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一季度山东省就业和社保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
发布会新闻
一季度山东城镇新增就业27.6万人
一季度,全省就业、社会保障等工作实现良好开局,呈现“双稳”特点:城镇新增就业27.6万人,同比增长10.8%; [详细]
- 山东就业实现良好开局
- 一季度,全省就业规模持续增长,全省城镇新增就业27.6万人,同比增长10.8%,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5.1%。 [详细]
- 社保基金总收入1167.21亿
- 社保基金总收入1167.21亿元,剔除上年同期缓缴补缴因素,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4.1%; [详细]
文字实录
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定于2024年4月26日(周五)10:00举行“数说山东看发展”经济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邀请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同志等介绍2024年一季度山东省就业和社保工作情况。齐鲁网、闪电新闻现场直播,敬请关注。
新闻界的各位朋友,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 今天,我们邀请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副厅长潘文勇先生;就业促进处处长、一级调研员董廷杰先生,流动管理处处长、一级调研员张成仙女士,养老保险处处长张晓巍先生,工伤保险处处长张学森先生,介绍2024年一季度山东省就业和社会保障运行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首先请潘文勇先生介绍有关情况。
各位新闻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今天的新闻发布会。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人社工作的关心报道!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季度全省就业和社会保障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级人社部门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锚定“走在前、开新局”,主动服务和融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着力稳就业、惠民生、促改革、防风险、保稳定,一季度,全省就业、社会保障等工作实现良好开局。
一、就业大局平稳向好。一季度,全省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稳就业政策持续发力,全省就业保持总体稳定。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特点:一是就业规模持续增长。一季度,全省城镇新增就业27.6万人,同比增长10.8%,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25.1%。二是单位就业人员持续增多。城镇新增就业人员中单位就业占比为84.8%,较去年提高11.5个百分点,就业稳定性明显提高。三是市场供需总量增长。193家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调查数据显示,市场需求119.3万人、求职103.8万人,环比分别增长48.5%、47.1%,供需总量均为近三年来单季度的第二高值,供需总体平衡。 人社部门作为就业工作牵头部门,主要做了四方面工作:一是稳岗位。一季度,全省减轻企业社保缴费负担59亿元,为5.3万家企业解决用工39.13万人次,为1381家小微企业发放稳岗扩岗专项贷款58.3亿元,扶持企业稳岗扩岗7万多人。二是抓重点。创新打造高校毕业生“政、行、企、校、家”五位一体促就业新模式,组织“职通央企”就业专项活动,试点建设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启动新一轮“三支一扶”计划招募工作,高校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高于上年同期5.1个百分点。实施“社区微业”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开展城乡公益性岗位扩容提质行动,新安置上岗1.7万人。三是促创业。加大“创业提振贷”、专项商业贷发放力度,精准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发放贷款60.37亿元,直接扶持创业1.94万人。四是优服务。接续开展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服务月等招聘活动,春风行动期间,举办各类活动3819场,提供就业岗位224万个,签订就业(意向)协议52.73万人,包车、专列(包车厢)、包机运送3.8万人,发放就业补贴9.53亿元。“就业援助月”活动期间,各级人社部门走访1.93万户,帮助实现就业2.7万人。
二、社会保障制度运行平稳。一季度,全省职工基本养老、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较上年末分别增加33.3万人、2.5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较上年末减少32.3万人,下降的原因主要是建设项目到期完工,按建设项目参保人数减少。社保基金总收入1167.21亿元,剔除上年同期缓缴补缴因素,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4.1%;总支出1157.12亿元,同比增长7.7%;当期结余10.09亿元;累计结余3463.22亿元。 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完善制度体系。落实企业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施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健全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完善企业年金政策,推进人才年金试点,推动个人养老金试点工作,截至3月底,全省累计开户232.2万人。实施工伤保险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开展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试点,提升工伤医疗服务便捷度。二是促进参保扩面。启动实施“全民参保·福暖万家”工程,持续推进参保扩面,优化参保结构,一季度,全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数23万人,其中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转参职工养老保险7.2万人。推动居民养老保险集体经济组织补助试点,拓宽筹资渠道,提高待遇水平,全省新增60多个村(居)开展试点。三是优化社保经办服务。推进“智慧人社”一体化建设,常态化开展社保经办“合规教育”,优化社会保险费申报缴费服务。今年以来,依托社保卡发放惠民补贴8亿元,涉及37个项目、209万人次。
同时,我们还围绕促进人才“集聚齐鲁”,精心筹备第三届山东人才创新发展大会暨第十三届“海洽会”、第一届黄河流域职业技能大赛,上线运行“高层次人才服务码”,高层次人才服务事项实现快速定位、凭“码”办理,并参加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集中考核,获得2个第1名、3个第2名、3个第3名的好成绩。围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开展根治欠薪专项整治行动,全省劳动关系形势保持总体稳定。 我先简要介绍这些情况。下面,欢迎记者朋友们提问。
感谢这位记者的提问。就业是经济社会运行的“晴雨表”。一季度,随着全省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以及稳定和扩大就业政策措施“组合拳”的持续发力,全省就业形势实现了稳中有增的良好开局。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持续巩固就业恢复向好态势。 一是更大力度强政策。调研制定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相关意见,推出一揽子促进高质量就业的政策措施,健全山东特色就业优先政策体系。 二是更宽渠道拓岗位。既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稳岗扩岗,落实援企稳岗政策,巩固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的就业主渠道作用;又加快发展“社区微业”,打造认定一批“微工厂”“微车间”,扩大社区就业规模。 三是更高水平促创业。启动实施“创业齐鲁”三年行动,创新设立一批“创业街区”,优化降低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门槛,激发各类创业主体活力。 四是更新模式优服务。全面推行“大数据+铁脚板”服务模式,通过大数据全面摸排失业人员、精准推送服务信息,组织就业服务专员进园区、进乡村、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由“人找政策”“人找服务”为“政策找人”“服务找人”。 五是更实措施兜底线。对高校毕业生,组织实施“启航扬帆”专项行动,打造“政、行、企、校、家”五位一体促就业新模式;对农村劳动力,开展“鲁力同心”在鲁农村务工人员系列服务活动,全面推开农村劳动力就业集成改革;对城乡特困人员,滚动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今年将再新开发岗位10万个,兜牢困难群众就业的底线。
去年山东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全省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提出“培育塑造高技能领军人才”,发挥领军人才传承、创新作用,实施“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行动”。请问山东省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工作取得了哪些进展,下步有何打算?
加快培育锻造高技能领军人才是我们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赢得先机、赢得主动关键举措。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把壮大高技能领军人才作为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夯基础、搭平台、强激励,打出了一系列政策组合拳,高技能领军人才队伍建设走在了全国前列。一季度,全省新增高技能人才6.2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接近410万人;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达2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技能人才达70人,全国技术能手达771人,国家级高技能人领军人才总量位居全国前列。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建立全方位培养机制,夯实高技能领军人才的发展基础。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需求,全面加强高技能领军人才培养。一方面,做强做大技工教育,建成以技师学院为主要层次、技工学校梯次发展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为高技能领军人才培育不断注入源头活水。截至目前,全省共有技工院校215所,在校生45万人,均位居全国第二位。另一方面,发挥企业主体作用。探索校企双制、校中厂、厂中校等培养方式,做优“金蓝领”高端培训品牌,依托技工院校、大型企业集团开展因地制宜的培训,不断提升企业技能人才水平。 二是搭建多层次选拔平台,让更多的优秀高技能领军人才脱颖而出。打造“齐鲁首席技师”培育品牌,已选拔培养首席技师2102名,4年管理期内每人享受4.8万元的政府津贴。今年,我们刚刚遴选了新一批齐鲁首席技师候选人,目前,正在进行公示考察。创新开展“山东省技术技能大师”选拔认定,在全国率先开展“技术技能大师”选拔认定,每人发放2万元政府津贴。今年,我们已在全省部署开展第二批推荐申报工作,希望广大用人单位和符合条件的技能人才踊跃申报。支持优秀高技能领军人才在技能竞赛中大展身手,广泛开展“技能兴鲁”大赛,给予优秀选手“山东省技术能手”称号,已选拔培养“山东省技术能手”4528人,每人给予一次性奖励2000元。一季度,我们组织部署了2024年度“技能兴鲁”省级一类、二类职业技能竞赛申报工作,收到竞赛项目申请311个,其中“十强产业”及数字经济等新产业赛项占申请总数一半以上。 三是创新激励使用制度,让高技能领军人才名利双收。创新评价制度,推进“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全省共评聘特级技师280人,首席技师12人。在工程、农业、工艺美术等8个领域,实行职业技能与专业技术职称贯通评价,全省2969名技能人才获得相应领域的专业技术职称。创新使用制度,建设高技能领军人才信息库,组建“技师+工程师”团队,鼓励企业为高技能人才建立企业年金,让多劳者多得、技高者高薪。创新服务制度,为符合条件的高技能领军人才发放“山东惠才卡”,在住房保障、子女就学、职称评聘等29个方面提供支持保障。 谢谢您的提问!
感谢这位记者对高校毕业生群体的关注与关心。山东是高校毕业生大省,2024届高校毕业生总量超过80万人,约占全国7%。面对这么大规模的高校毕业生,我们既要看到就业工作的压力,也要看到青年人才的红利。今年,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首要位置、供需两端发力,多措并举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 一是加快政策性岗位招录进程,统筹我省事业单位、国有企业、“三支一扶”等政策性岗位招录时间,安排均比往年提前1-2个月。 二是加码央企国企岗位资源开拓,组织开展“职通央企”高校毕业生就业专项行动,分类举办12场全省范围央企国企就业专项活动,提供就业岗位42687个。 三是加密求职招聘活动组织频次,抢抓高校毕业生求职招聘的“黄金期”,轮动开展“百县联百校”“就选山东”等集中招聘活动,畅通高校毕业生求职渠道。 四是加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校园力度,组织全省160多家优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100多所高校达成了合作意向,为毕业生提供多层次、专业化就业服务。 从5月份到7月份,是高校毕业生离校前就业的“冲刺期”。下步,各级人社部门将以“百日冲刺促就业”活动为总抓手,集中100天左右的时间,聚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尽早就业、顺利毕业。 一是拓岗位。举办高校毕业生省级集中招聘系列活动,继续加大优质就业岗位信息供给力度。 二是建载体。组织遴选20家左右试点高校,以点带面推进大学生就业创业赋能中心,搭建大学生一站式就业创业集成服务平台。 三是优服务。统筹推进“百县联百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校园”等活动,做好毕业生离校前后就业登记、档案转递等就业服务,便利毕业生求职就业。 四是强宣传。启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典型宣传季活动,组织开展“职播正当时”“寻找宝藏毕业生”等就业文化宣传活动,全面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加快发展企业年金,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建立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更好改善退休人员基本生活,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养老保障需求。我省历来重视企业年金事业发展,纳入养老保险工作总体布局,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推动企业年金覆盖范围持续扩大,基金规模稳步增长,制度运行平稳有序。截至2023年年底,全省建立企业年金的企业8378家,参加职工达到123.3万人,基金总额达到900亿元左右,切实发挥了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补充作用。 在完善制度体系方面,我省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企业年金的指导意见》(鲁人社字[2023]90号),提出若干创新性举措,收到较好效果。一是加强政策供给,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积极采取措施,推动国有企业率先建立覆盖全员的企业年金。同时适当增加政策灵活度,鼓励非国有企业以多种方式建立企业年金;暂不具备条件的非国有企业,可先按一定比例覆盖部分职工,逐步实现覆盖全员,从而为非国有企业提供了新的选择和新的路径。二是突出激励导向,优先发展人才年金。去年,我省在济南、青岛等7个市启动了人才年金试点,用人单位可优先为符合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具有技师以上技能类职业资格、经批准引进或认定为高素质人才等6项条件之一的人才,建立人才年金。用人单位建立人才年金,不受人员比例限制,既有利于增强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也有利于更好适应本单位的承受能力。三是坚持集成联动,优化企业年金发展环境。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各部门政策的整合,逐步将建立企业年金的情况,纳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并作为评选和谐劳动关系单位、先进工会组织的参考条件。通过发挥各项政策的叠加效应,提高企业积极性、主动性,更好支持企业年金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工作力度,在落实好现有政策措施的基础上,不断探索我省企业年金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加强政策宣传引导。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积极开展企业年金政策宣传活动,不断拓展宣传深度和广度,凝聚社会共识。针对不同企业的不同情况,精准开展定向宣传,更好满足企业实际需求,提升政策知晓度、认可度。二是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加快企业年金数字化建设,逐步构建全省统一的企业年金方案网上备案平台,实现全程网办。探索开发智能化、可视化、模块化方案制定系统,方便用人单位简易制定企业年金方案,提升便捷度和体验感。三是健全工作协调机制。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单位)的协作,及时通报情况,研究破解难题,形成工作合力。加强与企业年金机构的协调,探索建立沟通合作机制,汇聚各方力量,调动积极因素,共同推动我省企业年金事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我省人力资源服务业呈现跨越式发展。据了解,今年我省将举办第一届山东省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高水平开放协作交流大会,请介绍一下大会筹备情况。
感谢大家对我省人力资源服务业发展以及第一届山东省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高水平开放协作交流大会的关注支持。下面,我对大会总体情况作一个介绍。 本届大会是我省人力资源服务行业首次全省性、综合性活动,将于5月16日在济宁市举办,这是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决策部署,深入落实山东省高水平开放暨高质量招商引资大会精神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全省人力资源服务业向更高质量发展,行业五年营收平均增长率达到25%,呈现持续上扬的发展态势。2023年,全省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1万余家,年营收1600亿元,为221万家次用人单位提供专业化服务,帮助实现就业、择业和流动1432万人次,猎聘推荐各类人才12.5万人,行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同向提质、同频共振。 为全面呈现我省人力资源服务业新风貌,大会期间,我们将围绕“塑造人力资源新优势 赋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主题,开展“会、展、洽、研、聘”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旨在展示人力资源服务业社会价值和经济贡献,发挥行业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利用、赋能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实现供需精准匹配,扩大开放交流,激发人力资源活力,引导行业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中实现更大作为。总体来说,大会亮点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一是开放性。大会邀请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日本等人力资源服务行业专家,以及部分国内行业头部企业共话合作发展,纵深推进鲁渝、鲁甘、鲁喀等人力资源服务协同协作,在人力资源服务领域,深化大开放、拓展大招商。 二是协同性。大会聚焦我省“十强”产业需求,按产业类别分设10个对接交流专区,通过展示成功交付案例和最优解决方案,呈现出人力资源服务业在细分市场、细分领域、细分群体中的精细化服务成效,提升供需服务精准度,营造高融通产业发展生态。 三是创新性。大会将通过集中推介、联合展览、公开路演等方式,展示我省人力资源服务创新产品、创新案例、创新模式,特别是将重点展示数智化服务产品,让与会人员有新体验、新收获,感受数字赋能山东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成效。 四是聚合性。大会期间,广大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行业社会组织、产业园区、用人单位、劳动者将共同参会,并邀请国内外高层次专家共议合作,集合多部门资源优势共助发展,为各界朋友呈现一场集服务、产品、技术、产业为一体的盛会。 目前,大会正在积极筹备中,欢迎媒体朋友和社会各界莅临指导、洽谈对接。 我就介绍这些,谢谢!
自今年4月1日起,我省已启动实施工伤保险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和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试点工作。为推动这一惠民新政如期平稳实施,我们在政策、经办及信息化等方面做了全面安排部署。 一是统筹推进,明确异地就医的政策制度。制定印发《关于推进工伤保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的通知》,明确从申请到就医的各项政策。参加工伤保险并已完成工伤认定、工伤复发确认、工伤康复确认或辅助器具配置确认的工伤职工,在异地长期居住、常驻异地工作或者需要异地(设区的市以外)转诊转院的,可以提出申请。省内、跨省异地就医均执行就医地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药品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等有关规定;省内、跨省异地配置辅助器具均执行我省辅助器具配置目录和费用限额标准;省内异地工伤康复执行全省工伤康复服务项目,跨省异地就医执行就医地工伤康复服务项目。 二是需求导向,合理布局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机构。按照人社部要求,综合考虑工伤职工数量及就医需求、医疗水平、工伤保险经办服务能力和地域代表性等因素,选取济南、青岛、淄博、东营、烟台、德州等6市为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试点城市;综合考虑试点城市协议机构意愿、承接能力及水平,确定11家直接结算协议机构,切实为来我省就医的外省工伤职工提供便捷、高质量服务。按照每市至少一家的标准,确定首批24家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协议机构。 三是效率优先,细化完善经办服务流程。做好与国家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系统对接,开发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系统,制定出台《山东省工伤保险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经办规程》,细化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流程和就医管理等具体规定。符合条件的工伤职工可以通过国家公共服务平台、省市公共服务渠道或社保机构服务窗口提出异地就医备案申请,各级经办机构按规定及时审核备案申请,尽快反馈备案结果。 4月1日以来,已有多位异地就医的工伤职工直接结算工伤医疗费,无需先垫付再返回参保地报销,切实感受到直接结算带来的便利。我省已按规定拨付跨省异地就医预付金999万元,各级经办机构及时审核异地就医备案申请,服务好省内外工伤职工,有效解决了工伤职工异地就医结算“垫支”“跑腿”等问题,切实减轻了工伤职工的就医负担。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异地就医全流程服务,指导各市将符合条件、有意愿的协议机构纳入省内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范围;及时总结跨省异地就医试点城市的做法举措,为政策推广积累经验,全方位提高工伤保险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工伤保险管理服务便捷度和工伤职工获得感。