点园区、强化产业带动,形成了一体推进、重点突破的组团发展格局。综合配套方面,规划跨黄河桥隧21处,其中“8桥1隧”已通车,“3桥2隧”正在建设。轨道交通7号线、有轨电车T1线加快施工。累计开工市政道路212公里,具备通车条件125公里。黄河体育中心、山大二院北院区、省实验中学鹊华校区等公用配套加快建设,智慧城市运营指挥中心建成投用。 三年来,我们系统构建高质量现代化产业体系。锚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方向,编制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产业机会清单,加快引入和培育优质产业,塑造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集群。一是聚力“搭建”产业链条,确立了“3+1”主导产业,累计引进产业类项目278个,其中500强企业项目60个,外贸出口“新三样”齐备。初步形成了新能源汽车、“泛航空”、新材料三条产业链。新能源汽车方面,集聚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弗迪电池、比亚迪半导体等项目,系统布局全方位智能汽车产业链。2023年比亚迪项目生产整车24万辆,今年计划生产30万辆。“泛航空”方面,依托临空经济示范区,开展机场客货运服务、航空维修服务、航空运输物流服务。2023年该产业链服务业规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314亿元。新材料方面,依托济南新材料产业园,重点发展光伏新材料和新型复合建材材料。2023年该产业链产值已达70亿元。同时,加快构建半导体、新能源装备制造、核技术应用、会展经济4条产业链。在新能源装备制造方面,已落地国电投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爱旭太阳能高效电池组件等重大项目,总投资超过460亿元。二是聚力“培育”科创动能。落地了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计算技术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碳中和研究院4家“中科系”科研院所,启动了“天地互验动力推进”大科学装置预研,承担了高功率密度燃料电池电堆等国家级重点研发项目。三是聚力“谋划”未来产业。在崔寨片区规划了5200亩的未来产业园,聚焦未来制造、未来能源、未来空间等方向,打造“源头创新-成果转化-产品开发-场景应用”的未来产业链群。
三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深化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将绿色低碳理念融入新城建设全过程、各方面。一是夯实绿色基底。规划蓝绿空间占比超过70%,开工建设黄河生态风貌带和7条生态廊道,绿地总面积达到258万平米。扎实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环境空气优良天数比率高于全市2.2个百分点,水质综合指数同比改善13.4个百分点,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二是打造绿色之城。编制绿色城市专项规划,从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等5个领域推进绿色城市建设。2023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9%。现有公共建筑、安置房均采用清洁能源供暖,在建绿色建筑总面积超过1300万平米。三是建设节水典范城区。严格落实“四水四定”,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2023年万元GDP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61%。印发现代水网建设规划,累计敷设污水管道180公里、再生水管道130公里。新建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公园绿地等工程项目均按照海绵城市标准管控建设。 三年来,我们持之以恒深化改革创新开放合作。抢抓综合改革试点机遇和“四区叠加”政策红利,加快探索推出一批管用、好用的改革创新经验。一是着力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将行政层级压缩为“管委会—工作部门—责任主管”3级,建立“控制数+编制池”模式,开展管理人员全员竞聘,打造干事创业攻坚团队。目前管委会干部平均年龄35岁,研究生以上学历人员占比41%。二是着力完善产业支持政策,制定产业、人才、金融等一系列支持政策、细化制定6大产业52条定向支持政策,推出108项“免申即享”政策清单,系统构建“1+6+108”产业政策服务体系。三是着力推进审批制度改革。承接13项省级经济权力事项,归集市区行政职能4000余项,审批环节进一步压缩,效率进一步提高。四是着力拓展区域协作和对外开放合作。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开展定向招商推介,主动对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扩大招商引资,落地“中国-加勒比发展中心”,与新加坡合作取得系列成果。
2024年是起步区实现“五年成形”目标的冲刺之年,重任在肩,时不我待。我们将继续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定信心、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勇毅前行,奋力谱写起步区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我就发布这些,谢谢。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起步区定位高水平开放合作的新平台,自设立以来,积极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建设对外开放门户。当前,我们正在系统谋划推进中新(济南)绿色智慧示范区规划建设,这是由省市区一体推进、面向新加坡开展全面合作的高能级开放平台,将瞄准“数绿融合发展”方向,链接新加坡在绿色低碳、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等方面的先进理念和优势资源,全方位助力起步区绿色智慧宜居新城区建设。前期,在省市的大力支持和推动下,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确定了五个方面的合作方向:一是科技创新,联合山东大学与南洋理工大学共建中新绿色科技研究院。二是产业培育,推动新方企业与驻区企业合作,共同培育氢能源、光伏、储能、智能网联等现代产业。三是城市建设,吸引新方企业参与起步区建筑、交通、能源、市政、数字等领域建设,共建绿色智慧宜居新城典范。四是经贸合作,在国际贸易、跨境融资等领域与新方开展合作。五是人文交流,鼓励双方人才实习创业,拓展人文交流合作,共同培育文化品牌。 第二,分三个层次推进合作载体建设。在起步区城市副中心划定27.7平方公里,作为中新(济南)绿色智慧示范区的载体,采取分区建设模式推进:首开区,规划面积0.94平方公里,主要集聚研发机构,培育创新生态。目前已启动街区详规与城市设计,将建设中新合作标志性建筑“国际智慧中心”。融合区,规划面积12平方公里,定位为生态商务区(EBD),已筛选出智能物联网设备、片区开发运营等13个合作领域,多方位布设双方合作场景。拓展区,规划面积27.7平方公里,围绕新产业、新要素、新生活3大核心功能,打造中新合作城区新典范,现已启动概念设计。 第三,推动四个合作项目加快落地实施。一是与南洋理工大学组建中新绿色科技研究院,计划于5月底挂牌。二是与吉宝集团共同推进中新(济南)绿色智慧示范区项目开发、“中新未来公园”建设运营、国际智慧中心项目建设。三是与雅诗阁公司签约落地雅遇公寓,5月份试营业。四是与盛裕集团围绕国际招商产业园起步区片区,开展产业策划及整体运营,计划于9月份形成策划成果。 下一步,我们将加快推进示范区规划设计、项目合作、城市建设等工作,全面启动首开区开发建设,加快导入科创资源,吸引新加坡优质企业集聚。同时,用好山东(新加坡)企业服务中心,依托“新加坡-山东周”“中国(山东)-东盟中小企业合作发展大会”等活动平台,持续加强与新加坡政府、企业、商协会的常态化对接交流,吸引更多新加坡企业、机构关注并参与示范区建设。 这个问题就回答这些,谢谢。
感谢这位记者朋友的提问。 起步区设立以来,省发改委认真履行省推进起步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牵头组建省推进起步区建设工作专班,紧盯重大政策、重大项目、重点任务和关键目标等,协调省市各方力量支持起步区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一是构建高位推进机制。省里明确起步区党工委、管委会为省委、省政府的派出机构,并成立由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审议、安排部署起步区建设重大事项;组织13个省直部门成立省工作专班,已累计选派56人次到起步区一线实体化办公,切实形成省、市、区三级推进起步区建设的强大合力。二是健全政策支持体系。依法赋予起步区设区市全部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以及省级下放的部分经济管理权限,目前省有关部门已委托下放13项省级权限。制定支持起步区建设发展的32条政策,同步出台了73条配套措施。三是建立绿色通道机制。在省级重大战略谋划、重要政策拟定、重点产业布局等方面,将起步区作为全省重点发展区域予以优先考虑;推动起步区与省直有关部门建立项目申报、政策对接等绿色通道,定期研究会商、协调解决起步区建设推进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四是强化要素供给保障。组织开展起步区“一园五区”合规工业园区认定,为比亚迪、爱旭、国电投等重大项目落地提供有力支撑;强化金融赋能,累计争取380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加强土地供给,对起步区省重大项目用地由省级统筹保障,其它项目用地由省、市按一定比例共同保障。 下一步,省发改委将认真贯彻落实3月14日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领导小组会议精神,会同省有关部门聚焦关键环节,加大协调力度,助推起步区建设全面成形起势。一是推动城市副中心示范区建设。认真落实《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分工方案,强化对7大类、27项重点任务的督导服务;重点推进示范区交通体系、生态保护修复、配套服务等102个项目建设,统筹做好土地、资金、能耗等要素保障,努力将示范区打造成对外展示山东和济南城市形象的“示范窗口”。二是推动出台专项支持政策。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加快制定《关于支持山东省国有企业参与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建设的意见》,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科技创新、招商引资等方面推出一批务实管用、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三是推动起步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支持起步区建设未来产业园,指导编制未来产业发展及未来产业园建设实施方案,优先发展氢能、机器人等重点产业,并在园区资源导入、重大项目布局等方面给予支持,着力将起步区打造成为山东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地。回答完毕,谢谢大家!
谢谢这位记者的提问。起步区在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方面的实践探索,可以概括为八个字三个方面,育林,育苗、育种。 育林,就是着力培育主导产业生态。起步区已经确立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新能源新材料和高端服务业的“3+1”主导产业,均符合新质生产力发展要求。前期,我们大力招引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链条落地,一些领域已经形成了规模化产能。譬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逐步构建起了以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为核心,以动力电池、电机电控、智能驾驶系统等核心零部件配套为支撑的全产业生态。当前,正在同步健全智能网联汽车制造、测试、应用的产业生态,打造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发展的高地。 育苗,就是着力培育未来产业体系。起步区把布局未来产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主攻方向。其中,氢能是我们抢抓未来产业先机的重要着力点。当前,正在与国家电投联手推进总投资100亿元的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建设,年产能各1000台(套)的发电燃料电池、空冷燃料电池及车用燃料电池三条生产线已经投产。该基地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3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产值超100亿元。下步起步区将深入推进氢能产业技术研究,系统开展应用场景示范,加快产业集聚发展。 育种,就是着力培育科技产品应用。科技研发催生新质生产力,产品创新驱动产业创新,对此,我们在中科新经济产业园率先开展探索,并取得了积极成效。园区抢抓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机遇期,引入“中科系”科研院所,推进科技成果市场化、产业化,部分科技成果已进入市场推广期。其中,首台燃气轮机已实现商用,工业核检测、医学核设施等产品拿到市场订单,孵化出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成长势头良好。为更好服务园区企业和科研机构,我们建立了企业服务中心,搭建智慧园区管理平台,导入专项产业基金,引入大学科技园、“启迪之星”孵化器,完善公寓、商业等配套设施,高效集约配置生产要素,推动形成人才、科技、产业三位一体的创新体系,持续营造良好的科创环境。 这个问题就回答这些,谢谢。
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起步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新城建设发展的方向,将优质公共服务与新城规划建设同谋划、同推进、同落实。当前,重点从导入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和建设重大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率先突破。设立三年来,黄河国际会展中心建成投用,与山东省实验小学、济南幼高专幼教集团等优质教育资源合作办学的起航实验小学、起航实验幼儿园已经招生,黄河体育中心、山大二院北院区、国际学校、省实验中学鹊华校区项目有序推进。这些重大的、标志性的公服配套设施,让黄河北的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服务,也成为体现新城品质的地标名片。下面,我简要介绍几个标志性公服配套设施有关情况: 一是黄河国际会展中心。项目投用后,我们积极对接汉诺威等国际组织、行业协会,积极引进国家级、国际性展会,今年将举办展会活动35场,同步加强会展与高端商业、物流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会展经济的综合效益,预计今年有望形成80亿元的产值。 二是济南黄河体育中心。总体布局为“一场两馆”,整体计划2026年底达到竣工验收条件。其中,专业足球场总建筑面积19.7万平方米,是全省唯一一个6万座席的专业足球场,达到举办世俱杯、亚洲杯等国际足联A级赛事及国内大型赛事标准。目前正在进行二次结构施工。体育馆建筑面积10.9万平方米,包含1.8万个观众座席,属于特大甲级场馆,可承接篮球、冰球等项目赛事,同时满足篮球、电子竞技需求。目前正在进行桩基施工。游泳馆及全民健身中心建筑面积16.6万平方米。其中,游泳馆观众座席约4000个,包含比赛池、热身池、戏水区及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将打造“水主题”运动中心。目前正在进行试桩施工。 三是起步区国际学校。位于都市阳台片区,占地145亩,总建筑面积13.9万平方米。高标准配置教学楼、宿舍楼、教职工公寓、国际交流中心、体育中心及各类配套设施,办学层次主要为国内初中、高中,按需设置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建成后将成为全市设施水平一流的国际学校。目前已进场施工,计划2025年底竣工,2026年秋季学期招生办学。 四是布局一批高端科教文卫设施。结合城市副中心示范区建设,在大桥组团汇聚教育科技、医疗卫生和文化体育资源。当前,正在加快推进电视塔、博物馆、科技馆三大标志性项目的设计方案细化和开工建设筹备工作,着力打造城市副中心新地标。同步推动整合型医疗中心开工建设,多样化导入文旅产业项目,满足不同群体消费需求。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非常感谢您对起步区建设发展的关注和支持。起步区为深入贯彻落实黄河战略,加快形成山东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的示范引领效应,引导绿色低碳产业资源加速集聚,我们编制了《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产业机会清单》。《清单》主要涵盖了起步区主导产业、未来产业、城市副中心示范区、产业服务机构等四大领域15类73项机会。其中,未来能源产业机会8项,智能车、机器人、元宇宙、人工智能、未来材料产业机会各5项,中国芯、现代农业产业机会各4项,新金融、泛航空产业机会各3项,新会展、空天动力、核技术研究与应用产业机会各1项,产业服务机构机会3项,城市副中心示范区项目20项。同时,配套了起步区重点园区介绍,以及每项产业机会可提供的支持政策,梳理形成了省市区三级惠企政策指引。 《清单》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更加突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方向要求。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重点面向科技领军企业、高能级科研平台、杰出科技人才提供产业机会。二是高度契合绿色低碳发展国家战略。以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工业化数字化深度融合为导向,结合起步区主导产业发展实际,更加关注智能化、数字化技术在汽车、金融、农业、航空等领域场景的应用,更加明确人工智能、新能源、绿色低碳技术的先行先试,更加突出“新三样”产业机会的共享,更加益于推动起步区产业数字化、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优化提升。三是重点突出未来产业前瞻布局。聚焦机器人、元宇宙、人工智能、中国芯、未来能源、未来材料、空天动力、核技术研究与应用等八大未来产业领域,强调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关注原创性、前沿性技术创新,突出新领域新赛道占比高的未来产业进行布局,从“给优惠”向“给机会”转变,培育起步区未来产业增长点。 目前,起步区正处于大建设大发展的关键时期,产业载体不断优化,产业配套加快完善,产业资源加速集聚,产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质量稳步提升,整体呈现出“增速快、质量高、结构优”的特点,创业投资空间广阔、氛围浓厚,热忱欢迎社会各界朋友来济南起步区投资兴业,携手共创美好未来!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
非常感谢您的提问,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新城崛起,交通先行。起步区发展,第一步就是要突破黄河交通阻隔。为此,我们在黄河起步区段42公里的河道上,整体规划了21处跨河通道,跨河通道平均间距缩小到2公里,积极纳入“全市交通一张网”,融入“全市发展一盘棋”。 目前,已建成使用的跨河桥隧共有9处,分别为济泺路隧道、建邦大桥、济南黄河大桥、凤凰大桥、济阳黄河大桥,京沪高速铁路大桥、泺口铁路大桥、石济客专公铁两大桥、青银高速大桥,“8桥1隧”的平均间距约4.6公里。 在建的跨河通道共有5处,分别为济南黄河齐鲁大桥、黄河大桥复线桥、济滨高铁(308国道)公铁两用桥、济南黄河黄岗路穿黄隧道、济南黄河航天大道隧道。 其中,济南黄河齐鲁大桥,按照双向八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公轨同层,兼顾城市主干路功能,是黄河之上首座下承式网状系杆拱桥。目前主桥已完工,正在开展后续施工,预计今年年底建成通车。 黄河大桥复线桥,按照双向八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兼顾城市快速路功能,上层为车行空间,下层为轨道交通7号线预留空间,主桥已合龙,目前正在推进南北岸匝道施工,预计年底具备通车条件。 济滨高铁(308国道)公铁两用桥,为双层桥面公铁合建桥,上层为G308国道(双向6车道),下层为济滨铁路。目前,已完成主桥钢塔施工,预计今年年底前完成主桥钢梁合龙,计划2026年9月完成建设。 济南黄河黄岗路穿黄隧道,采用单洞双层形式,布置双向6车道,盾构隧道外径16.8米,是国内较大直径盾构隧道。目前已完成北岸始发井、机架段围护结构施工,计划2026年9月具备通车条件。 济南黄河航天大道隧道,设计双管单层,管片外径14.5米,内径13.3米。上部为双向六车道,下部为疏散通道及综合管廊。目前,正在推进东岸始发工作井施工,预计2027年9月具备通车条件。 以上5处通道建成后,起步区范围内跨河桥隧平均间距将缩短至3公里。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按照前期规划,谋划推进奥体西路通道、腊山通道、顺河通道、东城通道等跨河桥隧,以及鹊山通道、华山通道、药山通道等跨河慢行通道,实现“桥隧缝合两岸”、南北联动发展。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